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前处置模型的基础上,了解NO在心肌缺血前处置中所起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麻醉后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降支,反复结扎(缺血)10分钟,放开(再灌)5分钟,最后结扎30分钟再灌20分钟造成缺血/再灌注前处置模型后,对比观察了各组动物血浆中NO、TXB2、6-K-PGF1α、SOD和MDA浓度的变化,以及各组动物球结膜微循环及心肌病理学的变化。结果:前处置组血浆NO、6-K-PGF1α、SOD浓度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而MDA、TXB2浓度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前处置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球结膜微循环基本正常。结论:心肌缺血前处置可增加心血管内皮细胞合成NO,而NO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Con)、心肌缺血后处理组(MIP)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IP)。缺血前、缺血后及再灌注结束后分别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实验结束后,测心肌梗死面积并检测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 结果:MIP和LIP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低于Con组(P﹤0.01);再灌注180 min末血浆CK活性检测证实心肌梗死面积的这种差异;MIP和LIP组再灌注180 min末MDA含量明显低于Con组(P﹤0.01);MIP和LIP组中性粒细胞在缺血心肌的聚集程度,即组织MPO活性(U/100 g)均明显轻于Con组 (P﹤0.01)。 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前肢体短暂缺血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这种远隔器官缺血后处理心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活性氧的损伤及抗氧化作用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3.
β—七叶皂甙钠抗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实验分对照组,再灌注组和治疗组,观察各组动物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变化,结果:再灌注组和对照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导致各项指标差异明显(P<0.01)。β-七叶皂甙钠可降低全血粘管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提高微血管张力和血流速度,减少白细胞粘附和白色微栓形成,治疗组与再灌注组比较,各项指标改善明显(P<0.01,P<0.05)。 结论:β-七叶皂甙钠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骼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氟伐他汀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兔心肌细胞间粘附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短期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兔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1只随机分为3组:①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③氟伐他汀干预组(F组)。实验中持续监测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WEDP)、左室内收缩压最大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dp/dtmax)的变化,再灌注结束后用伊文氏蓝和TTC染色法确定缺血和梗死心肌范围,用RT-PCR进行心肌局部ICAM-1 mRNA表达测定。结果:缺血再灌注后,F组上述心功能各项指标较IR组明显改善,心肌组织ICAM-1 mRNA水平较IR组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较IR组明显减小。结论:氟伐他汀短期预处理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ICAM-1 mRNA表达,降低心肌梗死程度,改善心功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的作用及川芎嗪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兔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10)、心肌缺血再灌注组(n=10)及心肌缺血再灌注+川芎嗪组(n=10);分别检测缺血前、缺血40min和再灌注20min3个时点的指标变化。检测血浆及心肌组织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P)含量、测定ET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并行心肌电镜观察。结果:心肌缺血40min、再灌注20min血浆NOP明显低于、ET及LDH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尤以再灌注20min变化显著(均P<0.01);心肌组织NOP和LDH明显低于、ET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和P<0.01);心肌超微结构发生异常改变。川芎嗪可逆转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结论:缺血再灌注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即NO水平下降和ET水平升高),在MIRI发生发展中起介导作用;川芎嗪通过保护冠脉内皮,提高机体内NO水平和降低机体内ET水平,从而减轻MIRI。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I2(PGI2)对兔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肠系膜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钳夹肾动脉的方法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sham)组、单纯缺血再灌注(IR)组和PGI2+IR(PGI2)组。运用微循环显微镜自动摄像分析系统,于肾缺血60 min和再灌注120 min时动态观察肠系膜微循环和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①缺血期和再灌注期IR组的肠系膜微动、静脉管径减小,血流速度明显减慢,白细胞粘附聚集、白微栓及管周出血增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②5-40 ng·kg-1·min-1PGI2可不同程度地影响肠系膜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其中在10 ng·kg-1·min-1PGI2组,微血管管径和流速、白细胞粘附、白微栓、管周出血及上述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IR组比较显著差异(P<0.01或P<0.05),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微血管管径明显增大(P<0.01),而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肾IR损伤时肠系膜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异常,PGI2对其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以10 ng·kg-1·min-1PGI2为最佳有效预防剂量。  相似文献   

7.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血液流变性、肌肉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在兔大腿上止血带制成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损伤前后兔左趾长伸肌腱系膜表面微循环状况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均高于缺血前;微循环出现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白细胞附壁、白色微栓形成,且无复流现象严重。结论:全血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白色微栓形成及无复流现象等微循环障碍是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了纳络酮对犬缺血和再灌注心肌微循环血流量及其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微循环血流量明显降低(P<0.01),但再灌注早期(5min),心肌微循环血流量接近正常,缺血40min,再灌注30min,毛细血管周围组织严重水肿,内皮高度肿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纳络酮治疗缺血和再灌注早期,心肌微循环血流量明显增加(P<0.01);毛细血管周围组织水肿及管腔狭窄程度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提示:纳络酮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水肿程度,增加微循环血量,推迟“无再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三七总皂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表达、中性粒细胞浸润与核因子 -κB(NF-κB)活性变化的关系 ,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兔52只采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随机分为 :1、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 :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45min后再开放 ;2、三七总皂苷(PNS)预处理组 (IR PNS组 ) :在心肌缺血前10min静脉注射PNS(100mg/kg) ;3、假手术对照组 (Sham组 )。每组又分缺血前 (0) ,再灌注后30、60、90、120、240、360min时相点。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ICAM -1的表达 ,结果用积分灰度值表示。用凝胶电泳迁移率 (EMSA)分析检测心肌组织NF -κB的活性。用髓过氧化酶法 (MPO)定量测定心肌组织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结果NF -κB活性的变化 :Sham组的NF -κB活性在缺血前后无显著变化 (P>0.05)。在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前比较 ,心肌再灌注30min后NF-κB活性开始增高 ,120min后达到高峰 ,之后活性有所下降 ,但仍明显高于缺血前(P<0.05) ;与Sham组比较 ,心肌NF-κB活性明显高Sham组。在三七总皂苷 (PNS)预处理组NF-κB活性明显低于IR组。心肌ICAM -1的变化 :假手术对照组 (Sham组 )心肌ICAM-1的表达无显著变化 (P>0.05) ,IR组在心肌再灌注120m  相似文献   

10.
心肌缺血45min,再灌注180min复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了等容血液稀释、维拉帕米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MDA含量、SOD活性及心功能的影响。实验并分四组:Ⅰ组(对照组);Ⅱ组(稀释组);Ⅲ组(维拉帕米组);Ⅳ组(稀释+维拉帕米组)。结果:①心肌组织MDA含量及SOD活性变化:与Ⅰ组缺血区心肌MDA含量相比,Ⅱ、Ⅲ、Ⅳ组均显著降低,Ⅳ组又明显低于Ⅱ、Ⅲ组;Ⅱ、Ⅲ、Ⅳ组缺血区心肌SOD活性均明显高于Ⅰ组(均P<0.05)。②心功能变化:再灌注后,Ⅰ组心功能进行性恶化,Ⅱ组左室收缩功能(LVSP,+dp/dt-max)和舒张功能(-dp/dt-max)有明显改善,Ⅲ组舒张功能明显改善,Ⅳ组各项心功能指标进一步好于Ⅱ、Ⅲ组(均P<0.05)。提示:等容血液稀释和维拉帕米均能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代谢和功能,二者合用效果更加明显.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心肌缺血45min,再灌注180min复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了等容血液稀释、维拉帕米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MDA含量、SOD活性及心功能的影响。实验共分四组:I组(对照组);Ⅱ组(稀释组);Ⅲ组(维拉帕米组);Ⅳ组(稀释+维拉帕米组)。结果:①心肌组织MDA含量及SOD活性变化;与I组缺血区心肌MDA含量相比,Ⅱ、Ⅲ、Ⅳ组均显著降低,Ⅳ组又明显低于Ⅱ、Ⅲ组;Ⅱ、Ⅲ、Ⅳ组  相似文献   

12.
心肌微循环改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丁宇慧  马志强  朱启明  丁翔  周木秀 《中国微循环》2004,8(1):16-17,29,F002
目的探讨缺血与再灌注时心肌组织微循环的改变.方法采用家兔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模型,观察心肌组织毛细血管腔内和管壁的变化以及心肌细胞与间质的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血浆神经肽Y和内皮素水平及心肌组织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截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肌组织毛细血管显著扩张(P<0.001),微动脉、微静脉显著收缩(P<0.05),实验组心肌缺血时血浆神经肽Y和内皮素水平显著上升(P<0.001),再灌注时进-步上升(P<0.001).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固缩、变性和坏死,管腔内血细胞排列成串,心肌细胞水肿、变性、坏死,肌浆溶解,心内膜和心外膜下心肌间质广泛出血,心肌间质中性粒细胞呈小片状浸润,部分形成微脓肿.结论心肌组织微循环的改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中可能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溶栓、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方面,但这些治疗面临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的损伤.炎性反应在心肌梗死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心肌微循环障碍、组织再灌注不良及白细胞浸润心肌等,最终会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心功能损伤.近期研究发现氢气通过抗感染、抗氧化损伤、减轻凋亡等机制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治疗作用[1],并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心肌功能障碍及细胞凋亡.本实验探讨炎性因子在饱和氢盐水治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心络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脑梗塞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6 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通心络治疗组 ,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 :通心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甲襞微循环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等作用 ,能改善脑梗塞患者的微循环 ,降低血粘度  相似文献   

15.
对照观察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测定动物血浆中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EDRF/NO)、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浓度变化,并用光镜和电镜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作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1)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球结膜微循环异常;表现为A3、A4微动脉血管管径缩小,毛细血管交换距离增大。(2)血浆中EDRF/NO水平降低;(3)血浆TXB2、MDA水平升高,SOD、6-Keto-PGF1α下降;(4)光镜下:缺血区心肌组织细胞肿胀变性。电镜下:内皮细胞肿胀,部分毛细血管腔内有红细胞、白细胞附壁阻塞,线粒体肿胀,糖原颗粒减少。结果提示:心肌在较短时间缺血后再灌注(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后就可产生组织损伤,这可能与血管内皮受损,EDRF/NO合成释放减少,缩血管物质TXA2升高,血小板、白细胞粘附、聚集在血管内皮上,氧自由基产生过多等有关。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缺血/再灌注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进而引起组织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予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与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疏血通注射液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在防治脑梗死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与再灌注时心肌组织微循环的改变。方法采用家兔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模型 ,观察心肌组织毛细血管腔内和管壁的变化以及心肌细胞与间质的形态学改变 ,并测定血浆神经肽Y和内皮素水平及心肌组织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截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心肌组织毛细血管腔显著扩张 (P<0.001) ,微动脉、微静脉显著收缩 (P<0.05)。实验组心肌缺血时神经肽Y和内皮素水平显著上升 (P<0.001) ,再灌注时进一步上升 (P<0.001)。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固缩、变性和坏死 ,管腔内血细胞排列呈串 ,心肌细胞水肿、变性、坏死 ,肌浆溶解 ,心内膜和心外膜下心肌间质广泛出血 ,心肌间质中性粒细胞呈小片状浸润 ,部分形成微脓肿。结论心肌组织微循环的改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中可能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心肌肽素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多肽类物质心肌肽素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大鼠冠脉结扎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上,观察心肌肽素治疗性给药对缺血大鼠血浆中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终产物(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心肌肽素治疗性给药能明显降低血浆CPK、LDH的活性与MDA含量,其作用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心肌肽素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治疗作用,提示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和影响心肌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李沛  张志坚 《中国微循环》1998,2(3):144-147
结扎兔冠脉左室枝45min,再灌注180min,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等容血液稀释对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20只兔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对照组)、Ⅱ组(稀释组)。结果:电镜下观察,Ⅰ组心肌细胞细胞器严重损伤,Ⅱ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恢复。与此相对应,再灌注期间Ⅱ组心功能明显好于Ⅰ组,心肌梗塞面积亦小于Ⅰ组。提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了异常改变,血液稀释疗法应用后细胞超微结构呈现出不同程度恢复且可缩小心肌梗塞范围,在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方面表现出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对微循环、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银杏叶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复制家兔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显微电视和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对家兔球结膜微循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用药组在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等时相,与对照组比较,其微动/静脉口径(3、4级)、微静脉流速/流量、毛细血管条数均增加(P<0.05),红细胞聚集、白色微小血栓等均减少(P<0.05)。结论:家兔缺血再灌注存在明显微循环障碍,银杏叶提取物有保护微循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扩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