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研究输尿管结石排石疗效与结石超微结构的关系。方法:对3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应用中西药物治疗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排出的结石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进行超微结构和元素分析。结果:西药组、中西药组都不能排净结石,最终通过体外碎石结合中西药才排净。结石颗粒有核心和同心层年轮状结构,由砖块状晶体紧密堆叠为长柱排列而呈辐射形态,均为混合成分结石,质地很硬,外层是致密而厚的黏液组成与输尿管壁有一定程度粘连。结论:尿管结石与输尿管壁有一定程度粘连,药物排净有难度。中西医结合综合排石疗效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输尿管结石为泌尿系结石的一种,原发的输尿管结石较少见,多为肾结石移行至输尿管形成,当结石梗阻于输尿管,特别是输尿管狭窄处时,肾绞痛或腰连少腹绞痛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这也正是我专门论述输尿管结石治疗方法的主要原因。我院结石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运用综合疗法即体外冲击波碎石、中药排石、循经推按排石、中药离子导人等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共16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输尿管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占泌尿系统结石33%~54%,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输尿管结石,结石形态各异,所处位置特殊,个体差异大,多由于炎性组织包裹、与输尿管壁粘连,常造成输尿管完全梗阻,危害同侧肾功能,临床表现为血尿、肾绞痛,易引起肾积水、感染甚至发展为肾功能不全~([1])。药物溶石疗法临床应用范围有限排石疗法对于输尿管小结石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自然排石率~([2])。手术治疗多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尿道输尿管  相似文献   

4.
向某,男,28岁,2004年9月10日就诊。近来不明原因出现右侧肾区疼痛,时而剧痛难忍,且下腹部有明显的坠胀感觉。B超检查右侧输尿管扩张、未见明显结石,左侧输尿管未显示,但右肾重度积液。尿常规检查隐血()。考虑右侧输尿管中段结石,即盲区处结石,而B超不能明确定位,不能用体外震波  相似文献   

5.
何静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141-1142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们2005年2月~2006年12月对589例非粘连性输尿管结石症患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门诊综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不同输尿管结石大小、位置综合治疗的疗效。结果不同输尿管结石大小的治愈率分别为:直径>12 mm为0,10~12 mm为8%,8~9 mm为86%,6~7 mm为94%,4~5 mm为97%,<4 mm为100%;上段、中段、下段输尿管结石治愈率分别为40%,83%,96%。结论输尿管结石直径<10 mm、特别是<8 mm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如无泌尿道狭窄、结石嵌顿、粘连、肾功能不全等情况,门诊综合治疗疗效确切;结石>1.0 cm建议应用体外震波碎石、输尿管镜腔内碎石等其他方法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7.
自 2 0 0 2年 2月 ,我院应用消炎排石口服液治疗泌尿系结石 84例 ,收效良好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选择病例。纳入标准 :①难以自排的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 ,0 4cm≤横径≤ 0 8cm ,0 6cm≤纵径≤ 1 8cm。②肾盂、输尿管经体外冲击碎石后 ,输卵管内腔镜超声波术取石后 ,散在性结石或在肾、输尿管内形成石街 ,不能自排者。③肾、输尿管连接部或结石远端输尿管无畸形、狭窄、梗阻及手术后瘢痕粘连。④肾功能良好 ,尤其患侧肾功能良好 ,若患侧有肾积水 ,则积水程度需在中度以下。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输尿管结石为主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10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及术后服用中药排石汤治疗。结果:单次结石粉碎65例(61%),行第二、三次碎石21例(20%)。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加中药内服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指压法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绞痛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222004)俞卫军关键词指压法,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绞痛泌尿系结石引起肾、输尿管绞痛为常见急诊之一,疼痛为一种急性间歇发作的剧烈腰痛,一般沿侧腹部向下腹部、外阴部及大腿内侧放射,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尿管扩张的原因及对输尿管扩张的检查方法选择。方法:210例输尿管扩张病例均经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辅以CT、逆行插管、经皮肾穿刺等检查,临床手术证实。结果:梗阻性输尿管扩张204例,其中结石174例,非梗阻性输尿管扩张6例。结论:输尿管扩张主要是因为梗阻,以结石最多见。其扩张程度主要与粘连有关,静脉肾盂造影是诊断输尿管扩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配合走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64例患者分为三组,其中针灸组50例,推拿组50例,针推走罐组64例。结果针推走罐组的疗效显著高于针灸组和推拿组(P<0.05)。结论针灸推拿和走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和单纯推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扩张输尿管的超声检查方法。方法:对无明显输尿管扩张的受检者127例(202根输尿管),其中无泌尿系疾病75例(150根输尿管)、输尿管下端结石52例(52根患侧输尿管),经肠道准备、水利尿、膀胱充盈后采用连续移行加压扫查。结果:除1例过度肥胖者的中段输尿管深部未能显示外,其它均得到清晰的显示。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清晰的显示输尿管及其周围的解剖关系,是输尿管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中医阴阳哲学观互根互用,离合消长等特性出发,探讨范冠杰教授"动-定序贯"的学术思想根源。阐释"动-定序贯"理论是源于中医阴阳哲学观,围绕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核心,结合临床,在糖尿病防治领域提出的一整套从治疗到管理的辨证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无论何种病因使尿液充满潴留在膀胱内不能排出均称之为尿潴留.其为一种临床症状,可缓慢的发展,也可急性发作.引起尿潴留的病因很多,可分为梗阻性、神经源性、药物性、精神性等.其病因虽然不同,但最终结局是膀胱逼尿肌松弛无力而使尿液潴留.正常人的膀胱容量为350-450ml.当膀胱尿液在200ml左右,可产生尿意,尿液在450ml左右时,就会感到下腹胀满、疼痛.多数慢性尿潴留患者尿液在1000ml左右,如果持续存在,膀胱内压就会持续升高,输尿管压力增高或输尿管返流、输尿管机械性梗阻,最终出现肾积水及肾功能受损.所以无论是急性尿潴留还是慢性尿潴留,均应先行导尿或保留尿管,防止肾功能受损或使已经受损的肾功能得到尽快的恢复和改善.保留尿管的时间及尿液引流的方法要根据病情和肾功能受损的程度而定.尿管引流不是单纯的治疗方法,要在保留尿管的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是治疗尿潴留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客积CT对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320排动态容积CT对2例输尿管结核、2例输尿管原发肿瘤、1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1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进行扫描及重建。所有病变均通过手术或常规病理检查证实。结果:320排动态容积CT不但能够清楚地显示病变位置、形态、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地关系,而且能够显示相同时相的患侧肾脏功能。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能准确评估输尿管病变的位置、形态、范围及周围组织改变,了解患侧肾脏功能状况,使病变定位、定性诊断更加准确,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使用改造后的F4号输尿管导管以提高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成功率。方法:我院自2010年5月~2012年6月共收治输尿管中下段结石35例。男20例,女15例,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9岁。均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结石在术中均被发现已离开术前嵌插部位,并向输尿管上段方向移位。手术中均使用改造后的F4号输尿管导管。结果:本组35例手术均在30~60min完成,无输尿管损伤,术后1周摄腹平片,输尿管、肾内均无残余结石,痊愈出院。结论:我们改造的F4号输尿管导管应用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中,对一些难度较大的输尿管结石取出可发挥良好的作用,且不会损伤输尿管,手术时间短,该技术有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5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及循经走罐治疗与局部温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针刺双侧肩井、大杼、阳陵泉、阳辅,加背部督脉经及膀胱经第一侧线循经走罐为循经走罐组,与局部温针拔罐的针刺组作比较。结果 循经走罐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温针组(P<0.01)。结论 针灸治疗以整体取穴为原则,配合背部循经走罐对于纤维肌痛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针灸配合刺络走罐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刺络走罐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剌络走罐;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刺络走罐治疗痤疮能有效提高该病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痰瘀证的机制与治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在其病理变化过程中,由于气血阴阳失调和饮食、情志、药物滥用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痰阻血瘀证。痰瘀证是偏头痛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头痛日久不愈,其痛如刺,固定不移,且伴有昏蒙纳差等症状,故应用祛痰逐瘀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颜峰 《中医临床研究》2014,(31):132-134
目的:探讨一种可移动式超声雾化吸入台的临床研制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不锈钢材料做成的可移动式超声雾化吸入台,在台面一角安装一螺纹型支持臂,用于支撑超声雾化吸入器螺纹管。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将雾化器放于可移动式超声雾化吸入台上雾化吸入,对照组将雾化器放于床旁桌上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雾化吸入时呼吸频率、脉搏、动脉血氧饱和度、24h咳痰量的变化、雾化吸入完成情况及两组病例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雾化吸入一次完成率为99.29%,明显优于对照组96.67%;雾化吸入时呼吸频率、脉搏、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优于对照组,24h咳痰量增加明显(P〈0.01);7d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使用可移动式超声雾化吸入台,方便、操作灵活,能有效地减轻患者雾化吸入时的不适,提高患者雾化吸入完成率及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