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颌第二磨牙的解剖外形,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收集临床上拔出的61颗上颌第二磨牙,测量牙体全长、牙冠近远中径、牙冠颊舌径、牙冠长和牙根长,观察牙根的数目。结果:上颌第二磨牙牙体全长的平均值为(19.46±1.65)mm,牙冠近远中径大于牙冠颊舌径,牙冠长小于牙根长,且全长与牙冠长、牙根长,及牙冠近远中径与颊舌径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P<0.05)。3根居多,占49.18%,其次为融合根(47.54%)和变异根(3.28%)。结论:上颌第二磨牙的解剖外形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2.
上颌第一磨牙合面三尖形变异1例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内科江茂霞,杜昌连一般认为上颌第一恒磨牙的牙冠形态比较恒定。作者在一分离的右侧上颌骨标本上,发现上颌第一恒磨牙牙冠变异,现报道如下:该右侧上颌牙槽骨弓仅留有一个牙齿,但从牙槽窝数目的计算和变异牙正位于...  相似文献   

3.
额外牙常见于上颌中切牙间 ,融合牙多见于乳牙 ,恒磨牙与额外牙发生融合在临床上少见。笔者诊治 1例 ,报告如下。患者男 ,2 5岁 ,要求拔除左侧上颌后牙区“额外牙”。检查 :恒牙列 ,共 2 8个牙 ,大小、形态正常。在左、右两侧第二磨牙近中颊侧可见对称额外牙 ,呈一大一小两尖的扁圆锥形 ,与第二磨牙牙冠不相连。因影响自洁 ,使其左侧第一磨牙远中邻牙合面龋坏 ,决定拔除。局麻下挺额外牙时第二磨牙连动 ,意识到根部有融合 ,采用凿劈 ,分开拔除 ,致第二磨牙根面釉质缺损 ,后出现过敏症状 ,以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 ,第一磨牙银汞合金充填 ,过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锥形束CT研究新疆地区人群上颌第二磨牙的牙根和根管形态,为本地区口腔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539例新疆地区人群的上颌第二磨牙,利用CBCT对其牙根形态、数目,根管形态、数目和弯曲度,牙冠颊舌径和近远中径以及对称性进行观察、分析和统计。结果 在1017颗上颌第二磨牙中,三根牙的检出率最高为85.2%,四根牙检出率最低为3.2%,不同牙位和性别在牙根形态上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MB2的检出率与年龄无统计学差异;56岁及以上年龄组的四根牙检出率最高。颊舌径、近远中径的平均测量值越大,其对应的根管数目越多。上颌第二磨牙的牙根数目和形态对称、根管形态及四种特征均对称方面较高,上颌第二磨牙近颊根管和远颊根管68%为重度弯曲,弯曲位于根中1/3较多。结论 新疆地区人群上颌第二磨牙以三根牙为主,对称率较高,弯曲程度大,但存在一些牙根和根管的变异,临床上可以运用CBCT来指导诊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确定不同恒牙(除第三磨牙外)的牙冠与牙根长度的发育完成时间,探讨牙冠与牙根长度发育完成时间的性别差异。方法 选择3304例3~18岁儿童与青少年全口曲面体层片,应用Haavikko法分别记录每个恒牙的发育分期,采用SPSS 25.0软件包计算男女不同恒牙的牙冠与牙根长度发育完成时间的中位数,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男女性别间差异比较。结果 中切牙和第一磨牙的牙冠发育完成时间无性别差异,P值分别为0.143(上颌中切牙)、0.122(上颌第一磨牙)、0.191(下颌中切牙)和0.558(下颌第一磨牙),其余牙女性均显著早于男性。上颌中、侧切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根长度发育完成时间无性别差异,P值分别为0.057、0.130和0.294;下颌中,第二前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根长度发育完成时间无性别差异,P值分别为0.428、0.057;上、下颌其余牙牙根长度发育完成时间女性均显著早于男性。结论 恒牙牙冠与牙根长度发育完成时间女性普遍早于男性,上、下颌恒牙牙冠与牙根长度发育完成时间的性别差异相似。  相似文献   

6.
上颌第一恒磨牙80颗牙体解剖的离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上颌第一恒磨牙牙体解剖基础知识。方法 :肉眼观察近颊根外形 ,牙合面磨耗程度 ,髓室底形态 ,根尖孔数目及类型 ;游标卡尺测量各项长度指标及根尖孔到牙根顶点的距离 ;透明牙标本法观察根管系统。结果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Ⅲ型根尖孔 2 6.9% ;双根管率为 5 6.2 5 % ,三根管率为 7.5 %。结论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存在着较高的多根管率 ( 63 .75 % ) ,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 ,62岁 ,以右上颌第二磨牙急性牙髓炎诊治。检查见 7|牙冠隐裂 ,给予常规牙合面开髓 ,拟行根管治疗。治疗中发生病理性冠折 ,予以拔除。离体牙可见 4个牙根并 4个根管 ,(见图 1)。上颌第二磨牙 4根管较罕见 ,提示在牙体牙髓治疗过程中要对异常牙根、异型根管提高警觉 ,  相似文献   

8.
第三磨牙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连续无选择收集上、下颌第三磨牙304个,测量了其全长、冠长和根长、冠周径和咬合面中央南深等值.结果显示:上颌第三磨牙有上颌磨牙之共同特征;下颌第三磨牙则有下颌磨牙之共同特征.故在牙移植术中,当磨牙缺失后,上、下颌第三磨牙是同牙列之自体牙移植的理想牙源.在牙冠与牙根形态的关系上,显示出如下特点:牙冠周径越大,牙根分叉越多;咬合面牙失数增多,其牙根形态越复杂;牙冠之通常径相改变时,根的形态亦发生变化。这些均可供拔除该牙时,参考其手术之难易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人上颌第一恒磨牙牙根解剖基本特点。方法:收集60个温州地区人上颌第一恒磨牙,肉眼观察牙根外形、根尖孔数目、类型;游标卡尺测量牙根长度指标、根尖孔到牙根顶点的距离;透明牙标本法观察根管系统。结果:上颌第一恒磨牙55.4%根尖孔不在根尖顶点,近中颊根双根管率为61.6%,3根管率为1.7%。结论:温州地区人上颌第一恒磨牙牙根、根管形态复杂,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上颌第二恒磨牙的牙体解剖基本特点.方法:肉眼观察牙根外形,面磨耗程度,髓室底的形态,根尖孔数目及类型;游标卡尺测量各项长度指标及根尖孔到牙根顶点的距离;透明牙体标本法观察根管系统.结果:上颌第二恒磨牙近颊根Ⅲ型根尖孔21.7%,双根管率为21.6%,三根管率为 2.7%.结论:维吾尔族上颌第二恒磨牙有一定的特异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观察中国人群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牙根和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名患者的双侧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354颗、上颌第二恒磨牙360颗)的CBCT扫描数据,使用NNT软件分析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的牙根数、根管数、根管分型以及双侧对称情况。结果:上颌第一、第二磨牙主要为三根(99.44%和84.44%)。上颌第二磨牙的单根和双根较多见(15.28%),其根管系统形态复杂,在根尖区有融合趋势。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系统主要为3根四根管(78.97%)。上颌第二磨牙的三根管和四根管发现率接近(分别为47.37%和51.64%)。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根管系统主要根管分型为:Ⅳ型(57.79%)、Ⅱ型(19.83%)和Ⅰ型(15.58%)。上颌第二磨牙的近颊根管系统主要根管分型为:Ⅰ型(48.14%)、Ⅳ型(30.43%)和Ⅱ型(17.39%)。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远颊根和腭根主要为单根单根管,存在少量和罕见的变异。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近颊根的根管数目和根管分型左右对称。结论: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系统变异普遍存在,MB2根管为其主要的变异形式。上颌第二磨牙牙根数目和根管形态变异类型多,单根牙和双根牙的根管走向复杂多变。CBCT可以为识别根管形态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上颌磨牙在全口牙中,牙根数目最多,根管系统复杂,尤其是第二磨牙,根管数目、形态,走向变异较多。本人诊治1例上颌第二磨牙五根管的患牙,国内文献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3.
上颌第二磨牙的牙根及根管系统的数目和形态变异较大,最常见的牙根及根管数目为3牙根3根管.关于上颌第二磨牙4根管的发生率各报道结果不一,为8.1% ~ 29.7%[1-4].  相似文献   

14.
陆盛 《口腔医学》2009,29(8):412-412
<正>1病例报告患儿,女,1991年2月出生,因前牙拥挤于2005年7月来我科要求正畸治疗。经口腔检查发现上颌双侧第二双尖牙异常:其牙冠较第一恒磨牙小,类似于第二乳磨牙,(牙合)面形态同第一恒磨牙,牙根左侧为三根,右侧为单根,未见吸收,  相似文献   

15.
《口腔医学》2014,(2):95-101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辅助矫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临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例安氏Ⅱ类2分类病例,男4例,女8例,年龄1838岁,平均21.0岁。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牵引上牙列整体向后移动,压低上前牙,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牙齿、颌骨及软组织变化。结果上颌中切牙矢状向牙冠基本保持不动,牙根平均远中移动3.63 mm,平均倾斜比率为6050%,牙冠压低4.60 mm。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冠平均远中移动3.25 mm,牙根远中移动3.65 mm,平均倾斜比率为112.3%,牙冠压低2.90 mm。上颌第一磨牙牙冠平均远中移动3.11 mm,牙根远中移动3.21 mm,平均倾斜比率为103.2%,牙冠压低1.17 mm。上颌第二磨牙牙冠平均远中移动3.22 mm,牙根平均远中移动3.15 mm,平均倾斜比率为97.8%,压低0.69 mm。结论运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有效地使上颌牙列整体后移、压低上前牙并改建上颌前牙区齿槽骨形态,是非拔牙矫正安氏Ⅱ类内倾型深覆牙合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统计分析下颌第一、第二、第三磨牙牙冠近远中宽度、牙体长度、分根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下颌无缺失牙,下颌第三磨牙牙根发育已完成的全颌曲面断层X线片249张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牙体长度下颌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依次递减;牙冠近远中宽度下颌第一磨牙最大,第二、第三磨牙无差别;分根率下颌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依次递减,根分叉程度下颌第一磨牙最大,第二、第三磨牙无差别;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组牙体长度大于第三磨牙阻生组,并且与其牙冠近远中宽度成正相关,分根率也偏大;下颌第三磨牙相对宽度在单根、双根组间有差别;下颌第三磨牙牙冠宽度/磨牙后间隙长度比值与下颌第三磨牙相对长度比成负相关关系。结论:下颌第一磨牙冠根形态最好;第二、第三磨牙冠根形态有较大的相似性,只要有足够的空间,下颌第三磨牙牙根就能得到良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先天缺牙与牙形态、大小异常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先天缺牙与牙形态异常及牙大小异常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79例先天缺牙患者的缺牙部位、缺牙数目,余留牙异常的牙体形态进行分析。并按缺牙程度及部位分成4组,测量其牙冠宽度。结果 (1)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为临床最常见牙先天缺失部位,上颌中切牙,上下颌第一磨牙为牙列中最不易先天缺失的牙齿,但上颌中切牙在先天缺牙患者中常呈轻度的锥形牙冠。(2)先天缺牙常伴牙齿形态异常,以上颌侧切牙,下颌尖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下颌第二磨牙多见。(3)轻度先天缺牙患者余留牙大小无异常,随着先天缺牙严重程度增加,前牙有逐渐减小趋势而后牙大小较稳定。结论 (1)上颌侧切牙为牙列中最不稳定的牙齿:(2)牙齿形态、大小、数目异常可能是一个连续的变异过程,可能为同一机制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磨牙牙冠与牙根的形态特征,为磨牙的拔除与保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曲面断层片对第一磨牙(简称为M1)、第二磨牙(简称为M2)、第三磨牙(简称为M3)的牙冠宽、牙冠高、牙根长、牙颈宽、根尖距五个指标进行测量,分别对M1与M2、M2与M3进行各项测量指标的比较,以揭示磨牙形态差异。结果。男性上颌M1与M2在牙冠宽、牙根长、牙颈宽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2与M3在牙根长、根尖距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下颌M1与M2在牙冠宽、牙根长、根尖距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2与M3在牙冠高、牙根长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上颌M1与M2仅在牙冠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2与M3在牙冠宽、牙冠高、牙根长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下颌M1与M2在牙冠高、牙根长、根尖距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趁与M3在牙根长、根尖距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上下颌M3与M2的形态差异均小于M2与M1的差异;女性上颌M3与M2的形态差异较M2与M1的差异大,下颌M3与M2的形态差异较M2与M1的差异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两种不同制作方法制作全冠的外形,并评价哪种制作方法制作的全冠与标准牙冠最接近。方法选择左侧上颌第一磨标准全瓷冠预备体模型,分别模拟标准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形态进行CAD/CAM二次扫描法和氧化锆烤瓷冠法两种方法制作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全冠,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评价牙冠外形并进行比较。结果模拟标准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形态进行CAD/CAM二次扫描法制作的全锆冠与标准左侧上颌第一磨牙相比其外形无统计学差异,氧化锆烤瓷冠法制作的全冠相比标准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其外形凸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模拟标准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形态CAD/CAM二次扫描法制作的全锆冠比氧化锆烤瓷冠法制作的全冠外形与标准左侧上颌第一磨牙最接近。  相似文献   

20.
上颌第二磨牙根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颌第二磨牙常因龋坏、非龋性疾病如牙隐裂、重度磨损、牙周疾患等因素导致牙髓根尖周病变而需行根管治疗。上颌第二磨牙牙冠外形多与第一磨牙相似,但牙根根分叉小,常有根融合,根的融合导致根管的融合和变异,从而增加了根管治疗的难度。根管治疗中找到所有根管成为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关于上颌第二磨牙根管的离体或显微镜研究较多,而对于临床基本条件下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就临床基本条件下对上颌第二磨牙的根管数目进行临床观察,并对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