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评价 CT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 CT 所见。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多发于 L4-5、L5~S1两个节段,根据表现主要为中央型。结论:CT 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其准确率在92%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及其与临床病理联系,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178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手术探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CT诊断符合率为96%.L4-5 L5-S1是腰间突出好发部位.腰间盘突出分为中央型、中央旁型、椎间孔型、外侧型、脱出型.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与临床病理联系,对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2010年9月间行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78例.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以L4-5和L5-S1为好发部位,其CT表现主要为向后方或侧方突人椎管内前缘的软组织影、硬膜囊受压.结论: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在椎间盘突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05年2月以来有CT检查且资料完整、并经手术证实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56例患者中90%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L4~5和L5-S1节段,可明确诊断椎管、侧隐窝神经孔的狭窄程度,且根据CT对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分型,对临床治疗和手术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结论:CT在诊断椎间盘突出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现代化影像设备,通过3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影像指标和中医证型分析,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与CT影像表现的规律性.方法 对350例CT影像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影像表现与中医证类分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和规律性.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影像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以使椎间盘突出CT影像指征容观化、定量化,使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辩证由宏观进入微观阶段,进一步提高辩证分型的准确率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与发病机制、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8例青少年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和CT表现,其中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14周岁~20周岁,平均年龄18.6岁。结果:L4~L5和L5~S1间隙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本组病例全部符合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制。结论:正确认识青少年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能一定程度地避免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CT扫描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其对硬膜囊、脊神经的压迫情况,对其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有积极地意义。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121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艺才 《海南医学》2007,18(12):162-163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对1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类型、部位等进行分析.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发生L4/L5及L5/S1.L4/L5最多见,本组共80例,占66.1%.在中央型、外侧型及远外侧型中,以中央型多见,共75例,占61.9%.结论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方便、快速、准确、是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8.
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4月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临床表现及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L4-5、L5-S,,其CT表现比较典型、分辨清楚、诊断明确。本资料CT术前诊断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95.24%(40/42);X线术前诊断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52.38%(22/42);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准确率高、无创伤、无合并症和后遗症等优点,并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分型分级分类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164例腰椎问盘突出症(lumbar disk herniation,LDH)的分析,探讨其CT分型分级及分类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已通过临床、CT共同证实的1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CT图像特点,在以椎间盘突出物的突出方向分型的基础上,再以突出物最大矢径与同层面椎管最大矢径之比即矢状径指数(sagital index,SI)以及侧隐窝前后径共同作为量化指标,对其分级;以突出物的形态密度进行分类;并将不同临床症状体征及治疗方式与CT分级分类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结果CT分级分类与不同临床症状体征及治疗方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CT分型分级分类综合诊断,能比较全面反映LDH的病理形态,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资料,分析突出发生的部位和突出的类型,总结分析CT表现特点。结果:L4/L5发生突出者最多,占64.5%;突出类型以中央型为主,占77.4%;伴随征以神经根肿胀为主。结论:MDCT的MPR可提高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范峻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349-1350
目的:分析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央型29例,占比重为44.6%。左后型22例,占比重为33.8%。右后型14例,占比重为21.6%。Ⅰ°24例占比重为36.9%,Ⅱ°26例占比重为40%,Ⅲ°15例占比重为23.1%。CT表现L4~L5腰椎间盘突出32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33例。结论:我院利用CT诊断患者腰椎间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三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特点与临床表现。15例三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均位于L3~4、L4~5、L5S1,其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与单间隙椎间盘突出相同。特点是由上而下突出程度加重,且下位间盘突出物有常见钙化。三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无特异性,然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对年龄较大、临床表现多样者应进行多个间隙CT扫描,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提高对该病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方法:对已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在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病人的CT轴位及多平面重建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易发生于受力最大的部位,以L4-5、L5—S1两个节段最常见,其主要CT影像表现为:①髓核突入椎管内形成软组织密度影;②硬脊膜囊受压变性移位;③神经根肿胀、受压移位或淹没;④碎块形成、滑移;⑤许莫氏结节形成;⑥突出髓核部分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MPR)成像主要影像表现:矢状位为椎体后缘突入椎管内呈铆钉状或乳头状团组织密度影,冠状位为突入椎管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结论:多层螺旋CT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重要检查方法,准确率高,并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2例,女33例;年龄23~71岁,平均41岁。结果105例患者中有130个椎间盘突出,L3-4椎间盘突出8个,L4-5椎间盘突出65个,L5-S1椎间盘突出57个,中央型62个,侧后型59个,外侧型9个,L4-5、L5-S1是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结论CT是诊断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方法,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时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依据CT分型诊断,分别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306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常规进行CT检查,按CT图像特征进行分型,应用各个治疗方案对每型病人进行系统治疗,观察各型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CT分型及治疗情况,(1)简单光滑型127例,牵引、推拿、休息等治愈率为733%。(2)破裂粗糙型139例,采用硬膜外注射类固醇,效果优良率占85.5%。(3)复夸混变型40例,其中37例最终手术才治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病人可进行CT分型,并据不同分型分别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患的盲目性.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的主要CT表现为①中央型28,例占67%;②旁侧型12例,占28%;③椎间孔型2例,占4 5%,L4-5、L5-S1是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结论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为中央型,伴发征象少与成人不同;本病的发生与外伤及腰骶椎发育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的主要CT表现为:①中央型28,例占67%;②旁侧型12例,占28%;③椎间孔型2例,占4.5%,L4-5、L5-S1是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为中央型,伴发征象少与成人不同;本病的发生与外伤及腰骶椎发育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的双排螺旋CT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康复科住院112例患者的CT诊断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12例患者共发现125个椎间盘突出,发生部位多在L 5~S 1,中央型占多数,为椎间盘后缘局限性凸出软组织密度影,对椎管内结构有压迫征象。结论双排螺旋CT是诊断椎间盘突出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苏凯  张和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96-97,161
目的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因素,总结其CT影像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本科室所收集的42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突出发生的部位及突出的类型,总结分析其特点。结果共收集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42例,其中L4-L5发生突出者最多,占71.4%;突出类型分布不均匀,其中以中央型为主,占76.2%;伴随征以侧隐窝狭窄和神经根肿胀为主,增生、“真空”征、黄韧带肥厚、椎体肥大征少见。结论CT检查可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薛凌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46-4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检查技术及影像学诊断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该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有X线平片、CT和MRI,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三种不同成像的影像学分型、诊断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临床应用、诊断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