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索一种较佳的乳膏生产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逆相转型法与常规法两种不同工艺操作方法制备尿素乳膏。结果:采用逆相转型法制备的乳膏质量及稳定性均优于常规法。结论:逆相转型法为较佳的乳膏生产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2.
尿素乳膏主要用于治疗手足皲裂、鱼鳞病、灰指甲、冻疮、湿疹等疾患,也可用于皮炎[1],是医院常用的乳膏剂之一。所谓新型尿素乳膏,即是采用逆相转型法(逆转相法)进行配制的尿素乳膏。通过正交实验,对尿素乳膏处方进行优选,提高了制剂的质量。1仪器与材料  相似文献   

3.
正交法优选咪喹莫特乳膏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章雁  王宗春 《中国药师》2007,10(8):798-800
目的:探讨O/W型咪喹莫特乳膏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法优选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组合为药物预先过200目筛处理,油水相组成比为25:75,药物加入方式为加至油相中。结论:本制备工艺合理,制备出的乳膏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4.
林滔  程淑锋  林立航 《中国药房》2007,18(4):280-282
目的:探讨浓乳稀释法制备水包油(O/W)型乳膏基质的工艺及其特点。方法:以尿素乳膏为模型,以乳膏稳定性的各项参数为指标,考察参与乳化的不同水相比例对浓乳稀释法制备O/W型乳膏基质的影响,并与混合乳化法制备的乳膏基质比较;采用扩散法考察所制乳膏释放度。结果:当参与乳化的水相与油相质量之比为1.1∶1时,浓乳稀释法制备的O/W型乳膏基质稳定性较好,并优于混合乳化法制备的乳膏,2种方法制备的尿素乳膏释放度分别为6.542、3.621。结论:本法与制备O/W型乳膏常用方法相比节能、节时、低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交试验法优选新康松乳膏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新康松乳膏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法,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以吐温-80分散药物,将药物先溶于水相,在90℃条件下混合乳化所得的乳膏质量最优.结论:以正交试验法优选的新康松乳膏的制备工艺方法简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苏习刚 《安徽医药》2008,12(12):1147-1148
在乳膏制剂的实际生产中,现普遍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即分相制备法、混合制备法、混合研磨制备法(多为医院制剂室小批量生产用)等等。分相制备法有许多缺点,如需区分水相和油相,需考虑两相混合的次序与温度的差别及乳化剂和主药加入两相的选择,设备投资较大,设备利用率低等等,给工业制备带来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同时对产品的质量、产品贮存期都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对此,亦有人对另外几种制备方法进行了报道,即混合加热制备法和后加乳化剂制备法。后两者乳膏制备方法是否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目前报道较少。本文就乳膏制备之新工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开展相应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进复方新霉素乳膏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法,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以吐温-80分散药物,将药物先溶于水相,在90℃条件下混合乳化所得的乳膏质量最优.结论:以正交试验法优选的复方新霉素乳膏的制备工艺,方法简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乳膏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工艺优选采用正交法。结果最佳制备工艺组合为A1B3C3,即搅拌方式为变速搅拌(混相成乳时以720r·min-1搅拌,继以120r·min-1搅拌);成相温度为70℃±05℃;油相-水相比为3565。结论混相成乳时两相温度差、搅拌方式、油相与水相之比,是影响磺胺嘧啶银乳膏制备工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2%磺胺嘧啶银乳膏制备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秀书 《天津药学》2002,14(3):47-48
目的:改进2%磺胺嘧啶银乳膏的制备工艺,提高乳膏中药物的分散度,降低乳膏的粘稠度,方法:采用分散法将磺胺嘧啶银粉末加纯化水,研磨制成混悬液,采用溶和法,将此混悬液加入乳膏基质(O/W)中,搅匀,结果:此法制备的2%磺胺嘧啶银乳膏,药物粉末粉末分散均匀,膏体细腻,粘稠度适中,性质稳定,结论:制备工艺改进后,2%磺胺嘧啶银膏质量优于常规溶合法配制的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10.
黄芩苷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芩苷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乙醚注入法和薄膜超声法制备黄芩苷脂质体,SephadexG-50凝胶柱分离脂质体,UV-法测定包封率,Zetasizer3000粒度测定仪测定其粒径,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逆相蒸发法制备的黄芩苷脂质体平均粒径360nm,包封率56.02%;乙醇注入法平均粒径2600nm,包封率26.14%;薄膜-超声法平均粒径1200nm,包封率53.65%.结论:逆相蒸发法制备的黄芩苷脂质体粒径小,包封率高,条件易掌握,可作为黄芩苷脂质体的常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O/W型复方钛白防晒乳膏并对其进行质量观察。方法:应用新型强效乳化剂十二烷基磷酸酯钾。采用水相充分分散二氧化钛,油相熔融水杨酸苯酯后两相混合乳化的新工艺制备乳膏。结果:采用新工艺制备的乳膏改善了二氧化钛的颗粒感,膏体细腻,易于涂抹。结论:该处方及制备工艺合理,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2.
正交实验法优选黄芩苷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黄芩苷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逆相蒸发法制备黄芩苷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进行系统研究以确定黄芩苷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确定黄芩苷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为:水相与有机相比例为1∶4、黄芩苷投入量(药物浓度)为5mg.mL-1、磷脂用量为200g、卵磷脂与胆固醇比例为1∶6,制得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78nm,包封率为50.3%。结论逆相蒸发法制备的黄芩苷脂质体粒径小,包封率高,条件易掌握,可作为黄芩苷脂质体的常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O/W型复方曲安奈德乳膏剂的最佳基质处方及最优制备工艺。方法以处方中4种主药等量为指标,对5组不同基质配比进行处方筛选,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制备工艺条件。结果以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液体石蜡∶司盘-80∶甘油∶吐温-80=80∶120∶70∶30∶16∶75∶30比例的基质制备得到的乳膏较为理想;油相温度高于水相温度2~3℃时效果最佳;搅拌方式为:先以720r/min恒定快速搅拌,继以恒定慢速(120r/min)搅拌,制得的乳膏细腻均匀。结论正交实验法优选复方曲安奈德乳膏剂处方稳定,方法方便,工艺简单,便于生产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水杨酸脂质体凝胶并优化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水杨酸脂质体,以卡波姆为凝胶基质制备水杨酸脂质体凝胶。采用离心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渗透率,正交实验法优化水杨酸脂质体凝胶剂的制备工艺。结果水杨酸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5.86%,渗透率为1.37%;脂质体凝胶的最佳工艺为:卡波姆3g、甘油15g、搅拌温度40℃、搅拌时间15min。结论逆相蒸发法制备水杨酸脂质体,包封率较高,性质稳定;优化后所得产品性状稳定、均一,该法制备水杨酸脂质体凝胶可行。  相似文献   

15.
米托蒽醌脂质体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米托蒽醌脂质体制备工艺。方法:以用形态、粒径、包封率为指标评价工艺。结果:逆相蒸发法制备的的脂质体粒径小,包封率高。结论:逆相蒸发法可用作米托蒽醌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6.
正交法优选O/W乳膏基质维生素E霜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云年 《中国药业》2005,14(4):57-58
目的:探讨O/W型乳膏基质维生素E霜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工艺优选采用正交法.结果:最佳制备工艺组合为A1B2C2,即搅拌方式为变速搅拌(混相成乳时以720 r/min搅拌,继以120 r/min搅拌);成相温度为(70±0.5)℃;油相与水相比为30:70.结论:混相成乳时两相温度差、搅拌方式、油相与水相之比为影响O/W型乳膏基质维生素E霜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抗敏止痒乳膏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国荣  谢勇 《中国药师》1999,2(6):306-308
目的:研制一种非激素的外用乳膏,用于治疗瘙痒性皮肤病。方法:建立该乳膏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单盲法自身对照和双盲法随机分组进行对照试验,观测指标。结果:制备工艺简便,质量可靠,临床应用总有效率90%以上。结论:该乳膏制备工艺可行,治疗瘙痒性皮肤病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芒果苷乳膏(5%芒果苷)的制备工艺及制剂稳定性。方法用HPLC测定芒果苷乳膏的含量,采用乳化法制备芒果苷乳膏,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芒果苷乳膏的处方。结果优化后的芒果苷乳膏处方为:50 g芒果苷、100 g硬脂酸、25 g单硬脂酸甘油酯、5 g三乙醇胺、100 g甘油、1 g羟苯乙酯,水加至1 kg;经稳定性考察,芒果苷乳膏的稳定性良好。结论乳化法制备芒果苷乳膏的工艺简单、可行,制得的芒果苷乳膏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去甲斑蝥素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评价。方法:以包封率、平均粒径及跨距为综合指标,分别考察4种制备方法即薄膜分散法、注入法、逆相蒸发法和逆相蒸发薄膜法对去甲斑蝥素脂质体包封率和粒径的影响;以磷脂的量(X1)、磷脂/胆固醇质量比(X2)、探头式超声次数(X3)、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倍数(X4)、油水相体积比(X5)和脂类与药物的质量比(X6)为考察因素,采用均匀设计优化逆相蒸发薄膜法制备载药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对最佳工艺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以逆相蒸发薄膜法制备脂质体包封率最高;最佳工艺:X1为200mg、X2为7∶1、X3为20次、X4为50倍、X5为1∶4、X6为30∶1;验证试验中样品脂质体包封率为(42.5±1.3)%,平均粒径为(210.9±2.1)nm,跨距为0.61±0.12。结论:成功制备了去甲斑蝥素脂质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改进1%磺胺嘧啶银乳膏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提高乳膏中药物的分散均匀度,降低乳膏的稠度,以方便临床使用。方法通过改变乳膏中油相及水相的配比,采用分散法将磺胺嘧啶银研磨混悬于甘油中,然后缓缓加入乳膏基质中,按同一方向搅拌至凝。结果此法制备的磺胺嘧啶银乳膏药物分散均匀,膏体细腻,粘稠度适中,性质稳定。结论经改良处方,磺胺嘧啶银乳膏的质量明显优于传统《中国医院制剂规范》方法配制的制剂质量,更加方便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