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项背筋膜炎的运动锻炼方法。方法:2009年4月—2010年5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项背部筋膜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仰头缩颈扩胸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氯唑沙宗片口服,比较治疗3周后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颈残障指数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颈残障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两组VAS评分、颈残障指数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VAS评分、颈残障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痊愈37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采用仰头缩颈扩胸锻炼法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疗效确切,为防治项背部肌筋膜炎提供一种简单、有效而又舒适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2.
车革方 《中外医疗》2014,(16):64-65
目的探讨刀松解术对颈肩部筋膜炎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80例颈肩部筋膜炎患者随机分在两个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平均40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口服药物和物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针刀松解术治疗,治疗观察为期2个月,对比两组颈肩部筋膜炎患者的治愈率情况、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评分以及患者的VAS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患者39例,治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的有效患者32例,治愈率为80%,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比对照组的高;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活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结论针刀松解术对颈肩部筋膜炎的治疗疗效显著并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以及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值得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移动功能、行走功能、括约肌控制评分、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移动功能评分、行走功能评分、括约肌控制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06%(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2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功能锻炼相比,功能锻炼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独立性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白脉软膏按摩项背部配合颈痛颗粒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采用白脉软膏按摩项背部加颈痛颗粒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颈痛颗粒内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颈部疼痛VAS评分及颈椎功能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部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椎功能评定积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脉软膏按摩项背部配合颈痛颗粒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的疗效,并且对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和颈椎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观察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为其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仰头耸肩扩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给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口服治疗,15 d为1疗程,比较两组在治疗5、10、15 d的临床疗效、VAS评分、CK及LDH水平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5 d的VAS评分及CK水平比较,以及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5天、治疗10 d、治疗15 d的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0 d和治疗15 d的VAS评分及CK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经Radit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头耸肩扩胸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使该病患者损伤的骨骼肌得到恢复,LDH、CK水平情况可为临床疗效提供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对项背部肌筋膜炎患者予以小针刀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6年12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项背部肌筋膜炎患者,将其以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5例。实验组予以小针刀治疗,参照组则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参照的85.71%,满足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结论对项背部肌筋膜炎患者予以小针刀治疗能够提高质量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可将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个体化颈椎刚柔保健枕防治上颈段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1月—2010年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上颈段颈型颈椎病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1例),分别采用枕颌带牵引与个体化颈椎刚柔保健枕治疗,治疗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与疼痛评分,并观察治疗6个月前后的颈部残障指数评分的改变。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的颈部残障指数评分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治疗组的颈部残障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个体化颈椎刚柔保健枕防治上颈段颈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宽筋散热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残留痛的临床效果,分析对骨密度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PVP术后残留有腰背痛的OVCF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接受钙剂治疗和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热毛巾外敷治疗,观察组采用宽筋散热熨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压痛点个数、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4周时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压痛点个数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2周、4周时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压痛点个数均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火针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对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按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采取火针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对照组采用局部振动仪配合传统手法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问卷(MPQ-PRIT)、腰椎功能障碍指数、日常生活能力提高(ADL)及腰椎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PQ-PRIT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OD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及对照组(P<0.05);ADL评分、前屈及后伸活动度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对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温筋通络法治疗肌筋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40例肌筋膜炎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0例和对照组220例。治疗组给予温筋通络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康复理疗。2组均治疗3个疗程(30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2.27%,优于对照组的49.55%。治疗组总体疗效、痊愈率、VAS评分改善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痊愈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筋通络法治疗肌筋膜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齐刺滞针经筋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齐刺滞针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分经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落枕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奇偶数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采取分经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落枕穴治疗,疗程1~3次,通过对比VAS评分和颈椎活动度来评价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经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尹凤华 《中外医疗》2014,(19):81-82
目的 比较运用针刺与利多卡因阻滞治疗颈背部肌筋膜扳机点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5-12月MPS患者100例,通过PEMS3.1软件按照1:1的比例获取随机数字,随机将患者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结果 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次以及治疗后3次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1次和3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次以及治疗后3次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1次和3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PPDT与PPT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次后以及治疗3次后PPDT与PPTO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1次和3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扳机点可降低VAS和NDI,提高患者的压痛阈和耐痛阈,临床效果明显,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是治疗颈背部MPS的一种有效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辨证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肩腰腿痛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辨证施以各种中药方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患者情况选用相应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机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机体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颈肩腰腿痛疗效显著,且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内服,是临床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推拿、康复操和颈痛颗粒中医综合方案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安全性和远期效果。 方法 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及佩戴颈围治疗,观察组给予推拿、康复操和颈痛颗粒中医综合方案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Odom分级、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 )、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复发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Odom分级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Odom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CASC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NDI和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NDI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上述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5% vs. 9.30%,P>0.05)。治疗后12、24和48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推拿、康复操和颈痛颗粒中医综合方案用于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并显著降低患者远期复发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落枕的效果。方法:确诊的60例落枕门诊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浮针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日1次,共治疗1~3次。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结果:浮针组22例治愈,6例好转,2例未愈,总有效率93%;常规针刺组10例治愈,12例好转,8例未愈,总有效率7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浮针疗法治疗落枕比普通针刺有更好的疗效,且疗程短,痛苦小,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端提整脊法结合两式八段锦锻炼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74例研究对象均来自汕头市中医医院,脱落5例,共有169例患者完成病例随访,其中整脊锻炼组88例,电针组81例。整脊锻炼组通过端提整脊法结合两式八段锦锻炼治疗,而电针组则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1 a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颈痛量表(NPQ)评分变化。[结果]整脊锻炼组和电针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和90.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NPQ评分百分比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整脊锻炼组的疗效改善优于电针组(P<0.05)。随访1 a期间整脊锻炼组复发2例,电针组复发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提整脊法结合两式八段锦锻炼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在缓解患者颈肩部疼痛和总体疗效上优于电针治疗,复发率比电针治疗低,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颈肩部疼痛和恢复颈椎的力学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颤压"颈三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头痛伴颈枕部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颤压"颈三线"推拿治疗(A组)和小针刀治疗(B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sual analogue scale,VAS)、头痛指数评分。结果:A组VAS评分为(1.35±0.94)分,头痛指数评分为(87.50±12.48)分,有效率为83.33%;B组VAS评分为(1.28±0.87)分,头痛指数评分为(90.45±15.24)分,有效率为82.14%。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颤压"颈三线"与小针刀均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可依患者的接受情况分别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