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女性宫颈癌宫颈脱落细胞检查的覆盖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入户调查的方法收集女性居民宫颈癌宫颈脱落细胞检查覆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影响的因素。[结果]上海地区女性人群一生中曾做过宫颈脱落细胞检查的占37.61%(中心城区女性为32.04%,非中心城区为42.01%)。其中,86.14%的人最近一次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年限〈3年;在最近3年中做过检查的人群中,73.50%是由于参加单位组织女工体检获得受检机会。〈35岁年轻女性的检查覆盖率为21.97%;55,64岁组妇女最近一次检查距本调查(2007年)的平均时间为4.00年,明显长于〈35岁组及35~54岁组。居住在非中心城区、在婚、年龄在35~54岁、农民、由单位组织女S-体检者、对宫颈癌的癌前症状和女性需要定期检查的知识知晓者检查覆盖率高。3年内做过筛检的主要影响因素仅为年龄和女工体检的组织者。[结论]上海市女性宫颈涂片检查的覆盖率相对发于达国家较低;单位组织女工体检是女性接受宫颈涂片检查的主要途径;35岁以下女性宫颈涂片检查的覆盖率低;55—64岁者宫颈涂片筛查间隔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此次筛查发现早期的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方法受检者均签署农村妇女"两癌"自愿免费检查知情同意书,并接受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的调查评价。用宫颈刷采集受检者宫颈鳞柱交接部的脱落细胞保存于液基薄层试剂盒内,送检实验室。宫颈脱落细胞病理检查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TCT),诊断报告采用TBS分类法。结果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32%,部分知晓率为61.23%,不知晓率为34.44%,知晓率与文化程度增高成正相关。宫颈细胞异常率为2.32%,55~64年龄组最高。与年龄的增长成正相关。阳性病例经进一步检查,确诊CINⅠ2例,CINⅢ1例,子宫颈原位癌1例。结论子宫颈癌筛查作为宫颈癌的二级预防依然重要,我国的宫颈癌筛查方案仍以宫颈细胞学检测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费县农村妇女宫颈癌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患病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对费县71 366名35~59岁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防治知识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宫颈脱落细胞检查。[结果]调查71 366人,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7.57%。妇科检查异常29 068例,异常检出率40.73%。疾病检出率,宫颈病变为16.29%;阴道疾患为15.02%;盆腔疾患为6.02%;外阴疾患为3.40%。71 366人中,组织病理学检出异常283例,其中癌前病变255例,宫颈癌28例。[结论]费县农村妇女宫颈癌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道镜在宫颈病变临床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0例宫颈病变患者的宫颈组织活检结果和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不同年龄段患者阴道镜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示宫颈癌7例,宫颈炎3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39例,CINⅡ~Ⅲ级19例。镜下定位活检送病理检查确诊宫颈癌7例,CINⅠ级35例,CINⅡ~Ⅲ级18例,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准确率分别为100.0%,89.7%,94.7%。21~30岁女性患者患慢性宫颈炎较多,51~60岁女性患者患宫颈非典型增生较多,宫颈癌均发生在41岁以上的女性患者。结论采用阴道镜对宫颈病变进行临床筛查,准确率较高,有利于CIN病变的早期发现,结合组织学检查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率,在宫颈病变临床筛查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在女职工体检中采用醋酸肉眼观察法(VIA)的筛查宫颈病变的效果。[方法]对737位女职工进行妇科检查,同时采用VIA及巴氏涂片法进行宫颈病变的筛查,评价两种方法的宫颈病变检出率。[结果]参检率为75.20%(737/980),参检妇女关于癌症的知晓率为62.5%;宫颈癌的筛查方法的知晓率为42.5%,其中宫颈细胞学检查知晓率为36.5%;人乳头瘤病毒知晓率为19%;CINII级以上病变的检出率VIA法为0.54%(4/737);巴氏涂片法为0,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妇女对宫颈癌症的防治知识了解甚少,需加强知识的普及;应用VIA联合巴氏涂片法进行宫颈癌的初筛可进一步提高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女性宫颈癌发病情况,通过普查做到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对凯里市洗马河街道所辖社区602名女性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检查、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统计妇科疾病发病情况及宫颈癌检出率。结果:本次宫颈癌筛查中602名女性发现阴道疾病241例(40.03%),慢性宫颈炎70例(11.63%),宫颈癌前病变1例(0.17%)。结论:社区女性生殖道感染率较高,必须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女性对生殖器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程度,提高女性生殖道健康水平,从而降低宫颈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农村已婚妇女宫颈癌检出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妇女宫颈癌的死亡率。方法应用宫颈脱落细胞DNA定量检测技术对江苏省东海县全县农村已婚妇女进行免费宫颈癌筛查。结果 2010-2013年筛查人数41 289人,DNA定量检测结果可疑人数为1685例,阳性为728例,阳性率为1.76%。经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确诊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09例,其中CIN 191例(患病率达462.59/10万)、浸润癌18例(患病率达43.60/10万)。结论宫颈脱落细胞DNA定量检测技术可以应用在开展妇女宫颈癌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海淀区糖尿病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静源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869-3869,3871
[目的]探讨海淀区糖尿病流行现状。[方法]采用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淀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现况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结果]海淀区糖尿病患病率为9.66%(标化率7.6%),男性为11.09%(8.8%)、女性为8.89%(6.3%)。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70.3%、69.9%、22.39%。糖尿病患者分别有65.64%、78.76%、28.19%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结论]海淀区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糖尿病患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大肠癌早期发现的知识和行为现状,为开展大肠癌筛查和早期发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利用2010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概率随机抽样方法,对15 732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获取有效问卷15663份.15岁及以上居民对大肠癌的早期异常体征和3项筛检方法,即每年1次主动肛指检查、每年1次主动大便隐血检查(FOBT)和50岁及以上每5年1次主动肠镜检查的知晓率分别为44.04%、22.62%、20.97%和16.83%.不同性别、区域、年龄和文化程度者对此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74岁居民曾做过舡指检查、大便隐血检查和肠镜检查者的比例分别为12.07%、6.65%和4.82%.不同年龄(不包括15~17岁)和文化程度居民受检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居民受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肛指检查外,男、女受检比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在曾经做过相关检查的调查对象中,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文化程度者最近一次接受肛指和肠镜检查的时间距调查时间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上海市居民对大肠癌早期发现的认知较差,参加相关早期发现检查的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与宫颈脱落细胞学TBS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效果,探讨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2 821例适龄妇女进行宫颈脱落细胞学TBS检查和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查,对其中177例(检查阳性数≥1)进行活检。以活检诊断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进而判断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在宫颈癌初筛中的使用价值。结果宫颈脱落细胞学TBS检查与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期值分别为62.64%、65.11%、65.52%、46.67%和79.12%、81.40%、81.82%、78.65%;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对宫颈癌筛查的检出率高于宫颈脱落细胞学TBS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于宫颈脱落细胞学TBS检查,可以提高病变检出率,有效防止漏诊,在宫颈癌的筛查中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调查吉林省腰甸村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获取途径,为进一步完善当地农村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期居住于当地的村民3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农村居民对健康知识知晓率不同,居民随年龄的增长,健康知识知晓率逐渐降低;除妇幼保健知识,其他健康知识知晓率男性村民均高于女性村民(P〈0.001);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增高(P〈0.001);村民获取健康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87%)。[结论]吉林省腰甸村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水平不高,应针对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人群特点,建立符合当地农村居民要求的个性化健康教育策略,提高当地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闸北区2005—2010年肺结核流行现状和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红  邓艳  李智红  徐敏钢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76-1978
目的评估上海市闸北城区结核病流行特征和防控效果。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2005—2010年城区肺结核流行病学监测数据,主要分析不同户籍居民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季节发病分布特点。结果流动人口发病率显著高于沪籍人口(χ2=85.69,P<0.01),分别为58.32/10万和33.89/10万;沪籍人口新涂阳率显著高于流动人口(χ2=9.76,P<0.01),分别为34.08%和26.21%;肺结核病人以男性居多,流动人口中男性显著多于沪籍男性(χ2=12.70,P<0.01);沪籍高发年龄组为45~54岁,占29.68%;流动人口高发年龄略年轻,为25~34岁组,占32.37%;沪籍人口发病最多职业为退休,流动人口发病最多为无业;沪籍人口新涂阳病人治愈率显著好于流动人口(χ2=6.00,P<0.05),分别为87.68%和78.22%。结论上海市闸北区肺结核发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上海市水平,仍需针对不同户籍人口的肺结核流行特征,加强病人早发现,重点做好流动人口肺结核的管理工作,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肿瘤防治知识讲座前后,上海市社区居民的肿瘤防治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方法]在上海市随机选取5个区500例居民开展知识讲座。知识讲座由肿瘤防治专家就肿瘤早期症状、相关危险因素和预防肿瘤生活方式等内容进行集中授课,知识讲座选择在周末进行。专家授课前和授课结束后半小时内采用相同的调查问卷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肿瘤防治知识、相关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等。共有490例居民参加了知识讲座,其中获得485例居民的二次问卷调查结果,作为分析样本。[结果]知识讲座后,社区居民对肿瘤早期症状(78.0%v.s 89.8%,P〈0.001)、肿瘤危险因素(77.3%v.s 86.6%,P〈0.001)和预防肿瘤的生活方式(88.7%v.s 92.6%,P=0.036)等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提高,尤其是对于提高女性(肿瘤早期症状知晓率80.1%v.s 91.0%、肿瘤危险因素知晓率80.0%v.s 87.2%、预防肿瘤的生活方式知晓率89.8%v.s 94.1%)、30岁~(肿瘤早期症状知晓率77.8%v.s 89.3%、肿瘤危险因素知晓率77.8%v.s 85.5%)、高中(肿瘤早期症状知晓率76.2%v.s 91.9%、肿瘤危险因素知晓率75.7%v.s 87.4%、预防肿瘤的生活方式知晓率88.7%v.s 95.3%)和大专及以上(肿瘤早期症状知晓率85.2%v.s 95.2%、肿瘤危险因素知晓率81.3%v.s 90.9%)人群的知晓率水平尤为明显(P〈0.05)。[结论]健康知识讲座后社区居民的肿瘤防治知识知晓率水平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推进该市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18个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被抽取8458人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完成问卷。结果在该市18—69岁调查对象中,知晓“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5794人(68.5%),知晓行动内容“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6546人(77.4%),知晓具体日期(9月1日)的3004人(3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为1.240)、年龄(OR为1.539)、居住地(OR为0.701)和文化程度(OR为1.760)是知晓行动内容的影响因素。结论上海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对国家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信息的传播取得一定效果,针对男性、低年龄组、非中心城区和低文化程度人群的宣传可作为下一步宣传的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1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方法]于2010年8—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概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5808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5732份。[结果]通过人口加权,被调查人群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分别为129.05mmHg(95%CI:128.47-129.63mmHg)、79.71mmHg(95%C,:79.44~79.99mmHg);高血压患病率为31.15%(95%CI:29.79%-32.54%)、疾病知晓率为74.19%(95%CI:71.93%。76-33%)、治疗率为59.95%(95%C1:57.58%-62.28%)、控制率为30.59%(95%C1:28.32%~32.96%)。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为中心城区高于非中心城区、女性高于男性,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海市15岁以上居民平均血压偏高,患病情况严重。知晓率水平较高,治疗率、控制率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北省玉田县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和知晓率。方法2011年3月选取40~69岁农村居民495人进行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查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63.8%、12.1%,知晓率分别为34.5%、56.7%;根据中国人口年龄进行标化后患病率统计:高血压为63.2%(男性为66.4%,女性为60.9%)、糖尿病为11.1%(男性为12.0%,女性为10.4%);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和体重指数的增加而递增(P〈0.01或P〈0.05),男性和女性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及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知晓率随体重指数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河北玉田县农村中老年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较高,而高血压知晓率却很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市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内容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推进本市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18个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8 458人,被抽取者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完成问题答卷。[结果]在本市1869岁调查对象中,知晓健康生活方式5项内容的比例为67.7%;知晓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不吸烟、不酗酒和保持心理平衡的比例分别为94.6%、92.3%、80.7%、77.3%和8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居住地和文化程度是相关信息知晓的影响因素。[结论]上海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对国家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信息进行了有效地传播,同时提示,针对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传播特定的信息将有助于健康知识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福州市不同人群对梅毒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为制定预防梅毒的宣传方式和提高对梅毒的知晓率提供数据。方法使用统一的梅毒预防知识调查问卷,通过一对一面谈的方式调查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暗娼、男男性行为人群、流动人群、在校学生6类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共调查1 198人,人群整体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5.78%,男男性行为人群知晓率最高,为92.68%;暗娼人群最低,仅为46.97%;在校学生也仅为56.46%,低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的72.96%、65.61%、64.58%;男性预防梅毒知识知晓率(73.91%)高于女性(53.0%);人群预防梅毒知识知晓率随学历提高知晓率也相应提高,大专以上者知晓率最高,为74.12%;小学及以下者最低,为53.47%。大于30岁组预防梅毒知识知晓率(73.32%)高于30岁以下组。6类人群获得知识来源主要以电视、宣传活动及报刊为主,而通过学校讲座或朋友(同伴)介绍知识的比例较低。结论福州市6类人群中除男男性行为人群知晓率最高外,其他5类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仍较低,要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宣传和教育的方式,逐步提高人群梅毒知晓率,降低梅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探讨TCT技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以早期发现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早期治疗。方法对2011年1—12月在惠阳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114例患者进行宫颈癌筛查,采用TCT技术,诊断依据TBS标准。结果 3114例TCT检测患者中,涂片异常109例(3.47%),其中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61例(1.95%),倾向于上皮内高度病变(ASC-H)5例(0.02%),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LL)32例(1.03%),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LL)11例(0.04%)。在TCT阳性患者中,35~45岁年轻女性占35.36%,比例较大。对109例涂片异常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与组织学病理诊断比较,符合率LSIL为72.73%,HSIL为90.20%。结论 TCT技术结合TBS诊断宫颈病变准确率高。另外,配合阴道镜检查能及时发现宫颈早期病变,是防止宫颈癌发生的最好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