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索医院-社区-家庭模式的多层面健康教育干预,对老年慢病共病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知信行水平影响。方法:选择某院500例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且合并其他一种以上老年慢性疾病的共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53)与对照组(n=247)。对照组采取个人层面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采取个人、人际、社会的多层面健康教育干预。2组患者在干预6个月后,使用自行设计的用药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水平问卷进行评分。结果:2组患者在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安全合理用药知信行水平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医院-社区-家庭模式的多层面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老年慢病共病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知信行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闭塞中的治疗价值及对血管性假友病因子(vWF)、血小板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NIHSS评分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某院和外院联合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闭塞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炎症因子、vWF和sCD40L等。结果: 观察组溶栓后24 h、出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5.89±0.83)分和(2.89±0.6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分别为(67.39±23.10ng·L-1、(8.91±2.11ng·L-1和(10.03±2.11mg·L-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vW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CD40L为(44.39±5.93mg·L-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闭塞治疗中有较高的价值,对vWF、sCD40L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对于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经济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某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247例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住院患者,根据是否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非随机分为基因检测组和采用氯吡格雷标准剂量的常规治疗组。成本仅包括直接医疗成本,效果指标采用1年内再入院率,进行增量成本效果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基因检测组(n=123)的人均总治疗费用为47 406.5元,常规治疗组(n=124)为31 905.99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1年内再入院率基因检测组为13.01%,常规治疗组为28.22%,差异显著(P<0.001)。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 019.10元/%,相比常规治疗组,基因检测组每减少1例患者再入院,需多花费101 910元。敏感性分析中,基因检测组的人均总治疗费用降低30%时,基因检测组才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结论:通过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良好效果,但不具有经济性,未来可通过降低医疗费用实现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评价拟行介入手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依据CYP2C19基因指导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513例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或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根据是否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及个体化用药指导,非随机分为个体化治疗组和采用氯吡格雷标准剂量的常规治疗组。成本仅包括直接医疗成本,效果指标采用患者1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次数,进行增量成本效果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个体化治疗组(n=312)的人均总治疗费用为49 319元,常规治疗组(n=201)为51 820元;1年内再入院率个体化治疗组为12.18%,常规治疗组为21.8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57.5元/%,相比常规治疗组,个体化治疗组每使100个患者中减少1例因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再入院,可少花费25 750元,表明个体化治疗策略具有明显的成本-效果优势。敏感性分析表明,提高用药效果对增量成本效果比的改变并不十分显著,提示医疗费用才是影响基因检测经济性的关键因素。结论: 通过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防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具有良好效果,并具有明显成本-效果收益,更具有药物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血必净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某院隔离病房2020年1月21日-2月24日收治的44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2),2组同时接受常规抗病毒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50 mL血必净注射液与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bid,治疗7 d。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炎症指标变化,核酸转阴及肺CT病灶吸收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肺CT病灶吸收有效率及治疗总体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WBC、L、L%、CRP、铁蛋白)恢复水平及核酸转阴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血必净治疗COVID-19普通型可以促进肺部感染病灶吸收并提高疗效,安全性良好,但对炎症指标及核酸转阴率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应用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含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患者10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0)。2组患者均接受EC方案8周期,并于化疗前予右丙亚胺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25 mg,q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qd。化疗前及化疗8周期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峰与左心房收缩期充盈峰比值(E/A);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损伤标记物血清肌钙蛋白I (cTnI);ELISA法检测炎性标记物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IL-6)。结果:化疗8周期后,2组LVEF、E/A较治疗前均降低(对照组:t=10.84、3.104;观察组:t=4.318、2.109,均为P<0.05);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LVEF、E/A明显降低(t=2.707,P<0.01);2组LVEDD较治疗前均增加(对照组:t=7.482,观察组:t=3.351,均为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LVEDD明显增加(t=4.699,P<0.01)。化疗8周期后,2组cTnI、IL-1β、IL-6较基线水平均明显上升(对照组:t=5.385、4.948、11.82;观察组:t=3.434、3.505、7.664,均为P<0.01),对照组较观察组cTnI、IL-1β、IL-6上升更明显(t=2.265、2.330、4.422,均为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右丙亚胺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应用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降低炎性因子IL-1β、IL-6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联合抗结核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肺结核(tuberculosis,TB)患者肺功能、免疫炎性因子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某院收治的90例老年COPD合并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6)。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再联合NAC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肺功能、免疫炎性因子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结核病变程度、病灶吸收及空洞愈合状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肺功能FEV1、FVC及FEV1/FVC分别为(1.36±0.11)L、(1.77±0.18) L和(56.85±5.91)%;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B淋巴细胞百分比有所下降(P<0.05);炎性因子TNF-α及IL-6水平和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IL-10含量明显升高;患者肺功能、免疫炎性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如症状、活动及日常生活影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联合抗结核治疗可有效提高结核病灶吸收率及空洞愈合率,其通过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进而改善患者肺功能和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基因rs4883263位点多态性对血脂水平的影响,以了解该位点多态性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所起的可能作用,确定CD163基因rs4883263位点与CH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疗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16人,女性71人,人均63岁)外周血标本共187例,分为CHD组(n=97)和对照组(n=90),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CD163基因rs4883263位点多态性。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CHD患者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的差异,分析该位点多态性对两组血脂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CHD组与对照组相比,三酰甘油(TG)和载脂蛋白A (apoA)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CHD组和对照组共187名患者的CD163 rs4883263基因型检测结果中可以看出,CD163 rs4883263基因型以杂合型CC为主,等位基因以C为主要基因,2组人群中CD163 rs488326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进行性别分层后,2组人群中CD163 rs488326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HD组CC基因型表达患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apo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T基因型表达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人群中CD163基因rs4883263位点多态性明显影响血脂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医药护联合门诊对腹膜透析(P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连续复诊的PD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使用常规门诊工作流程,观察组使用临床药师参与医药护联合门诊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前(T1)、干预后4个月(T2)、6个月(T3)、1年(T4)的用药依从性、对药物认知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在干预期间,临床药师总共接诊观察组患者515人次,提供药物咨询509次,其中咨询血压的控制占29.47%,居于最高位。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分和药物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PD患者的医药护联合门诊,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对药物的认知水平,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妇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妇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Society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of Canada,SOGC)、法国国家妇产科医师协会(Collège National des Gynécologues et Obstétriciens Francais,CNGOF)等学术机构制定的专科指南对用药情况进行评价,运用描述统计法进行分析。结果:共调取337份病例,分类为宫腔镜手术(Ⅰ组,n=127),腹腔镜手术(Ⅱ组,n=46),宫颈组织切除术(Leep、活组织检查、子宫颈刮宫术)/扩宫和刮宫术(Ⅲ组,n=13),人工流产-刮宫术、引产术(Ⅳ组,n=144),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子宫切除术(Ⅴ组,n=7)。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100.00%,无指征用药140例(41.54%),用药时机不合理299例(88.72%),用药疗程不合理192例(56.97%),用药品种不合理55例(16.32%)。在腹腔镜和宫腔镜手术预防用药上,国内指南未明确规定,本研究主要参考ACOG、SOGC等机构指南。结论:该院妇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严重,主要为无指征用药和用药时机不合理,临床药师应采取干预措施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ICU危重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将本院重症医学科(ICU)2009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接受ICU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uEPO,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铁剂和维生素B12。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第1、7、14、21、28天外周静脉血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RET)测值变化,输血率、ICU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结果贫血相关指标显示,与治疗第1天相比,观察组患者RET计数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RET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HCT均有所下降,但与同组治疗第1天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第7、14、21、28天RET计数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HCT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率(48%)明显低于对照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42%)低于对照组(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uEPO能够提高ICU贫血患者RET计数,维持HB、HCT的相对稳定,降低输血率。但rhuEPO并不能缩短ICU贫血患者的住院时间,也不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从节约血源和减少输血风险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对ICU贫血患者使用rhuEPO。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成分输血对贫血早产儿调节性T 淋巴细胞(Tregs)以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儿科需要输血治疗的贫血早产儿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浓缩红细胞输注) 和观察组(洗涤红细胞输注)各48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s的比例。结果:输血后两组患儿的输血量、输血次数、输血后血红蛋白以及输血后血细胞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前Treg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对照组Tregs比例比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但输血后观察组Tregs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体质量增加缓慢、喂养困难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0.4%、22.9%、36.3% 和(32.14±6.21)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0%、39.6%、14.6%和(41.25±8.16)d (P<0.05)。输血后观察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和院内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贫血早产儿输注洗涤红细胞后对Tregs无显著影响,并且有利于早产儿贫血临床预后好转,因此符合输血指征的贫血早产儿推荐使用洗涤红细胞纠正贫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配合胃镜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胃溃疡出血患者98例,根据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胃镜下的电凝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喷洒治疗,比较两组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止血时间短,输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喷洒配合胃镜治疗胃溃疡出血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止血时间短,明显减少了患者输血量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胸小切口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效果,总结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8月开展的经胸小切口TEE引导下VSD外科封堵术治疗的13例手术作为观察组.以抽样随机方法选择同期开展的13例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手术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量、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量等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小切口TEE引导下VSD封堵术较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术减少了对病人身体的损伤,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是手术安全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分析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采取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行一般对症治疗,常规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各临床指标(住院天数、止血时间、输血量、再次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0, P=0.0442<0.05)。实验组住院天数、止血时间均短于常规组,输血量少于常规组,再次出血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采取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效果良好,可减少患者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对其预后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邬迪  张悦  安勇  陈学敏  陈卫波 《天津医药》2021,49(10):1077-1080
目的 比较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LPS)与腹腔镜全脾切除术(LTS)在脾良性占位性病变中围手术期临床 指标差异。方法 52例患者根据病灶部位分别行LPS(脾占位位于脾的两极,22例)和LTS(病灶位于脾的中间或靠 近脾门,30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LPS组相比,LTS组 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减少(P<0.01)。2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下地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LPS 组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较 LTS 组延长(P<0.05),但总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无术后输血病例。LPS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期间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率均较LTS组下降(P< 0.05)。结论 对于病灶位于脾边缘的患者,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成熟的治疗方法,能够降低术后血小 板增多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Ⅰ期或Ⅱ期早期乳腺癌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患者行保乳手术;对照组患者行改良根治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疗效。随访2年。结果美容效果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基本相同,然而保乳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患者心理更容易接受等优点,因此行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液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骨科手术高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回输组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收集、回输,对照组输注同种异体血。观察2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 h(T3)抽取颈内静脉,桡动脉血,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vO2)以及氧摄取率(ERO2);观察术中失血量、补液量、输血量,尿量及输血并发症情况。结果回输组输注异体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手术结束时,回输组 PaO2、PvO2、SvO2、CaO2、Cv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比较,回输组 ERO2降低(P <0.05)。结论自体血回输可显著减少老年骨科手术异体血输入,改善氧合,增加氧供,可安全用于高龄骨科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47例实施传统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的卧床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和总结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有效手术室护理配合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5)及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手术室护理配合,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1.43%,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