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症是现代医学病名,是一种情绪障碍.中医虽无"抑郁症"的病名,但根据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郁证"、"癫证"范畴,反应性抑郁症、继发性抑郁症属郁证,内源性抑郁症属癫证.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与中医郁证之甄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近20年中医关于抑郁症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的研究发现,一些学者将西医的抑郁症等同于中医的"郁证",这就形成了误区,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和学术发展.通过对"郁"字涵义的考证以及与抑郁症相关的中医病证和症状类似的描述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出如下结论:①西医的抑郁症不等同于中医的"郁证";②中医所说的"郁"有2种,第1种"郁"指病理产物的壅滞、闭塞和蕴结;第2种"郁"则指情志之郁.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郁证"范畴.笔者应用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抑郁症5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阐释抑郁症与中医"郁证"之间的关系、郁证病机以及丹栀逍遥散组方特点等几个方面,并通过介绍程丑夫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验案来探讨程丑夫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畅达 《山西中医》2012,28(8):1-4
郁证是中医临床常见病证之一。"郁"在中医文献中不但是一个病证概念,更重要地是一个病机概念;中医的郁证既与现代医学的抑郁症有相类之处,但中医郁证的内涵要更为宽泛;七情所伤虽是郁证发病重要因素,但脏腑虚弱才是郁证的发病基础;郁证的诊断虽不困难,但临床治疗却困难不少,移情易性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的范畴,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导致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中医学对抑郁症临床治疗的相关文献,对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中药方剂治疗、针灸治疗及中医心理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简单概括总结,为中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田旭升 《新中医》2007,39(7):97-98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生活规律的改变,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在研究中大多医家将抑郁症与中医的郁证混为一谈,无形中对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设置了障碍,影响了临床研究及学术发展。抑郁症不单纯地属于中医郁证范畴,在百合病、失志等其他论述中亦有散在记载。抑郁症与中医的郁证在症状描述上与病因病机的解析上既有一定重合,又存在相当的差异,抑郁症的表现形式可在多种中医病名的症状群中出现,抑郁症与郁证二者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  相似文献   

8.
冼慧  裴清华 《北京中医药》2007,26(3):136-137
抑郁症是西医学名词,其症状表现千变万化,临床以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应属中医学的神志病范畴,与中医的"郁证"、"百合病"、"脏躁"、"癫证"、"失眠"、"善忘"等有密切联系. 近年来,随着中医界对抑郁症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治疗抑郁症的优势日益突出.现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临证经验,简述抑郁症的中医辨治体会.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中风后抑郁以情绪呈低落状态、思维出现迟缓、意志活动有所减退,合并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属中医"郁证"范畴.本文采用加强扬刺法针刺百会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后抑郁症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以脆性糖尿病患者尤甚,属中医"郁证"范畴,但与一般"郁证"不同,其发病是建立在"消渴"的基础之上。在临床治疗中,往往单从"郁证"角度出发,以"肝气郁结"为核心病机,以"疏肝理气"为主要治法进行治疗,易忽略"消渴病"作为基础疾病对其发病、治疗、预后的影响,临床疗效欠佳。笔者基于"消渴病"发病的病因病机,提出阳气不足为脆性糖尿病后抑郁症发病的中医核心病机,并以温阳、通阳、补阳为治法,在该病临床治疗中获得了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是一种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郁证"范畴。目前多认为气机郁滞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病变的脏腑涉及心肝脾肾,鲜有从肺论治者。本文从肺主气、肺在志为悲的角度探讨肺与郁证的关系,总结提出润肺解郁法、宣肺解郁法、清肺解郁法、温肺解郁法、升陷解郁法等治疗郁证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刺五加注射液辅助治疗抑郁症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上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以及各种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要表现.中医归属于"郁证"范畴.2002-01~2002-10,笔者应用刺五加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抑郁症38例,并与单纯西药组对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范畴。根据卫生组织估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患有抑郁症人数将超过千万[1]。对抑郁症的防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治疗抑郁症疗效较好[2]。综述如下。1肝郁气滞型肝气郁滞导致气机不畅,胸、腹胀闷,甚至疼痛走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古今对郁证、抑郁症的认识,总结了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治疗郁证、抑郁症的心理干预方法。认为在现代心理学干预治疗中,许多心理调节方法与中医心理疗法相吻合。通过对比研究,以期为中医学心理疗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疾病,中医学称为"郁证"。现代西医认为是由心理、生物、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精神节奏的紧张、压力的加大,抑郁症患者逐年增多,如何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有效治疗迫在眉睫。与西医抗抑郁药相比,针刺具有起效快、毒副作用小、费用低廉等优势。抑郁症属于中医的"郁证"范畴,常见证型为心脾两虚、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阴虚火旺、肝郁脾虚等。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安全、经济、针对性强、个体化治疗等优点。本文旨在通过整理针灸治疗抑郁症的进展,进一步探究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随着学业和就业压力的增加,抑郁症已成为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的一种心理障碍。目前中医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上已越来越有成效。练习中医养生功法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和六字诀等对改善和治疗大学生抑郁症均有明显效果。其治疗机理主要是通过调节经络、补益元气和提升精气神,使练习者的脏腑滋养、气血充盈,以此来促进情志舒畅达到改善和治疗抑郁症的目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养生功法对大学生抑郁症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大学生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郁证"被用于"抑郁症"的中医病名,其辨证分型多端,但因为多种原因肝阳虚证一直被忽视。无论从核心症状还是附加症状,肝阳虚的表现直接与抑郁症(郁证)的临床表现相联系,历代医家也就肝阳虚证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治法方药有过明确的记载,肝阳虚证是否应作为抑郁症(郁证)的一个证候分型是临床的一个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负担率的精神疾患。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精神运动性抑制为特征。中医学并无抑郁症的病名,类似描述多见于“郁证”、“脏躁”、“百合病”、“梅核气”等病证中,现代中医内科一并将其纳入“郁证”范畴,故抑郁症类似中医郁证。对于抑郁症的治疗,西药的疗效有限,且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使其抗抑郁作用受到极大限制,而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立足于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现笔者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滋水涵木法治疗更年期抑郁症5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英  许昕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1):1037-1038
抑郁症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持久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钝,意志行为减少等,严重者伴有自杀观念和行为,部分患者会出现幻觉和妄想,属中医"郁证"范畴.更年期患者与传统郁证有所不同,更年期郁证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虚为本,水不涵木,而致肝火上炎为标的一系列精神症状.笔者采用滋水涵木法治疗更年期郁证患者5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媛  魏军平 《中医杂志》2014,(10):889-892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属中医"消渴合并郁证"范畴,对糖尿病的病情和预后均有不利影响。中医认为,消渴的发生与情绪抑郁关系密切,消渴合并郁证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消渴的脏腑亏虚为本,郁证的痰凝气滞血瘀为标。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中药治疗以疏肝为主,并有从心论治、从基础病论治者,其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均与抗抑郁药相当,而对于一些具体症状如失眠的改善则优于西药,且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更少;非药物疗法如情志护理、养生功法、耳穴压豆等也对改善抑郁症状有较好的疗效,这些疗法既可与口服抗抑郁药或口服中药治疗相结合,又可在患者不愿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