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兆张,字楚瞻,浙江海盐人,生于17世纪,明末清初名医.冯氏7岁时即丧父,家道贫寒,生性好学,加之体弱多病,于是遵循母命,13岁开始学医,从师访道十余年,曾六上京师,研究医学,精于医术,后游医于天下,行医于两浙,尤精儿科.  相似文献   
2.
介绍张玉萍教授治疗斑秃的经验。认为其病机以气血衰弱、肝肾不足为本,风邪侵袭、气滞血瘀为标;治疗以益气养血、养肝补肾治本,祛风清热、活血化瘀治标。自拟斑秃内服基本方,配合外搽方使用。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3.
通过破译考释俄藏黑水城西夏文ИВН.6476第6首与第19首“治妇人催生助产婴儿”古方,并检索查阅宋元及以前传世方书中相关治妇人产难方药,认为第6首以“黑豆、麦芽”方药治妇人助产婴儿抄录于宋元及以前传世中医文献,第19首以“骑马助产”的物理疗法催生助产与西夏国畜牧业为主的民族特点有关。经比较西夏医学与宋元及以前传世方书中“治妇人催生助产婴儿”类方药,认为西夏国医疗水平远远低于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   
4.
通过搜集整理历代中医主要论著,总结心律失常脉象相关论述。在秦汉时期,提出了心律失常典型脉象有促、结、代脉之名,明确结、代脉的概念,描述了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脉象的特征;在西晋至隋唐五代时期,以王叔和《脉经》最具代表性,对心律失常脉象的认识不局限于促、结、代脉,还有数、迟、涩、芤及诸多死脉,确立了心律失常脉象更为客观具体的内容;在宋金元时期,诸多医家对《脉经》论述的心律失常脉象各有不同的理解,并对促、结、代脉、涩脉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对心律失常脉象的理解和认识更趋全面,更切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5.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用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后世医家对此方主治有所发展,《千金翼方》用治虚劳,《卫生宝鉴》用治呃逆,《外台秘要》用治肺痿.清代《温病条辨》将原方去参、桂、姜、枣,加生白芍,改生地黄为干地黄,更名为加减复脉汤,治疗"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并在加减复脉汤的基础上创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治疗温病不同时期之变证.  相似文献   
6.
总结中医古方文献研究的体会,思考目前古方文献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认为:古方文献研究中可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古方文献研究需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研究中需对古方进行必要的筛选;需密切结合当代临床实际;需密切结合方剂学理论和中医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7.
俄藏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医学文献中有7首治痢方药,借助《文海》、《同音》、《番汉合时掌中珠》等西夏文工具书,利用古代汉语知识,结合传世医学文献,对7首治痢方药进行破译、注释及方源考证,得知西夏文治痢7方,基本均系宋代传人西夏国的中原医方,西夏医家或者原方原药照用,或者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化裁使用,如加入当地常用食物番糖、乳酪等.关于用法、用量,或者因袭原方,或者根据西夏国民族饮食习俗特点稍作改动.  相似文献   
8.
利用计算机辅助检索统计技术,分析研究《温病条辨》中三焦发热病证及发热兼其他证候诸条目,归纳总结了其临床症状、病因病机、治法及用药四方面的临床证治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汤晓龙  张如青  刘景云  丁媛 《河南中医》2011,31(12):1452-1454
黑水城西夏文医药文献"治偏头疾方"为《俄藏黑水城文献》иHB4384中第三首方,通过对该方西夏文文字的破译释读,并从同时期及以前时期传世中医文献中考证研究该方的病因病机、药物组成、主治功效及服用法特色四个方面特点。认为该方在唐宋时期同类方剂基础上调整了药物组成,其病因病机当以外感风邪兼寒邪为主,用药简单,主治功效针对病因而行,在当今临床治疗偏头痛病证中仍具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医案是医生诊治疾病的实践纪录,包含着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中可以学到医家宝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亦能了解患者心理、当时社会的医风、医疗水平和医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