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目的 构建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评价平台对护理质量的改进效果。方法 根据护理质量管理需求,构建基于信息化的护理质量管理项目。采用历史对照方法,将2017年1~12月采用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数据设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采用信息化平台的护理质量管理数据设为观察组。比较平台应用前后百张床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的满意度、护士长质量管理应用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百张床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由14.35%提高至17.58%,护理不良事件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由0.109%下降至0.065%,PICC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由0.018 5%下降至0.002 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满意度由77.19%提高至92.84%,护士长质量管理应用能力由(77.18±2.93)分提高至(87.89±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信息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平台,有利于护士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满意度及护士长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减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高健  张菊芬  李建  陈梅  杜静 《中国数字医学》2015,(2):113-114,117
目的:探讨采用WEB网络平台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比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采用WEB网络平台及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未采取WEB网络平台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跟踪率、护理质量考核得分及护士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采用WEB网络平台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后上报率由67.14%提高至94.55%,跟踪率由14.69%提高至86.65%,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考核得分由(91.24±2.42)分上升至(93.41±2.28)分,护士满意度得分由(90.14±3.47)分上升至(97.68±4.64)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WEB网络平台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有助于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及跟踪率,避免可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护理管理真正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及系统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3):185-188
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滴滴护士”应用于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 年1~4 月浙江省萧山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三病区精神科80 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新形势下“滴滴护士”护理管理模式。评价两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服药依从性,记录护理管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各班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急救和物品管理、“三基”考核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服药依从性评分为(86.74±6.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9±3.18)分,且两组护理后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形势下“滴滴护士”应用于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获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管理对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所有患者病例资料,以不同的护理措施作为分组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84.00%),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分析精细化护理管理用于呼吸内科患者中,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在基层医院中实施的效果。方法:将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前后的相关数据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组间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数据显示,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明显上升,医疗纠纷的发生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重复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比例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增强了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意识,对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格式护理交班报告在交班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质量改进提供有益方案。方法:选择本区4个护理小组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个护理小组。观察组采用表格式交班报告,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接班方式,比较两组护士对患者"九知道"掌握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护士对患者"九知道"掌握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格式交班报告有利于护士掌握患者的病情,增强服务意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可以有效运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对门诊换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xx院门诊换药室护士4例,实施细节管理,比较细节管理前(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后(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区段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94.51%,显著高于对照组(79.33,P0.05);观察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6.04%,显著低于对照组(13.40%,P0.05)。结论:细节管理有助于提升门诊换药室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计算机编号方式分组,分为常规组和追踪组,各10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和追踪管理法进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安全性,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上报情况。结果干预后,追踪组护理质量评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管理安全性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追踪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2.68±2.35)分,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3.00%,低于常规组(P0.05),上报率为100.00%,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追踪管理法,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管理质量,护理管理安全性,有利于防范护理风险,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ICU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我院ICU在时间段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期间共收治患者180例,将其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后,对照组90例患者采取ICU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干预,观察组90例患者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法干预。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为观察指标,评估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为5.56%(5/90),对照组为21.11%(19/9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为92.22%(83/90),对照组为81.11%(73/9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均有确切价值,值得在ICU护理管理实践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用于高危药物静脉使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720例行高危药物静脉注射患者(注射988次)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观察组,行集柬化护理,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720例常规护理下行高危药物静脉注射患者(注射1002次)进行对照,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全身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输液外渗等不良反应率、护理缺陷率、高危药物质量管理考核成绩等。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护理缺陷率为0.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4%和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危药物质量管理考核成绩为(96.3±6.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1.2±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集束化护理措施下静脉使用高危药物,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提高心内科护理的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事故以及护患纠纷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事故、护患纠纷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进后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能够将心内科患者的护理变得更加科学,通过这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个人素质,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是适应患者的要求,并且能够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方法:将3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78)进行传统术后疼痛控制,实验组(n=178)采用无痛病房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结果:术后第1于实验组疼痛评分(2.4±1.0)分,对照组(5.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睡眠时间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疼痛控制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建骨科无痛病房,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提高了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技能及患者满意度,患者得到了更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强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血液科2011年6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28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另随机选取我院血液科2011年6月之前收治的135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7.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输血不规范发生率为0.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科室的护理安全性,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6月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护理安全管理,即全面安全风险评估,加强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针对性指导患者,重视重点时段、重要环节管理,密切观察临床指标,落实护理安全管理。选取2013年1~6月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配合情况及护理人员(n=32)对自身工作情况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配合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施时期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施时期(P〈0.05)。结论全面开展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及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提高三主动"护理模式在骨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为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提供经验。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1786例患者分成研究组(948例)和对照组(8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给予"一提高三主动"护理管理模式,即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以解决服务能力和质量问题,主动开口服务、主动观察病情、主动抓落实。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提高三主动"护理管理模式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6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分层级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职称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操作技能水平,管理前后护理质量,管理前后患者、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实施分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相关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及评分均比管理前有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评分中的健康教育、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基础护理、整体护理五项评分均比管理前有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前后患者、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本身的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管理前后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级管理是全面的、贴切的、个性化的护理管理模式,能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工作中,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ek)、处理(Action)的具体措施的实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的实验组,在理论知识、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工作能力、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测评分别与采用传统方法培训的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有效地提高低年资护士急诊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护理工作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与实施优质化护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急诊ICU病例各60例,分为两组,A组优质护理组60例,B组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安全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小组护理总体满意度为98.4%,高于急救ICU对照组9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急救护士的综合急救服务能力,可提高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降低危重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以及可行性。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0日急诊科就诊的1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89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团队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N-Y--作的满意度、焦虑程度以及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急诊科病区内的服务态度满意度、各项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团队管理模式,能够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而可促进急诊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