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关节镜及C臂X光机监视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关节镜及C臂X光机监视下股骨髁骨折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股骨髁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和C臂X光机监视下行股骨髁骨折闭合牵引、手法和撬拨复位及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同时在关节镜下治疗关节内其他损伤。结果13例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术中发现合并半月板损伤7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1例。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骨不连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关节镜及C臂X光机监视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骨折,手术方法切实可行,组织损伤小,骨折复位好,内固定牢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包洪卫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2,22(3):313-313,315
目的:介绍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与优点。方法: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髁上或髁间骨折患者33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股骨远端髁上或髁间骨折患者(双侧骨折2例),关节外骨折17例,关节内骨折18例。全部得到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术后无肺炎、深静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3.9%。结论:股骨远端髁上和(或)髁间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关节面解剖对位良好,固定牢靠,术后即能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髁骨折在关节镜下进行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7月-2012年10月,29例股骨髁骨折患者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了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男18例,女11例;按AO分型:B1型13例,B2型9例,B3型7例,年龄22~75岁,平均46.3岁。结果手术时间40~70 min,平均55 min。2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5.6月。骨折均临床愈合,愈合时间6~11月,平均8.3月。根据Letenneu:功能恢复评估系统进行评价。优:18例;良10例;差1例,优良率96.5%。结论股骨髁骨折在关节镜监视下微创进行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股骨远端骨折分为髁上及髁部骨折。根据Muller分型^[3]:股骨髁上骨折为A型,股骨髁骨折包括B型及C型,是一种高能量而严重的刨伤,多为粉碎性,属于关节内骨折。目前趋向于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较为困难,特别是C2和C3型骨折,难以达到有效固定,并且术后关节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及易发生创伤关节炎,所以此类骨折内固定及内固定的选择仍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5.
股骨髁上或髁间粉碎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或髁间骨折的指证,方法,疗效及应用中的注意问题。方法:随访本科11年间用交锁内钉固定股骨髁上或髁间骨折的35例患者,对虱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等作分析研究。结果:35例股骨远相或髁间骨折患者,关节外骨折29例,关节内骨折6例。31例得到随访(平均27个月),骨折均愈合。无术后肺炎,深静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6年8月-2008年7月收治30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采用Schatzker分类法:Ⅰ型5例、Ⅱ型12例、Ⅲ型9例、Ⅳ型2例、Ⅴ型1例、Ⅵ型1例,施行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开整复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评价疗效。结果16例患者(53%)存在关节内软组织损伤,最终随访时依照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0%,依照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优良率81%,1例膝关节僵直(关节活动范围0°~90°),1例发生骨关节炎。结论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整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以避免关节囊切开、镜下监视关节面骨折复位、镜下评价和处理骨折合并的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等损伤,有利于准确评价伤情、减少手术创伤、有效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DHS加防旋空心钉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国  杜向阳  陆永春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140-140,150
目的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加防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9年3月采用DHS与DHS加防旋空心钉两种方法治疗的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按Evans分型:Ⅱ型9例,Ⅲ型49例,Ⅳ型10例。结果65例获得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但DHS加防旋空心钉组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DHS加防旋空心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坚固,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可减少并发症、缩短卧床时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苗巍  张银龙 《中外医疗》2013,(33):49-50
目的 探讨比较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锁定解剖钢板固定(ALP)与关节镜下逆行髓内钉固定(AGSH)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优劣,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自2006-2012年该院治疗的股骨髁上骨折97例,分别应用锁定解剖钢板和关节镜辅助下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对各自的疗效、术后出血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固定治疗方法上骨愈合率无差异;骨折愈合时间AGSH组少于ALP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AGSH组优于ALP组;出血量AGSH组少于ALP组;切口长度AGSH组明显由于ALP组;平均术口拆线时间ALP组大于AGSH组.结论关节镜下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优于解剖型锁定钢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84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骨折的愈合情况以及膝关节功能状况。股骨髁上骨折均按远端骨折AO/ASIF分型进行分型:A1型56例,A2型15例,A3型13例。治疗方式为髌韧带内侧小切口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84例股骨髁上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根据Neer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手术后患者总的优良率为85.7%。A1、A2型优良率高(分别为96.4%、86.7%),而A3型优良率较低(为38.5%)。结论A1、A2型股骨髁上骨折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而A3型股骨髁上骨折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10.
李明  章军辉  刘华  章云峰  狄正林  何志勇 《浙江医学》2018,40(11):1259-1260,1276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胫骨双隧道缝线固定和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固定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PCL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分型均为改良的Meyers-McKeever分级Ⅱ、III、IV型。其中采用关节镜下胫骨双隧道缝线固定20例(关节镜组),采用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固定20例(切开组)。比较术后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愈合情况、膝关节松弛度、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骨不愈合、关节内感染、深静脉血栓、异常血肿等不良事件发生。切开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关节镜组除1例患者发生胫前皮肤浅表感染外其余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关节镜下胫骨双隧道缝线固定和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固定PCL止点撕脱骨折均能获得安全有效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股骨髁间骨折术后影响患者膝关节活动的相关因素,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从2013年4月~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96例股骨髁间骨折患者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6例,女40例;年龄2066岁,平均43±2.5岁。致伤原因:车祸所致48例,高空坠落所致29例,压砸所致12例,直接暴力所致10例。Muller 分型:C1型52例,C2型38例,C3型6例。术后严重程度计分法(ISS)评分12~29分,平均20.5分;手术据受伤时间4h 24d,平均7d。内固定采用 LISS 钢板58例,逆行交锁髓内钉22例,松质骨螺钉、螺栓16例。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探讨,按可能影响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的因素分为性别组(男性和女性)、年龄组(中青年和中老年)、骨折类型组、术前 ISS 评分组、手术时机组、手术入路组、内固定方式组、膝关节囊的处理组、复位质量组以及是否进行 CPM 功能锻炼组,分析对比各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性别组男性为优良组占比87.50%(49/56),性别组女性为优良组占比80.00%(32/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组中青年组为优良组占比86.79%(46/53),中老年组为优良组占比72.09%(3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机、治疗方式、手术入路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关节囊重建的修复、解剖复位、进行 CPM 功能锻炼组、ISS 评分<16以及骨折分型 C1的优良率分别比关节囊无法修复、非解剖复位、没有进行 CPM 功能锻炼、ISS 其他评分、其他骨折分型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ISS 评分、骨折分型、关节囊的处理、复位质量以及是否进行 CPM 功能锻炼是影响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的主要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的相关因素有年龄、ISS 评分、骨折分型、关节囊的处理、复位质量以及是否进行 CPM 功能锻炼等。术后积极主动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股骨髁间骨折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2007年12月-2010年6月,使用锁定型股骨远端外侧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27例.采用股骨髁锁定钢板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65 ~150 min,平均116 min.术中出血量250~600ml,平均342 ml.未出现骨折劈裂、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6~44个月,平均21.6个月.X线片示22例骨折于术后24周愈合,3例36周愈合,2例48周愈合,平均27.1周.术后16~44个月,平均20.6个月取出内固定,经随访无再次骨折者.膝关节活动度121~135°,平均127°.随访期末膝关节HSS评分88~100,平均95.6,优良率100%.[结论]股骨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确切,是一种良好的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骨折54例,配对分为关节镜下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各27例,分别施行关节镜下顺行交锁钉治疗和切开顺行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及疗效。结果:关节镜下手术组手术软组织损伤、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按Kolmert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两组疗效优良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骨折关节镜下顺行交锁钉固定手术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关节镜技术在长管骨骨折微创手术治疗中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移植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术前MRI检查有前交叉韧带断裂且术中关节镜检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断裂者25例,按病人要求,分别选择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自体组)和同种异体(同种异体组)骨-髌腱-骨移植重建膝前交叉韧带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变化及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7个月。结果两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关节失稳明显改善,客观指标正常。手术时间自体组为(80±10)min,同种异体组为(60±10)min。术后发热时间自体组为(2±1)d,同种异体组为(3±1)d。膝关节功能按Lysholm评分标准,自体组为(86.7±4.3)min,同种异体组为(85.8±4.4)min。按Lukiano评分标准,自体组优良率为92.5%,同种异体组为90.09%。两组病例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正常。结论采用关节镜下自体B—PT-B移植手术时间较同种异体B—PT-B移植时间长,而术后吸收热时间较短(P〈0.01),但白体与异体B—PT—B移植住院时间、Lysholm评分和重建ACL临床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异体移植重建无明显排斥反应,避免了自体B-PT—B重建时的自体组织损伤。同种异体B—PT—B是ACL重建的良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并分析其治疗方法及特点。方法对5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访23.1(5~5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46例,良9例,差3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优良率91.4%。结论股骨颈骨折应用双空心钉经皮内固定,有动力加压作用,创伤小、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适应证广,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股骨颈骨折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王永文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12-13,100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5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股骨转子间骨折分类标准(AO31.A1-A3),分别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组)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组)手术方式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并参照Harris评分标准测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4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时间12.5个月,其中PF-LCP组25例,PFNA组23例。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PF-LCP组(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康复(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均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临床应该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纯性膝关节软骨骨折的MRI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证实的外伤性膝关节软骨骨折患者15例,总结其MRI特点并与关节镜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5例单纯性膝关节软骨骨折患者共有19处软骨骨折,6处位于股骨滑车,5处位于股骨外髁,3处位于股骨内髁,3处位于髌骨,2处位于胫骨平台;单纯性膝关节软骨骨折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软骨变薄,信号不均,软骨下低信号线连续;16处损伤软骨下骨髓见小片状水肿;19处软骨骨折处周围间隙内均见关节积液。结论单纯性膝关节软骨骨折常有明确的外伤史,好发部位为股骨滑车,MRI典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软骨变薄,信号不均,软骨下低信号线连续及损伤软骨下骨髓水肿;无明确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的关节少量积液常提示软骨骨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颜海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8):1023-1024,1027
目的:探讨双螺钉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颈骨折(GardenⅡ、Ⅲ型)41例随机分为双螺钉(21例)和传统三螺钉(20例)两组,采用微创切开,透视下复位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41例患者随访5~47个月,下地负重时间5~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7个月,术后Harrris评分73~99分。双螺钉组优良率(92.23%)与三螺钉组(9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螺钉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再发健侧股骨颈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3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再发健侧股骨颈骨折有完整记录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104例老年初次股骨颈骨折患者(对照组)比较,观察患者的致伤原因、年龄、性别、Singh指数、并发症、现患髋对侧关节Harris评分情况,评估再骨折原因。结果:直接致伤原因为跌倒的观察组占100%,对照组占89.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78.16±3.42)岁和(66.47±5.84)岁(Ρ〈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男女性别构成比分别为1∶8和1∶1.54(Ρ〈0.05);Singh指数≤3级例数分别为34例和83例(Ρ〈0.05);在6种相关性并发症(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脑卒中、类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病)的伴有情况中,观察组为23、14、15、11、9、5例,对照组为26、12、10、14、10、4例,除帕金森病外,其余5种并发症的伴有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Ρ〈0.05);现患髋对侧关节Harris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5.16±9.57)分和(98.12±4.81)分(Ρ〉0.05)。结论:跌倒仍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再发健侧骨折的直接原因,女性、增龄、骨密度降低、高发合并症均是不利因素,但尚不能认为初次骨折后关节功能减退是再发健侧骨折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