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背景]假设随着年龄的增长,空气污染和肥胖通过致炎特性加速肺功能减退。[目的]先前公布的以人口为基础的SAPALDIA队列研究中,空气质量改善与肺部健康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本文探讨肥胖是否会改变这一关联。[方法]使用校正的混合模型分析,评估在10年的随访期间,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和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的颗粒物变化(PM10;△APM10)与肺功能减退之间的关联。[结果]共获得4664人的肺功能数据和完整信息。与低或正常平均BMI者相比,高平均BMI者年龄相关的肺功能减退,其FVC(用力肺活量)指标下降得更快,而FEV1/FVC(1秒用力呼气量/FVC)和FEFzs书(在25%~75%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量)下降的速度较慢。在低和正常BMI者中,空气质量改善与随着时间推移的FEV。/FVC、FEFzsl7s、FEF25-75/FVC下降减缓相关,但在超重或肥胖者中无相关性。这种减缓作用在AFEF25-75/FVC上最为明显:在低或正常体质量者中,PMl0每下降10Ixg/m3,AFEF25-75/FVC下降分别为30%和22%。[结论]上述研究结果指出并列考虑空气污染暴露和肥胖对健康的影响的重要性。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所观察到的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背景]地址地理编码中的错误可能会影响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估计。[目的]研究4种地理编码技术对采用小尺度(10m×10m)分散模型估计的城市空气污染与成人肺功能之间关联的影响。[方法]测量法国格勒诺布尔市354名成年居民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与用力肺活量(FVC)。这些居民参加了两个特征明确的研究:遗传和环境对哮喘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EGEA)和欧洲共同体呼吸系统健康调查(ECRHS)。使用单个建筑物匹配作为参考方法以及三种空间插值方法编码家庭地址。使用扩散模型估计在进行肺功能测量前的12个月期间,每个参加者住址的PM·o和二氧化氮的平均浓度。以个体混杂因素及同日空气污染物暴露校正暴露与肺功能参数之间的关联。对地理编码技术在地理坐标之间距离、暴露估值以及暴露估值与健康影响之间关联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利用建筑物匹配和三种插值技术估计坐标之间的中位数距离分别为26_4、27.9、35.6m。相对于基于建筑匹配的暴露估值,基于三种插值技术的PMto浓度往往被高估。当使用建筑物匹配估计暴露估值时,PM。o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3.0pg/m3),FVC%预测值下降3.72点(95%CI:-0.56--6.88)、FEV。%预测值下降3.86点(95%CI:-0.14-.3.24)。当使用其他地理编码方法时,关联的幅度下降[例如,使用NavTEQ预测FVC%-2.81(95%Ch-0.26,-5.35),或者使用谷歌地图预测FVC%-2.08(95%CI-4.63-0.47,P=O.1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当使用小尺度暴露模型估算空气污染暴露时,地理编码技术的选择可能会对健康影响的评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背景]暴露于空气污染特别是来源于交通的空气污染与不良的认知结局有关联,但它与抑郁症状间的关联尚不清楚。[目的]研究波士顿地区732名≥65岁[均数±标准差:(78.1±5.5)岁]的成人中暴露于空气和交通污染与出现抑郁症状之间的关联。[方法]使用经修订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R)进行家庭入户访问,对抑郁症状进行评估。估计住宅与最近的主要道路的距离,作为长期暴露于交通污染的标志物,并取每次评估前两周之的平均值评估大气细颗粒物(PM2.5)、硫酸盐、炭黑(BC)、超细颗粒和气态污染物的短期暴露。用广义估计方程估计CESD-R评分≥16与暴露的优势比(OR),模型中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在敏感性分析中,把CESD-R评分作为连续结局变量,把年均住宅BC作为长期暴露于交通污染的替代标志物。[结果]未发现证据表明长期暴露于交通污染或污染物水平的短期变化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结论]在美国大都市区的老年人群中,未发现环境空气污染与抑郁症状间存在关联的证据,符合目前美国监管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空气污染物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健康的影响,探讨健康效应的指示性指标。方法在某社区选取28名COPD老年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固定群组追踪研究,测定肺功能[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流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最大呼气流速(PEF)值]、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值,同时连续采集该社区空气污染浓度,分析空气污染物产生的健康影响。结果研究期间,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PM10、PM2.5、NO2和SO2。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得到,PM2.5浓度与Fe NO对数值呈正相关,与PEF值呈负相关的指标是PM10浓度(r=0.02,sx=0.01)、SO2浓度(r=-0.08,sx0.03),SO2浓度与FEV1/FVC值呈负相关。结论研究社区的空气污染情况符合机动车尾气污染特征。其中颗粒物和SO2产生较明显的健康影响,而Fe NO、PEF和FEV1/FVC是较为敏感的呼吸道健康状况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功能、血清克拉拉细胞蛋白(CC16)水平用于煤尘致肺早期损伤监测和煤工尘肺(CWP)病况判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某煤矿工人64名(掘进工34人作为煤尘高暴露组、采煤工13人作为中暴露组、辅助工17人作为对照组),CWP患者45例(I期23例、Ⅱ期19例、Ⅲ期3例),检测肺功能指标,含肺活量(VC)、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及血清CC16水平。[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组煤矿工人间以及不同期别CWP患者间的肺功能及血清CC1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无CWP工人相比,I期CWP患者VC、FEV1、FEV1/FVC(%)及Ⅱ期CWP患者VC、FEV1及Ⅲ期CWP患者FEV1均降低(P〈0.05或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功能状况与CWP期别有关(P〈0.05);工龄的增加与血清CC16水平降低有关(P〈0.05),OR=0.900(95%CI:0.823-0.985)。[结论]肺功能指标可应用于CWP病况判断,用于煤尘致肺早期损伤监测可能不够敏感;尚不能确定血清CC16可否用于煤尘致肺早期损伤监测及CWP病况判断。  相似文献   

6.
[背景]已知细颗粒物(PM直径≤2.5μm,PM2.5)暴露与2型糖尿病相关,但是PM2.5与妊娠期高血糖的相关性尚未进行充分的研究。[方法]对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地区没有糖尿病史的孕妇进行研究。在妊娠期中位数28.1周时,通过临床葡萄糖耐量试验,确定妊娠期糖耐量减低(IGT)和妊娠期糖尿病(GDM)。通过中央监测地点和时空模型,使用住宅地址估计妊娠中期的PM2.5和炭黑暴露。估计住宅区交通密度和道路距离,作为交通源空气污染暴露的替代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社会人Iz/学协变量进行调整,并采用多重填补法解释丢失的数据。[结果]2093名妇女中,65名(3%)存在IGT,118名(6%)患有GDM。妊娠中期时空暴露范围为:PM2.5,8.5~15.9μm/m^3;炭黑,0.1-1.7μm/m^3。在100m范围内,交通密度为0—30860辆/日×道路长度(km);281名(13%)妇女住宅距离主要道路≤200m。与最低四分位数相比,暴露于时空PM2.5和交通密度的最高四分位数的IGT患病率升高,分别为比值比(OR)=2.63,95%CI:1.15~6.01以及OR=2.66,95%CI:1.24—5.71。IGT也与其他暴露指标呈正相关,尽管这些关联没有统计学意义。无污染物暴露与GDM呈正相关。[结论]妊娠期PM2.5和其他交通源污染物暴露越高与IGT相关,与GDM不相关。空气污染可能导致妊娠期血糖异常。  相似文献   

7.
[背景]长期的空气污染暴露会影响人类血脂的正常水平,然而这其中确切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DNA甲基化在各项空气污染物(PM2.S、PMio、N02、S02、CO和03)平均暴露1年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血脂水平关系中是否具有中介效应.[方法]本研究样本来源于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百万人群...  相似文献   

8.
[背景]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了空气污染暴露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之间的关联。空气污染物暴露可以影响心脏自主神经节律并降低心率变异性,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特别是在敏感的患者群体中。[目的]研究在可控制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期间和之后,统计分析了健康志愿者和冠状动脉心脏疾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方法]分析数据来自13个随机双盲交叉研究,包括282名参加者(140名健康志愿者和142例稳定性冠状动脉心脏疾病患者)的连续心电图记录。记录研究人群每次暴露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在稀释的柴油车尾气、木材烟雾、臭氧、浓缩的环境颗粒物、工程碳纳米颗粒或空气污染高环境水平的暴露期间或者之后,无论在健康志愿者或冠状动脉心脏疾病患者中,任何形式心律失常的发生均没有增加。[结论]急性、可控制的空气污染物暴露不增加受试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短期风险。研究中所采用的这些技术,对于确定涉及空气污染不利影响的重要病理生理途径依然至关重要,并且在为环境和公共卫生政策决策提供信息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工业空气污染是一种公共卫生危害。以前的证据表明,在意大利最大的纤维板生产区(Viadana)工厂附近生活的儿童中呼吸道症状和住院率升高。[目的]随机选取住在Viadana附近的儿童(6~12岁),评估户外甲醛和二氧化氮(NO2)暴露与口腔黏膜细胞中早期遗传毒性损伤标志物之间的关联。[方法]在2010—2011年,用彗星和微核实验分别评价口腔脱落细胞中的DNA链断裂和核异常,并用被动采样监测甲醛和NO2。通过空间插值法将每年的污染物暴露估计值分配到每个孩子的住所。[结果]在656名儿童中,有413名(63%)参加了研究。住在纤维板厂附近(〈2 km)的孩子的甲醛和NO2暴露平均水平最高(P〈0.001)。甲醛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0.20μg/m3)与彗尾强度升高0.13%(95%CI:0.03~0.22)、尾矩升高0.007(95%CI:0.001~0.012)和核芽相对增加12%[相对危险度(RR)=1.12;95%CI:1.02~1.23]有关联。NO2水平每增加一个标准差(2.13μg/m3)与双核细胞增加0.13%(95%CI:0.07~0.19)和核芽相对增加16%(RR=1.16,95%CI:1.06~1.26)有关联。[结论]在纤维板生产区域附近生活的儿童,其污染物暴露与口腔脱落细胞遗传毒性的标志物有关联。将这些研究结果与先前报道的纤维板生产活动与儿童呼吸系统结局间的关联相结合,加剧了人们对Viadana地区企业生产相关暴露所致潜在不利健康影响的担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第6秒用力呼气容积(FEV6)替代用力肺活量(rvc)用于阻塞性及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诊断。方法对470例行肺功能检查的门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6)/FVC〈70%及FEV,/FVC正常而FVC占预计值百分比〈80%为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为标准,分别确定FEV1/FEV6及FEV6占预计值百分比的最佳诊断界值及灵敏度与特异度。采用交叉列联表方法计算准确率,采用Kappa检验判定一致性。结果以FEV。/FVC〈70%为金标准,FEV1/FEV6诊断阻塞性及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最佳诊断界值为71%,灵敏度为97.5%(154/158),特异度为98.7%(308/312),准确率为98.3%(462/470),Kappa=0.962(P=0.000);以FEV1/FVC正常而FVC占预计值百分比〈80%为金标准,FEV。占预计值百分比诊断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最佳诊断界值为82%,灵敏度为96.1%(73,76),特异度为95.7%(222/232),准确率为95.8%(295/308),Kappa=0.890(P=0.000)。结论FEV6可以有效替代FVC用于阻塞性及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诊断,FEV1/FEV6诊断阻塞性及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最佳诊断界值为71%,FEV6占预计值百分比诊断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最佳诊断界值为8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南宁市不同空气污染水平地区儿童肺功能的差异,探讨肺功能的影响相关因素。方法 按整群抽样方法,在南宁市青秀区和西乡塘区各选1所小学(A校和B校)3~4年级的儿童共537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肺功能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 两区大气首要污染物都为PM2.5和PM10,青秀区A校周围大气中PM2.5、PM10、SO2、NO2年均浓度低于西乡塘区B校(P<0.05);控制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后,青秀区A校女生FVC、FEV1.0、PEF、FEF25%~75%、FEF25%和FEF50%实测值均高于西乡塘区B校,A校男生FEV1.0实测值也高于B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校所在地区、房屋1年内购置大件家具、房屋3年内装修、房屋内饲养宠物和使用空气净化器是影响儿童肺功能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南宁市空气污染与儿童肺功能下降有关,且女生较男生对空气污染物更敏感;室内空气质量也是影响儿童肺功能的重要因素,空气净化器的使用对儿童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0312 2 8 我国室内空气污染及控制进展 (综述 ) /李荣江∥环境与健康杂志 2 0 0 1,18( 6 ) 4 0 7~ 4 0 80 312 2 9 空气污染与儿童肺功能指标的相关分析 /魏复盛…∥中国环境科学 2 0 0 1,2 1( 5) 385~ 389采用两步回归法研究了中国 4城市空气污染与儿童肺功能指标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 ,PM2 5 、PM10 、TSP等与FEV1、FEV1 FVC的调整均值、FEV1 FVC≤ 80 %的异常率有显著的统计相关关系 ,说明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是导致儿童小气道通气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中未发现SO2 、NOx 污染与儿童的肺功能指标有统计上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吸烟对石棉工人肺功能变化的动态影响特点。[方法]对某石棉制品厂吸烟与非吸烟石棉工人(包括健康石棉工人和石棉肺患者)分别于1984年、1989年及1994年进行了3次的肺功能(VC、FVC、FEV1、FEV1%、DLCO和RV/TLC%追踪观察。[结果]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石棉工人VC、FVC、FEV1和DLCO均随接尘年限的增加而下降,FEV1%随接尘年限的增加而上升,且吸烟组这些指标测定均低于非吸烟组(除个别外),均显示出渐近性损害的特点。但没有显示出吸烟组肺功能值的下降比非吸烟组更快。[结论]石棉粉尘对石棉作业工人肺功能的损害起主要作用,可能掩盖了吸烟对肺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道路空气污染对交通警察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汽车尾气空气污染对健康成年男性肺功能的慢性长期影响。方法测定北京市区5环之内工作的100名交通警察及34名健康人的肺功能情况,指标包括:峰流速值(PEF)、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最(FEV,)及弥散量(TLCOc/SB)。按工作区域分为4组:2环路组、3环路组、4环路组、5环路组,按岗龄分为3组:1—10年岗龄组、11—20年组、21年以上组;观察各组间的指标并与止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21年以上岗龄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11—20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环路组各指标均低于5环路组,其中FV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环路组、3环路组、4环路组的PEF和2环路组的TLCOc/SB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吸烟警察组的PEF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岗龄及吸烟指数与各指标间均呈负相关,其中年龄与FVC、岗龄与FVC、FEV1、TLCOc/SB间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接触汽车尾气等空气污染物小仅造成肺通气功能下降,也能造成肺弥散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膜增厚对石棉工人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接触组为某温石棉厂134名男性工人,对照组为同一地区不接触粉尘、劳动强度与接触组大体相似的某仪表厂135名男性工人。对两组对象的肺功能测定和后前位X射线胸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控制了肺内小阴影改变和累积吸烟量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石棉接触工人中胸膜正常细和双侧胸膜增厚组用力肺活量(FVC)和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显著下降(P〈0.05),单侧胸膜增厚组仅FVC显著下降(P〈0.05);而与胸膜正常组相比,在控制了肺内小阴影改变、累积吸烟量和接尘年限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双侧胸膜增厚组FVC和FEV1显著下降(均为P〈0.05);在控制了肺内小阴影改变、累积吸烟量和接尘年限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胸膜增厚范围与FVC呈负相关,与弥散系数(Kco)呈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胸膜增厚范围越大,肺功能损害也越严重,呈限制性肺功能障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11):875-875
[背景]长期颗粒物空气污染(PM2.5和PM10)暴露和高交通负荷与全身性炎症标志物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主要集中于总PM,代表不同来源污染物的混合物。[目的]探讨来源特异的PM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一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einz Nixdorf回忆研究(Heinz Nixdorf Recall study)中第一次(2000—2003年)和第二次(2006—2008年)的检测数据。Heinz Nixdorf回忆研究是一项在德国进行的、以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初始参加者为4 814人(45~75岁)。利用化学传输模型估计参加者的住宅局部交通和行业特异性细颗粒物(PM2.5)长期暴露的状况。使用线性混合模型,以参与者作为随机截距,来估计特定来源的PM与hs-CRP水平的自然对数变换值之间的关联,并设置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体质指数、低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变量、体力活动、季节、湿度和城市等因素的对照(总共8 204名观察对象)。[结果]总PM2.5每增加1μg/m3与血清hs-CRP浓度增加4.53%相关(95%CI:2.76%~6.33%)。交通和行业特异性的PM2.5增加1μg/m3分别与血清hs-CRP升高17.89%(95%CI:7.66%~29.09%)和7.96%(95%CI:3.45%~12.67%)相关。PM10具有相似的关联性。[结论]与总PM相比,长期局部交通特异性PM(PM2.5,PM10)暴露与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更强。全身性炎症反应与局部行业特异性PM的关联比与总PM的关联稍强,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粉尘作业对员工呼吸功能的影响,探讨小气道功能测定在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及尘肺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方法]2009年对某机械制造企业粉尘作业车间进行生产环境调查、粉尘浓度检测,对216名粉尘作业人员进行肺功能测定等职业健康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粉尘作业人员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orcedexpiratoryflowat75%offorcedvitalcapacity,FEF75%)的中位数为79%,低于正常值,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onesecond,FEV1)、1秒率(FEVl/FVC)、最高呼气流量(peakexpiratoryflow,P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orcedexpiratoryflowat25%FVC,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orcedexpiratoryflowat50%ofFVC,FEF50%)的均数或中位数都在正常范围内,PEF、FEF25%、FEF50%和FEF75%异常的人员比例明显增高,分别为21.30%、BO.56%、45.37%和50.00%,而且这些参数异常人员接尘工龄较短,中位数分别为3.5年、4年、5年和5年。FVC、FEV1、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异常人员的胸片检查异常比例分别为55.56%、60%.00、0、21.74%、15.15%、23.47%、25.00%。将胸片异常组与正常组的肺功能进行比较,胸片正常组的PEF、FEF25%、FEF50%的参数值低于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10年以上的粉尘作业人员FEV1、FEF25%和FEF75%异常比例高于工龄较短组(P〈0.05)。[结论]粉尘作业人员存在气流受限、小气道功能障碍。随着接尘工龄的增加,FEV1、FEF25%和FEF75%异常人员有增多的趋势。该人群肺功能检查结果与胸片表现并不同步。在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应对粉尘作业人员的肺功能尤其是小气道功能进行重点观察和动态对比分析,并将其作为尘肺风险评估的指标之一。建议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将FEF25%、FEF50%、FEF75%等反映小气道功能的参数增设为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室内燃煤与大气污染对儿童肺功能的交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室内燃煤与大气污染对儿童肺功能的交互作用影响。方法 1995—1996年间在中国4城市的城区和郊区的8所小学对6~12岁的儿童进行肺功能的队列测试,每年分冷、暖两季进行。通过3步回归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室外空气颗粒物与儿童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都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家庭燃煤与TSP对FEV1和FVC有较显著的交互作用。家庭燃煤与PM10对肺功能的交互作用较弱,但有加重颗粒物对肺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的趋势。未发现室内燃煤与SO2和NOx对肺功能有显著的交互影响作用。结论 家庭燃煤这种室内污染因素加重了环境空气颗粒物污染,特别是TSP对儿童肺功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长期职业性锰尘和粉尘暴露对工人肺功能的影响,评价锰尘累积暴露与肺功能的剂量-效应关系. [方法]于2011年对广西某锰冶炼厂280名男性工人进行调查,并回顾性收集历年各车间锰、粉尘浓度监测资料和2006年与2010年工人肺功能检测结果;根据各车间锰、粉尘浓度和接触工龄分别计算出截至2006年与2010年的锰、粉尘累积暴露量.[结果]该厂锰作业工人2010年各项肺功能指标均值均低于2006年检测值,其中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时间肺活量(FEV1)、最高吸气流量(PIF)、75%呼气流速(MEF75)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锰作业工人2006年时锰作业工龄平均为(14.27±6.48)年,FVC、FEV1、MEF75与粉尘累积暴露量负相关(P<0.05),肺功能各指标与锰累积暴露量均无相关关系(P>0.05); 2010年时锰作业工人工龄平均为(18.05±6.41)年,FVC、FEV1与粉尘累积暴露量负相关,最高呼气流量(PEF)、MEF75、50%呼气流速(MEF5o)与锰累积暴露量负相关(P<0.05). [结论]职业性锰尘长期累积暴露与肺功能降低有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朱广奎  吴玲  许猛 《中国校医》2019,33(12):902
目的 了解徐州市秋冬季节大气细颗粒物对小学生肺功能影响,为防治小学生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在徐州市区随机选取1所小学,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在2016—2017年选取徐州市泉山区三至五年级小学生150、166名作为样本研究对象,结合环境监测结果,分别在雾霾天和非雾霾天进行肺功能检测,分析细颗粒物对小学生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2次肺功能检测同月的细颗粒物月均浓度雾霾天均高于非雾霾天(P值均<0.05),且雾霾天同月细颗粒物日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天数均在50%以上;2016—2017年小学生在非霾日和霾日五项指标之间的差异FVC、FEV1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细颗粒物在男生FVC、FEV1两项指标的影响因素模型中均呈负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124、-0.194(P值均<0.001)。细颗粒物在女生FVC、FEV1、PEF、V25、V75五项指标的影响因素模型中呈负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159、-0.148、-0.376、-0.109、-0.224(P值均<0.001)。结论 细颗粒物和小学生肺功能下降有一定关联,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空气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