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探讨在众多治疗痛经有效的针灸方法中,依据子宫腺肌症痛经的发病机制,分别选用电针、温针进行序贯治疗,观察该方案对痛经远期疗效及瘤体大小的影响,为针灸治疗腺肌症痛经探索更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确诊的内异位症痛经患者27例,给予内异痛经汤口服。用药1、2、3月后观察内异症痛经症状改善情况。以月内异症痛经主、次症状改善为观察目标。结果:治疗1、2、3月对内异症痛经主症的改善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I);治疗1、2、3月对内异症痛经伴随症状(经量异常、经质异常、前后阴坠胀欲便、胸闷乳胀)的改善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月对内异症痛经体征(子宫后倾固定、妇检扪及触痛性结节、子宫一侧或双侧附件处扪到包块、阴道后穹窿见蓝紫色斑点)的改善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痛经颗粒对内异症痛经主症、部分伴随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良性病变。近年来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多、子宫增大、不孕等。痛经为子宫腺肌症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痛经率高达64.8%--77.8%,主要表现为逐渐加剧的进行性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至月经结束。  相似文献   

4.
痛经是最为常见的妇科病之一,多发于青春期女性,症重者生活及工作质量都深受影响。温经汤用以调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随症加减治疗痛经,效如桴鼓。文章以临床经验总结法归纳温经汤加减相关内容,对其应用及方药进行分析,结合临床病案浅析痛经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郝霞  董娟  牛明明 《光明中医》2016,(12):1780-1782
目的观察神阙贴联合丹桂祛症合剂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对50例辨证属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别采用神阙贴联合丹桂祛症合剂、单纯口服丹桂祛症合剂进行治疗,连用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神阙贴联合丹桂祛症合剂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口服丹桂祛症合剂。结论神阙贴联合丹桂祛症合剂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子宫腺肌症以渐进性痛经、经量增多为主要症状,痛经的发生率为 73%~80%[1],且发病率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2].多数医家治疗子宫腺肌症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陈霞主任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及科研工作 30 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对子宫腺肌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将其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隔药饼灸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隔药饼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内美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及治疗后3个月痛经程度及痛经时间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及6个月后痛经程度评分及痛经时间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痛经程度评分及痛经时间优于治疗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痛经程度评分及痛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痛经程度及痛经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隔药饼灸与常规口服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症均有效。在缓解痛经的起效速度上,常规口服西药治疗占优势,但针刺联合隔药饼灸治疗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口服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内异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素珍 《中药材》2000,23(6):368-369
目的:观察内异丸治疗子宫内膜内异症患者痛经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诊断为了宫内膜异位症并有痛经症状的患者,采用我院自制中成药内民丸进行治疗,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于治疗前及治疗一个月经周期后、二个月经周期及三个月经周期后按中药新药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前后痛经时间、痛经评分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内异丸治疗内异症患者的痛经症状一个月经周期的有效率为  相似文献   

9.
膜样痛经是以排出膜样物为特征的痛经,多见于少女及未生育女性。笔者近年来以裘笑梅老师经验方活血祛瘀化症汤为主治疗膜样痛经35例,疗效尚可。  相似文献   

10.
陈俊英 《河南中医》2005,25(1):48-49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以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月经失调,不孕,性交痛,盆腔包块为临床表现。尤其是内异症痛经,呈渐进性加剧,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西药治疗远期效果不甚理想,且多数药物副作用较大。笔者采用中药益气化瘀消症法治疗内异症痛经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及继发性痛经的活性成分群和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散结镇痛胶囊的入血成分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及继发性痛经相关的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选取对接得分较高的分子与靶蛋白构建药物-靶点网络图,分析网络特征。结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散结镇痛胶囊中的6个成分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及继发性痛经的87个靶点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的分析阐明了散结镇痛胶囊的5个主要活性成分及23个潜在作用靶点。结论:散结镇痛胶囊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炎症反应、细胞侵袭、凝血系统、平滑肌收缩、神经激素调节等靶点,来抑制子宫内膜的血管形成和血液循环、子宫平滑肌收缩、免疫炎症反应以及雌激素分泌,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及继发性痛经等病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疑难病之一,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症状表现为痛经、不孕、月经失调及盆腔包块等。其中痛经是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70%-80%的内异症患者均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可引起继发性、渐进性加重的痛经。西医主要采用药物及手术治疗方案缓解疼痛,但存在副作用明显、价格较贵、术后容易复发等弊端。中医内、外方案治疗内异症痛经,不仅副作用小,而且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痛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原发性痛经,以经血不畅为主症的病患,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治愈15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93%,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痛经方对以经血不畅为主症的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正>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AM)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良性激素依赖性疾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最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痛经率为64.8%~77.8%[1]。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表现呈多样化的特点[2]。陈滢等[3]通过分析133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得出:子宫腺肌症痛经与雌激素水平呈正相关。现代医学治疗AM以激素疗法为主,其  相似文献   

16.
自拟温肾活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是指女性在经期或其前后以出现周期性的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它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而言。临床依据有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将痛经分为继发性及原发性。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月萍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275-127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 etriosis,EM,简称内异症)是育龄妇女日趋增多的常见病,疑难病,该病以痛经、不孕、盆腔包块、月经失调等为主要表现,且痛经和不孕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中医对内异症的病因病机多数认为与血瘀有关,将其归于“痛经”、“症瘕  相似文献   

18.
何琦 《江西中医药》1994,25(6):29-30
纺织女工痛经症治疗体会何琦(江苏省南通县纺织厂卫生所226300)关键词痛经症,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痛经为妇科常见病,而纺织女工更甚。且病因病机、辩证治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就纺织女工的痛经治疗作初步探讨,以求正于同道。1病因病机大凡妇女痛经以原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乌梅汤合宣郁通经汤加减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汶上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子宫腺肌症痛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药物的不同进行分组,口服孕三烯酮胶囊的患者为对照组,接受乌梅汤合宣郁通经汤加减治疗的患者为试验组,每组41例.治疗三个月后对患者的痛经症状及程度...  相似文献   

20.
<正>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导致的一种弥漫或局限性的良性病变,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多、子宫增大、不孕等。本病属中医"经行腹痛"的范畴。笔者选用补肾活血中药辅治子宫腺肌症痛经,收效甚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纳入标准:1结合病史及妇科检查、盆腔B超诊断结果,符合《妇产科学》[1]关于子宫腺肌症痛经的诊断标准;2患者意愿保守治疗,且具备其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