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造成大鼠不同程度的急性肝损伤,测定损伤后24h,48h血清AT-Ⅲ水平的变化,并与前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相比较,结果表明,大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24h后AT-Ⅲ水平即开始下降,肝细胞损伤越严重,则AT-Ⅲ水平越低,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在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上优于转氨酶的测定,比前白蛋白敏感。  相似文献   

2.
通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造成大鼠不同程度的急性肝损伤,测定损伤后24h、48h血清AT-Ⅲ水平的变化,并与前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相比较。结果表明,大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24h 后AT-Ⅲ水平即开始下降,肝细胞损伤越严重,则AT-Ⅲ水平越低,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在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上优于转氨酶的测定,比前白蛋白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沙苑子黄酮(FAC)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0.1?l4(10mL/kg)、D-氨基半乳糖(D-Gal,700mg/kg)分别ip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并ig不同剂量的FAC,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用CCl4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测定细胞培养液ALT、AST活性,MTT法测定肝细胞增殖活性。结果FAC能显著降低小鼠CCl4和D-Gal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模型ALT和AST活性(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FAC明显减轻肝组织损伤程度(P<0.01)。FAC显著提高肝细胞活性,促进肝细胞增殖。结论FAC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4.
龙胆草水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龙胆草水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四氯化碳及D氨基半乳糖分别制作大鼠急性肝细胞坏死模型,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LT)及丙氨酸转氨酶(AST)的含量,用比色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龙胆草水提取物能明显抑制由四氯化碳和D氨基半乳糖所致急性肝细胞坏死大鼠血清中ALT及AST含量的升高,提高血清中SOD和GSHPX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结论]龙胆草水提取物对四氯化碳及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脂质过氧化对培养人胚肝细胞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四氯化碳造成原代培养人胚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模型,发现随培养液中丙二醛含量增加,肝细胞存活率下降,谷丙转氨酶释放增多,同时受损肝细胞白蛋白分泌及胞质膜流动性下降,提示脂质过氧化可引起人胚肝细胞多方面损害。  相似文献   

6.
肝病患者血清抗凝血酶Ⅲ、前白蛋白的变化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各类肝病血清抗凝血酶-Ⅲ含量、活性以及前白蛋白的检测,并分析比较,探讨上述指标在反映肝脏受损程度上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AT-Ⅲ抗原(AT-Ⅲ:Ag)测定用火箭电泳法,AT-Ⅲ活性(AT-Ⅲ:A)测定有凝血酶凝胶空斑法,前白蛋白测定用速率散射比浊法。结果:各肝病组两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前白蛋白下降更为显著,各肝炎组间差异也比AT-Ⅲ显著(P<0.01),特别为急性肝炎。结论:血清前白蛋白含量的变化能早期准确地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及肝脏储备功能,对于各类肝病前白蛋白的检测比抗凝血酶-Ⅲ更敏感,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用四氯化碳(CCl4)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用肝细胞生长因子进行预防和治疗.结果 CCl4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出现肝功能异常.预防组和治疗组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01);肝细胞变性、坏死等病理损伤也均比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四氯化碳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组织学和血清学检查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的98例患者分析了肝细胞损伤程度对血清转氨酶活性及GOT/GPT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转氨酶活性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基本一致,但并不完全平行。②GOT/GPT比值与肝损伤程度关系密切。提示:仅靠转氨酶高低诊断肝炎有一定的局限性,观察GOT/GPT比值对判断肝损伤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炎性程度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肝功能损害情况,并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基础和实践导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并发肝功能损害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50例,根据炎性反应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比较三组术前肝功能差异。结果重度、中度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明显高于轻度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轻度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明显高于中度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中度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前评定肝功能损害程度可有助于判断炎性反应程度,可协助了解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分化状态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肝功能重建的影响,并进行综合比较评估。方法以D一氨基半乳糖胺(D—gal)构建的雌性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后大鼠,随机分为4组:BMSCs移植组,幼稚肝细胞移植组,成熟肝细胞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结合多项血生化指标对不同分化阶段BMSCs的肝功能代偿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并以sry基因为分子标志,采用PCR技术检测植入细胞在受体动物体内的存留状态及定位情况。结果各组肝衰模型动物经细胞移植后,所测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均有显著变化。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明显下降,白蛋白(ALB)的水平有所上升。各移植组之间相比,诱导至成熟肝细胞状态的细胞无论对肝功能的改善或是降低动物死亡率,效果均为最优。细胞移植后的第30天,仍能在受体动物肝脏内检查到sry基因信号。结论体外诱导分化至不同阶段的BMSCs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代偿衰竭肝脏的功能,而诱导分化至成熟状态的细胞对肝功能的代偿能力最强,可作为代偿肝功能的重要细胞源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检测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85例肝病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进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检测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组的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异常率均低于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与该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与白蛋白检测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与血清白蛋白相比较,血清前白蛋白更能灵敏地反映肝细胞损害,可作为判断急性肝脏损害及蛋白合成功能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炎与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胆碱酯酶(ChE)的变化特点。方法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组)患者4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组)患者32例及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50例,入院治疗前后测定Alb、PA及ChE,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药物性肝炎组及病毒性肝炎组患者Alb、PA及ChE均值均高于肝硬化组(P〈0.05),药物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对照组PA、ChE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Alb、PA、ChE随病情好转或恶化升高或降低,但肝硬化组上述指标波动幅度不及药物性肝炎组及病毒性肝炎组。结论急慢性肝病患者Alb、PA及ChE的变化特点存在一定差异,PA可作为一项非常灵敏、特异地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变化的有效指标,而ChE在肝硬化与其他急慢性肝病的鉴别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测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9例肝病患者同时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B)、总蛋白、白蛋白,并对115例肝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前白蛋白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各肝病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肝炎组79.5%的病例PAB水平下降,而仅9.7%的病例白蛋白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肝病组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血清PAB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血清PAB较常规肝功能指标中的总蛋白、白蛋白能更灵敏、快速地反映肝病患者肝脏功能的损害程度,并有助于肝病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各种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168例肝病患者的空腹血TBA水平。结果:血清TBA水平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患者中明显升高,其阳性率分别为90.9%、89.2%、100%、100%、100%、41.7%、47.4%。升高的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血清TBA的测定可以作为反映急慢性肝病、肝硬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检测在肝脏疾病患者中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196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51例对照组血清前白蛋白进行检测,并同时测定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作对比分析。结果:各肝病组血清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随着病情越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下降越明显,依次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结论:检测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可作为判断肝功能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通过对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动态观察,可以预测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入肝血流阻断对正常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肝血流阻断对部分肝切除术后正常大鼠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PTC组,肝门阻断15min切肝组;PH组,部分肝切除组;SO组,假手术组,测定术后肝脏重量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24、48、72h和7d各时相点PCNA标记指数;观察各组术后血清前白蛋白(PA)的变化。结果 PTC组较PH组术后肝再生率下降;PCNA标记指数降低,高峰延迟;PA水平恢复缓  相似文献   

17.
The role of the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 in acute hepatic failure and the effect of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treatment on HMGB-1 level were investigated. Pig models of acute hepatic failure were induced by D-galactosamine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or without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treatment.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and interleukin-1β (IL-1β) levels were detected by the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he expression of HMGB-1 by Western blot, and serum levels of HMGB-1, liver function and hepatic pathology were observed after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TNF-α and IL-1β were increased and reached the peak at 24th h in the acute hepatic failure group, then quickly decreased. The serum level of HMGB-1 was increased at 24th h in the acute hepatic failure group and reached the peak at 48th h, then kept a stable high level. Significant liver injury appeared at 24th h and was continuously getting worse in the pig models of acute hepatic failure. In contrast, the liver injury was significantly alleviated and serum level of HMGB-1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group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P〈0.05). It was suggested that HMGB-1 may participate in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liver injury 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acute liver failure.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treatment can reduce serum HMGB-1 level and relieve liver pathological damage.  相似文献   

18.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对肝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肝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分别对 15 5例肝病患者及 4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前白蛋白 (PAB)及血清白蛋白 (AIb) ,并动态观察其变化。 结果 PAB在各型肝病中均有明显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入院 2周后仅有急性肝炎组随着病情好转PAB恢复正常水平。且急性肝炎组PAB降低率明显高于AIb ,分别为 62 5 0 %及 2 7 0 8%。 结论 PAB较AIb能更特异和更灵敏地早期反映肝脏储备功能 ,更有助于判断肝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对慢性肝病凝血纤溶系统及各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99例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大黄蛰虫丸进行治疗,治疗组利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进行治疗,通过全自动生化仪等仪器检测对照组及治疗组的凝血纤溶变化,以及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层粘蛋白的含量,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L-2及IL-10的mRNA表达量。结果:治疗组的凝血纤溶系统得到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层粘蛋白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IL-2及IL-10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作为治疗慢性肝病病症的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涉及该病症有关指标的含量,可以作为治疗慢性肝病病症的首选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