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极大促进了胰腺癌基因治疗的研究。目前,胰腺癌基因治疗研究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主要集中在抑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以及免疫激活等几个方面。某些研究已用于临床,并有望成为胰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胰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但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不能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已引起临床重视。1989年至1996年,我院收治不能切除胰腺癌52例,本文通过回顾性临床分析,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探讨。资料和方法男性3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5(17~81)岁。经B超、CT、手术探查、细胞学和活俭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胰头癌41例,胰体癌5例,胰体尾癌6例。发病至就诊时间0.5~9月,平均2.8月。治疗方法;52例中1994年以前收治27例,仅行单纯姑息性手术,1994年1月以后收治25例,采用姑息性手术加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Neuropilin-1在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Neuropilin-1及其mRNA在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发现18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Neuropilin-1均呈高表达,而癌旁组织中无一例表达;RT-PCR检测rnRNA的表达结果显示14例胰腺癌组织中有9例表达,癌旁组织中无一例表达,Panc-1、Asps-1、Bxp-3细胞系中均表达。结论 Neuropilin-1表达于大多数胰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而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提示Neuropilin-1的表达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于健  孟令新  李英  王作胜  赵艳  章明放 《世界肿瘤杂志》2009,8(2):113-115,F0004
目的探讨神经菌毛素(Neuropilin-1,NRP-1)在胰腺导管癌组织及MIA PaCa-Ⅱ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分别检测在正常胰腺组织、癌旁组织、胰腺癌组织及MIA PaCa-Ⅱ细胞系中Neuropilin-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蛋白水平:可见正常胰腺组织无表达,癌旁组织轻度表达,而胰腺癌组织及MIA PaCa-Ⅱ胰腺癌细胞中高水平表达。神经组织也可表达Neuropilin-1 mRNA水平见正常胰腺组织呈微量表达,癌旁组织中度表达,而胰腺癌组织及MIA PaCa-Ⅱ胰腺癌细胞中呈高水平表达。结论Neuropilin-1可能与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在胰腺癌神经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母胚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 析MELK 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预测MELK 在影响胰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分子机制。回顾性分析45 例在兰州大学第一医 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ELK 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 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门诊就诊记录及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的术后复发时间,探究MELK 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的关系。结 果:MELK 的mRNA 在胰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患者总生存率和术后复发时间相关;多因素Cox 分析结果表明MELK 基因可 作为胰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功能分析表明MELK 参与多个癌症相关功能通路,与胰腺癌致病分子正相关。免疫组化结果 表明,MELK 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MELK 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结论:胰腺癌组 织中MELK 基因呈高表达且和预后相关,MELK 在胰腺癌的进展中发挥作用,有望成为胰腺癌诊治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不同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胰腺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胰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但因多数不能早期发现而切除率低(5%~15%)。胰腺癌容易侵及腹腔神经丛和胰头神经丛,从而引起难以忍受的疼痛,尤以胰体部癌更为明显。对于局部晚期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放疗可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对2000年2月至2003年3月治疗的伴有腹背疼痛的52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分析,其中采用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28例,常规分割适形放疗24例,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第三届全国胰腺癌研讨会由中华医学会《中华肿瘤杂志》编辑部、中华肿瘤学会胰腺癌学组、卫生部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主办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胰腺癌学术研讨会将于2002年8月18日在厦门召开。会议以交流我国胰腺癌防治研究最新进展为议题 ,征文内容如下 :①胰腺癌的流行病学。②胰腺癌的病理学研究。③胰腺癌影像诊断。④胰腺癌的基因和肿瘤标志物研究。⑤胰腺癌的外科治疗。⑥壶腹周围癌的诊断治疗。⑦胰腺癌的放射治疗。⑧胰腺癌的化疗和生物治疗。⑨胰腺癌介入治疗。⑩胰腺癌的姑息治疗和止痛治疗。 胰…  相似文献   

8.
胰、脾     
VEGF反义核酸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经验,侵犯重要血管的胰头癌切除的可行性探讨,先行门-肠系膜上静脉重建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超声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14例晚期胰腺癌体会,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适形放射治疗联合热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临床受益反应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参芪抑癌液、细胞因子对晚期肝、胰腺癌治疗效果。方法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胰腺癌82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参芪抑癌液、细胞因子、常规化疗药物治疗,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参芪抑癌液、细胞因子组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参芪组113月;细胞因子组95月;化疗组85月)、改善症状等方面均优于常规化疗组。结论晚期肝、胰腺癌治疗中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可采用参芪抑癌液、细胞因子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高强度聚焦超声及其在胰腺癌中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  毛伟敏 《肿瘤学杂志》2008,14(11):951-953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为治疗肿瘤的微创技术,具有指向性好、聚焦性高、组织穿透性强、可体外聚焦等优点,主要应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HIFU因其具有高温固化肿瘤组织、微血管破坏、治疗精度高等优势,在胰腺癌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胰腺癌经HIFU治疗后全身情况改善,尤其是在胰性癌痛的治疗上有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胰腺导管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困难,死亡率和复发率高。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研究胰腺炎——癌转化的机制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必要。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在胰腺炎——癌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为胰腺癌的诊治提供潜在的有效靶点。本文就目前的研究进展,对表观遗传在胰腺炎——癌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2.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极大促进了胰腺癌基因治疗的研究.目前,胰腺癌基因治疗研究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主要集中在抑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以及免疫激活等几个方面.某些研究已用于临床,并有望成为胰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胰腺癌和15例胰腺癌转移灶石蜡标本中bcl-2、p53、c-myc的表达。结果显示:bcl-2蛋白在胰腺癌组明显高于胰癌转移灶组;无转移的、高分化的胰腺癌明显高于有转移的和低分化胰腺癌。P53蛋白在胰腺癌组有明显高于胰腺良性病变组,胰腺高分化癌明显低于分化癌。bcl-2和P53蛋白在胰腺癌组中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晚期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与癌内注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晚期胰腺癌21例,采用选择性动脉置管,ADM、DDP、5-FU灌注化疗,术中癌内注射5-FU或纯酒精。结果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7例,胰十二指肠二步切除1例;平均生存期9.1±3.4个月。晚期胰腺癌应用动脉灌注化疗与癌内注射治疗,可望获得再手术二步切除,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胰腙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肿瘤。如果胰腙癌患者早期能够得到外科治疗,其生存状况将会明显改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早期诊断胰腺癌的标记物如肿瘤血清学标记物、基因标记物,其中血清学标记物中有MUC基因、CA199、CA242和TSGF、CAM17.1;基因诊断标记物有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端粒酶。同时影像学的发展也在早期诊断胰腺癌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近年来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均显著下降,但胰腺癌患者切除后远期生存率仍不高。标准胰卜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胰头癌的主要术式,扩大淋巴清扫术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全胰切除术可用于治疗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对胰腺癌不主张常规采用。本文就胰腺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胰腺癌和15例胰腺癌转移灶石蜡标本中bcl-2、p53、c-myc的表达。结果显示:bcl-2蛋白在胰腺癌组明显高于胰癌转移灶组;无转移的、高分化的胰腺癌明显高于有转移的和低分化胰腺癌。p53蛋白在胰腺癌组明显高于胰腺良性病变组,胰腺高分化癌明显低于胰腺低分化癌。bcl-2和p53蛋白在胰腺癌组中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胰腺癌的现状是发病率高,早期诊断率低,根治手术率低,五年存活率低,胰腺癌的发病率40年来增加3倍,现已跃居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三位。目前得到诊断的胰腺癌病例,有1/4已发生腹膜种植,1/3已侵犯十二指肠,1/2已发生肝转移。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约15%,而胰体、尾癌的手术切除率仅约5%。胰头癌切除术后五年存活率仅约10%。全部胰腺癌总的五年存活率还不到1%。要改善这情况,一方面要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得到根治性手术治疗。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治疗较晚期胰腺癌的新方法,包括探索和设计更合理,更有效的手术治  相似文献   

19.
胰、脾     
联合应用双自杀基因对SW1990细胞的杀伤作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CD/5-FC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胰头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晚期胰腺癌//常规分村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28例临床观察//^125I种子檀入内照射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临床疗效的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0.
P53蛋白在胰腺癌与癌旁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尔卫  欧阳能太 《癌症》1998,17(2):140-142,F003
目的:了解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的p53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作者对36例胰腺导管癌、25例胰腺癌旁组织、10例慢性胰腺炎和12例正常胰腺组织石蜡标本进行p53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36例胰腺癌和25例癌旁组织中呈p53蛋白阳性染色分别为21例(58%)和11例(44%),且其阳性率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而慢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组织均未见p53蛋白阳性染色,与胰腺癌和癌旁组织p53阳性率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型胰腺癌,p53蛋白阳性染色率间无显著差异。结论:p53蛋白的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胰腺癌旁组织中某些细胞呈p53阳性染色,这些细胞可能较易发生癌变,使胰腺癌呈多中心性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