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影像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对确诊的23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影像特点、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孕妇患病率达到47.9%,一半以上病人就诊时间大于5d。60%病人体温高于38.5℃,症状以咳嗽、咳痰、胸闷为主,且80%病人肺部有湿啰音。影像以磨玻璃状影、实变影、纤维化为主,甚至出现白肺。病人的危重程度与病变的类型、密度、面积等有关。发热3d病人胸部CT多为片絮状影、肺小叶实变或弥散磨玻璃影;发热5d以上病人多为复合性病变:絮状影、多发实变、磨玻璃影及结节影并存。结论:甲型H1N1早期患者多为局限性单纯病变,晚期患者多为多发性复合性病变,且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肇庆市怀集县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的9例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9例患者均进行X线胸片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其中8例患者病灶呈多灶多肺叶肺部,其中以两肺下叶最为多见,仅有1例为单肺叶分布;6例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联合大片状实变或单纯磨玻璃密度影;4例患者可见小叶间隔增厚;4例可见实变肺组织中可见充气支气管征;1例出现纵膈淋巴结肿大伴钙化;5例患者双侧少量或中度胸腔积液。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具有突出的影像学特征,磨玻璃影与实变影为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另外当患者出现胸腹腔积液表示病情严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同时对评估疗效、预后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脂肪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乳腺脂肪坏死的钼靶X线征象,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X线诊断油性囊肿2例,肿块和结节10例,星芒状影、斑片状影、索条状影8例,结构紊乱2例,无任何异常X线表现5例;病灶位于脂肪层内11例。病理表现:早期病变为单发或多发灶性脂肪坏死;中晚期病变脂肪坏死灶逐渐吸收,囊壁增厚,纤维化和玻璃样变,坏死灶部分或全部为纤维组织取代。结论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表现复杂多样,油性囊肿及位于脂肪层内的肿块、结节、星芒状影、斑片状影、索条状影,首先考虑脂肪坏死可能;紧密结合临床可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的不典型X线、CT的影像学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肺癌的影像诊断.方法:收集3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癌的病例,对其X线、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病灶的范围、形态、大小等影像特征,并对其诊断要点评价.结果:本组肺癌患者的X线征像表现为结节状干酪性病灶;类似结核球形病灶;不典型索条状影;斑片状阴影伴或不伴空洞形成,部分空洞内伴有液平面.CT表现为片状坏死性高密度阴影,周围伴有小结节影;空洞周围可见卫星灶,空洞内伴有或不伴有液平面,部分有钙化;孤立的球形高密度影,边缘光滑,无分叶及毛刺.增强扫描均出现不明显强化,部分为均匀强化.结论: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复杂,X线与CT检查是诊断肺癌的必要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具体、详细的影像学资料以及更加准确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SARS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SARS临床疗效。方法 :河北省确诊重症SARS 5 0例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组 ) 3 3例与单纯西医药治疗 (西医组 ) 1 7例进行对照分析 ,比较两组患者发热、干咳症状复发率及血常规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再次异常率 ;吸氧和呼吸机使用情况 ;胸片阴影消散时间和死亡情况。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发热、干咳复发率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再次异常率、呼吸机使用率、胸片阴影消散时间、病死率与西医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SARS ,可减少症状复发率 ,抑制病情发展 ,促使炎症吸收 ,降低病死率 ,疗效优于单纯西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SARS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在全国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的指导下 ,成功地诊治 1例重症SARS患者 ,现整理报告如下。病例简介患者女 ,5 7岁。 2 0 0 3年 5月 3日住入上海市传染病医院 (上海市救治SARS定点医院 )。该患者长期生活在北京 ,2 0 0 3年 4月 2 4日抵沪 (与其丈夫同行 ,其丈夫 4月 2 8日发热 ,居住在北京时 ,同幢楼居民有SARS患者 ) ,该患者在 4月 2 4日发热 ,体温 3 7 7℃ ,4月 2 8日胸片提示两肺网状改变。5月 2日胸片示两肺斑片状阴影。经过专家组会诊符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标准 (上海市卫生局防病办公室 ,传染性非典型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治疗24例肺脓肿患者,其中13例采用西药清疗。1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者疗效好,疗程明显缩短,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24例患者中,男17例,女7例;年龄15~72岁,平均41岁。诊断主要根据:(1)畏寒发热、咳嗽、咯大量脓臭痰或脓血样痰;(2)痰培养均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3)X 线胸片示肺内大片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或病灶中有透亮区和液平面;4)排除肺部其他疾患,24例随机分组.13例用西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与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武汉市中医院2019年12月20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75例COVID-19患者信息进行整理,采用预先设置的数据提取表收集中医证型与肺部CT影像等信息,根据中医证型不同进行分组,评估不同证型、不同病情阶段的CT影像差异,探索中医证型与CT影像的关联性。[结果]湿热并重型COVID-19患者肺部病变以单肺或双肺单发或者多发病灶为主,影像上表现为小斑片或大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影或结节影;寒湿内侵型、湿毒闭肺型肺部CT病灶变密实,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样密度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部分患者出现少量胸腔积液;阴气耗伤型双肺呈弥漫性病变,严重时呈“白肺”,可见有肺纤维化。[结论]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与肺部CT影像具有相关性,对中西医结合诊治COVID-19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合并间质性肺炎的发病率以及其病因病机。方法:分析、归纳2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合并间质性肺炎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患者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表现来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炎的发病率及病因病机。结果:2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找出伴有间质性肺炎的病例共3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知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表现外,还有间断性发热、咳嗽、气短、胸闷等症。影像学诊段示X线胸片可见不规则条索状或网状阴影,CT示小叶间隔增厚33例,蜂窝状影16例,磨玻璃影10例,胸膜下弧线影14例,支气管血管束异常12例,线状影13例。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炎的患者其发病率为18.4%。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炎的病因病机多为肺肾亏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内磨玻璃密度影在高分辨多层CT(MSCT)扫描上的影像特点及其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方法对本院2006年1—4月收治的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64例具有磨玻璃密度影的肺部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4例患者的磨玻璃密度影在其出现部位、分布范围、形态、边界、伴随征象及动态变化等方面均有相应的特点。MSCT是显示肺磨玻璃密度影的可靠方法。结论应用MSCT,结合临床,再根据磨玻璃密度影出现的部位、分布的范围、阴影的形态及边界、伴随的影像及其动态变化等特点是提高具有磨玻璃密度影疾病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例 1患者男 ,6 0岁。体检X片示 :右上肺中外带条索状密度增高影 ,边缘清楚 ,其中见细长线状影自肺门走向外上方 ,相对胸侧壁成“V”影 ,内带小片阴影部分边缘模糊 ,右肺门未见增大及密度增高。半年后因反复咳嗽胸痛查胸片示 :右上肺野密实片状影 ,其下缘呈“~” ,气管右移 ,肺门影增大及密度增高 ;右侧位片示 :片状影位于上叶尖后段。支气管镜确诊为中心型肺癌。未行手术治疗 ,7个月后病故。例 2患者男 ,6 2岁。因反复咳嗽查X胸片示 :右下肺片絮状影 ,胸侧壁“V”影相连之线条影重迭 ,右肺门未见增大及密度增高。抗炎治疗 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CT成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扫描,并结合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技术成像.结果 26例平扫显示片状实变影,磨玻璃样影,楔形变等.增强扫描能清晰直观显示中央肺动脉栓塞,周围型肺动脉栓塞等.结论 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技术对肺动脉栓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中心从 2 0 0 3年 2月 10日开始收治急性重症呼吸综合征(SARS)疑似及确诊患者 ,至 2 0 0 3年 5月 8日共收治 45例 ,对其中 19例要求服中药的患者 ,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诊断标准全部诊断病例均符合卫生部 2 0 0 3年 2月13日发布的《关于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2资料 19例中男 11例 ,女 8例 ,年龄 12~ 5 5岁 ,平均( 3 2 2± 5 3 )岁 ,均为住院病例。其中发热 19例 (体温 3 8 2~3 9 6℃ ) ,咳嗽 18例 ,胸闷 5例 ,气促 1例 ,咳血 1例 ,腹泻 3例。X线胸部检查肺部有斑片状阴影 18例 ,大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较为客观地评价中药1、2、3号方结合西药基础疗法治疗SAR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SARS诊断标准,制订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63例临床确诊SARS病人,按病情轻重程度,分为普通症和重症,将普通症和重症分别随机分组,其中中西医结合组31例,单纯西药组32例,并根据SARS的自然进程和临床特征分为高热、喘憋、吸收三期.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基础治疗的同时,按证、期不同分别口服非典1、2、3号方,单纯西药组用西药基础治疗.选取发热所致的全身中毒症状与体征、X线胸片、血常规及血生化等指标进行21天治疗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可以明显减轻发烧所致的全身中毒症状,并且具有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的作用,与单纯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取得临床疗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ARS患者初诊时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Ray的表现特点及中医治疗经验。【方法】对62例SARS患者的I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Ray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入院的54例疑似SARS后排除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与排除组比较,SARS组发热、恶寒、肌肉酸痛、气短、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发生率高,恶寒、头痛、肌肉酸痛、咽痛、气短等症状、体征改善时间长,其中发热、乏力的改善时间,两组间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SARS组胸部X—Ray浸润性阴影发现率高,病灶大于两个肺叶者多,与排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SARS初起以邪在卫分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与舌象及胸部CT的关系。方法 收集177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首发症状(包括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舌象、胸部CT等信息共同构建数据库。结果 伴有消化道症状者55例,无消化道症状者122例。舌色主要表现为红舌和青紫舌;舌形主要表现为胖大舌、齿痕舌;舌苔主要表现为苔黄、苔薄、苔腻。伴有消化道症状者中齿痕舌、苔黄、苔厚苔腻的占比高于无消化道症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消化道症状者比较,有消化道症状者出现双肺片状磨玻璃影较多,出现右肺磨玻璃影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部CT与舌象关系中,单肺磨玻璃影、双肺磨玻璃影的患者红舌占比相对最高,伴有实变的患者青紫舌占比相对较高;双肺散在磨玻璃影及双肺片状磨玻璃影患者主要表现为齿痕舌、胖大舌;各种不同的CT表现,均多数表现为薄黄腻苔。结论 COVID-19的病位在肺、脾;病理特点为毒、湿、热、瘀、虚,湿热贯穿病程始终。有消化道症状者湿、热的病理表现更明显,并迅速出现双肺的病理改变,病程进展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7.
1994年2月至1995年4月,我们在急诊观察病房用中药生脉、穿琥宁、血腥草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院内感染性肺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凡60岁以上,入院时经查体排除有肺炎或肺部感染,在留观期间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双肺罗音,病程在1周内,经X线胸片证实,诊断为院内感染性肺炎者.1.2 病情程度 轻度:发热,体温≤38℃,咳嗽,咳痰,肺部闻及干湿性罗音,胸片示肺部有感染性阴影.中度:发热,体温38.1~38.9℃,咳嗽,咳痰,气促,双肺干湿性罗音较多,胸片示单侧或双侧肺部感染性阴影范围较大.重度:发热,体温≥39℃,咳嗽,咳痰量多,气急,双肺广泛于湿性罗音,胸片示片状肺部感染性阴影.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肺炎型肺腺癌的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对10例病理证实的肺炎型肺腺痛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胸部正侧化显示10例肺野中外带模糊片状阴影,部分有低密度空泡影;7例大片肺叶实变阴影,边缘模糊,内部密度不均匀,病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叶间裂多受累并向外膨降,其中2例近端的叶段支气管见部分狭窄和管壁不规则;3例见肺段以下小斑片阴影,呈磨玻璃样密度,许见细支气管像;增强扫描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结论:以肺部感染性疾病就诊的老年患者,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影像检查应仔细分析、鉴别不能明确排除肺炎型肺癌时,应及早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别早期诊断、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胸部计算机体层摄影(CT)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通过观察病毒性肺炎不同分期患者胸部CT的影像表现及其相应的舌象,探索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分期与舌象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发现早期患者CT示肺纹理清晰,未见明显异常或肺纹理增粗、紊乱,舌象表现为舌体正常、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轻型患者CT示肺内有磨玻璃样密度结节状影,病灶数量少,范围小,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舌质多呈淡红、淡紫、红色,舌苔多呈薄白苔或薄黄苔。进展期患者CT示肺内病灶数量增多,密度增高,范围扩大,肺实质内广泛渗出、实变,可见小叶间隔增厚呈“铺路石征”,舌体多肥大、或边有齿痕,舌质多为红舌、绛舌、红紫舌,舌苔多白腻苔。重症期患者CT出现广泛的弥漫性间质性病变,以实变为主,呈典型“白肺”,舌紫暗、苔黄厚腻。恢复期患者胸部CT示病灶数量减少、范围缩小、密度减低,部分病灶可完全吸收、消失,舌质暗红、苔薄白少。病毒性肺炎患者舌象变化与胸部CT变化具有一定规律,可通过中医观察舌象变化评估肺内病变情况,同时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也为该病的病情变化及预后转归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发热、咳嗽、X线阴影消失、肺部体征)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X线阴影消失、肺部体征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肺功能均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观察组TLC、FR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效果较好,能促进病情转归,改善肺功能,且不增加药物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