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酶标免疫测定法及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了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β-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因子4(PF4)、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含量的变化。发现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β-TG、PF4及TXB2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酮-PGF1α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应用中的药川芎治疗能明显地抑制血浆中β-TG、PF4及TXB2稔的变化(P<0.0),并使血浆中6-酮-PGF1α的含量有所升高(P<0.05)。/提示川芎能 效地抑制脑缺血时体内血小槔的激活,纠正循环血中TXA2-PGI2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讨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意义,采用ELISA方法分别定量测定40例肝硬化患者与10例对照组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无上消化道出血组血浆TXB2水平、TXB2/6酮-PGF1α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较出血组显著增高(P<0.05或0.01);而血浆6-酮-PGF1α与vW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或0.01),较出血组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血浆TXB2下降、6-酮-PGF1α升高及其比例衡有密切关系,vWF水平升高能反映肝硬化血管内皮损伤及上消化道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TXB2和6-酮-PGF1α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方法:应用RIA免疫法对3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中TXB2和6-酮-PGF1α水平测定。结果:UC患者血浆TXB2水平,TXB2/6-酮-PGF1αX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6-酮-PGF1α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意义。提示:UC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异常,机体相对处于高凝状态;UC时血小板功能较为亢进,导致血小板释放出更多的炎症因子,从而加重UC的发展,尤其是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对8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了1s率(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K-PGF1a),T淋巴细胞总数(T3)及亚群(T4,T8),IgA、G、M测定。结果:FEV1%降低,血浆中TXB2浓度升高,TXB2/6-K-PGF1a比值增大,外周血中T4减少,T8增多,T4/T8比值下降。MMEF重度降低时,TXB2和TXB2/6K-K-PGF1a升高,IgG改变显著,T4减少,T4/T8比值降低。T4/T8比值降低患者,血浆中TXB2浓度升高,TXB2/6-K-PGF1a比值增大,差异显著。结果提示:COPD患者可能有TXB2/6-K-PGF1a平衡紊乱,免疫功能改变,T4/T8比值改变可能影响TXB2/6-K-PGF1a平衡。大气道和小气道发生和发展机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血浆血栓素、前列环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免法测定92例糖尿病人和30例正常人的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浓度.结果显示,TXB2随DN加重逐渐升高(P<0.05或更低),DN越重,TXB2升高越明显;TXB2/6-keto-PGF1α比值变化与TXB2水平一致;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组和早期DN组病人尿白蛋白排泄率与TXB2直线正相关(r=0.24,P<0.05).提示血栓素升高在DN的发病机制和进程中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气虚证大鼠血气分析与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1α(6-K—PGF1α)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肺气虚证动物模型进行血气分析和血栓素B2、6-酮-前列环素1α的测定。结果 病模组pH、P02、Sa02%下降,PCO2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XB2升高,6-K—PGFk1α降低,TXB2/6-K—PGF1α(T/P)比值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中P02与TXB2、T/P比值呈负相关,PCO2与TXB2、T/P比值呈正相关。结论 病模组存在着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P02和PCO2的改变与TXB2、6-K—PGF1α的含量变化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不孕妇女伴慢性盆腔痛患者腹腔液前列腺素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7例不孕症伴慢性盆腔病患者(盆腔疼痛组)腹腔液前列腺素水平进行测定,并与13例无任何症状的盆腔正常的不孕妇女相对照(对照组)。结果:盆腔疼痛组腹腔液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CF1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血栓素B2(TXB2)增高不明显,TXB2/6-keto-PGF1α比值降低。提示前列腺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患者慢性盆腔疼痛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益气止血药对脾不统血证模型动物前列腺素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复合因素的脾不统血证大鼠模型 ,以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酮 PGF1α)和血栓素B2(TXB2 )作为观测指标 ,对益气止血药对脾不统血证模型大鼠血浆和子宫前列腺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 :大剂量组益气止血药能降低脾不统血证模型血浆和子宫的 6 酮 PGF1α及子宫 6 酮 PGF1α/TXB2 比值。说明 6 酮 PGF1α及 6 酮 PGF1α/TXB2 比值升高可能是脾不统血证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芪丹通脉片(Qidantongmai tablee,QDT-MT)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犬的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平衡,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平衡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缺血预处理组(IP)、QDTMT低剂量组(QDTMTL)、QDTMT高剂量组(QDTMTH),均于同等条件下口服给药(或生理盐水)1wk后,采用结扎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MIRI模型,分别测用药前(T1)、结扎后20min(T2)、再灌注后10min(T3),再灌注后30min(T4)4个时间点血浆ET,NO,TXB2与6-keto-PGF1α的含量,分析NO/ET,6-keto-PGF1α/TXB2的平衡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QDT-MT组能降低血浆ET和TXB2水平,升高NO表达水平,提高6-keto-PGF1α活性,调节NO/ET和6-keto-PGF1α/TXB2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杏叶注射剂(EGB)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浆TXB2,6-K-PGF1a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银杏叶注射剂治疗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EGB组),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血浆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含量方面与金纳多组进行比较。结果:EGB、金纳多均能明显改善急笥脑梗塞患者肢体运动功能(P均<0.05),显著降低血浆TXB2含量(P均<0.05),明显提高6-K-PGF1a,水平(P均<0.05)。结论:国产银杏叶注射剂与进口金纳多疗效相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脂蛋白谱的变化及其特点。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59例、脑梗死患者21例以及健康对照30例,测定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用改良双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血清脂蛋白谱(SLPG)。结果脑梗死组TC、LDLC高于对照组,脑出血组LDLC高于对照组,低于脑梗死组;SLPG结果显示脑梗死组α脂蛋白(αLP)、β脂蛋白(βLP)、中间β脂蛋白(intβLP)高于对照组,脑出血组βLP、intβLP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逐步判别分析优选出βLP、intβLP、HDLC为判别脑血管病(CVD)的指标,这三项指标对CVD的判对率为71.3%。结论βLP、intβLP、HDLC可作为临床预测脑血管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病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测定了90例脑血管病患者(脑出血42例,脑梗塞48例)血清IgG、IgA、IgM和C3水平,并与40例健康对照者之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脑血管病患者无论是出血还是梗塞,血清IgG及C3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之间各体液免疫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脑血管病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且脑出血和脑梗塞可能有着相同的血管免疫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脑血氧监测仪监测大鼠脑梗死模型脑血容量和血氧含量的变化,验证该仪器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经颈内动脉内注入真丝线段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采用近红外光脑血氧监测仪测定脑血容量和血氧含量变化,并记录血、氧波形。结果对照组大鼠在注射生理盐水前后,血容量和血氧含量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大鼠在脑梗死前后,氧含量下降,血容量上升。结论脑梗死后早期,脑组织局部氧含量下降,血容量反而上升;近红外光光谱法能检测脑血容量和血氧含量的变化,是一种实时、无创伤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笔者在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基础上,专门研究自拟健脾利胆丸治疗萎缩性胆囊炎110例,取效较满意,并与西药治疗组50例相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脑梗塞的治愈率,探讨自血光量子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塞患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血光量子疗法,对照组常规治疗,二做出统计学处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与对照组有显性差异(P<0.001);结论该方法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糖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9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病情分为意识障碍组和无意识障碍组,在发病48h之内检测空腹血糖。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时出现应激性血糖增高,意识障碍患者血糖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糖明显增高,检测其血糖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32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肺心病),其中5例合并多发脑梗塞(脑梗塞)做了血液流变学检查,并与24例相应年龄组正常人做对照。结果肺心病组和脑梗塞组的全血比粘度(低切),红细胞压积(Ht)和全血还原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塞组也明显高于肺心病组(P<0.05),提示慢性肺心病合并脑梗塞与血液流变学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对 96例发病在 4 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分别给予速避凝及普通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有极显著的差异 (P<0 .0 1)。结论 速避凝为新一代抗栓药 ,具有疗效好及副作用少等优点 ,对脑梗塞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萎缩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脂改变与发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ET-1CGRP,生化分析仪自动检测血脂。结果:患病血浆中ET-1、APOB、甘油三脂,胆固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OGRP和APOAI又略低于对照组。结论:ET-1、血脂的增高、CGRP的降低最引起民脑缺血性改变的主要因素,长期脑缺血后导致缺血区神经元坏死及脑萎缩。早期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与局灶脑血流量(rCBF)的关系。方法 采用^133Xe吸入法测定41例VD患者rCBF的变化。结果 脑梗塞痴呆组,脑梗塞非痴呆组rCBF较对照组均有降低,痴呆组rCBF较非痴呆组降低更显著。结论 脑梗塞病人rCBF下降愈严重,VD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