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AF)、心房扑动(AF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发病持续时间少于90天的AF或AFL患者220例,使用伊布利特静脉注射,分析AF、AFL的转复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F180例,转复成功86例,转复率为47.8%,转复时间(68.12±22.37)min,转复剂量(1.79±0.39)mg,AFL40例,转复成功31例,转复率为77.5%,转复时间(50.12±24.37)min,转复剂量(1.43±0.54)mg,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率32.7%,无死亡患者。结论伊布利特转复AFL成功率较高,转复AF的成功率较低,且出现的不良反应不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和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一科住院的持续时间≤3个月的AF、AFL患者32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17例)与胺碘酮组(15例)。伊布利特组首次剂量1mg伊布利特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10ml静脉推注,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1mg;胺碘酮组首次剂量150mg胺碘酮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10ml静脉推注,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150mg。结果伊布利特组的AF和AFL转复及总转复率分别为64.3%、66.7%和64.7%,胺碘酮组的AF和AFL转复及总转复率分别为41.7%、33.3%和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组平均转复时间为(29.28±12.57)min,胺碘酮组平均转复时间为(70.59±16.83)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2组血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17.6%vs 26.7%,P0.05)。结论伊布利特转复AF、AFL具有起效快,成功率高,安全性好的特点,其疗效优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的抗心律失常药--伊布利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伊布利特 (Ibutilide)是一种新近推出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但其作用机制与其它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不同 ,更与其它类抗心律失常药作用机制不同。它即是β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同系物 ,又是一种甲基磺胺类化合物。此药仅供静脉注射 ,主要用于快速转复心房颤动 (房颤 ,AF) /心房扑动(房扑 ,AFL) ,尤其对房扑效果更为显著。 1995年12月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 (FDA)已批准其应用于临床。本文就伊布利特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一、药理作用(一 )化学结构富马酸伊布利特 (FumarateIbutilide) ,…  相似文献   

4.
顿服国产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AF复律的方法有电复律和药物复律,药物转复AF具有更简单、更方便的特点。普罗帕酮(propafenone,心律平)转复阵发性AF成功率高,副作用少,现已被推荐为AF转复的一线药物。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顿服负荷量国产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A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16%左右的病人发生急性房颤/房扑(AF/AFL),其中绝大多数为老年人,尽快转复及维持正常窦律,对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变,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有益.选择负性肌力小、致心律失常作用弱及适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老年患者至关重要.胺碘酮做为一种安全有效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近期AF/AFL的转复及降低心室率均有较好疗效.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静注胺碘酮对AMI后AF/AFL疗效,并与非AMI中急性AF/AFL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AF)和心房扑动(AFL)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很常见。 该研究目的在于比较静脉内应用艾司洛尔和地尔硫(艹卓)对开胸心脏术后AF/AFL复律的有效性和药品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预防性静脉应用硫酸镁对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回顾应用伊布利特药物转复房颤/房扑的患者7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单独应用伊布利特;试验组41例,伊布利特联合静脉预防性应用硫酸镁,观察两组患者在转复率、平均转复时间、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药物相关QTc延长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间比较,总转复率、房颤/房扑转复率、平均转复时间、心动过缓、室性早搏、单形或多形性室速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发生率和总心律失常不良反应有显著差异。试验组治疗后QTc延长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女性、初始QTc为用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QTc为Td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时预防性静脉应用硫酸镁可有效减少药物相关QTc过度延长、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尤其Tdp的发生率,并有可能提高转复疗效。  相似文献   

8.
国外伊布利特已广泛应用于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近年更有临床研究发现伊布利特与Ic类药物合用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成功率增加、而致严重心律失常与单用伊布利特时相当。现对伊布利特与Ic类药物合用的药理基础、临床试验结果及问题和展望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 (AF)是临床常见的慢性或反复发作性快速心率失常之一。近年来 ,AF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均取得较大进展 ,尤其是在 AF的电学治疗方面。本文主要介绍 AF经静脉低能量电复律的应用现状。1 AF复律治疗的指征与方法选择AF不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 ,需要临床积极处理。复律治疗是 AF的最佳处理措施 ,它可产生一系列临床效益[1,2 ] 。但在决定给 AF病人施行复律治疗前 ,应估计复律成功的可能性、复律治疗的症状改善程度和远期效果。复律后 AF的复发率与复律前 AF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复律前 AF持续时间 >2年者 ,复律后 6~ 1 2个…  相似文献   

10.
<正> 心房扑动(AFL)是一种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多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多为阵发性,偶见持续性,常是心房颤动(AF)的过渡阶段.临床上药物转复、预防AFL的效果不理想,且长期服药还可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当AFLI:1传导时可产生快速心室率造成较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近年来由于对典型AFL病理机制有了较深的认识,射频消融术(RFCA)造成峡部双向阻滞治疗典型AFL的成功率已达90%以上,复发率仅为5%.我们对6例发作频繁,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AFL患者进行了RFCA,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和比较伊布利特和普罗帕酮终止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268例发作持续时间<90 d的房颤/房扑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静脉应用(1~2次,每次10 min推注)伊布利特(1.0 mg和1.0 mg)和普罗帕酮(70.0 mg和70.0 mg)。结果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的成功率分别为67.6%(46/68)和92.4%(61/66),普罗帕酮转复房颤/房扑的成功率分别为32.5%(26/80)和29.6%(16/54)。伊布利特组平均转复时间(27±13)min,转复窦性心律时平均使用量为(1.5±0.4)mg。普罗帕酮组平均转复时间(39±7)min,转复窦性心律时平均使用量为(134.1±6.4)mg。房颤的转复率与左心房直径呈负相关,左心房直径<4.0 cm患者的转复率明显高了左心房直径≥4.0 cm患者的转复率;房扑持续时间可作为房扑终止的预测因子。扑动波周长延长是伊布利特终止房扑的主要特征。结论伊布利特作为一种Ⅲ类的抗心律失常药,在监测的条件下,能迅速、安全、有效地终止房颤/房扑。  相似文献   

12.
伊布利特 ( Ibutilide)是一种新近推出的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此药仅供静脉注射 ,主要用于快速转复心房颤动 (房颤 ) /心房扑动 (房扑 ) ,尤其对房扑效果更为显著。 1 995年 1 2月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 FDA)已批准其应用于临床。本文就伊布利特的药理特性 ,临床应用及副作用等研究情况作一综述。1 基础研究伊布利特的结构与索他洛尔相似 ,均是甲基磺酰胺的衍生物。与其它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一样 ,它的基本作用原理是延长动作电位时间 ( APD)。伊布利特可高度选择性阻断心肌细胞快速激活的钾通道组分 ( Ikr) ,使 APD延长。伊布利特…  相似文献   

13.
1例阵发性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AFL/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中使用静脉推注普罗帕酮 75mg后AF转复为典型的Ⅰ型AFL ,然后经射频线性消融阻断AFL折返环 ,治愈AFL。普罗帕酮用量 75mg ,AFL消融线为三尖瓣环到下腔静脉 ,造成峡部两侧的双向阻滞 ,治愈AFL。术后口服普罗帕酮 15 0mg ,每天三次。随访 8个月 ,无AFL/AF发作。结论 :普罗帕酮结合射频消融可能是治疗AFL/AF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心脏外科手术后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手术后需要防治的心律失常。术前使用具有β受体阻滞活性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可预防房颤的发生。对于心功能不全或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术后房颤而不急需电复律者可选择胺碘酮转复和维持;对没有心力衰竭者,可选胺碘酮、索他洛尔或伊布利特,亦可选择IA类抗心律失常药转复。对房颤心室率控制的一线用药是β受体阻滞剂,也可选择胺碘酮或地尔硫卓。对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一般选择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有心功能损害者,宜使用胺碘酮。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律失常首选电复律;稳定者,药物复律首选胺碘酮,其次是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ECG)F波不显著的心房扑动(AFL)便捷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选择33例ECG之F波不明显但最终确诊的AFL者进行ECG和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60%有心室律不齐,部分R-R间距彼此相同;40%表现为快而整齐心律,心室率150次/分左右;82%心动过速发作时QRS-ST-T出现明显变形;27%近1年内曾发作过心房颤动(A f)。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者,16%复律成功;84%未转复,但使心室率减慢F波显现。电复律成功率100%,所需能量50 J-100 J。结论对节律"乱中有序"或初诊未治快而整齐心室率在150次/分左右或心动过速发作时QRS-ST-T明显变形、切迹的心律失常,尤其近期曾发作过A f者应高度怀疑AFL可能,药物试验性治疗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6.
伊布利特问世已经多年了,而在我国一直没有进口,直到2006年国产伊布利特正式上市,使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药物转复治疗又多了一种新选择。尤其是心房扑动,以前药物转复主要依靠胺碘酮、普罗帕酮、普鲁卡因胺等.转复的成功率相对偏低(仅30%左右),因此在所有的教科书上均把房扑的转复治疗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或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程序心脏电刺激转复。伊布利特1995年12月经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应用于临床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揭开了房扑药物复律的新篇章,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其转复房扑的成功率可高达60%~70%。我们曾应用伊布利特对120余名房扑、房颤患者进行转复治疗,愿意把临床应用的经验与体会跟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与心房扑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的心律失常。AF患者往往有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发作,而AFL患者也常伴有AF^[1-3]。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过程中,AF可能变为AFL^[4-5],或AFL蜕变为AF^[6-9]。这些现象提示二者在发生和维持机制上可能存在一些共性和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8.
顿服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房颤动 (AF)是临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占住院心律失常的 34.5 %。非瓣膜性AF病人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年 5 % ,是无AF者的 2~ 7倍。心脏瓣膜病伴AF者与年龄配对的对照组比较 ,卒中风险增加 17倍[1] 。新发生的AF数小时内即可引起心房肌发生电生理性重构 ,使AF转复为窦性心律(窦律 )的机会减少。因此 ,目前主张尽早将AF转为窦律[2 ] 。药物转复AF具有更简单、更方便的特点。目前用于转复AF的药物有IA、IC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 (Propafenone ,心律平 )是IC类药物 ,其主要阻滞钠通道 ,同时有微弱的 β 肾上腺受体和钙通…  相似文献   

19.
伊布利特是一种新型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用于心房颤动与心房扑动的转复.此药1995年12月获FDA批准,1996年在美国正式用于临床,随后几年内相继在世界多国上市.到目前为止国外应用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对比现有的其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具有独特的低不良反应与突出的快速心律失常转复效果,深为临床医师所认可.  相似文献   

20.
伊布利特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0)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1前言伊布利特做为一种新型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于1995年12月被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90天内发生的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和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的快速转复治疗,国外15年的临床应用已积累大量的经验。我国生产的伊布利特于2007年获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上市,至今临床应用仅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