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单侧鼻腔、鼻窦病变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40例单侧鼻腔和鼻窦病变cT表现,对各种常见病变做出总结,以提高认识。方法收集我院临床病理证实的术前均行cT扫描单侧鼻腔和鼻窦病变40例,分析各种病变的cT表现,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栗鼻息肉16例,乳头状瘤9,鼻腔鼻窦癌7例,血管瘤3例,霉菌性鼻窦炎3例,鼻腔恶性淋巴瘤1例,鼻腔神经鞘瘤1例。结论单侧鼻腔鼻窦常见病变有不同影像特点,cT扫描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及后处理图像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资料.采用16层螺旋CT对患者鼻行各向同性扫描.结果 26例均为单侧发病.根据Krouse分级方法和26例CT表现,本组Ⅰ级8例,Ⅱ级16例,Ⅲ级1例,Ⅳ级1例;与手术所见相符24例,不符2例.结论 16层螺旋CT的各向同性扫描后进行图像处理技术,可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前较准确分级,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技术在外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上的可行性。方法 :经由鼻窦镜治疗鼻窦炎 ,鼻息肉 ,鼻中隔偏曲 ,肥厚型鼻炎 ,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顽固性鼻出血 ,早期鼻中隔鳞癌等 2 36例。结果 :2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130例中随访 97例 ,治愈好转 86例 ;鼻中隔偏曲 72例次 ,治愈率达 97%;肥厚型鼻炎 5 2例次 ,1次治愈率达 9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出血坏死性息肉 8例 ,上颌窦囊肿 5例 ,顽固性鼻出血 3例 ,早期鼻中隔鳞癌 1例 ,均顺利完成手术 ,随访 2~ 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窦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可用于包括早期局限性鼻腔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鼻腔鼻窦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32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患者临床资料,通过鼻内镜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术治疗.结果 32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复发,在此通过鼻内镜下对复发部位低温等离子烧灼,无恶性病变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术临床效果明显,术后复发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鼻腔和鼻窦乳头状瘤临床上并不少见,可分为内翻型和外生型两类。内翻型乳头状瘤属良性,但术后易复发,并有癌变可能。现复习我科1970~1992年收治的31例鼻腔和鼻窦乳头状瘤病例,讨论其复发与癌变的特点及诊治。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1例中,男性21例(67.7%),女性10例(3.3%),男女之比为2.l:1。年龄28~70岁,40岁以上25例(80.6%)。均为单侧。均为首发。1.2症状及侵犯部位症状大多为单侧渐进性鼻塞,可有同侧鼻的、头痛、嗅觉降低等类似鼻息肉的症状。31例中侵犯鼻腔十鼻窦22例(71.0%),单纯侵犯鼻腔9例(29.0%)…  相似文献   

6.
张晓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677-4678
目的:探讨CT对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术后9例行CT随访。结果: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主要表现为单侧鼻腔、鼻窦呈匍匐生长的软组织肿块,轻到中度增强,可伴有骨质破坏和骨质硬化。结论:CT能较好的显示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术后有无肿瘤复发,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张晓林 《实用医技》2007,14(34):4677-4678
目的:探讨CT对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术后9例行CT随访。结果: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主要表现为单侧鼻腔、鼻窦呈匍匐生长的软组织肿块,轻到中度增强,可伴有骨质破坏和骨质硬化。结论:CT能较好的显示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术后有无肿瘤复发,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方法对5例行鼻内窥镜手术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鼻内窥镜下行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鼻腔外侧壁部分或大部分切除、清除窦内病变粘膜.5例患者术后0.5~2年随访,仅1例复发. 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可较好地完成鼻腔、鼻窦内肿瘤切除,创伤轻微,视野清晰、易清除病变,保留正常功能,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9.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cavity and sinuses inverted papilloma, NIP)是鼻腔及鼻窦较常见的良性肿瘤,需手术治疗.传统治疗方法为鼻侧切开肿瘤切除术.自1992年Kamel首次报道经鼻内窥镜治疗单侧局限性NIP成功后,由于鼻内窥镜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巨大优点,临床上迅速推广.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7年2月采用鼻内窥镜下治疗NIP 19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辅助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2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均在经鼻内镜辅助下加Caldwel-Luc手术路径切除肿瘤.结果 术后随访2年以上,23例无局部复发;3例内翻乳头状瘤癌变.1、2年后出现鼻腔复发,再次行同类手术.随诊2年未见复发.结论 在鼻内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13例单侧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该类病变的临床诊断及其误诊情况,为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通过对213例单侧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诊断及误诊资料作临床分析,对被误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作回顾性研究.结果213例患者中,鼻息肉65例,鼻窦囊肿66例,真菌性鼻窦炎20例,良性肿瘤31例,恶性肿瘤28例,鼻腔异物3例;左侧鼻腔鼻窦116例,右侧鼻腔鼻窦97例.误诊情况:213例中,将恶性肿瘤误诊为鼻息肉12例,误诊率5.63%;鼻腔异物误诊为鼻窦炎2例,误诊率0.94%;内翻性乳头状瘤误诊为鼻息肉6例,误诊率8.45%;真菌性鼻窦炎误诊为化脓性鼻窦炎5例,误诊率2.35%;鼻窦囊肿误诊为鼻窦炎8例,误诊率3.75%.结论详询病史,仔细专科检查,包括鼻内镜、鼻窦三维CT、鼻窦三维MRI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等对判断该类病变的部位和性质至关重要,有助于早期诊治,并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膜蛋白1(EMP1)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Quantitative PCR分别在2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5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测定EMP1的表达。结果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中度上皮化生(12/25,48%)是最常见的上皮重塑类型。与对照组相比,EMP1的蛋白及mRNA水平均有明显的降低。此外,EMP1的表达水平与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结论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EMP1表达的下调与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估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上皮异常重塑的一个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眼球突出是指整个眼球处于较正常超前位置.其发病原因很多,单侧性多由局部因素引起,双侧性多系全身因素所致。本文就我院1959~1978年所诊治的资料较完整的单侧性眼球突出症65例作一分析。这些病例均由鼻及鼻窦疾病所引起的,并经临床或病理得到证实.临床资料一、性别和年龄:65例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2~70岁,其中31~70岁有43例。二、发病原因:(一)由良性肿瘤引起的22例,其中筛窦、额窦囊肿13例:筛窦、额窦或鼻腔筛窦骨瘤4例:筛窦纤维瘤3例;鼻腔纤维血管瘤和鼻腔筛窦额窦乳头状瘤各1例。(二)由恶性胂瘤引起的38例,其中鼻腔9例(纤维肉瘤2例,鳞状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2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采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20例,采用鼻内镜联合Caldwell-Luc切口联合进路切除肿瘤4例.结果 术后随访10~48个月,1例术后18个月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1例术中冰冻和术后病理报告有恶变,术后给予放射治疗,其他23例均未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行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具有效果好、复发率低、面部无瘢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李宏剑  陆斌 《广西医学》2003,25(6):1041-1042
我院于 1 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共收住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1 9例 ,进行手术治疗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9例病人中 ,男 1 5例 ,女 4例 ,年龄 2 5岁至 66岁之间 ,以 35岁至 5 0岁居多 ,共 1 2例 ,病史半年至五年不等。右侧 1 3例 ,左侧 6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鼻塞 (占 1 0 0 % ) ,鼻流涕 ,部分夹血 ,头痛 ,嗅觉减退。1 0例为首诊病例 ,9例有院外鼻息肉手术史。检查肿物多发于单侧鼻腔 ,部分累及同侧鼻窦 ,可见大小不等 ,表面高低不平 ,硬度中等 ,触之易出血。所有病人术前摄鼻窦 X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组织Ig G4+浆细胞显著升高的鼻腔、鼻窦疾病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鼻腔、鼻窦组织Ig G4+浆细胞显著升高患者CT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26例患者中炎性徦瘤2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0例,鼻硬结症1例,Wegener肉芽肿4例,真菌性鼻窦炎8例。上述疾病CT表现均较具特征性。结论:多种鼻腔、鼻窦疾病伴组织Ig G4+浆细胞显著增高,CT表现有助于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费雷 《吉林医学》2010,31(14):1945-194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结合微波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均为单侧发病。鼻内镜下均于手术切除肿瘤加微波热凝。术后定期鼻内镜下换药。结果:20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均行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加微波热凝术,随访2年,复发2例。结论:鼻内镜手术加微波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定期随访,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27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47.5岁。其中26例单侧鼻腔发病,好发于鼻腔侧壁,6例伴鼻窦或鼻咽受累。随访15例,复发率40%,恶变2例。文中讨论了本病的命名,病因、生物学行为及肿瘤的上皮性细胞类型。我们的观察表明肿瘤内柱状上皮及粘液细胞为非新生物性。  相似文献   

19.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常见的鼻部良性肿瘤,常单侧发病,累及双侧的很少见.目前没有两侧鼻腔先后发病的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报道.本文就此种罕见病例作一报道并附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手术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鼻内镜在鼻腔鼻窦疾病以及垂体瘤手术中的应用,评价其效果。②方法 鼻内镜下对288例病人进行手术,254例鼻腔鼻窦息肉采用Messerklinger术工,20例鼻窦囊肿行鼻窦开放,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肿瘤,4例垂体瘤经鼻腔蝶窦切除肿瘤,2例鼻中隔偏曲明视下矫正中隔。③结果 鼻息肉治愈率为76.38%,有效率为23.62%。鼻窦囊肿治愈率为100%;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