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毒原因。方法对中毒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采集可疑中毒的剩余食物及病人呕吐物、肛拭等进行致病菌检验,追踪可疑食物源头。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查阅相关资料,证实为一起食用蚕蛹所致的食物中毒。结论慎吃蚕蛹以防中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进行总结,旨在加强餐饮业市场亚硝酸盐的管理,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对误食中毒人员进行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对可疑中毒食物进行实验室检验。结果在7种可疑食品中,馍馍中亚硝酸盐含量为760mg/kg,是导致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中毒的病人经及时救治全部恢复健康。结论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食品行业的卫生监督检查,加大《食品卫生法》的宣传力度,加深食品从业人员对食品添加剂的鉴别,减少因误食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对九江市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患者、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人员和农贸市场环境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密切接触者暴露的农贸市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患者、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人员和农贸市场环境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九江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无明确病死禽类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播证据,相关农贸市场环境标本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论 九江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属本地感染、非人传人病例,感染来源可能与农贸市场环境暴露有关。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29日,广东省电白县黄岭中学发生一起毒鼠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17h内中毒人数达117人,所有患者经救治后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电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后,迅速组织专业人员组成调查小组奔赴现场,及时采集患者呕吐物和可疑食物,并对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等工作。经检验证实为毒鼠强所致的中毒,后由公安机关侦破为一起人为投毒案。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1·1中毒经过2004年3月29日上午6时45分至7时10分,该中学1224人在学校食堂进食早餐,早餐食物为汤粉、白粥、面包、馒头、咸瓜等。餐后30min,有10…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原因。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进食可疑食物者发病,均治愈。结论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确定是一起普通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食源性致病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对8份可疑食品和2份腹泻物、肛拭样本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在2份可疑食品和病人腹泻物里检出生物学性状一致的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分析,判定本次食物中毒是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质量,发现基层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意见。方法:收集2016—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系统中,发病人数≥10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按照相应标准对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68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报告普遍存在条理性差、层次混乱不清,虽然书写了相应的指标但内容过于简单且不够规范的问题;报告还存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不够全面、深入,分析流行病学欠缺,食品卫生学调查不充分等问题;仅有50.00%(34/68)的调查查明了致病因子和污染食物,39.71%(27/68)的调查查明了污染原因,14.71%(10/68)的调查找出了完整证据链。结论:甘肃省基层工作人员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不够深入、细致,病因调查和推断较少,几乎未开展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依据不够充分;流行病学调查和调查报告书写质量均需要加强和提高;相关部门应基层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建设,对技术人员进行中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2013年9月10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某单位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因无呕吐物、腹泻物印证,初步判断这是一起由于食堂超范围经营凉拌菜所引起的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此次事件罹患率为3.43%,可疑中毒食物为凉拌豆腐丝,餐用具涂抹样品可疑细菌学指标检测结果均呈阳性。结论此次食物中毒事件警示我们,夏秋交替时节不但是铁路生产运输、建设任务的繁重时期,也是食品中毒事件的高发期,应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和食品安全培训工作,做到抓重点,讲成效,杜绝超范围经营情况的出现,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以保障广大铁路职工和旅客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高安平 《现代保健》2012,(3):99-100
目的 探索运用流行病学调查与统计处理筛查可疑甚至是可以确定的致病源,从而提高实验室检测的针对性。方法 运用卡方检验对可疑食物进行筛查,运用AP-I生化鉴定系统重点对可疑食物进行检测。结果 本起食物中毒的可疑食品为鸦片鱼;本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为阴沟肠杆菌。结论 流行病学调查和适当的统计处理可以筛查出可疑食物,缩小检测范围,提高检测效率,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一酒店连续两餐不同致病菌食物中毒应如何计算。方法对两餐中毒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和对患者生物样品和可疑食品进行致病菌培养分离试验。结果两餐由不同致病菌引起食物中毒。结论同一酒店不同餐食物中毒应分别计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预防此类食物中毒再次发生。方法对中毒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对患者呕吐物、肛试子样品及可疑食品和用具进行致病菌培养分离试验。结果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饮食单位应加强日常管理,养成良好食品安全习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淮南市首起类鼻疽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查找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进一步评估淮南市类鼻疽爆发的风险,为今后类鼻疽防控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通过对患者家属面对面的交流、对患家及周围环境进行现场调查的方式,对此起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实地走访患者可能的感染环境,搜索可能的传染源以及可疑病例.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此起疫情中涉及的2名患者发病前2个星期内一直呆在家中,无出国史,无海南、广东等地的旅游史,无与归国人员、赴海南、广东等地旅游人员接触史,无与病畜(马、牛、羊、猪等)接触史,无与被可疑污染的水、尘土接触史,未发现可疑传染源.结论 根据2名患者的生活史,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结果判断此起疫情为一起疑似同源暴露机会感染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散发疫情.  相似文献   

13.
食物分析是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利用病例对照方法对进餐人员的进餐情况进行分析,计算食谱中各种食物的相对危险度,结合卡方检验,可快速确定可疑食物,为调查取证以及实验室检验提供有用线索。柳州某饭店2008年9月26日晚接待三家婚宴,发生重大事物中毒,患者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呕吐等。本文采用上述方法对此起食物中毒可疑食物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并探讨食物中毒调查处理中的食谱统计分析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诊断,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中毒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此次事件罹患率为2.77%,可疑中毒食物为炖排骨(χ2=5.398,P=0.034),用具涂抹样品可疑细菌学指标检测结果均呈阴性。结论根据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结合专家组的意见,此事件是一起由炖排骨引起的不明原因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艾滋病在广西边贸经商人员中的流行情况。〔方法〕对2001年9月10日在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中发现的1例HIV感染者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用免疫层析法进行初筛试验和采用蛋白印迹法进行确认试验,结果HIV-1抗体均为阳性。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其夫进行血清学检测,确认其夫也为HIV感染者。〔结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应将在艾滋病高发边境地区从事边贸经商人员做为艾滋病的重点监测人群,加强对该人群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江敏  肖云  黄家胜 《现代预防医学》2014,(10):1748-1749,1753
目的调查九江市首例布鲁氏菌病感染来源和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进行调查。结果采集病例家属样本7份、密切接触人员标本5份和可疑动物标本1份,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均阴性,九江市发生人间布鲁氏菌病散发病例,感染来源和传播因素难以查明。结论在非布鲁氏菌病疫源地单纯依靠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来调查感染来源和传播的危险因素有局限,建议利用布鲁氏菌病菌株基因库,开展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对,有助于查明感染来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一例儿童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案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为该类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对实验室确诊的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可疑食品及环境样本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分析感染来源.结果 息儿临床表现为发热、抽搐,血培养单增李斯特菌阳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发病前有熟肉制品等高危食品进食史,家庭食品...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评价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质量,发现基层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 出指导意见。方法:收集2016—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系统中,发病人数≥10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按照相应标准对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 68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 行病学调查报告。报告普遍存在条理性差、层次混乱不清,虽然书写了相应的指标但内容过于简单且不够规范的问题;报告 还存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不够全面、深入,分析流行病学欠缺,食品卫生学调查不充分等问题;仅有50.00% (34/68) 的 调查查明了致病因子和污染食物,39.71% (27/68) 的调查查明了污染原因,14.71% (10/68) 的调查找出了完整证据链。结 论:甘肃省基层工作人员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不够深入、细致,病因调查和推断较少,几乎未开展分析流行病 学调查,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依据不够充分;流行病学调查和调查报告书写质量均需要加强和提高;相关部门应基层流行病 学调查队伍建设,对技术人员进行中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京唐港入境两名船员死亡事件原因及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入境船舶发生突发死亡事件处理方法。方法对京唐港入境两名船员死亡原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初步排除法定传染病及细菌性中毒事件,初步怀疑原因为过量饮用粗制白酒中毒及心理因素。结论针对入境船员死亡事件,国境卫生检疫人员应处理及时得当,尽早排除法定传染病嫌疑,做好深入流行病学调查,确保事件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一起职业性暴露引起的布鲁氏菌病(布病)聚集性疫情。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本起布病聚集性疫情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检测结果及调查处理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5名职业岗位人员中,血清学检测阳性4例,罹患率为26.67%。4例患者均为该厂清洗羊胎盘作业工人,系职业操作中防护不到位引起,该厂其他作业人员未发生布鲁氏菌感染。结论本起疫情是因清洗羊胎盘职业活动中感染布鲁氏菌而引起的聚集性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