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探讨脑损伤伴脑疝病人的CT表现和临床预后关系,观察182例,其中死亡108例.结果,CT片上离中线偏移小于5mm的有17例,其中死亡5例(29.4%),4例合并其他脏器复合损伤;5~10mm的有34例,其中死亡18例(52.9%);10~15mm的有103例,其中死亡60例(58.3%);大于15mm的有28例,其中死亡25例(89.3%).血肿量超过50mL的病人死亡率为13.6%;50~100mL的病人死亡率66.7%;多于100mL的病人死亡率90.5%.脑池变窄,死亡率24.4%;完全消失伴有明显的继发性脑干损伤,死亡率85.6%.与损伤类型的关系:单纯性硬膜外血肿伴有脑疝病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9%,单纯性硬膜下血肿伴有脑疝病人死亡率占5.5%,硬膜外血肿加脑挫裂伤伴有脑疝病人死亡率占7.4%,硬膜下血肿加脑挫裂伤伴有脑疝病人死亡率占总死亡人数的12.7%,脑挫裂伤加脑内血肿伴有脑疝病人死亡率占16.7%,脑肿胀加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有脑疝病人死亡率占35.2%,蛛网膜下腔出血加脑挫裂伤伴有脑疝病人死亡率占20.4%.临床上格拉斯哥昏迷分度表计分属于3~5分之内病人死亡率为84.5%,在CT片上都属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3例,占同期颅内血肿住院病人的5.1%。血肿位于额部20例,颞顶部18例,枕部5例,血肿类型: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12例,脑内血肿21例,多发血肿2例。本组死亡12例,占27.9%,对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胸部外伤常合并其它部位的损伤,使这部分病人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显得非常重要,结合我们收治的病人,现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60例,占同期胸部外伤病例211例的28%,男性54例,女性6例,年龄17~65岁,平均为28.5岁。1.2 合并伤部位颅脑伤38例,其中脑挫裂伤12例,颅内血肿5例,脑震荡18例;骨外伤15例,其中腰椎骨折2例,骨盆骨折5例,其余为四肢骨折;腹部伤8例,其中肝破裂2例,脾破裂4例,腹部挫伤腹膜后血肿2例;其它伤6例,指部及体表软组织…  相似文献   

4.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保守治疗的探讨(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保守治疗21例,其中2例中途转手术治疗,占9.5%,治愈率90.5%,就适应症作了探讨。我们认为保守治疗的适应症应是:(1)伤后患者无意识障碍或有短暂错迷已清醒,经治疗现场病情稳定者。(2)血肿<35ml,无脑中线移位或经CT监测血肿未再增大者,(3)颅内血肿(<35ml以下)未合并严重脑挫裂伤或脑水肿者,(4)ICP<2.7kPa者。(5)CNS症状体征稳定或渐趋改善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1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非手术区DTICH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在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后的非手术区颅内血肿占同期的7.5%,86%合并脑挫裂伤,58.6%合并颅骨骨折。首次术前外伤原发性颅内血肿量较大,平均56.4ml。69%术后去骨瓣减压和常规颅外引流。术后非手术区DTICH发生在72h内,其中13例为硬膜外血肿,5例为脑内血肿,3例为混合性的硬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21例术后DTICH再次手术治疗,恢复良好5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6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23.8%。结论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可能是脑挫裂伤及颅骨骨折的结果,手术导致的颅内压急剧下降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观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文红 《医学文选》2001,20(2):241-242
我科自1997~1999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87例 [入院时格拉斯哥(GCS)评分≤8分,其中并发消化道出血 39例,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9例。年龄7~70岁,59岁以下18例占46.2%,60岁以上21例占53.8%。GCS≤5分26例,≤8分13例。严重脑挫裂伤伴颅内多发血肿20例,脑控裂伤合并颅底骨折8例;硬膜下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4例,脑干损伤2例。1.2出血时间及出血量伤后1~7天11例,8~14天20例,>14天8例,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术治疗颅内血肿的意义。方法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微创术治疗75例自发性脑内血肿和5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结果按GOS评定愈后:自发性脑内血肿75例中7例中转开颅。余微创术治疗68例中死亡24例,存活44例,其中恢复良好27例,中残14例,重残3例。5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中15例单行微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者全部治愈,41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街加常规开颅术者死亡9例,其中17例术前出现脑疝者恢复良好11人,占67.4%,中残1人,死亡5例,死亡率29.4%(5/17)。结论微创术用于自发性和外伤性颅内血肿治疗及时有效、损伤小,重型脑外伤作为开颅术前急救可赢得手术时间,利于脑干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奋强  罗毅  李松年  韦刚 《华夏医学》2000,13(2):200-201
近几年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亚低温 ( 3 3~ 3 5℃ )能减轻外伤后脑损害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 ] 。我院 1 997年 7月至 1 999年 9月应用亚低温和常规治疗两种方法对 4 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 GCS≤ 8分 )进行分组治疗 ,结果表明亚低温组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分组 重型颅脑损伤 ( GCS≤ 8分 )患者 4 2例 ,男 3 2例 ,女 1 0例 ,年龄 1 8~ 60岁 ,平均年龄 3 5岁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2 0例 ,其中脑挫裂伤 9例 ,颅内血肿 1 1例 ;GCS5~ 8分 1 7例 ,GCS3~ 5分 3例。亚低温治疗组 2 2例 ,其中脑挫裂伤 1 3例 ,颅内血肿 9例 ,GCS5~ …  相似文献   

9.
杜晓冬  周毅武  张蜀 《四川医学》2007,28(3):289-290
目的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早期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度脑挫裂伤患者58例,入院时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为3~8分,均于入院2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或同时行血肿清除术,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26例在伤后5~20h内行亚低温治疗,32例行常规治疗。两组观察2周后重新GCS评分,6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结果评级(glasgowoutcomescale,GO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GCS评分和6个月后GOS评分和生存质量出现明显差异。早期亚低温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重度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早期亚低温治疗可以及时提高血氧含量.阻止恶性缺血低氧的发生。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术后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早行亚低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颅脑伤患者死亡原因,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64例颅脑伤死亡患者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严重脑挫裂伤并急性硬膜下血肿,脑疝患者(57.8%),脑干损伤和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18.8%),急性脑肿胀者(10.9%),迟发性颅内血肿(3.1%),肺部感染者(3.1%)是导致颅脑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迅速有效降低颅内压增高,防治脑肿胀是降低颅脑伤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在本院脑外科行开颅手术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20例,研究组患者30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探究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收缩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发病至手术时间、GCS评分、Babinski征阳性、舒张压、血浆凝血酶时间以及颅骨骨折等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经过多因素回顾性分析,颅骨骨折、发病至手术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以及Babinski征阳性是诱发患者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因素.结论: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中,颅骨骨折、发病至手术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以及Babinski征阳性是独立影响因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医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干预,以便可以降低患者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及治疗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警锐  程凯敏 《重庆医学》2005,34(11):1635-1636
目的总结近年来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疗效。方法对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GCS3~8分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几年来共收治410例GCS3~8分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有32例(7.8%),因急性脑肿胀引起的有10例(31%),因迟发性血肿引起的有21例(66%),其他原因1例(3%)。其中急性脑肿胀者死亡10例(31%),迟发性血肿者死亡7例(22%),总死亡17例(53%),植物生存3例(9.45%),重残4例(12.5%),轻残5例(15.6%),恢复正常生活者3例(9.45%)。结论急性脑肿胀与迟发性血肿引起的脑膨出预后不同,前者死亡率几乎达100%,而远隔部位迟发性血肿只要处理及时,预后良好。因此,尤其应注意远隔部位迟发血肿的可能,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颅脑创伤术后迟发性血肿CT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14-915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创伤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CT在及时尽早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例手术后颅内迟发性血肿,分析迟发性血肿的类型、部位、发生时间以及预后。结果颅内迟发性血肿主要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三类,发生部位主要为颅骨骨折线区下方,颅骨受力处及其对冲部位,额、颞叶等处为主,发生时间为手术中至手术后72h比较多见。结论CT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颅内迟发性血肿的发生,2次及2次以上的CT复查可以提高迟发性血肿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Qiu TL  Jin GL  Wang X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1):1500-1502
目的 探讨外伤后脑浅表大静脉梗死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措施.方法 从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74例脑浅表大静脉损伤按术中发现分为3组:1组:脑浅表大静脉损伤合并局部脑挫伤和脑内血肿、急性硬模下血肿.2组:脑浅表大静脉损伤合并局部脑挫伤和脑内血肿、急性硬模下血肿、损伤区颅骨骨折.3组脑浅表大静脉损伤合并损伤区颅骨骨折、急性硬模下血肿,无明显脑挫伤、脑内血肿,并按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脑疝情况分组.结果 1组28例,2组39例,3组7例,各组的损伤静脉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和2组有37例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脑梗死,3组有2例发生脑梗死.脑梗死与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脑疝均无关.结论 脑浅表大静脉损伤主要南局部颅骨骨折或对冲伤、剪切伤所致,合并有脑挫伤时脑梗死多见,术中应注意保护受损腩浅表大静脉及周围的静脉网,及时清除颅内血肿,必要时大骨瓣充分减压,降低颅高压,术后注意稀释血液,防止受损静脉栓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钠紊乱的发生率及其与颅内血肿发生部位的关系,以及血钠异常与患者死亡率的关系。 方法 该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7年5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452例经病史及头颅CT证实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符合本研究的入组标准。入院后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同时应用颅脑CT及GCS评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定位患者的颅内血肿发生部位,并以患者入院即刻的血钠水平、住院期间每日血钠浓度、意识障碍的程度及死亡率为研究变量。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钠异常发生率与颅脑损伤不同部位及死亡率进行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中血钠异常的发生率为45.1%(204/452),其中高钠血症128例,低钠血症76例。50%的患者入院即刻即有血钠异常。50%的低钠血症患者在系列检查过程中,血钠浓度低于125 mmol/L;不同受伤部位血钠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及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发生血钠紊乱的几率较高;血钠异常组患者死亡率高于正常组(P<0.05)。 结论 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血钠异常的比例较高,其损伤部位与血钠异常发生率有相关性,其中罹患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及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发生血钠紊乱的几率较高;发生血钠异常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按血肿发生的部位、发生的时间、与GCS及原发颅脑损伤的关系、对收集本院脑外科63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3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其中硬膜外血肿12例,硬膜下血肿15例,脑内血肿29例,多发性血肿7例。发生时间多在伤后24h内76%(48/63)。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分级(GCS)评分以9~12分为多57%(36/63);伤后低血压,缺氧,凝血障碍,术后颅压下降失去填塞效应、是进展性出血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颅脑外伤首次CT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均有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的可能,GCS评分9~12分为多(57%)。大多发生在伤后24h内,细致观察及颅内压监测,每4~6h复查CT多能早期发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kelly切口在救治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时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科近3年救治的64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继发脑千损伤患者采用改良kelly切口入路,清除血肿并/或去骨瓣减压 天幕裂孔切开术。结果:根据GCS昏迷评分:术前(3~5)分钟41例,(6~8)分钟23例;根据COS预后评分:术后恢复良好38例,中残9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6例。结论:改良kelly切口有利于清除额、颞、顶、枕等部位所有血肿,利于窦破裂修补,并有利于天幕裂孔切开,改善颞叶钩回疝引起的继发性脑千损伤,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33例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组,按GCS评分、影像学表现、凝血指标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年龄大,GCS评分低,发生时间多在伤后24 h内,院前经甘露醇治疗及CT表现为挫裂伤、颅骨骨折的患者易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外伤凝血障碍患者是引起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重要因素。结论: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与诸多危险因素相关,动态复查CT能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9.
报告了32例颅内肿瘤术后早期再手术的病例。颅内肿瘤术后血肿形成或脑牵拉伤的发生与肿瘤的部位及性质密切相关。因牵拉伤再手术多发生于肿后切除术后48─72h,而因血肿形成再手术的时间变化较大。意识水平下降是术后颅高压最重要的表现。对术后颅内血肿和脑牵拉伤形成的原因,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中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致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高危因素及抢救经验。方法对2000年1月~2013年12月40例术中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致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高危因素及抢救经验。结果对冲伤22例。术前合并广泛脑挫裂伤14例,合并颅骨骨折16例,合并颅内小血肿(〈15mL)10例。致急性脑膨出的颅内血肿中对侧32例,其中硬膜外血肿24例。再手术32例,存活16例,总死亡率60%。结论术中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致急性脑膨出高危因素为广泛脑挫裂伤、对侧颅骨骨折、非手术区的颅内小血肿。掌握其临床高危因素,有足够的预见性,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中处理。术后科学系统的综合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