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冰  莫亚明 《云南医药》2001,22(5):396-397
新生儿重度窒息是产科临床中最严重的新生儿危象 ,新生儿严重窒息缺氧后随病理生理过程的进展 ,发生多脏器损伤、全身代谢及内环境紊乱 ,是新生儿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 3年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 ,以寻找预防措施。临床资料  1997年 7月~ 2 0 0 0年 6月我院共分娩 5 2 5 5人 ,其中剖宫产 1972人 ,剖宫产率37 5 2 % ,均采用同一种术式。剖宫产新生儿重度窒息 5 2人 ,发生率 2 69%。采用Apgar评分法 ,出生后 1分钟及 5分钟评分 ,3分及 3分以下者为重度窒息 ,或分娩后 1分钟评分 8分以上 ,数分钟出现倒评分 7分以下者为重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头位胎儿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头先露胎儿脐带绕颈220例足月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20例头位分娩无胎儿脐带绕颈足月妊娠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产程及其分娩情况作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率分别为18.5%,8.6%,4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1.8%,26.4%(均P<0.05).脐带绕颈1周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2.6%,1.4%;绕颈2周为27.1%,17.0%;绕颈3周及以上为69.2%,53.8%;脐带绕颈周数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成正比.结论 加强产前B超检查和监护,重视脐带绕颈这一因素,选择适当分娩方式,可降低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产前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3周及以上者应及早选择剖宫产分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我院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9年4403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研究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出生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10年间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复合因素、社会因素及难产因素占前3位.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及剖宫产3种分娩方式出生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正确选择分娩方式,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产妇,因凝血机能障碍易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大出血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如何使该类产妇安全、无痛、顺利地接受手术,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对于麻醉医师是严峻的考验。本文总结了2005年5月~2007年7月我院3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行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处理,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5月~2007年7月我院妇产科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34例,年龄(29.1±4.5)岁,孕龄(38.14±2.5)周,术前血小板(Plt)计数(4~94)×109/L(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标准为Plt<100×109/L)。其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23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院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9年4403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研究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出生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10年间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复合因素、社会因素及难产因素占前3位.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及剖宫产3种分娩方式出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玉林市住院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新生儿窒息状况。方法对2012年玉林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该院住院分娩产妇7325例,剖宫产2403例,剖宫产率为32.81%;经阴道分娩4922例,阴道分娩率为67.19%。该院住院分娩新生儿7141例,新生儿窒息75例,发生率为1.05%;新生儿窒息以轻度窒息为主,占84.00%(63/75),重度窒息发生率为16.00%(12/75)。结论该院住院分娩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低,严格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与剖宫产相关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与剖宫产相关的关系及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出生新生儿共11822例,其中剖宫产分娩4103例,正常阴道分娩7719例。新生儿采用Apgar评分法诊断新生儿窒息。结果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1822例新生儿中,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共284例,窒息率2.40%。其中剖宫产新生儿窒息107例,剖宫产窒息率2.61%;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177例,阴道分娩窒息率2.29%。两组比较,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率的高低不影响新生儿窒息率高低。要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应着重加强围产期保健和高危孕产妇检查及提高围产期监护水平等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许扬  王香枝 《淮海医药》2011,29(2):134-135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我院产科剖宫产数量已大大超过自然分娩,成为主要的分娩方式。剖宫产儿的安全已引起产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剖宫产术的利与弊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已成为备受关注而又存在争议的问题。现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出生的1358例剖宫产儿资料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出血原因及新生儿评分情况。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剖宫产分娩1986例,其中对头位难产剖宫产268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计划性剖宫产700例(对照组)做对照。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出血原因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头位难产组剖宫产术中出血(346±234)ml和出血发生率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头位难产原因为活跃期停滞占3.2%,相对头盆不称占3.1%,持续性枕横位占3.5%,胎头倾势不均占0.04%,二程延长占0.01%。结论:头位难产剖宫产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多于对照组。应加强对产妇及胎儿的评价及对产程的观察,及时做好围术期的处理,减少术中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与新生儿窒息及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4年12月脐带绕颈312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分娩无脐带绕颈的33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脐带绕颈组新生儿窒息率和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脐带绕颈3周以上新生儿窒息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脐带绕颈可导致新生儿窒息,故对脐带绕颈者应加强产前诊断及产时监护.  相似文献   

11.
梁爱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47-294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15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观察组)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5例再次剖宫产者作为观察组1,43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者作为观察组2。选取158例首次妊娠者作为对照组,其中115例首次剖宫产者作为对照组1,43例经阴道分娩者作为对照组2。比较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娩方式对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中66例行阴道试产,43例阴道分娩成功,成功率为65.2%;再次剖宫产115例,手术成功率为72.8%。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组(观察组2)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新生儿体质量及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产后出血量比观察组2多,平均住院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率以及子宫破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均较对照组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绝对行剖宫产,凡具备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的相关因素及处理的方法 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方法对1 38例羊水过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羊水过少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羊水粪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羊水过少是胎儿宫内慢性缺氧最敏感的特异性指标 确诊后应适时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为宜.  相似文献   

13.
王金娥  毛秀瑛 《河北医药》2003,25(10):731-731
剖宫产后因疼痛使乳量分泌减少 ,进而影响新生儿体重[1 ] 。关腹前硬膜外腔注射吗啡 2mg止痛后 ,新生儿体重回升较快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择期剖宫产 5 0例 ,均系健康足月产妇 ,随机分为两组。A组 2 5例 ,硬膜外不用镇痛药 ,B组关腹前在硬膜外腔内注射吗啡 2mg。所有新生儿 1~ 5minApgar评分均为 7~ 10分 ,产妇术后即开始哺乳。每日记录新生儿体重。1 2 止痛效果 A组术后 2~ 3h即出现疼痛 ,3~ 4d才能坐起哺乳和下床活动。B组术后无痛 15例 ,1~ 2d轻度疼痛 10例 ,术后第 1天即可下床或坐起哺乳。2 结果…  相似文献   

14.
胡爱英 《淮海医药》2002,20(5):419-420
目的 总结本院对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抢救配合和护理经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2002年3月进行剖宫产分娩发生新生儿窒息的42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抢救步骤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建立有效通气和循环,正确使用复苏药物,注意保温,密切观察病情。结论 迅速、有效的抢救配合是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杨熙荣  周琼 《中国基层医药》2002,9(11):1035-1035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上常见的病理现象 ,是由于缺氧引起的呼吸衰竭表现。本病处理不及时则导致严重后果 ,甚至危及新生儿生命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因此 ,正确处理本病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一次积极措施。本文介绍 4 9例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体会 ,旨在探讨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及护理方法。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1995~ 2 0 0 0年我院行剖宫产 6 74例 ,发生新生儿窒息 4 9例 ,发生率为 7 3%。1 2 抢救方法与护理 剖宫娩出胎儿前准备所有器械设备、保暖设备、吸引设备 (吸引球及一次性吸引管 ,电动负压吸引器 ) ;正压通气…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为现代较为常见的分娩方式,但许多新生儿由于胎儿宫内窘迫未及时纠正、出生后因呼吸中枢抑制出现窒息或在产时应用麻醉剂、镇静剂等抑制了新生儿呼吸中枢造成窒息.我院手术室】992~1998成功抢救剖宫产新生儿窒息8例.现就抢救体会报道如下。!做好抢救准备估计胎儿出生后发生窒息可能性较大时,术前应做好复苏准备:包括人员、氧气、保暖设备、急救药品、器械的准备.复苏用品:包括听诊器、吸引器、面罩、加压给氧装置、婴儿咽喉镜、气管导管等.2体征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的体征判断是抢救成功关键.新生儿出生后,可视缺氧程度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剖宫产围术期的整体护理经验。方法对326例剖宫产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做好整体护理,总结其护理要点。结果 326例行剖宫产术产妇,分娩新生儿333例均存活,经过围术期的整体护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后母乳喂养基本达到95%,伤口I期愈合,母婴健康出院。结论做好孕产妇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母婴安全及术后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性地分析137例头位脐带绕颈的临床病例,探讨不同分娩方式的临床现察处理。根据对新生儿的影响,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及分娩方式,以达到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新生儿健康质量,真正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邓永红 《中国药业》2007,16(19):54-55
目的分析产科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为预防其发生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4-2006年新生儿窒息113例的病历资料。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74%,引发原因中90.26%为胎儿高危因素,93、81%为分娩时高危因素,65.49%为母体高危因素,多数是多种因素同时存在。结论胎儿高危因素、分娩时高危因素、母体高危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加强围产期保健及自我监护意识,预防早产,采取综合监测指标提高产科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薛梅 《云南医药》2002,23(6):459-461
近五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 ,有阴道分娩逐年下降 ,剖宫产逐年上升的趋势 ,为了解围产儿的状况是否因此得到改善 ,现将产妇的分娩情况及围生儿状况分析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1年5月共 2 767例产妇的分娩资料 ,对其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 分娩方式 :1999年~ 2 0 0 1年 5月阴道顺产率较 1996~ 1998年下降 ,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别不显著 (P >0 0 5 )。阴道助产及剖宫产各年间相差显著 (P <0 0 1) ,且剖宫产率高的年份阴道助产率低 ,有阴道助产向剖宫产转化的趋势。2 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