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药在放射性肺损伤防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肺组织在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照射,致使许多患者发生急、慢性放射性肺损伤,包括早期的放射性肺炎和后期的放射性肺纤维化。这不但限制了肿瘤靶区辐射剂量的提高从而影响放疗的疗效,而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后期的放射性肺纤维化,目前医学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研究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对于放射肿瘤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发病的细胞因子机制、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观察及其实验室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常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包括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纤维化。放射性肺损伤不仅限制肿瘤放疗剂量,还影响后续的治疗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机理的研究,大多数是在动物模型。众多的细胞、因子、分子等参与免疫应答调节,最终导致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还有,对于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尚无一个指南及规范,多凭借临床经验及专家委员会的权威意见。本文将对近几年有关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归纳,探究其病理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变化、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诊治及预防。  相似文献   

3.
α1胸腺肽减轻放射性肺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放射性肺损伤是限制肺癌放疗疗效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胸腺肽与放疗同时使用是否会加重放射性肺损伤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用小鼠的放射性肺损伤模式评价α1胸腺肽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33只雌性C57BL/6J鼠,体重19g左右,分为正常空白对照(C)组、单纯照射(RT)组、α1胸腺肽加照射(T+RT)组。用小鼠死亡比例、体重、胸水、肺系数、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和细胞计数、肺泡壁肿胀和细胞浸润及肺纤维化积分作为观察指标来评价三组间的差异。结果 T+RT组与RT组小鼠死亡比例分别为3/14、2/10,死亡时间均为23周-24周。第24周时解剖发现RT组有一侧大量胸腔积液,一侧中等量积液,T+RT组未见明显胸腔积液。T+RT组肺系数、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和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在第8周低于RT组,但巨噬细胞数第8周时T+RT组高于RT组。第24周T+RT组肺系数、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和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肺泡壁肿胀和细胞浸润及肺纤维化积分均明显低于RT组。C组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和细胞总数、肺泡壁肿胀与炎性细胞浸润均较低,未发生明显肺纤维化。结论α1胸腺肽可能具有一定的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肺损伤(RILI)是胸部肿瘤放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可分为早期放射性肺炎和晚期放射性肺纤维化。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早期炎症,而放射性肺纤维化尚无有效治疗药物,患者最终会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RILI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报道的相关机制包括遗传异质性、氧化应激、细胞损伤等。本文就RILI的发病机制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肺损伤是提高胸部恶性肿瘤放疗疗效的主要限制性因素。肺泡灌洗液(broncho alveolarlavagefluid,BALF)直接取自肺泡,能够比较直接地反映肺实质的变化,因而是放射性肺损伤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后BALF中细胞成分可以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其中包括细胞总数及构成的变化,还有细胞功能状态的变化———表现为细胞表面抗原及受体的变化。BALF中细胞成分的变化贯穿于放射性肺损伤的始终,其中许多细胞既是放射损伤的靶细胞又是放射损伤的效应细胞,部分细胞成分还具有调节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本文综合近十…  相似文献   

6.
钱莘 《肿瘤学杂志》2010,16(12):914-917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恶性肿瘤放疗、骨髓移植预处理后常见并发症,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已证实TGF-β、IL-17、IL-6及TNF-α不仅是调控Th17细胞发育分化的关键因子,而且在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具有关键作用。Th17细胞很可能参与了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放射治疗在胸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放射线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也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这种并发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肺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时的主要剂量限制器官,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逐渐把目光投向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解释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机制,血浆内皮素-1(ET-1)与放射性肺损伤发病机理的相关性研究已引起重视,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疗后的最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早期放射性肺炎及晚期放射性肺纤维化。放射性肺损伤与肺受照体积和剂量密切相关,也与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信号传导有关。本文综述不同药物防护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胸部肿瘤放疗过程中正常肺组织不可避免受到照射,发生放射性肺损伤,主要病理表现为受照区域炎性细胞聚集、细胞因子释放、成纤维细胞聚集和增殖以及肺泡间隔胶原过度沉积。放射性肺损伤严重影响胸部放疗患者治疗顺应性和生存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Th1、Th2免疫失衡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相关细胞因子网络在放射性肺损伤进展过程中发挥执行作用,因此恢复体内Th1、Th2免疫平衡可能为防治放射性肺损伤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1放射线致肺损伤 放射线肺损伤的结果: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这两种并发症如治疗不彻底就会导致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肺损伤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病变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放射性肺损伤小鼠动物模型,研究放射性肺损伤病变规律。方法:用不同剂量60Cog射线进行小鼠全胸照射,采用光镜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图像分析仪形态定量分析肺组织病变。结果:肺脏病变初期呈现急性炎症,以后转为慢性炎症和纤维化。与对照组相比,20或30Gy照射组小鼠肺泡间隔厚度,肺间质面密度增加,肺泡腔面积减小p<0.05 ~p<0.01。结论:用20Gy或30Gy可以建立放射性肺损伤小鼠动物模型,随照射剂量增大,肺部病变加重,肺纤维化出现提早。  相似文献   

12.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细胞,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泡表面张力,增殖分化成肺泡Ⅰ型上皮细胞对损伤和疾病时的肺进行修复等,对维持肺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有重要意义,在肺纤维化和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转分化及与肺纤维化和肺肿瘤关系研究现状分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刘孜  张丽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3):484-486
放射性纤维化是肿瘤放射治疗中比较严重的损伤,也是近年来放射治疗医师所需应对的问题之一,因此,抗放射性纤维化药物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对于放射肿瘤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化学药物的应用对放射性损伤有很大的推动;细胞因子制剂的出现为放射性纤维化的研究开辟了行的途径;中医中药的发掘具有巨大的潜力,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珺  钟军 《实用癌症杂志》2006,21(6):660-662
肺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时主要的剂量限制器官,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虽然传统的理论认为放射性肺损伤与肺组织受照射的体积和剂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但却无法解释其发生的个体化情况。故人们逐渐把目光投向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解释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机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其中研究较多的因子之一。TGF-β是人体多种上皮起源细胞的生长调节因子,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和机体免疫反应方面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1,2]。TGF-β1作为TGF-β的1种亚型,已被证实是…  相似文献   

15.
刘孜  张丽 《陕西肿瘤医学》2008,16(3):484-486
放射性纤维化是肿瘤放射治疗中比较严重的损伤,也是近年来放射治疗医师所需应对的问题之一,因此,抗放射性纤维化药物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对于放射肿瘤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化学药物的应用对放射性损伤有很大的推动;细胞因子制剂的出现为放射性纤维化的研究开辟了行的途径;中医中药的发掘具有巨大的潜力,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黄酮类化合物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疗的常见并发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电离辐射所致的肺组织损伤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因子调控的复杂过程。其中核因子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激活蛋白-1通过调控多种炎性蛋白的合成,参与放射性肺损伤的炎症反应。而黄酮类化合物则能通过对NF-κB和激活蛋白-1的抑制作用发挥放射防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紫杉醇加重放射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用小鼠肺损伤模型模拟临床治疗进行照射加紫杉醇致肺损伤的研究,对不同结合方式的损伤模式进行探索。方法小鼠分正常对照组、单用紫杉醇(CT)组、单纯照射(RT)组、紫杉醇后10d加照射(CT+RT)组、照射后10d加紫杉醇(RT+CT)组和照射紫杉醇同步(CRT)组。用6MV X线照射小鼠全肺21Gy分5次5d完成,用紫杉醇30mg/kg腹腔注射,2次/周。观察指标为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和细胞数变化、小鼠死亡、血性胸水、肺泡壁肿胀和细胞浸润及肺纤维化积分,设实验后第1-6个月6个观察点。结果照射加紫杉醇3个组(CT+RT、RT+CT、CRT组)与RT组小鼠肺损伤死亡比例分别占15/54、17/54、19/54与10/54,死亡时间和出现胸水均提前1个月。照射加紫杉醇3个组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和细胞总数均在第4、5个月也明显高于RT组;肺纤维化积分也从第3个月开始比RT组高,以第4个月最高。照射加紫杉醇3个组以上各观察指标的差别均不明显。CT组第1个月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和细胞总数、肺泡壁肿胀与炎性细胞浸润比对照组也稍高,持续2个月以上,未发生明显肺纤维化。结论单纯紫杉醇可致较轻肺组织损伤,而紫杉醇与照射结合可加重肺组织的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紫杉醇与照射同步使用致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用小鼠肺损伤模型模拟临床治疗,进行紫杉醇(泰素)与照射同步使用致肺损伤的研究,对其损伤模式及其机理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小鼠分正常对照(Control组)、单用紫杉醇(CT组)、单纯照射(RT组)、紫杉醇照射同步(CRT组)4个组,照射和用药的小鼠行全肺照射21Gy/5次/5天和周1与周4共2次腹腔注射紫杉醇30mg/kg,从实验后第1个月~第6个月观察肺泡灌洗液蛋白和细胞数变化、小鼠死亡、血性胸水、肺泡壁水肿和细胞浸润以及肺纤维化积分共6个指标的情况。结果在紫杉醇照射同步组因肺损伤死亡小鼠(19/54)比单纯照射组(10/54)明显增多(P<0.05),死亡时间和出现胸水均提前1个月;肺泡灌洗液内蛋白含量和细胞总数除第1个月外,均比单纯照射组高,在第4个月明显(P<0.01)。单纯紫杉醇组第1个月也比对照组高,而且肺泡壁肿胀与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但无统计学差异。紫杉醇照射同步组的肺纤维化积分比单纯照射组明显,差别从第3个月后开始出现,而以第4个月明显,肺纤维化积分分别为5.6±0.7与3.8±0.7(P<0.05)。结论紫杉醇与照射同步使用能扩大肺组织的放射性损伤,单纯紫杉醇也可致肺组织损伤,但损伤相对较轻,与照射同用可使致死性损伤增加。  相似文献   

19.
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肺癌三维适形放疗中与放射性肺损伤相关的各种因素,并探讨预测价值。方法:对70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放射性肺损伤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将放射性肺损伤相关临床因素大致分为患者一般情况与系统病变、肿瘤自身因素、放疗除外其他治疗和放疗相关因素4类,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仅大体肿瘤体积(P=0.009)和部分剂量体积参数如患者平均肺受量(P=0.017)、患肺V20(P=0.036)和全肺平均肺受量(P=0.034)对放射性肺损伤有显著影响,而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多因素分析显示:剂量体积参数中仅平均肺受量(P=0.019)为放射性肺损伤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参考剂量体积参数和大体肿瘤体积有助于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吸烟者和肺癌病人肺泡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平  方建中 《中国肿瘤临床》1995,22(12):900-901
吸烟者和肺癌病人肺泡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研究陈平,刘志军,方建中,周淮英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科(长沙市410011)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除参与肺部高敏免疫反应、急性肺损伤等肺部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