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于1979年5月~1981年5月,对股骨头、舟、月状骨无菌坏死进行血管植入术共26例,并进行随访观察,最长者2年,最短为3个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做如下分析: 一般资料股骨头无菌坏死18例(2例双侧20个髋关节),女性3例,男性15例。年龄:42岁1例,其余17例均为4~14岁。股骨头坏死程度按4期分法有2个股骨头为2期,其它18个股骨头均为3~4期。月状骨无菌坏死5例,年龄20~25岁。舟状骨骨折不愈合1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坏死组织体积及分布情况。方法以2016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2例,女3例;年龄20~63岁,平均38.8岁。股骨头坏死均为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Ⅱ期;病程3~18个月,平均9.2个月。首先行髋关节CT扫描,采用Mimics Research 21.0软件三维重建股骨头并识别坏死组织;然后利用3-matic Research 13.0软件将重建的股骨头分割为8个区域,测算股骨头、坏死组织体积,坏死组织体积比,以及不同区域坏死组织分布情况。结果股骨头三维数字模型显示坏死组织主要位于股骨头前上方,坏死组织区域主要呈穹窿状。股骨头分区显示坏死组织主要集中于前上内区、前上外区与后上内区。25例患者股骨头体积为(48399.52±9408.90)mm^3,坏死组织体积为(20917.08±6566.94)mm^3,坏死组织体积比为44.75%±15.72%。不同区域坏死组织体积及体积比不一致,其中前上内区、前上外区和后上内区较大。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能快速直观地评估股骨头坏死组织体积及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FH) MRI分期与坏死指数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82例(100髋)股骨头坏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1.5T MRI机器进行扫描,采用国际Hungerford分期方法进行MRI图像分期;再采用Koo所提出的方法计算坏死指数。行股骨头坏死分期与坏死指数的秩相关分析,并预测股骨头缺血坏死后发生股骨头塌陷的临界值。[结果] 100例ANFH髋部,Ⅰ期38例、Ⅱ期31例、Ⅲ期19例、Ⅳ期12例。随股骨头坏死分期上调,坏死指数显著增加,任意两个分期的坏死指数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股骨头坏死分期与坏死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Ⅱ期仅有4例股骨头坏死指数53.00%,但在Ⅲ期及Ⅳ期中所有股骨头坏死指数均53.00%。[结论]坏死指数与ANFH分期呈正相关关系,坏死指数为53.00%时可作为股骨头是否发生塌陷的预测临界值。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1994年 5月~ 2 0 0 0年 5月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人实施复位固定、带血管骨瓣植入术麻醉处理 2 0 0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男 113例 ,女 87例 ;年龄 60~ 70岁 ;均为外伤性股骨颈骨折致股骨头坏死 ,SASⅡ~Ⅲ级。术前伴有高血压及心脏病者 48例 ,有肺气肿者 12例。手术均为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实施复位固定 ,旋髂深动脉髂骨瓣植入术。手术时间为 3~ 4小时。2 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用药。入室后连续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 ,并持续低流量吸氧 ,开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暂时性骨质疏松症(transient osteoporosis of the hip,TOH)与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在临床症状及影像学上的差异. 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2月收治的5例(5髋)TOH及63例(67髋)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患者分析其病因、发病诱因、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及病情转归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X线片、MRI和ECT改变的异同点.5例TOH患者,男1例,女4例;年龄29~42岁.63例(67髋)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患者,男53例,女10例:年龄18~70岁;根据ARGO分期标准,Ⅱ期23髋,Ⅲ期43髋,Ⅳ期1髋. 结果 TOH与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患者在发病诱因、疼痛程度、关节积液和ECT改变上无差异.TOH患者发病前无股骨头坏死相关病因;发病前无不适症状;2髋X线片表现为密度降低;MRI水肿信号改变在股骨头颈的上方或整个股骨头;治疗后5~11个月疼痛消失后无残留症状.65髋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患者有股骨头坏死的相关诱因:10髋表现为疼痛加重;59髋X线片上有硬化改变;MRI水肿信号改变在股骨头坏死灶的外侧,水肿信号消退后仍有轻度疼痛. 结论 TOH与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在临床表现、X线片及MRI图像改变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力学因素在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方法 对 147例股骨颈骨折术后的病例进行了 5~ 10年随访 ,发生 31例股骨头坏死。分析比较股骨头坏死发生的时间、骨折的复位质量、年龄分布及下床不负重活动的时间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关系。结果  30例 (96 . 8% )股骨头坏死发生于骨的塑形期内 (0~ 3年 ) ;骨折复位质量越差—应力改变越大、股骨头坏死率也越高、GardenⅠ级 2 . 4%、Ⅱ级 6 . 8%、Ⅲ级 33. 3%、Ⅳ级 46 . 7% ;青少年组头坏死发生率为 2 8.1%、其它年龄组为 19. 1% ;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与不负重活动的时间无必然关系 ,大于 3个月下床股骨头坏死率为 2 0 .7%、小于 3个月其坏死率为 2 2 . 6 %。结论 应力因素改变在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病理演变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股骨头环死的发生是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钻孔减压植骨、介入以及高压氧联合治疗中青年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6例患者共18个关节,男12例,女4例;年龄在21~57岁,平均34岁。均为早期(~期Ficats分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部采用钻孔减压植骨、股动脉介入、高压氧联合治疗。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个月。根据Harris临床评分及术后CT、MRI检查效果满意,优8个,良7个,可2个,差1个,优良率达83.3%。结论股骨头钻孔减压植骨、股动脉介入、高压氧三联法治疗中青年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8例,其疗效显著。早期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预防病情加重,延缓股骨头坏死的进展,延长股骨头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2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0.7~7.8年并发股骨头缺血坏死,20例为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为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参照Ficat分期标准将股骨头缺血坏死分为0~Ⅳ期。24例患者肾移植后均接受含激素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在确诊股骨头缺血坏死后均快速减少激素的用量,并于2周内停用,在保守疗法无效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结果 发病早期(Ⅰ~Ⅱa期)的临床表现为患侧膝关节、患侧髋区、腹股沟或大腿前面疼痛,进展期(Ⅱb~Ⅳ期)表现为髋关节疼痛,部分病例伴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及内旋功能受限。经保守治疗,4例次症状减轻或消失;16例次症状有所缓解,但Ficat分期无变化;8例次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4例次停用激素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逆转,并可耐受再次停用激素。结论 激素的应用是导致肾移植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9.
<正>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目前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其优缺点。我院从1995年1月至2001年1月收治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4例71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4例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19~73岁,平均42岁。单侧37例,双侧17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有外伤史者36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8例,髋关节脱位2例,无骨折脱位的损伤6例;长期饮酒7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例;糖尿病1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股骨头2例;无明显原因的特发性5例。外伤引起者均为单侧,特发性除1例为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于2000年1月至2008年9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72例新鲜股骨颈骨折采用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折一期获得愈合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7例,女65例;年龄13 ~55岁,平均38.5岁;骨折按照Garden分型:Ⅰ型6例,Ⅱ型40例,Ⅲ型90例,Ⅳ型3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8.3d.根据随访期间患者影像学表现将患者分为股骨头坏死组与股骨头无坏死组,统计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并对影响股骨头坏死的各项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7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54个月(30 ~ 86个月)随访,共有14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8.1%;术后48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5.9分(57~99分).股骨头坏死发生与取出内固定、骨折分型(Ⅲ、Ⅳ型)、年龄、性别(女性)及术后负重时间(>2个月)显著相关,其中与取出内固定最为相关(P=0.002). 结论 股骨颈骨折愈合后,加压空心螺钉取出可能对股骨头血运产生不利影响,加压空心螺钉取出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空心加压螺钉联合臀中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对27例移位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Ⅳ)患者采用改良Smith-Peterson入路(S-P)空心加压螺钉联合臀中肌骨瓣移植治疗。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0个月,平均36个月。骨性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5个月,骨折愈合25例,愈合率93.3%,股骨头坏死3例、其中2例骨折不愈合后期发展为股骨头缺血坏死、另1例为内固定取出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率为10.0%。结论采用改良S-P入路对股骨头周围血供破坏小,臀中肌骨瓣移植联合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对提高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愈合率和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髋臼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与预后.方法 1990年10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7例髋臼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2~55岁(平均38.6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类:后壁骨折2例,后柱伴后壁骨折1例,横行伴后壁骨折2例,双柱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按Garden分型:Ⅲ型2例,Ⅳ型5例.其中X线片和CT片示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头游离脱位于髋臼后上方者5例,仅显示股骨颈骨折而无脱位者2例.结果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X线片示5例移位髋臼骨折患者获解剖复位,2例获满意复位.股骨颈骨折均获满意复位和固定.7例患者术后获1~18年(平均8.6年)随访,X线片示5例合并股骨头脱位者日后均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坏死率高达100%(5/5),髋关节功能恢复均为差,于内固定术后2~4年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而2例股骨头未脱位者至今X线片上仍未显示任何股骨头坏死迹象,也无创伤后关节炎表现,髋关节功能恢复均为优.结论 髋臼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如同时合并股骨头脱位,因股骨头坏死率高,应首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如未合并股骨头脱位,可以考虑首选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13.
早期股骨头坏死影像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早期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收治经临床与MRI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Ⅰ、Ⅱ期的患者91例.其中男32例,女59例;年龄21~60岁,平均(34.83±9.57)岁;单侧17例,双侧74例;激素性48例,酒精性35例,原因不明8例;病程2~12个月.分析其X 线、CT、MRI影像学表现,总结、归纳其变化特点并与髋关节类骨坏死疾病影像表现相鉴别.结果:91例股骨头坏死形态中均可见T1WI像上股骨头负重区线样低信号,T2WI像上为高信号的"双线征",但形态各有特点,线条样为36例(39.56%),椭圆形28例(30.77%),地图形14例(15.38%),楔形13例(14.29%).类骨坏死疾病包括原发性髋骨性关节炎、发育性髋关节炎、股骨头骨骺炎(扁平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强脊性髋关节炎、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股骨头骨髓水肿等,其X线也具有囊变、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变形等与股骨头坏死类似的表现,但MRI的表现则有各自的特点.结论:掌握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影像表现特点,有利于与髋关节类骨坏死疾病相鉴别,早期明确诊断,制定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 (AS)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常累及髋关节。随着髋关节滑膜炎的发展可出现整个髋关节的严重破坏 ,在临床上易误诊为股骨头无菌坏死。为吸取经验教训 ,现将风湿性疾病髋关节破坏误诊为股骨头无菌坏死6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在 6例病人中 ,AS4例 ,幼年强直性脊柱炎 1例 ,RA1例 ,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相应诊断标准。除 1例RA为女性外 ,余均为男性 ;年龄 8~ 36岁 ,平均年龄 2 4岁 :病程 3~7年 ,平均病程 4 5年 ;均为单髋受累。受累髋关节X线平片及CT均提示 :关节间隙变窄 ,股骨头皮质吸收中断、轻度塌陷 ,髋臼变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带血管蒂髂骨瓣治疗股骨颈骨折及小儿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组股骨颈头下型骨折123例,采用带旋髂深血管支髂骨瓣治疗43例(股骨颈陈旧性骨折、股骨头早期坏死15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28例);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髂骨瓣治疗80例(股骨颈骨折并股骨头早期坏死9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71例),其中小儿股骨头缺血坏死10例.切取的骨瓣最小为2 cm×2 cm×1.5 cm,最大为5 cm×1.5 cm×8 cm. 结果术后2个月出现骨痂,3~5个月后骨折基本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一般在3个月以后恢复正常.123例股骨颈骨折119例治愈,股骨头坏死4例;小儿股骨头缺血坏死10例均获成功. 结论两种带血管的髂骨瓣血运都极其丰富.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髂骨瓣由于解剖上的特点则更适合用于股骨颈、粗隆部及股骨中上段疾患.  相似文献   

16.
55岁以下成年移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回顾性研究年龄55岁以下成年患者移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病例以提高对其治疗的重视。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治疗55岁以下移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7~55岁,平均(48.0±6.0)岁;空心钉治疗17例,髓内钉治疗1例。入院时诊断为股骨头坏死16例,骨不连合并股骨头坏死2例。结果:18例患者内固定术后至手术失败时间8~32个月,平均23个月。复位内固定术后Garden指数不佳;入院时髋关节Harris评分33~80分,平均(56.0±12.5)分。8例股骨头坏死病例和2例骨不连合并股骨头坏死病例接受了全髋关节置换术,5例股骨头坏死病例接受了表面髋关节置换术,3例虽然影像学有股骨头坏死征象但临床症状不明显,接受了保守治疗。所有行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术后随访12~53个月,平均34个月,术后Harris评分(94.0±3.0)分(89~96分)。结论:股骨头坏死是55岁以下成年移位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必须提高对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通过30例标本对缝匠肌端及其附着髂骨部血供的解剖学观察,并设计应用缝匠肌髂骨(膜)瓣转位修复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自1986年开始在临床应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0例,新鲜股骨颈骨折4例,骨折愈合时间为12~14周,股骨头缺血坏死4~6月均有改善。作者认为该肌骨瓣具有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和效果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孔金属钽棒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效果,分析失败病例。方法对17例(23髋)早期股骨头坏死(SteinbergⅠ、Ⅱ期)采用髓芯减压联合多孔重建钽棒内固定治疗,以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本组均获9~39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3例(4髋)在术后随访期内股骨头坏死进展发生塌陷,其中2例(3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1例行非手术治疗;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78.3%。结论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联合重建钽棒内固定术对早期股骨头坏死(SteinbergⅠ、Ⅱ期)的治疗效果是比较满意的,但对疼痛明显的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19.
郭洪敏  刘庆胜 《实用骨科杂志》2013,19(3):224-225,231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及眼底微循环的变化,为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眼底微循环的变化与早期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择2000--2007年我院磁共振确诊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40例。40例(共56髋),拍片并进行Ficat分期,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拍摄不同时期的眼底照片,分析眼底血管变化。同时以同期4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用SPSS13.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结果4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视网膜微循环均有变化,最常见的视网膜病变为微循环静脉期时间延长及血管渗漏,与对照组40例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头坏死系全身微循环障碍在股骨头的局部表现,主要为静脉淤滞及渗漏造成;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眼底变化,为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不同病因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2例(1036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因的构成比、发病年龄、诱因至出现症状时间、ARCO分期及误诊率.结果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280例(518髋),男160例,女120例;平均年龄(35.58±10.87)岁;服用激素至出现症状时间为(25.95±34.94)个月;37例被误诊;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48±0.76)级.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94例(346髋),男193例,女1例;平均年龄(41.55±9.09)岁;饮酒至出现症状时间为(183.68±86.17)个月;55例被误诊;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69±0.67)级.创伤性股骨头坏死52例(52髋),男25例,女27例;平均年龄(41.63±15.84)岁;受伤至出现症状时间为(24.13±27.85)个月;无误诊病例;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90±0.77)级.特发性股骨头坏死52例(77髋),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40.87±14.24)岁;14例被误诊;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55±0.77)级.酒精+激素性股骨头坏死19例(36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0.42±11.64)岁;5例被误诊;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61±0.63)级.结论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出现症状时的ARCO分期较晚,很少被误诊.服用激素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发病年龄相对较轻,误诊率较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多发生于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