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相关因素的性别差异,为自杀的干预和预防提供更多的证据.方法 依据DSM-IV抑郁症诊断标准入组122例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和129例无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不同性别间各项目的比较分析.结果 男女抑郁症患者在婚姻、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和生活事件、艾森克人格测验的内外倾向、神经质和掩饰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与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应对方式,良好的家庭环境,在自杀预防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男女住院抑郁症患者的起病年龄、症状等的差异。方法:收集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和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性别间的比较分析。结果:女性患者首发年龄早于男性,且20岁以前发病者多于男性;女性患者病程长于男性,发病次数也多于男性;男性患者未婚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男性患者在迟滞、疑病、自知力缺乏和阻滞等症状突出,而女性患者以激越、全身症状、躯体焦虑和睡眠障碍等为主。女性患者发病前生活事件多于男性。结论:男性和女性抑郁症患者在发病年龄、发病诱因、症状特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住院老年抑郁症首次发作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收集老年抑郁症首次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性别间的比较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在迟滞、疑病、自知力缺乏和阻滞等症状突出,而女性患者以激越、全身症状、躯体焦虑和睡眠障碍等为主。结论男性和女性首次发作老年抑郁症患者在症状特点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白评量表(SD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不同性别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测查。结果:女性首发抑郁症患者发病年龄显著低于男性,HAMD的躯体化/焦虑、睡眠因子显著高于男性,而认识障碍、迟缓和绝望因子评分显著较男性为低。另外,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共病显著高于男性。结论: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不同性别的抑郁症病人在其初发年龄、病程、复发频率、临床表现及其预后等方面均有显著区别[1]。目前已有学者报道,女性抑郁症病人其初发年龄较男性早,且病程长,疗效缓慢,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焦虑,躯体化障碍、惊恐发作、进食障碍及自责;而男性病人则以绝望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有自杀意念的女性海洛因依赖者的情感及人际关系。方法 根据SCL-90中的自杀意念变量将样本分为无自杀意念组与自杀意念组,根据吸毒方式分为静注、烫吸两组,根据性别分为男、女两组。用SPSS11.0软件包对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频数分析,对有自杀意念以不同方式吸毒的男、女吸毒者的90项症状进行t检验。结果 烫吸组有自杀意念的性别间90项症状比较,女性有43项症状比男性严重(P〈0.05)。结论 有自杀意念、烫吸方式吸毒的女性海洛因依赖者与同组男性比较有明显的情感障碍及人际关系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性别的抑郁症患者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方法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60名抑郁症患者和60名正常人进行主观幸福感的测定。结果正常被试与抑郁症被试在总体幸福感及各分量表分数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别(P<0.05)。不同性别的抑郁症患者在正性情绪、负性情绪、总体幸福感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女性在幸福感体验和情感体验上都比男性高。结论抑郁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相对正常人较低,女性抑郁症患者在幸福感体验和情感体验上都比男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驻马店市中学生的自杀意念现状,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驻马店市四所中学随机抽取12个班共1020人学生采用自编调查问卷、Beck抑郁问卷第Ⅰ题,统一收回,回收有效问卷997份.结果 驻马店市中学生自杀意念为21.66%,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7.08%和26.03%,男性少于女性,有自杀意念学生中65%患有抑郁症.高中组:毕业班高于非毕业班,重点学校高于非重点学校.结论 自杀意念在中学生中发生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自杀意念者抑郁症患病率较高,应根据中学生性别、家庭环境、行为、是否有抑郁等方面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以降低中学生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患者自杀与脑脊液单胺代谢产物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与脑脊液单胺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4例抑郁症患者(自杀组10例,无自杀组14例)及25例对照组5-羟色胺(5-HT)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代谢产物3-甲基-4-羟苯乙二醇(MHPG)及多巴胺(DA)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的浓度。结果:抑郁症自杀组5-HIAA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男性自杀组5-HIAA浓度、HVA浓度和HVA/MHPG比值均显著低于男性对照组,女性则无显著差异:结论:抑郁症患者自杀可能与5-HT和DA功能低下以及DA和NE之间的关系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住院精神人自杀行为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68例有自杀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结果发出,自杀以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居多;自杀行为多发生于夜间;自杀方式以自缢为主;自杀前多有先兆症状。针对以 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遗传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遗传的差异。方法:在同期出院的87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整群连续抽取精神分裂症阳性家族史患者107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45例,女性组62例。对家族史阳性率,先证者父系、母系、同胞、子女患病情况,一、二、三级亲属患病情况,胎次,患病个数及疗效作统计分析。结果:男性阳性家族史比率较女性低,且疗效差异有显著性;女性患者4胎及以上者显著较多。结论: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有自杀企图史的抑郁症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 连续纳入 2013 年 12 月至 2016 年 11 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住院的 472 例 抑郁症重度发作患者,根据有无自杀企图史将所有患者分为有自杀企图史组与无自杀企图史组。对有 自杀企图史和无自杀企图史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特征、治疗药物、实验室检查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和 多因素分析,对有自杀企图史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有自杀企图史组 120 例, 无自杀企图史组 352 例。与无自杀企图史组比较,有自杀企图史组女性多[68.33%(82/120)比 57.39% (202/352),χ2 =4.48,P< 0.05]、发病年龄早[34.00(24.25,44.00)岁比 38.00(27.00,49.00)岁;Z=-2.01, P< 0.05]、病程长[6.50(1.00,15.00)年比 3.00(0.58,10.00)年;Z=-3.07,P< 0.01]、发作次数多[2.00 (2.00,3.75)次比 2.00(1.00,3.00)次;Z=-3.01,P< 0.01)]。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64, 95%CI:1.05~2.56,P< 0.05)和病程长(OR=1.04,95%CI:1.01~1.07,P< 0.05)是患者有自杀企图史的 危险因素。结论 有自杀企图史的抑郁症患者有其相应的临床特点,如女性、病程长、发作次数多等, 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临床中对自杀风险进行预防及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妄想;抑郁和自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妄想;抑郁和自杀行为夏友春,陈德沂,严善明Rare等(1983)研究认为,住院自杀的精神病人中,以妄想性抑郁症为多DI.但也有不少人将妄想性和非妄想性抑郁症的自杀观念和行为作了比较,没有发现这两者之间有何差异m.目前国内还未见有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对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与性别、性格的关系及临床特征。方法封80例住院的抑郁症首发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住院抑郁症病人80例,92.5%的病人出现过自杀观念,25H的病人有明确的自杀行为,而且同时伴有严重焦虑,失眠时更易出现自杀行为,并且在性别、性格上有显着差异。结论未来10年中,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2号杀手,长期躯体不适,且治疗无效者要考虑抑郁症的可能,且性格内向及女性占多数。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0例抑郁症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STch)水平与自杀意念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组中男性45例,女性65例;正常对照组82例。结果110例抑郁症患者STch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STch水平与自杀意念、自杀行为呈明显的负相关。认为低STch水平可增加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89例首发住院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首发住院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 ,回顾 1994~ 2 0 0 1年 89例住院首发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 ,并与同期住院的 2 4 9例非老年期首发抑郁症比较。结果 老年期组男性有自杀观念者多于女性 ,并发躯体疾病者少于女性 (P <0 0 0 5 ) ;老年期组并发躯体疾病多于非老年期组 ,精神焦虑比青年组多 ,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比老年前期少 ,较多单一使用麦普替林 (P <0 0 5 ) ;临床疗效和非老年期无显著差异。结论 老年期抑郁症有较多的精神性焦虑。充分的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季节性发作规律抑胡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对23例季节性发作规律抑郁症与非季节性发作规律抑郁症的发病情况,症状特点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季节性发作规律抑郁症组的睡眠过度,进食亢进等发生频率显著高于非季节性发作规律抑郁症(P<0.05),其发病年龄较早,女性多见,精神病性症状及自杀观念少,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较轻(P<0.05),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季节性发作规律抑郁症的临床相有一定的特点。对丰富抑郁症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是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研究表明,女性抑郁症终身患病率是男性的1.7倍,男女抑郁症患病率在青春期前无差异,但在女性月经初潮后开始出现差异直至55岁后男女患病率差异消失,说明雌激素变化可能与抑郁症患病相关。在女性一生中的多个特殊生理时期,如青春期、围产期、围绝经期等,存在雌激素水平的显著变化,同时雌激素为主的激素替代治疗对发生在女性特殊时期抑郁症有治疗作用。而5-羟色胺(5-HT)作为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对人的认知、情绪等方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青年男性自杀与精神障碍的关系【英】/Lesage.DA…AmJPsychiatry1994;151(7)1063─1068在过去三十年中,通过心理剖析方法确定了自杀和抑郁症的关系,并显示青少年和青年自杀者中抑郁症的发生率在35%~76%之间,自杀者中...  相似文献   

20.
自杀未遂者社会心理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与自杀未遂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的《自杀未遂者社会心理因素调查表》对1996年4月-2001年4月期间在我市急救中心的自杀未遂者进行调查。结果:自杀未遂者以女性多见。年龄在25-35岁最多;均有明显精神因素。依次为恋爱婚姻受挫,家庭内部矛盾,家庭经济困难或失业,人际关系紧张等,自杀未遂的方式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有关。结论:自杀未遂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自杀方式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