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常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上常给予鼻塞低流量吸氧及解痉、呼吸兴奋剂等治疗,但难以取得满意效果.近年来,无创通气方法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为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我科自2005年以来.对临床上确诊COPD并发Ⅱ型呼衰的患者,用双水平气道正压力通气(Bi-level positjve airway pressure,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伟忠  赵萍 《河北医药》2005,27(2):108-109
目的 评价高频振荡通气 (HFOV)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方法  18例出现气胸的新生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 12h后PaCO2 由 (10 .10± 3 .2 0 )kPa下降至 (5 .70± 0 .80 )kPa(P <0 .0 5 ) ,PaO2 由 (5 .60±1.10 )kPa上升至 (7.2 0± 1.60 )kPa(P <0 .0 5 ) ,2 4h后PaO2 为 (9.3 0± 2 .0 0 )kPa(P <0 .0 1) ,并且FiO2 和氧合指数、平均气道压等均逐渐下降。经HFOV并闭式引流治疗 ,18例气胸患儿完全治愈 14例 ,放弃治疗 3例 ,1例双侧气胸患儿无效。结论 HFOV对治疗新生儿气胸并呼吸衰竭十分有效 ,且安全性好 ,比常频机械通气 (CMV)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陆强  王春生 《天津医药》1998,26(12):746-747
业已证明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轻型呼吸衰竭(呼衰)具有明显效果,对于昏迷患者(重型)治疗效果尚不肯定。我们对1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衰合并昏迷者行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并与11例非昏迷(轻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4例患者为1995年2月~1997年4月我院住院患者。经临床检查、X光胸片及血气分析确诊为COPD伴呼衰。13例昏迷者(重型)年龄48~84岁(平均66±9岁),男8例、女5例。1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衰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PaCO2(42.24±6.22)mmHg、呼吸频率(21.2±1.3)次/分、PaO2(89.26±9.27)mmHg,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衰患者,能有效的降低PaCO2、呼吸频率和提高PaO2等,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衰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PaCO2(42.24±6.22)mmHg、呼吸频率(21.2±1.3)次/分、PaO2(89.26±9.27)mmHg,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衰患者,能有效的降低PaCO2、呼吸频率和提高PaO2等,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郭忠  周晓辉  沈策 《河北医药》2003,25(5):326-327
目的 分析长期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撤机成败的因素。方法  2 4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d ,平均 ( 15 .3± 9.6)d。其中脱机成功组 :17例 ,失败组 :7例 ;监测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及呼吸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 )、氧合指数、气道阻力均无差异 (P >0 .0 5 )。成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浅快指数 (f VT)、最大吸气负压 (MIP)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PEEPi)分别为 ( 6± 2 )d、( 70± 2 5 )min- 1 ·L- 1 ·次 - 1 、( -2 2± 3 )cmH2 O和 ( 6± 2 )cmH2 O ;失败组患者分别为 ( 16± 5 )d、( 110± 2 2 )min- 1 ·L- 1 ·次 - 1 、( -12± 3 )cmH2 O和 ( 11± 3 )cmH2 O ,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OPD呼吸衰竭长期机械通气患者 ,决定脱机是否成功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长短、呼吸肌泵功能指标优劣、呼吸肌储备能力强弱有显著的关系 ,应着力于解决 ,提高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田占红 《首都医药》2008,15(10):29-29
目的 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阻肺(COPD)合并呼衰的治疗作用.方法 30例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衰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记录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变化.结果 治疗前PaCO2(76.14±11.57)mmHg、PaO2(50.30±6.02)mmHg,治疗后2周PaCO2(47.32±4.87)mmHg、PaO2(77.06±7.59)mmHg,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衰可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简易持续正压(CPAP)机械通气下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效疗。方法 对2 1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使用PS气管内滴入后观察呼吸频率、动脉血气、肺顺应性等变化。结果 与单纯机械通气相比,加用PS治疗后1h、6h呼吸频率由(70±8)次/min ,分别减慢至(6 2±5 )次/min及(5 4±6 )次/min(P <0 .0 1) ,PaO2 由(5 . 0 2±0 . 6 )kPa分别上升到(7. 8±1 0 )kPa及(0 . 0 8±1 0 .1)kPa(P <0 .0 1) ,PaCO2 由(8 .90±1 0 )kPa下降至(6 . 31±0 . 9)kPa及(5. 0 8±1 0 .1)kPa(P <0 .0 1) ,肺顺应性由(0 . 6±0 . 3) /kg ,分别上升达(0 . 8±0 . 4 ) /kg及(1 2±0 .4 ) /kg(P <0 . 0 1)。结论 早产儿RDS在机械通气时加用PS可有效改善通气换气功能,缩短人工通气时间,减少氧中毒,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增加健康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浅快呼吸指数(RVR)和气道闭合压(P0.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指导意义.方法对长期机械通气的96例COPD患者进行撤机,根据撤机成败判定标准分为撤机成功组(65例)和撤机失败组(31例),对两组撤机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撤机成功组患者的呼吸浅快指数、气道闭合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分别为(91±22)bpm/L、(0.23±0.06)kPa、(15.6±4.4)分.撤机失败组相应数据分别为(120±23)bpm/L、(0.47±0.08)kPa、(17.7±5.1)分.两组结果比较,呼吸浅快指数、气道闭合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浅快指数、气道闭合压对COPD机械通气病人的撤机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洗胃方法。研究中对 92例 AOPP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分别采用切开洗胃及鼻胃管洗胃 ,每种洗胃方式又分空腹组和餐后组。结果显示采用胃管洗胃时空腹组昏迷时间、阿托品化时间和用量、阿托品总量、机械通气时间、胆碱酯酶恢复至正常 5 0 %的时间、住院时间、费用、反跳率、阿托品中毒发生率及病死率为 13(3~ 2 4 ) h、180 (6 0~ 2 90 ) min、l5 0 (80~ 310 ) mg、30 0 (90~ 870 ) mg、17(4~ 5 2 ) h、(5 .0± 2 .3) d、9(7~ 18) d、(80 80± 2 5 70 )元、0、0、4 .76 …  相似文献   

11.
栾燕  王小莲 《江西医药》2003,38(3):188-189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在一定诱发因素下如感染、心衰、气候骤变等,常出现Ⅱ型呼衰致病情加重,临床上常规用抗感染,解痉,平喘,强心,利尿,使用呼吸兴奋剂等常规治疗往往不理想。近几年来随着呼吸机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压力支持模式的应用,已有大量研究用无创性口、鼻、面罩辅助人工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临床经验,认为可改善通气和氧合功能,促使二氧化碳的排  相似文献   

12.
杨维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5):19-20,22
目的 探讨无创性通气 (NIV)在治疗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例ARDS患者均于早期给予面罩NIV治疗 ,选用压力支持通气 (PSV)加呼气末正压 (PEEP)模式 ,PEEP水平设为 5~ 8cmH2 O ,PSV水平设为 8~ 2 0cmH2 O。结果 经NIV治疗 2 4~ 72h后 ,呼吸窘迫治愈 6例 ,失败 4例。治疗成功组的呼吸频率 (RR)由治疗前的 36± 3次 /min降至 2 4± 2次 /min ,PaO2 由治疗前的 6 0± 5mmHg升至 110± 2 5mmHg ,氧合指数 (OI)由治疗前的14 0± 15升至 36 4± 2 0。而失败组无显著改善。结论 早期ARDS患者合理使用NIV治疗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面罩(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道(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COPD)呼吸衰竭昏迷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应用BiPAP面罩呼吸机以S/T方式对8例COPD重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并与6例行药物治疗者比较。结果无创通气组好转7例(7/8,87.5%),药物治疗组好转4例(4/6,66.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BiPAP通气对COPD重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治疗有效,说明昏迷并不是经面罩BiPAP通气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引起呼吸衰竭(以下简称呼衰)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COPD患者在感染等因素作用下进入急性发作状态时,常出现急性呼衰或慢行呼衰急性加重,对于较严重的病例,人工通气是抢救、治疗的重要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病人痛苦大,并可能会带来许多并发症,使成功率明显降低.近年来,无创机械通气在临床抢救危重病人中使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对Ⅱ型呼衰病人的抢救治疗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纠正COPD合并Ⅱ型呼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我科自2000年以来对临床确诊的30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抢救治疗,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我科收治的35例COPD急性呼衰患者行Bi-PAP无创通气的治疗,通过护理干预调控以下因素:把握机械通气的应用时机、保持呼吸道通畅、选择合适的鼻面罩、给予合适的通气方式、调节适合的压力、氧浓度(FiO2)、提高人机同步性、加强营养支持、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10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COPD并呼吸衰竭病例13例,早期辅助控制(A-CV)通气,逐步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行机械通气,待意识障碍改善"GCS≥10分",此时拔除气管插管导管,改用口鼻面罩或鼻面罩双水平正压(Bi PAP)通气,以后渐减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动态观察拔除气管插管前、无创机械通气后2 h血气分析指标及PSV、PEEP水平。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例数、再次气管插管例数、死亡例数。结论以GCS≥10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能维持较好的通气换气指标,根据患者通气换气指标及时调整无创机械通气PSV水平,可以改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BiPAP通气在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发并Ⅱ型呼衰的疗效.方法 将60例COPD急发并Ⅱ型呼衰分2组,在常规应用抗菌药物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通气5天,判断两者之间治疗前后生命体症及血气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5天后,BiPAP通气组在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PaO2及PaCO2)方面发送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急发并Ⅱ型呼吸衰患者,其在改善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衰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PH,PaO2,PaC02,SaO2指标变化。结果无创通气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BiPAP心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疗效满意,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BIPAP无创通气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呼衰)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80例COPDⅡ型呼衰患者中随机分成通气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对症治疗和低浓度氧疗,治疗组除了常规治疗外,加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采用通气口鼻面罩,采用S/T(自主呼吸定时模式),氧流量1.5~3.0L/min。吸气压(IPAP)由6~8cmH2O逐渐增加到14~20cmH2O;呼气压(EPAP)设定为4~6cmH2O。通气时间为每次3h,2~3次/d。结果治疗组上机24h后心率及呼吸频率减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pH、PaO2和SaO2均升高,PaCO2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aO2、SaO2升高与PaCO2下降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力通气(BiPAP)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早期治疗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面罩无创机械通气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罩无创机械通气 ,因减少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创伤 ,降低由此而产生的感染率 ,倍受老年人青睐。但如何掌握面罩无创机械通气适应症 ,观察面罩机械通气的疗效 ,除与呼吸机和面罩的性能密切相关外 ,更重要的是护士能否观察患者病理生理的变化 ,协同医生合理地调节机械通气模式和各种参数 [1 ] ,给予病人有效护理。现就护理 1 6例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2 0 0 2年 8月~ 2 0 0 3年 2月 ,我科共收治 型呼衰 8例 ,COPD4例 , 型呼衰 2例 ,心梗 2例 ;均为男性患者 ,平均年龄 79岁。本组死亡 1例 ,转为有创机械通气 2例 ,好转 1 3例。这些病例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