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究生《细胞培养技术》教学实验课程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细胞培养技术是医学研究生从事课题研究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细胞培养技术》课程的教学实验课程学习 ,目的在于使学员掌握和熟悉有关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并为其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验研究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本文结合该项课程实验教学落实的实施过程 ,浅谈保证研究生《细胞培养技术》课程实验课教学顺利进行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细胞技术作为医学生物技术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技术[1-2] ,已成为当今医学科研工作的必备技能,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众多领域,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也日趋增多[3-4]. 传统细胞培养通常为细胞生长在单层二维的玻璃或塑料平面上,属于二维培养,具有较好的伸展性,但不能充分真实模拟体内生长模式,最终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基因和蛋白表达等细胞过程. 与二维培养系统相比,三维细胞培养系统能更准确地反映细胞在组织中的实际微环境,但三维细胞因为细胞呈现出层叠状而不能有效地使光穿过,导致细胞观察与二维细胞培养中的可视化存在明显差异,故三维细胞模型的检测在成像、分析、定量和自动化方面远不如传统细胞模型方便,有待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高. 两种培养系统存在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现将细胞三维培养与传统细胞培养技术研究应用现状作如下综述,以期为细胞培养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Lenghton等建立小猎犬肾远曲小管的可传代细胞株以来 ,小管细胞培养技术渐趋完善 ,为肾脏的细胞生理学、免疫学、病理学和药理学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目前 ,国内外已成功地建立了鼠、兔、猴、狗、猫、牛、狒狒和人肾小管细胞的培养技术 ,并将该技术应用于肾小管细胞缺血、缺氧和中毒性损伤及修复机制的研究 ,从中发现有多种因素参与了肾小管细胞损伤的病理过程和损伤后的修复过程。本文就肾小管细胞培养技术进展作一简要回顾。1 取材及培养用液肾小管细胞培养主要采用肾皮质组织 ,其培养基常选用DMEM/Ham’sF12按 1:1…  相似文献   

4.
细胞培养是生物医学中一项重要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已渗透到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临床检验学等多个领域。文章主要对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领域细胞培养取得的进展及应用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动物细胞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探讨其他种类细胞系的建立及筛选合适的细胞系培养方法作为理论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昆虫细胞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内分泌学等多个领域,然而昆虫细胞培养技术仍然存在很多难题有待解决,结合我们系列研究的经验体会,就昆虫细胞培养及其在医学、基因工程和农药开发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正>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目前被研究的植物有1 000多种,获得天然活性产物达500多种[1]。细胞悬浮培养是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国已建立了人参、西洋参、紫草等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体系,有效成分含量已达到或超过原植株[2]。1影响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培养条件1.1愈伤组织及其接种量生长力旺盛、表面颗粒突起、质地疏松、淡黄色的胚性愈伤组织是建立细  相似文献   

7.
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是产前诊断染色体病的主要手段。由于羊水细胞培养一直存在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培养时间长、易污染、分裂相少等问题,许多医疗单位的产前诊断中仍未能开展羊水细胞检测工作。多年来,世界各地对羊水细胞的培养及其在染色体制片上虽然不断改进,但羊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制片仍有一定难度。近年来针对羊水细胞培养技术进行了探索和改良,对孕18~24W孕妇,实施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将羊水细胞液直接作用于培养瓶底部进行培养。此改良羊水细胞培养技术,可减少细胞大量丢失,获得有效地细胞克隆,大大提高培养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推荐理由: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由于保留了原发肿瘤组织的生物学特性,因此是研究肿瘤侵袭转移、疾病诊断和药物敏感性的不可或缺的工具。细胞培养技术不断进步和成熟,提供了越来越多不同种属来源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供研究之用,但是与细胞培养同时诞生的细胞污染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并长期困扰着研究学界。因此,有必要对细胞交叉污染的现状、发展方向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利用红豆杉细胞培养技术直接分离得到紫杉醇是解决紫杉醇供需矛盾的最佳途径之一。如何减轻和控制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生的褐变问题,又成为细胞培养法成败的关键因素。现就近几年来红豆杉细胞培养法生产紫杉醇过程中有关抗褐变剂方面的研究,从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及细胞悬浮培养3个环节分别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爱东 《广西医学》2006,28(6):789-791
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具有生长、发育、再生成完整植株的潜在功能。德国著名植物学家Haberlandt 1902年提出的细胞全能性假说,是当今高速发展的生物技术的理论基础。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应用无菌培养的方法来培养植物的一个离体部分,如器官、组织或细胞,研究它们的生长发育、分化的规律,以及控制这些过程的条件与因素,逐渐建立起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的不断深入,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DNA重组技术等新技术不断发展融入,使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对人们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愈来愈受重视,其发展主要围绕药用植物的快速繁殖,药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药用植物的品种改良,药用植物种质保存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探讨单细胞记录和神经细胞培养时神经元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对不同实验目的皮层神经元的最佳分离方法。方法针对单细胞记录分别采用蛋白酶E分离法和胰蛋白酶分离法分离神经元,针对神经细胞培养分别采用胰蛋白酶分离法和机械分离法,之后通过形态学、膜片钳和染色法等方法分别比较上述分离方法对神经元活性的影响。结果经蛋白酶E或胰蛋白酶分离法得到的细胞在进行单细胞记录时虽然细胞的死亡率没有区别,但形态学、膜片钳等实验均表明蛋白酶E分离法分离的神经元活性更好;在神经细胞培养中经形态学、膜片钳和台盼蓝染色法和凝胶电泳等方法都表明胰蛋白酶分离法分离的神经元活性好,更适于神经细胞培养。结论单细胞记录时蛋白酶E分离法更为合适,神经细胞培养时胰蛋白酶分离法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良原代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培养技术,提高AM培养效果。方法SD大鼠,在体支气管灌洗肺获取AM,通过预先注射空气、14号注射器针头回收灌洗液、低速离心、种板前多次吹打等改良措施分离和培养AM。倒置显微镜连续观察AM的形态变化,台盼蓝拒染实验鉴定AM存活率,瑞氏-姬姆萨染色鉴定AM纯度。结果AM体外培养后40 min即见细胞贴壁;2~3天时,细胞形态多样,呈圆形、不规则形、梭形等形态,胞体变大,胞质丰富。台盼蓝拒染实验示AM存活率≥95%,瑞氏-姬姆萨染色示AM纯度≥95%。结论本实验改良了原代AM培养的技术方法,提高了原代AM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肝脏祖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方法。方法选择正常Wistar大鼠,以CD90.1为标志物,通过免疫磁珠法分离正常肝脏内的祖细胞。对祖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诱导分化。结果CD90.1阳性细胞占肝脏非实质细胞的(0.32±0.03)%,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CD90.1阳性细胞占分离细胞的(98.26±1.37)%。刚分离的CD90.1阳性细胞中,CK-19表达呈强阳性,HNF-4a表达呈阴性;培养8周后,CK-19表达呈阴性,HNF-4a表达呈阳性。结论正常大鼠肝脏内存在祖细胞,可将其诱导分化为肝细胞。  相似文献   

14.
登革病毒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对登革病毒敏感性不同的几株蚊子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方法 :对白纹伊蚊C6/3 6细胞、伪盾伊蚊Ap 61细胞和三株哺乳动物细胞LLC MK2 细胞、Vero细胞、BHK 2 1/3 1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把登革病毒转染到上述细胞中 ,经传代培养后 ,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结果及时改进各细胞株的培养基的配制、消化方法和传代比例 ,各细胞株均能生长良好、单层致密、无污染 ,登革病毒转染实验呈阳性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证明白纹伊蚊C6/3 6细胞、Ap 61细胞、LLC MK2 细胞、Vero细胞、BHK 2 1/3 1细胞均为登革病毒敏感细胞 ,其中白纹伊蚊C6/3 6细胞敏感性较高 ,随着新的克隆细胞株的体外培养技术的成熟 ,组织培养已成为登革病毒分离、鉴定的毒力滴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常规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15.
羊水细胞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雄  胡琴 《上海医学》1992,15(9):527-530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in vitro development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ulture (BM-MSC).
Data sources  The data cited in this review were mainly obtained from articles listed in Medline and PubMed. The search terms wer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and “cell culture”.
Study selection  Articles regarding the in vitro development of BM-MSCs culture, as well as the challenge of optimizing cell culture environment in two-dimensional (2D) vs. 3D.
Results  Improving the culture conditions increases the proliferation and reduces the differentiation. Optimal values for many culture parameters remain to be identified. Expansion of BM-MSCs under defined conditions remains challenging,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optimal culture conditions for BMSC and large-volume production systems.
Conclusions  Expansion of BM-MSCs under defined conditions remains challenge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optimal culture conditions for BMSC and scale-up to large-volume production systems. Optimal values for many culture parameters remain to b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序贯培养技术对小白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将 2 -细胞期的小鼠胚胎随机分为序贯培养组与传统培养组进行培养 ,观察分析两组的 8-细胞期胚胎形成率、桑椹期胚胎形成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序贯培养组 8-细胞期胚胎形成率、桑椹期胚胎形成率及囊胚形成率分别为 70 .5 %、6 8.2 %、6 5 .9% ,传统培养组分别为 4 5 .7%、4 5 .7%、34.3%。两组比较 ,序贯培养组高于传统培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采用适当的培养液进行序贯培养 ,更适合小白鼠胚胎的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垂体泌乳素(PRL)腺瘤体外细胞培养及激素分泌的特征,选择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垂体PRL腺瘤和3例PRL/GH混合性腺瘤,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和生长的特点,观测培养基基础激素分泌量随时间的改变.结果显示10例垂体腺瘤细胞培养成功8例,成活率为80%,贴壁后的细胞被拉长,呈椭圆形或梭形,呈团状或片状生长,培养基中PRL分泌量在1周内维持较高水平,1周后缓慢下降,而GH分泌量呈现迅速下降的趋势.提示培养基中高PRL水平预示着肿瘤的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19.
人角膜细胞的原代培养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了人角膜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成功地建立了人角膜上皮、基质和内皮细胞的原代纯培养且形成良好的细胞单层。并对培养的三种细胞的形态进行了描述,可用于对角膜组织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并讨论了在该项工作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