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女,9岁,钟山县人,住泗顶矿浮石转运站。1972年5月27日就诊。病史摘要:从1971年开始,渐觉头晕乏力,心悸气促,口燥咽干,食欲锐减,贫血明显。1971年10月4日到××医院治疗,血检:血色素6克,红细胞180万,白细胞6250,血小板6.5万。进院后两次输血共600毫升,同时用西药抗感染,并用  相似文献   

2.
蒋××,男性,4岁,住院号133963。患儿发热三天,粘液血便,腹胀,于1985年5月24日住×医院,拟诊急性菌痢伴酸中毒,未见明显好转,于5月30日转入我院。进院后检查,体温38.5℃,粘液血便一日10多次,腹部膨胀,中度脱水外观,神志清楚,表情淡漠,面色苍黄,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肠鸣音减弱。粪检粘液(++),红细胞少许,白细胞(++)。血检:血红蛋白9克,白细胞11400/立方毫米,中性57%,淋巴38%,伊红3%,单核2%。肥达氏试验(一)。腹部X线透视见横结肠及降结肠明显胀气,并可见二个较大液平。6月3日腹部平片报告,仰卧位见升、横、降结肠高度扩张,横  相似文献   

3.
高××,女,30岁,于1983年3月30日以急诊入院。 1981年10月因双上肢麻木,发凉等症状,在某院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近日自觉右锁骨上窝模及数个蚕豆大淋巴结,伴有下肢酸软无力,不能自行走路、晕厥2次来院治疗。查血红蛋白9克,血小板27万  相似文献   

4.
杨××,女,5岁。因患多发性神经根炎于1974年7月14日至同年8月29日住××医院治疗,经用抗菌素、激素以及针灸、理疗等,病情明显好转而出院,于同年9月2日来我院儿科就诊。现症:目前仍腰痛,腿痛,不能站立,不能走,  相似文献   

5.
笔者应用中药抗白丹治疗急性红白血病1例,效果显著,追踪8年,至今血液学检查正常,达到临床治愈。现将该例报道于下: 高××,男性,39岁,北京人,住院号129284。因头晕、乏力1年,于1975年1月12日入院。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乏力、头晕,伴面色苍白。当地医院检查血红蛋白7克%,以“贫血待查”住入某县医院,经骨髓穿刺,疑为“再生不良性贫血”,曾用丙酸睾丸酮、力勃龙、硝酸士的宁等药治疗,症状未见改善,血红蛋白继续下降至6.5克%,自动出院。出院后又曾服用中药,效果不显,因症状逐渐加重而入本院。入院时体检:体温36.8℃,脉搏74次/分,呼吸  相似文献   

6.
游××,男,61岁。1991年8月15日因心悸4天来诊,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曾因冠心病于去年9月住我院治疗20天好转出院。遂予红参10克,丹参、苦参、枣仁、车前子各30克,琥珀8克(冲服),炙甘草6克。每日1剂。连服4剂,转为窦律。后继续服药至二周,随访至今,未复发。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拟益肾双补汤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27例。本组患者均符合1981年4日廊坊会议《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其中男12例,女15例;3岁以内5例,4~14岁14例,14岁以上8例;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15例,3~6个月3例,6个月以上者9例,最长者9年。实验室检查(均值±标准差):血红蛋白42.9±11.9克/L,红细胞0.94±0.101×10~(12)/L,白细  相似文献   

8.
窦××,男,24岁。因左下腹疼痛24小时,于1989年8月3日住入本院外科。病案号:14985。患者曾于1988年4月因鼻衄经301医院检查诊断为血友病(凝血因子Ⅷ缺乏)。外科检查:左侧腹肌紧张,左下腹压痛明显,可触及12×5厘米条索状肿物,边界不清,质硬,不活动。体温38.5℃。血小板计数为21.3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5.6克%。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用补脾益肾法治愈再生障碍性贫血三例,摘介二则如下。例一:刘××,女,20岁,农民。于1982年5月20日入院。月经先期量多半年余,近三月牙龈反复出血。检查:面色苍白,全身皮肤见散在出血点,双下肢大腿内侧大片淤斑,体温36.8℃,心脏听诊无杂音,肝脾肋沿下未触及。化验检查血常规:红细胞2.3×10~(12)/L,血红蛋白50g/L,白血球18×10~9/L,中性粒细胞46%,淋巴细胞54%;血小板计数0.006×10~9/L,网织红细胞0.5%。骨髓穿刺检查:骨髓增生减低,巨核细胞少见,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主诉半年来月经先期,半月一次,量多色淡,历时八、九日始净,全身乏力。近三月来牙龈  相似文献   

10.
乳糜尿     
<正> ①处方:龙泉草30~45克,地锦草60~75克。肾气虚加野猴柿60~90克。用法:每天1剂,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疗效:治疗10例,治愈6例,好转2例,无效2例。病例:林××,女,26岁,1960年7月17日入院,院住号27977。因血丝虫病引起乳糜尿已1年  相似文献   

11.
张××,女,4岁,1974年7月12日初诊。病儿因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夜寐不安,食少便溏,经×医院检查:血色素3.5克,红血球125万,白血球4600,血小板5.3万,网织红血球0.45%,诊断为溶血性贫血住院,以激素治疗月余未见好转来诊。  相似文献   

12.
贫血在临床较多见,属于祖国医学血盘、虚劳、血症的范畴。笔者多年来,用归睥汤加减治疗原因不明的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收到满意的疗效。兹举验案二例如下。例一庄××、男、38岁,于1985年5月26日来我院诊治。患者症见:面色(白光)白,纳谷寡味,大便稀,小便少,头晕、心悸、睡眠不实、多梦、自汗多,齿龈有不规则的出血,四肢及躯干有散在的皮下出血点。检查血象:血红蛋白45克/L,血小板38×10~9/L,  相似文献   

13.
蓄血证1例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女,40岁,已婚,太原××厂采购员。1971年11月9日初诊。会诊病例。患者于1971年10月20日突然发热恶寒,体温39℃左右,恶心呕吐2次,次日全腹疼痛加剧,来院急诊,经对症治疗,症状不减,于1971年10月22日住本院外科。入院查体:体温39℃,发育良好,神清,急性重病容,五官大致正常,心肺无异常,肝脾未扪及,腹部平坦无肠形,下腹部压痛明显,妇科做后穹窿穿刺未见异常。化验检查:血白细胞37450/立方毫米,中性79%。入院后经静脉点滴四环素、氯霉素,肌注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运用《傅青主女科》补编所载“保产无忧散”催生,疗效颇佳,现举二例如下: 例1:雷××,28岁,经产妇。预产期为1984年2月12日,患者三年前因过期妊娠造成胎儿窒息,此次又超过十多天仍无动静,于84年2月23日前来求医,予保产无忧散全方:川芎9克、当归9克、白芍6克、厚朴6克、黄芪9克、艾叶4·5克、菟丝子9克、羌活9克、荆芥穗6克、川贝母4·5克、生姜3片、枳壳9克、甘草3克。嘱其下午和晚上各服一次。午夜一点左右发作,于三点多顺产一女  相似文献   

15.
黄洁  陈李华 《江苏中医药》2003,24(10):19-19
黄海龙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 ,学验俱丰 ,笔者有幸侍诊左右 ,并目睹其用活血化瘀法治疗 1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 ,效果满意 ,兹介绍如下 ,以飨同道。1 病例介绍赵某 ,男 ,72岁。 2 0 0 2年 10月 12日就诊。患者因头晕、腰痛、脚麻不适 ,于 2 0 0 0年 7月 3日入住我院。检查见血小板 819× 10 9 L ,骨穿检查示 :骨髓增生活跃 ,巨核细胞易见 ,嗜银纤维染色未见骨髓纤维化 ,肝脾不大 ,西医诊断为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于 7月 30日并发肺栓塞 ,但无出血倾向 ,经对症治疗后 ,病情控制 ,而血小板计数仍波动在 6 2 3× 10 9~ 819× 10 9  L ,故开始采用…  相似文献   

16.
张××,男,24岁,病案号:35670。1978年7月19日因患渗出性胸腆炎住院。曾予二联抗痨治疗(雷米封0.1克,日3次;链霉素0.5克,肌注,日2次)。当链霉素用至20克时,患者感到头晕头重,如处舟中,站立不  相似文献   

17.
刘顺埮老中医年高七十有七,临证五十余载,精勤不倦,学验俱丰。早年悬壶宜昌,后转至沙洋、荆门。擅长内科杂证,屡起沉疴。现将刘老医案二则,整理如下。一、齿衄王×,男,25岁。1986年6月26日初诊。牙龈出血一年余,伴腰痛,精神不振,口中时有腥气。几度更医治疗,或取效于一时,或不见效果。近半年来,齿衄加剧。查舌红脉细。血常规:血红蛋白9克,红细胞3.2×10~(12)/L,白细胞6.7×10~9/L。血小板95×10~9/L,凝血时间:玻片法3分钟。拟滋阴清热止血为治。生地20克,山药、侧柏叶、白茅根各15克,白芍12克,骨碎补25克,藕节7克,炙甘草6克。2  相似文献   

18.
例1:再生障碍性贫血。王某,男,23岁。住院号:32708。因头昏乏力、间断发热月余,于1957年2月26日收住院。入院后,血象化验报告:红细胞0.99×10~(12)/L(99万/mm~3),血红蛋白20g/L(2g/d1),白细胞2.9×10~9/L(2900/mm~3),中性68%,淋巴36%,网织红细胞0%,血小板计数30×10~9/L(3万/mm~3)。骨髓检查报告:再生  相似文献   

19.
林××、男性、53岁,1984年10月5日诊.患者于1979年起因咳嗽、咯血而住某医院,胸透见浸润型肺结核(?)溶解期.经抗痨等治疗,病情好转.1982年初大量咯血.再次住某医院传染科,咯血止后出院继续抗痨治疗,但咳嗽、痰血等症状时发时瘥.于1983年7月份又一次大咯血,再次住院胸透见Ⅱ型肺结核(?)溶解期,右上见3×3厘米厚壁空洞.出现食欲逐渐下降,恶心、腹胀  相似文献   

20.
笔者用自拟温经行气散敷脐并配合热熨,治疗辨证属于寒凝气滞为主的痛经证,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一、方药组成:肉桂3克吴萸6克当归9克干姜6克艾叶6克元胡9克沉香3克香附6克小茴香6克。偏于血淤者,加蒲黄9克五灵脂9克。二、使用方法:上药共为细末,置于双层纱布袋中缝密,敷于脐部,外用绷带固定。另用热水袋置药上温之,一日三次,每次半小时。三、病例介绍:杨××,女,25岁,农民。1985年11月3日初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