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目的评价摇拔戳手法对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患者伤踝疼痛及肿胀程度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06例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患者,按照多中心中央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予摇拔戳手法治疗加弹力绷带外固定,对照组予冰敷加弹力绷带外固定。冰敷3日为1个疗程,摇拔戳手法和弹力绷带外固定均2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7、14天与疗程结束后3个月进行观察,记录疼痛及肿胀程度。结果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时2组伤踝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7天观察组伤踝疼痛V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天及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伤踝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4天及3个月随访时对照组伤踝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7、14天观察组伤踝肿胀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摇拔戳手法能有效改善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患者伤踝的疼痛及肿胀情况,且早期疗效优于冰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摇拔戳手法治疗急性外踝关节扭伤的力学作用机理。方法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急诊科收集1例外踝关节扭伤患者,扫描并保存患者胫骨远端1/3以下踝关节CT断层图片,利用Abaqus 6.13和Mimics10.0软件来构建足踝三维有限元模型。记录手法治疗前、初次治疗后、疗程结束2周3个时间点的在体力学数据,经过数据转换处理后代入有限元模型中,分析在3个不同时间点4种工况下距腓前韧带的参数及力学数据。结果 有限元加载试验提示,随着时间进展,经手法治疗后,距腓前韧带的弹性模量逐渐降低,距腓前韧带的最大应力逐渐增大。结论 摇拔戳手法能通过降低距腓前韧带的弹性模量,使距腓前韧带承受的最大应力增加。可能是通过手法缓解踝关节扭伤后踝周围韧带的痉挛紧张状态,提高韧带对力的耐受,这可能是摇拔戳手法治疗外侧踝关节扭伤的力学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负重关节之一,踝关节扭伤在日常工作生活极为常见,按其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踝关节扭伤与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急性踝关节扭伤治疗方式多遵循RICE原则,采用冰敷镇痛、固定制动,对于运用中医手法的治疗效果,临床存在不同看法。清宫正骨手法"摇拔戳"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巧理筋脉,要点在于外踝理筋手法的灵活运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摇拔戳手法改善急性外踝扭伤患者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外踝扭伤的40例患者按照中央随机的方法分配到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试验组予以摇拔戳手法加弹性绷带固定,对照组予以冰袋冷敷加弹性绷带固定,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2周。结果: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摇拔戳手法能显著改善急性外踝扭伤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摇拔戳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66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终末纳入结果统计患者共62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62例患者中男20例,女42例。治疗组男9例,女23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左侧34例,右侧28例。Ⅰ级韧带损伤34例,Ⅱ级韧带损伤28例。治疗组采用清宫正骨摇拔戳手法治疗,对照组按RICE(休息、冰敷、加压、抬高患肢)原则治疗,对比观察一个疗程结束时及伤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差异,以及肌骨超声影像检查距腓前韧带愈合情况及连续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在一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VAS评分为2.37±1.58,对照组为4.01±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组评分为92.15±15.34,对照组评分为80.43±22.67,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消肿止痛膏外敷联合弹性固定与单纯RICE(制动、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门急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以消肿止痛膏外敷联合弹力绷带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RICE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Takakura踝关节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akakura踝关节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止痛膏外敷联合弹性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优于单纯RICE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摇拔戳手法治疗外侧踝关节扭伤的在体力学参数的特点及患者个体特征(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等)对摇拔戳手法在体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同一手法操作者运用手法力学测量手套对60例外侧踝关节扭伤患者(男45例,女15例;年龄18~47岁,平均(26.4±4.74)岁)施行摇拔戳手法的操作,测量其在体力学参数(摇法、拔伸、拔伸操作时手指的最大作用力),探讨并分析摇拔戳手法在体力学参数特点及不同患者所具备的个体特征对摇拔戳手法操作带来的影响。结果:研究得到了摇拔戳手法操作手指作用力-时间曲线图,整个过程中拇指为主要施力者,作用力最大,示指及中指作用力次之。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拇指、示指、中指在摇转踝部时的最大作用力均与患者体质量有显著相关性,拇指、示指、中指拔伸、戳按踝部时的最大作用力与患者个体特征(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等)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摇拔戳作为一种复合手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拇指、示指、中指协同用力,具有轻柔、均匀、稳定、连续的特点。摇拔戳手法操作中,患者的体质量可以作为摇法作用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疾病,中医称踝部伤筋,以运动员及青壮年多见。目前国内外均采用局部石膏或绷带固定2~3周,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本病。我科自1990年起采用早期手法复位、自制泽龙膏外敷、弹力绷带(或布)局部固定、早期不负重治疗踝关节扭伤,取得满意疗效。现将300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00例中,男性189例,女性111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8岁,平均27岁;受伤到就诊最短时间30分钟,最长7天,平均30小时。300例中右外踝损伤121例,右内外踝损伤69例,右内踝损伤7例,左外踝损伤72例,左内外踝损伤31例。初诊时患足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摇拔戳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本院就诊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治疗组(45例),对照组予中药外敷疗法,治疗组加用摇拔戳手法治疗。以有效率和VAS评分作为结局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优良率与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h及治疗后1周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摇拔戳手法可提高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冰敷加中药蜡疗对于膝关节镜下行人工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肿痛的治疗效果。方法膝关节镜下人工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局部肿胀、疼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冰敷加中药蜡疗组和常规冰敷加压包扎组各20例。常规冰敷加压包扎组采用500 ml生理盐水冰袋2个,弹力绷带2卷。间断冷敷45 min,每日4次,持续弹力绷带加压包扎72 h。冰敷加中药蜡疗组采用于皮肤表面涂抹药膏,药膏上面裹上一层蜡饼,每日4次,每次40分钟,于冰敷后1小时后进行,冰敷时间及操作同常规组,持续72 h。测量并记录受试者24、48及72 h的静止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值和肿胀值。结果术后24、48及72 h冰敷加中药蜡疗组VAS和肿胀值均低于明显常规冰敷加压包扎组(P0.05,0.01)。结论冰敷加中药蜡疗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疼痛和肿胀,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配合摇拔戳手法在急性踝关节扭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中医骨伤科门诊就诊的42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给予摇拔戳手法、中药外敷、可松紧护踝固定。结果:优良率90.47%,总有效率97.61%。结论:中药外敷配合摇拔戳手法并予适当的固定对踝关节扭伤具有较快消除肿胀、缓解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作用,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运动疗法治疗外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针刺疗法同时结合运动疗法治疗42例外踝关节扭伤患者,1次/d,10次为1个疗程,同时结合患者症状运用运动疗法,对结果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愈29例,占69.0%,好转13例,占31.0%,全部有效,总有效率100.0%。结论: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外踝关节扭伤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栀黄止痛散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未合并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自制剂栀黄止痛散外敷后联合弹力绷带外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冰敷后联合弹力绷带外固定。治疗6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栀黄止痛散外敷联合弹力绷带外固定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冰敷联合弹力绷带外固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栀黄止痛散外敷联合弹力绷带治疗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疗效明显,有助于快速减轻患者肿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竖横针刺法治疗急性外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急性外踝关节扭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竖横针刺法中的横刺法治疗,对照组选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疗程为1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AOFAS)的得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愈显率为83.3%,对照组愈显率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AOF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竖横针刺法在治疗急性外踝关节扭伤时,能有效达到止痛消肿和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后拔药罐治疗瘀血阻络型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144例,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2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乙哌立松片50 mg/次,3次/d,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给予刺络放血后拔药罐疗法,每3天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比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91,P<0.05)。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2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个疗程后2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放血后拔药罐治疗瘀血阻络型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改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干固剂绷带包扎治疗柯氏骨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6例,手法复位后使用中药干固剂绷带包扎固定;对照组26例,中药干固剂绷带包扎后并用小夹板捆扎固定。随访1年左右。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6%,对照组优良率88.5%,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用中药干固剂绷带包扎治疗柯氏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联合弹力绷带加压治疗臁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中药外用联合弹力绷带加压治疗;对照组34例只采用中药外用治疗,4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8.9%,总有效率92.1%;对照组分别为50.0%、76.5%。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用联合弹力绷带加压治疗臁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灸阿是穴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创面常规清创,湿润烧伤膏(MEBO)局部换药,换药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肢或穿弹力袜保护,同时口服地奥司明片至创面愈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选用"阿是穴"(即溃疡局部)作为艾灸治疗穴,采用温和灸平补平泻,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病例脱落3例,治疗组脱落1例,不纳入疗效评价和统计分析,其余66例患者完成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前两组创面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28 d后,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阿是穴可以有效提高下肢静脉性溃疡愈合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捕捉技术在踝部手法量化领域应用成功的关键点。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门诊收集30位外踝关节扭伤且无手法禁忌症的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18~47岁,平均(27.76±6.14)岁;并选取1位临床经验丰富且手法操作娴熟的医师。前期试验按照运动捕捉系统预设的方案在医师双手及患者患踝表面粘贴Marker点,后期试验按照调整后的方案粘贴Marker点,然后通过数字运动捕捉镜头对医师向患者患踝施行摇拔戳手法操作过程进行动态拍摄,得到由运动捕捉系统保存、记录和描记的动态运动轨迹图。结果:前期试验得到的操作者双手及患者患踝运动轨迹繁多而杂乱,且轨迹存在中断,无法进行后续的数据的提取。后期试验得到的运动轨迹简洁且连续,并据此可提取出手法操作时间及最大位移数据。结论:Marker点的数量及位置的选择、Marker点粘贴的牢固性、相机的位置调整是运动捕捉技术在踝部手法量化领域应用成功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养老穴结合运动治疗急性外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外踝关节扭伤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针刺方法结合运动治疗;观察组使用针刺养老穴结合运动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VAS)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其中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93.34%,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养老穴结合运动可以有效缓解急性外踝关节扭伤患者临床症状,疗效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