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骆登高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少年习儒,精通经史;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博览医书,并多年亲自临床实践,他结合数十年临证心得编撰《医林一致》,有论有据,有理有方,通俗易懂,简单实用,融理、法、方、药于一书,给后代留下了一份宝贵的中医药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除清代官方辑佚之外,明、清至今,辑录或补辑古医书者不下数十家。范以所辑医书为目简介如下。1.《神农本草经》。此书店以后渐俟,但其内容几乎全部被保存在历代本草书中。最早辑复此书的是南宋王炎,辑本名为《本草正经》,3卷,已佚。以后辑佚此书的有以下诸家:门)明代卢复辑本,名(神农本草),3卷。据(证类本草)中白字(阴文)辑录;药物编次一依(本草纲目)。此本为现在最早的(神农本草经)辑本,收录于丛书(医种子)中。(2)清代过盖起辑本,名(本草经),3卷。今仅存首卷。匕)清代孙星衍、孙冯翼辑本,名(神农本草经…  相似文献   

3.
《柳洲医话》、《愿体医话》、《潜斋医话》是王孟英整理总结、评注简效方的合刊医书,舍称《三家医话》。《柳洲医话》是辑《续名医类案》中魏之跨按语以及附方,加以评注而成.《愿体医话》是收录急救小方的医书,根据清代史播臣原著、俞桂庭增补的《愿体集》,加上王孟英本人心得体会编撰而成。《潜斋医话》主要收录了民间单方验方、且是王氏亲自验证的得效方。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三部医书的戍书背景、写作体例特点,亦对三部医书排列顺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吴达,字东旸,清代江苏江阴县人。因壮年病误于医,产为之废,故愤而习岐黄术。晚年业医于上海,学验俱丰。著有《医学求是》上下卷,并附医案一卷。载医论三十一篇,医案四十六例。此书溯本穷源,广收博采,旨在论述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要点,  相似文献   

5.
既谈了《中医三字经》,不可不谈《中药三字经》.中药有吗?有.谁写的?清代漳德府监漳县(今属河北)举人袁凤鸣.他生殁忌日无考,此书何时出版也难知.但可以推测应在清嘉庆九年(1804年)之后,因成书于1831年,搜集医书于1804年截止的《医籍考》中设有.不过此书未见刻本传世,原稿为磁县(今在河北省邯郸市)马全局旧藏.1960年河北中医学院改编、增补、删整、付印.所以现在我们读的是经过整理后的《药物三字经》.  相似文献   

6.
《新中医》1982,(6)
医古文部分《用药如用兵论》小解和语译徐大椿是有清一代的名医。精于医,且多才多艺。行医五十年,著述颇丰,世传徐灵胎医书。其《医学源流论》,寻本溯源,讨论医学问题,对历代医学理论多所阐发,不失为清代一部较好的医学论文集。徐氏在治疗用药上,不拘泥古法。《用药十论》尤为精辟。宋、元、明诸代,将医家与兵家、用药与  相似文献   

7.
《分类草药性》作为一种记载地方性草药药性功用的书籍,自清代以来在四川等地广为流传,现存有清代、民国年间的版本及民间手抄本。有的草医虽未见过此书,但师承口授,却能背诵此书内容,可见其影响之深。本文拟就《分类草药性》的版本、内容特色及其对本草学的贡献提出讨论,供进一步研究之参考。一、作者、年代与版本1.清·光绪丙午年(1906)刻,重庆某书堂新刊,书名《草药性》。其扉页绘有想象神农画一幅,次页有铁线草、乌鸦根、清风藤、黄英树图形四幅,书末内言:“此书神农皇帝采炼,制下百草药性一部,以上尽是一切应验之药,认真病症,依药性加用,百不失一,传下一十三代名医,济世救民,恐士  相似文献   

8.
徐灵胎(1693-1771),原名大椿,曾名大业,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人,清代著名医学家。灵胎治医,无师自通,学验俱丰,医名远播。其生平著述颇多,可分为医学专著、评点他人医书和非医学著作三类。其中医学著作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9.
何梦瑶,清代名医,字扳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医碥》为其代表作。《医碥》共7卷,刊于1751年。对于该书的评价辛昌五《医碥》序开言即道:“王金坛先生《证治准绳》脍炙人口,予友何西池称为近代医书之冠。虑其奥博难读,因作《医碥》以羽翼之。”将此书与《证治准绳》相提并论。何梦瑶在自序中则说:“或曰:方今《景岳全书》盛行,桂、附之烈,等于岘冈,子作焦头烂额客数矣。人成谓子非医病,实医医,是书出,其时医之药石欤?‘碥’当作砭。予笑而不敢言。”在其凡例中更明言:“今日桂附之毒,等于刀钜。梦瑶目睹时弊,不得不救正其失,初非偏执,读者幸勿以辞害意”,似有默认其针砭时医之意。  相似文献   

10.
《撷芳要录》成书于清代嘉庆间,现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国医籍大辞典·本草类》定此书为抄本,未标出编者赵酉樵的名讳。通过查阅档案、方志等史料,考定此书为编者赵锡书的稿本,并梳理了山东冠县人赵锡书的生平家世,揭出了此书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古人常言"知而弗传,非仁也",所以大部分读书人常把"建不朽之业"与"刊未有之书"等同起来,穷则独善其身,刊未有之书;达则兼济天下,建不朽之业.清代道光年间,阮元任两广总督后,广东学术由弱而强,刻印医书的数量急剧上升,对广东医学的传播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当时广东热心刻印医书的入主要为临粤官员、善男信女和饱受病害或得医书恩惠之人,他们主要本着济世利人之道义和推己及人之善心,传播医学,造就了晚清广东医书出版的盛局,促进了清代广东医学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徐灵胎为清代著名医学家,一生著注医书10余部,理论造诣精深,临证不同凡响。是时名重一方,今日亦声名不歇,垂振医史,甚为当时和后世医林所称重。灵胎先生之治医,既无家学渊源,又无师道传授,纯粹自学成才,为后学模范。徐灵胎之学医缘由在《征士洄溪府君自序》中记述颇详:“余之习医也,因第三弟患痞,先君(父亲)为遍请名医。余因日与讲论,又药皆亲制,医理稍通。继而四、五两弟又连年病卒,先君以悲悼得疾,医药之事无虚岁。家藏有医书数十种,朝夕披览,久而通其大义,质之  相似文献   

13.
陈修园(公元1753—1823),名念祖,福建长乐人,为清代名医。陈修园热爱祖国医学,以继承、发扬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为己任,孜孜不倦为之奋斗终身。他善于继承整理古典医籍,功力深厚,涉猎广泛,并搏取众长,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因而自成一家。著述颇多,但业经肯定者仅《南雅堂医书全集》(即《陈修园医书十六种》170万字左右),包括《灵素节要浅注》十二卷,《金匮要略浅注》十卷,《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时  相似文献   

14.
《医宗金鉴》是清代官方编订颁发的大型医学丛书,编集之时正当清朝乾隆时期,国力鼎盛.乾隆务求标榜文治,下谕太医院“尔等衙门该修医书,以正医学”.院使钱斗保、吴谦等人奉谕即着手筹备,由朝廷发大内医书,并广搜民间验方,设立专门“医书馆”,并先后由大学士鄂尔泰、和亲王弘昼督办,遂于乾隆7年(1742)告成.此后本书作为官定教材,为太医院及民间习医之士学医所用,广为流传.作为古代中医教育史上最大型的一次教材编修活动,《医宗金鉴》的教材编集经验值得后人总结.  相似文献   

15.
清代名医谢映庐,约为清嘉庆初年~咸丰七年间人.祖居江西南城,三世为医,熟读医书300余家,临证40余年,声誉卓著,其宝贵的学术经验主要反映在《得心集医案》(又称《谢映庐医案》)中。谢氏深谙岐黄之道,处方不离仲景左右,尊古而不泥古,医案中论病议病,切中肯綮,处方立法.匠心独运,颇具喻嘉言《寓意草》之遗风。笔者反复研读,仅将谢  相似文献   

16.
医书《大方》为宋、金时期作品,《永乐大典》载其著者为袁当时。此书亡佚已久,近世医者少有所闻,但此书内容被我国古代国宝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收录,可见在当时其医学价值是被肯定的。现将所辑得的《大方》条文作了详细的考证,并对此书著者情况、成书年代和亡佚条文加以探究,希望可以将这部鲜为人知的古医书重新展现给读者,并为文献研究、临证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既谈了《中医三字经》 ,不可不谈《中药三字经》。中药有吗 ?有。谁写的 ?清代漳德府监漳县 (今属河北 )举人袁凤鸣。他生殁忌日无考 ,此书何时出版也难知。但可以推测应在清嘉庆九年 ( 180 4年 )之后 ,因成书于 1831年 ,搜集医书于 180 4年截止的《医籍考》中设有。不过此书未见刻本传世 ,原稿为磁县 (今在河北省邯郸市 )马全局旧藏。 1960年河北中医学院改编、增补、删整、付印。所以现在我们读的是经过整理后的《药物三字经》。内容有 :①寒性类 ,668句 ;②热性类 ,32 8句 ;③温性类 ,4 2 4句 ;④平性类 ,62 8句。计有 2 ,0 4 8句 ,6,144…  相似文献   

18.
日本现存的153部中国散逸古医籍 ,经过中日专家历时3年的研究、整理和复制 ,最近全部回归我国。据主持这项工作的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郑金生介绍 ,此次全部回归的中医古籍中 ,包括153部散逸古籍和77部国内稀见善本 ,约2800万字。其中宋代医书20部、元代医书19部、明代医书161部、清代医书30部 ,多为300~600年前流传海外 ,而在国内早已失传的善本 ,其内容涉及脉学、本草、针灸、伤寒、军阵外科及临床各科。专家评估认为 ,这些古籍的史料文献、中医药学术和临床应用价值巨大 ,堪称国宝。它们…  相似文献   

19.
王实是南北宋之交的名士,他的《伤寒证治》一书是宋代士人研习伤寒学的重要著作,然今已散佚,仅有部分内容散见于李知先《伤寒活人书括》、王好古《医垒元戎》等医书中.通过对此书佚文的搜讨辑录,可以考见其体例及伤寒学术思想,并可窥见宋代士人习医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20.
名医误治     
清代名医陈修园幼年丧父,勤勉好学,文中举人,医通《灵》《素》。历代名家医著,莫不博览而精通。其医术之高明,蜚声远近,甚至在做官的同时,还要兼做医生。不但如此,他著作很多,流传到后世的医书有30多种,亦是一位著名的医学科普作家。可是,就是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