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阜滨  贾小林 《重庆医学》2008,37(7):752-753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7年1月对3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行后路椎体间融合及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27例术后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3例仍有轻度腰痛,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术前、术后VAS腰痛评分及ODI评分进行配对比较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体间融合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单侧行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行一侧椎板、关节突切除,椎间盘摘除,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术。对所有病例在术前1天和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进行评分,包括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进行疼痛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手术疗效,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行影像学检查。结果:21例患者手术后随访12~19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是7.11±1.39,2.65±0.77和1.12±0.51(P<0.01),ODI评分分别是42.03±8.35,21.31±6.35和12.29±3.71(P<0.01)。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8例,良10例,可3例。末次随访时,放射学检查显示无内固定失效,椎间高度无丢失,21例均骨性融合。结论:经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后路椎体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17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切除、椎弓根螺钉系统短节段固定加髂骨取骨椎间隙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随访2~4年,腰痛改善率82.3%,腰椎融合率100%;未发生植骨块脱出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该术式用于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攀  邱玉金  张春祥 《潍坊医学院学报》2011,33(6):450-452,F0003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腰椎管减压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对85例腰椎滑脱症病人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管减压,提拉复位及椎体间自体骨植骨融合.结果 85例平均随访16个月(6~24个月),术前滑脱率(23.5±8.3)%,术后6个月滑脱率(14.7±6.2)%(P<0.05);术前椎间盘高度比(13.2±6.6)%,术后6个月椎间盘高度比(22.6±5.8)%(P<0.05);JOA下腰痛评分系统术前评分(10.4±1.2)分,术后6个月评分(25.6±2.7)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1%.结论 对于退变性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病人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减压复位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滑脱复位及椎间高度恢复满意,术后临床效果较好,该术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较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椎管减压椎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盘镜下减压、椎间融合术与传统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盘镜下减压椎间融合术(A组)和传统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入术(B组)的临床疗效、融合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融合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盘镜下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肌肉剥离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后路行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术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双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LF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因双侧LFS行经腰椎后路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术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的41例患者,手术前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分,测量手术前后椎间隙的前高、后高及腰1 (L1)~骶1(S1)角,计算末次随访时ODI及VAS评分,椎间隙前高、后高及L1~S1角的变化.结果 4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6.2士2.4)个月.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降低,椎间盘前、后高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L1~S1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后路行双侧关节突切除术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双侧LFS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谭斌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6,11(2):243-246,253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常规组)和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组(结合组),各50例。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w、2 w、30 d、60 d、90 d 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水肿、疼痛等症状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结合组各阶段的腰腿痛 VAS 评分、MacNab 腰腿痛疗效评价、ODI 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 <0.05),水肿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中远期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水肿、疼痛,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板关节突螺钉(TLFS)结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术微创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35例单节段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间融合术。并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6、12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腰腿痛VAS和ODI量表进行疼痛和功能评分,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和融合情况等临床结果。结果 至术后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61.59,189.22,49.92,P<0.05)。平均随访时间(18.0±6.2)月,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评价标准,至末次随访时Ⅰ级21例(60%),Ⅱ级14例(40%),无患者为Ⅲ级和Ⅳ级。有2例(5.7%)术中出现硬膜撕裂,表面覆盖纤维蛋白胶和明胶海绵后,术后没有出现脑脊液漏;1例(2.8%)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积极换药处理后愈合良好,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TLFS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微创、恢复快、融合率高、费用低、稳定性好等优点,只要适应证选择正确,手术效果较为理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2例下腰椎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32例接受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分析手术情况、术后情况、临床疗效.结果:32例手术切口4.1~5.9 cm,平均(4.81±1.02) cm;手术时间72~108min,平均(91.00±10.81) min;术中出血178~498 mL,平均(256.28±21.72) mL;术后切口流液量69~278mL,平均(179.98±15.61)mL.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Ⅰ型25例,Ⅱ型7例.临床疗效:优良率93.75%.32例患者椎间融台率为93.75%.术后24、72 h腰腿部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1),且术后72 h 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24 h(P<0.01).术后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术前(P<0.01),但术后72 h高度和末次随访时接近(P>0.05);术后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1),且末次随访时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后72 h(P<0.01);术后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且末次随访时ODI评分明显高于术后72 h(P<0.01).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的9~15分提高到22~28分,改善率为62.51%~91.62%,平均75.21%.结论: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病情,提高融合效果和综合疗效,且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伴骨质疏松患者行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术,术中通过使用深螺纹螺钉、增大螺钉的外展角度、钉道内植骨等方法,术前进行Os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ODI评分)及腰腿痛评分,术后平均随访20.8个月(8个月~3年),末次随访时进行ODI评分及腰腿痛评分,比较术前和术后ODI评分及腰腿痛评分。结果 2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ODI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腰腿痛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下肢功能明显改善(P〈0.05)。本组22例获得优良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4.6%。结论改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式,手术疗效明确。术中使用深螺纹螺钉、增大螺钉的外展角度、钉道内植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0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腰椎管狭窄症18例,腰椎Ⅰ~Ⅱ度滑脱9例。应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疼痛视觉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根据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9~25个月,平均16个月。手术时间(121.00±26.45)min;术中出血量(340.65±94.26)ml;术后引流量(156.36±43.73)ml。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Mac Nab评价临床疗效:优37例(74%),良11例(22%),可1例(2%),差1例(2%),总优良率达96%。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37例,包括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龄(57.6±5.8)岁,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ODI功能评分.结果 本组病例都获得了临床随访,随访(18.5±5.5)个月,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前ODI功能评分(59.6±12.5)分,术后(34.6±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评分(36.3±6.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bb角由术前(25.3±5.7)°矫正至术后(11.4±6.3)°,改善率平均为84.5%;骨融合率达到100%,无椎间融合器移位、椎间隙塌陷、断钉断棒等发生.结论 后路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矫形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与传统腰椎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9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改良术式组(A组)40例,其中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2.23±9.75)岁;传统术式组56例,其中男22例,女34例,平均年龄(56.02±10.25)岁。比较两组手术ODI评分、VAS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等多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式术后短期ODI、VAS评分、椎间隙高度变化无明显差异。改良术式组较传统术式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少(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结论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腰椎融合术式,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和医疗费用少的优点,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效果、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因腰椎滑脱症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末次随访时按JOA腰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并行腰椎X线摄片,分析获得的数据.结果:末次随访临床效果优良率92.6%,复位率86.3%,椎间融合率96.5%.术前JOA腰痛评分(11.2±0.1)分,术后评分(24.1±2.1)分,术前椎间隙高度(6.6±1.4)mm,术后椎间隙高度(11.9±2.1)mm,术前滑脱距离(17.6±5.4)mm,术后滑脱距离(1.0±0.6)mm,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滑脱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精准的手术技巧,良好的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15.
王晓东  洪曼杰  郭洲  冯振华 《广东医学》2007,28(7):1080-1082
目的 观察腰椎滑脱症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的疗效.方法 本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将滑脱椎体提拉复位、椎板减压、后路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34例.从滑脱复位结果、融合的成功率、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4~60个月.滑脱椎体复位率由术前的(36.45±15.12)%恢复至术后的(8.24±4.11)%,(P<0.05).32例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4.12%;参照"0~9分临床疗效评分系统"进行评定,总体优良率为88.24%;发生并发症共9例,术中2例(硬脊膜撕裂1例,定位错误1例);术后7例(脑脊液漏2例,单侧坐骨神经痛5例,术后3个月内症状消失);未出现植骨块向后方脱出进入椎管、假关节、再滑脱、内固定松脱或折断等并发症.结论 腰椎滑脱症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治疗后腰椎滑脱复位率、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退变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减压融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Ⅰ、Ⅱ度滑脱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该院实行内镜下减压、复位、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6例腰椎Ⅰ度滑脱、7例Ⅱ度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微创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8例腰椎Ⅰ度滑脱、12例腰椎Ⅱ度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3~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相比,内镜下减压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Ⅰ、Ⅱ度滑脱的早期疗效显著,虽然手术时间长,但出血少、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且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后路椎体间或横突间融合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 Y  Guo L  Cai X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0):1253-1255
目的 观察椎体间或横突间融合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手术疗效。方法 经椎间盘造影检查,有32例患者被确诊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其中17例行后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cage植骨,15例行后路椎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RF内固定。术后随访2-4年,观察患者腰痛改善和腰推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1年患者腰痛较术前平均改善者在椎间融合组为87%,横突融合组为76%。术后2年腰痛较术前平均改善者在椎间融合组为89%,横突融合组为81%。术后1年腰椎融合率在椎间融合组为88%,横突融合组均为87%。术后2年腰椎融合率在椎间盘融合组为92%,横突融合组均为90%。结论 后路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术后近中期腰痛改善率优于经椎弓根固定横突间融合术。椎间融合治疗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37例,包括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龄(57.6±5.8)岁,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ODI功能评分。结果本组病例都获得了临床随访,随访(18.5±5.5)个月,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前ODI功能评分(59.6±12.5)分,术后(34.6±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评分(36.3±6.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由术前(25.3±5.7)°矫正至术后(11.4±6.3)°,改善率平均为84.5%;骨融合率达到100%,无椎间融合器移位、椎间隙塌陷、断钉断棒等发生。结论后路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矫形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分别联合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滑脱的适应证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下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98例,其中29例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组)、35例行后路椎间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34例行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组),并进行随访1年,对三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以及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年后,B、C组在ODI、VAS评分方面显著好于A组(P〈0.05),B和C组不存在差别,C组在术后椎间隙高度上显著好于A组和B组,三组在术后融合率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6,(5):595-596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前路术后并发切口深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胸腰椎前路术后并发切口深部感染患者行前路内植物取出、病灶清创、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并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通过影像学检查,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的治疗情况,并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的ODI评分、VAS评分,术后随访,统计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腰椎后凸角、腰椎侧弯角均优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ODI、VAS评分分别为16.33±9.54分、2.45±0.78分,优于术前的36.57±5.23分、7.24±1.22分(P<0.05);术后所有患者切口I期愈合,腰背疼痛均消失,术后无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腰椎前路术后并发切口深部感染患者采取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恢复脊柱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