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索采用增强预处理强度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联合快速递减免疫抑制剂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策略治疗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的效果。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南方医院血液科确诊2例BPDCN,例1患者以皮肤浸润起病,经皮肤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CD+4 CD+56 LCA+ TdT+ CD+43 BPDCN侵犯皮下及真皮层,移植前经联合化疗处于完全缓解;例2患者以骨髓浸润起病,先后误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后经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诊断CD+4 CD+56 CD+123 BDCA-1+ BPDCN,移植前未缓解。接受以全身放疗联合环磷酰胺为基础的增强预处理allo-HSCT,供者均来源于同胞;采用环孢素A(CsA)联合短疗程甲氨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单倍体相合移植加用兔抗人类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移植后2个月开始快速减停免疫抑制剂,采用流式细胞术监测微小残留病(MRD)指导或采用预防性DLI防治复发。结果 移植后2例患者均获完全供者植入及完全缓解,其中例1处于持续缓解,+6个月行DLI诱发IV度皮肤及肠道急性GVHD,经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后控制,+243天死于血栓性微血管病、弥漫性肺泡出血;例2患者+60天复发,经化疗联合DLI、白细胞介素-2治疗后未缓解,+101天死于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结论 BPDCN以CD+4 CD+56 CD+123 CD+43 TdT+ 树突状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浸润皮肤和(或)骨髓、临床进程呈高度侵袭为典型特征,增强预处理的allo-HSCT联合快速递减免疫抑制剂和MRD监测指导DLI对早期BPDCN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但对于难治复发患者仍需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新方法。方法 23例白血病患者,HLA 配型全相合9例,1~3个位点不相合14例,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采用环孢素A(CsA)和霉酚酸酯(MMF)及短程甲氨蝶呤(MTX)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1例植入失败,22例完全植入,HLA全相合受者未发生急性GVHD,13例HLA不全相合受者中Ⅱ~ 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46.2 %。20例可评估的患者中,慢性 GVHD 13例,广泛型5例,累积发生率65 %。随访6至32个月,预期一年生存率86.6 %。结论 骨髓和外周血联合移植对HLA配型全相合和部分相合患者是安全、有效的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探讨allo-HSCT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接受allo-HSCT治疗的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为急性白血病,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1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EBT);8例为亲缘供者,7例为非亲缘供者;11例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4例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6例为HLA配型全相合,9例为HLA配型不全相合.结果 15例患儿中生存7例,生存期为5个月~6年;5例因复发或重症感染放弃治疗;3例死亡.6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包括Ⅰ度3例,Ⅱ、Ⅲ、Ⅳ度各1例,其中发生Ⅳ度急性GVHD患儿死亡.2例发生广泛性慢性GVHD,其中1例死亡,另1例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结论 allo-HSCT是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其并发症多、风险大,在防治并发症的同时,应严格把握allo-HSCT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血缘HLA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复发病例进行同一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二次移植(HSCT2)的可行性。方法 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4)患者接受血缘HLA全相合供者骨髓移植后18个月复发,染色体检查提示为受者复发型。给予CY-TBI预处理后输注同一供者外周血HSCT2,同时降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强度。结果 患者HSCT2后获得稳定植入,患者并发急性GVHD(肠道Ⅳ级,皮肤Ⅲ级),完全缓解至+8月。结论 对于血缘造血干细胞供者移植后复发的患者,HSCT2同一供者HSCT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观察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移植相关并发症及疾病的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中位年龄39岁(8~59岁)。供者于移植前3 d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行干细胞动员;预处理方案: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亲缘全相合移植患者采用改良Bu/Cy方案;HLA亲缘不全相合者采用改良Bu/Cy+ATG方案;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和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采用Flu+Bu/Cy方案。GVHD预防方案:麦考酚酸酯+环孢素+短疗程甲氨蝶呤。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3 d(12~17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6 d(12~23 d),且供者CD+34 细胞采集量>2.5×106/kg(受者体质量)或单个核细胞采集量>5.0×108/kg(受者体质量)所移植的患者造血重建较快。12例供受者血型不合,移植后未出现严重溶血反应;11例(55 %)发生急性GVHD(aGVHD),包括Ⅰ度4例,Ⅱ度4例,Ⅲ度2例,Ⅳ度1例,均经治疗后好转。移植后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6个月(2~14个月),1例白血病患者移植后5个月复发死亡,1例移植后4个月因自行停用环孢素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慢性GVHD(cGVHD)、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患者仍处于CR状态。结论 allo-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造血重建与采集物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密切相关。ABO血型不合不是移植的障碍。复发、GVHD、感染是移植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血液病的疗效,探讨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HSCT治疗的110例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61例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49例患者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其中,28例采用HLA全相合的同胞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20例采用单倍体异基因骨髓+PBSCT,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采用脐带血HSCT。预处理方案:淋巴瘤患者采用BEAM方案(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左旋苯丙氨酸氮芥),白血病患者采用改良的Bu/Cy方案(羟基脲+阿糖胞苷+白消安+环磷酰胺+司莫司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大剂量左旋苯丙氨酸氮芥方案,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FC(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短程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单倍体移植患者加ATG。结果 109例(99.1 %)患者成功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的平均天数在自体移植中分别为10 d和12 d,在异基因移植中分别为12 d和15 d;allo-HSCT中Ⅰ~Ⅲ度急性GVHD的发生率为28.6 %(14/49),慢性GVHD的发生率为32.7 %(16/49)。中位随访36个月(1~60个月),84例(76.4 %)患者无病生存,其中,auto-PBSCT组45例(73.8 %),allo-HSCT组39例(79.6 %);26例(23.6 %)死亡。auto-PBSCT组16例(26.2 %)复发死亡,2例(3.3 %)复发,无移植相关死亡;allo-HSCT组9例(18.4 %)复发死亡,3例(6.1 %)复发,1例(2.0 %)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也是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在同胞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57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行同胞全相合PBSCT,采用改良的Bu/Cy方案或TBI/Cy方案预处理,予ATG+环胞菌素A(CsA)+霉酚酸酯(MMF)+短程甲氨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57例患者均达到稳定植活,急性GVHD(aGVHD)发生率为36.8 %,其中I~Ⅱ度aGVHD 31.6 %,Ⅲ度aGVHD 5.2 %,无Ⅳ度aGVHD发生。慢性GVHD(cGVHD)发生率为33.3 %,其中2例表现为广泛型。38.6 %患者在移植早期出现感染,50.9 %患者出现巨细胞病毒(CMV)血症。5年总生存(OS)率及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71.35 %和68.61 %。结论 同胞全相合allo-PBSCT预处理阶段加用低剂量的ATG可能降低GVHD发生率,患者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及机会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增加,但可能增加高危患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化疗诱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髓外复发患者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临床特征及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 以2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1例诊断为T-ALL患者在2个疗程化疗后血液学完全缓解时,行同胞供者HLA配型全相合的allo-HSCT。移植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在供者细胞植入状态、疾病复发、GVHD各个时期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相关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 患者+27天获得完全供者嵌合体(FDC),+34天造血功能完全恢复,+110天出现慢性GVHD(cGVHD),+264天在cGVHD状态下髓外复发,Hyper-CVAD方案化疗后,+347天相继出现表现为口腔溃疡的cGVHD及伴有Ⅳ度肠道GVHD的重叠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CD+4 T细胞比例在发生重叠综合征时(1.70 %)较健康对照组[(0.56±0.35)%]有所增高,Treg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在患者发生cGVHD时(4.66 %)较健康对照组[(0.59±0.33)%]及患者复发时(0.39 %)、造血干细胞植入时(1.15 %)高,发生重叠综合征时升高更加明显(7.83 %),同时在复发时Th17/Treg比例>1,而发生GVHD时Th17/Treg比例<1。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A 在患者发生cGVHD时(6.11 pg/ml)及化疗后诱导重叠综合征时(6.81 pg/ml)均较健康对照组[(5.19±0.77)pg/ml]有所增高,TGF-β1浓度在患者移植后不同时期均较健康对照[(48.81±4.90)ng/ml]高。结论 化疗可诱发allo-HSCT术后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GVHD;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失衡可能与疾病复发、GVHD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移植对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白血病患者30例,平均年龄32.6岁,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1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5例,供者均为HLA相合同胞,动员方案为每天G-CSF 5 μg/kg,共5 d,并于外周血干细胞回输当天采集供者骨髓300 ml回输;预处理方案采用Bu/Cy,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A(CsA)联合甲氨蝶呤(MTX)、吗替麦考酚酯(MMF)。结果 回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5.13±2.6)×108/kg,骨髓单个核细胞(1.3±0.6)×108/kg,30例患者均成功植活,其中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为(12.1±3.25)d,血小板>0.5×109/L的时间为(14.0±5.33)d;Ⅰ~Ⅱ度aGVHD发生率为40.0 %(12/30),Ⅲ~Ⅳ度发生率3.3 %(1/30),cGVHD发生率为43.3 %(13/30),严重cGVHD发生率为3.3 %(1/30);2年无病生存率达72.0 %。结论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并有可能减少重度急、慢性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51例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36例选择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15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包括HLA不全相合3例及非血缘关系移植4例,混合移植2例;预处理自体移植主要选用CBV,BEAC方案,异基因移植采用BU/CY2及改良的BU/CY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CsA+MTX或CsA+MTX+MMF方案。结果 51例患者中49例获得造血重建,在auto-HSCT和allo-HSCT后WBC≥1.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 d和17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1和25 d;40 %出现aGVHD,26.7 %出现cGVHD;3.9 %出现HVOD;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5.9 %;CMV感染发生率33.3 %;62.7 %出现黏膜炎;54.9 %出现不同部位的感染;移植相关死亡率3.5 %,随访3~95个月,移植后复发11例,其中auto-HSCT 9例,allo-HSCT 2例。结论 H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最佳方法,但移植期间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减少其相关并发症,以提高血液肿瘤的治愈率及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干细胞移植(HSCT)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中的疗效以及预处理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13例MDS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SCT)(包括HLA配型全相合10例、半相合2例、脐血移植1例)。输注单个核细胞(MNC) 6.92(2.65~21.33)×108/kg,CD34细胞4.47(1.49~10.22)×106/kg。其中,5例选择全身照射+氟达拉滨+环磷酰胺(TBI+Flud+Cy)方案预处理,3例白消安(BU)/Cy预处理,3例TBI+CY,2例采用阿糖胞苷(Ara-C)+BU+Cy+替尼泊苷(VM26)预处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2例HLA配型半相合者给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A(CsA)加短程甲氨蝶呤(MTX)治疗,并于移植后1~28 d持续给予霉酚酸酯(MMF),其他病例仅给予CsA加短程MTX。结果 13例患者中9例造血完全重建,移植相关死亡4例。结论 HSCT是可以治愈MDS的有效方法。预处理选择应采取个体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LA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35例CML患者,11例行HIA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24例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全身照射(TBI)+环磷酰胺(CY)方案预处理8例,白消安(BU)+CY方案预处理27例。结果造血重建34例(97.1%),3年无病生存率(DFS)为60.0%,5年累积生存率为57.1%。复发2例,移植相关死亡12例。并发症包括出血性膀胱炎(HC)5例,肝静脉闭塞病(HVOD)1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8例,慢性GVHD 1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慢性期移植、Ⅰ和Ⅱ度急性GVHD患者3年DFS分别高于年龄〉30岁、加速期移植及Ⅲ和Ⅳ度急性GVHD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疾病状态、急性GVHD的严重程度是allo-HSCT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30岁、慢性期、轻度GVHD的CML患者行allo-HSCT治疗,可获得较高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成人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自2011年9月至2018年12月行allo-HSCT的Ph+ALL成人患者29例。移植前处于CR1 23例;CR2 3例;CR3 1例;未缓解(UR)2例。无关供者相合1例,同胞全相合5例,亲缘单倍体23例。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5例。预处理方案: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者1例,TBI/Cy者13例,TBI/Flu者7例,FBA者5例,CBA者3例。21例患者移植后使用TKI维持治疗至MRD阴性后1年。结果:26例获得完全造血重建,另3例患者获得ANC重建,未获得PLT重建。中位随访时间为 13(3~54)个月,死亡10例(34.5%),死于疾病复发者6例,死于治疗相关并发症者4例(感染2例,严重肝脏GVHD 1例,TA-TMA 1例)。复发患者中均有相关高危因素(移植前未缓解及MRD阳性)。总生存率为65.5%。预期2年DFS 60%,预期2年OS 66%。移植后使用TKI维持组及不维持组预期2年DFS分别为78% vs 46%。结论:allo-HSCT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方法,移植后使用TKI维持治疗可提高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14.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17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及移植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对17例CML患者进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慢性期15例,加速期、急变期各1例.供者均为同胞兄妹,16例为HLA全相合,1例为2个位点不合.预处理方案采用BU/CY方案,应用CsA、MMF和短程MTX预防GVHD.结果全部患者造血功能均获得快速重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的平均时间为移植后+11(+9~+13)天,血小板≥20×10/9L的平均时间为移植后+16(+14~+21)天.16例HLA全相合移植中发生急性Ⅰ度GVHD 1例(6.25%),慢性GVHD 4例(25.00%);1例HLA 2个位点不合移植患者发生急性Ⅱ度GVHD.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2~43个月),15例CP期患者均无病生存,2例AP期及BP期患者分别于移植后9个月及6个月死亡.结论Allo-PBSCT是治疗CML的有效方法,CsA/MMF/MTX三联方案可以有效地预防急性GVHD.  相似文献   

1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方法脐血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3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3例。结果6例患者完全植入,+15~+25天白细胞(WBC)>1.0×109/L,+35天~+51天血小板(Plt)>20×109/L。例1出现急性GVHDⅠ度,例5出现急性GVHDⅣ度,例6出现肝静脉闭塞综合征(VOD)、急性GVHDⅠ度、出血性膀胱炎(HC),例2移植后6个月复发,放弃治疗死亡。余5例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1997年7月至2008年8月,对26例血液病患者行allo-HSCT,其中急性白血病(AL)14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例;移植供受体22例为同胞HLA全相合,4例为同胞HLA不全相合。结果 所有患者达到稳定的供者植入,随访至今,累积总生存(OS)率为63.9 %,累积无病生存(DFS)率为62.6 %;15例(57.7 %)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其中急性GVHD 8例(30.8 %)[Ⅲ~Ⅳ度4例(15.4 %)],慢性GVHD 7例;HLA全相合与 HLA不全相合移植间GVH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复发4例;死亡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Ⅳ度GVHD、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高危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27)。结论 allo-H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提高allo-HSCT疗效的关键是控制移植相关并发症,特别是GVHD和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资料,其中3例为难治性PNH,1例为PNH-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征,均为HLA 6/6相合亲缘供者.预处理均采用白消安(BU)/环磷酰胺(CY)+抗人T淋巴细胞兔球蛋白(ATG-F)方案,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A(CsA)+甲氨蝶呤(MTX),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移植后4例患者经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证明均为完全供者植入,中性粒细胞> 0.5×109/L的平均时间为15d(11~18d),血小板计数> 20×109/L的平均时间为19 d(14~28 d).移植后15~30 d CD55、CD59恢复正常.2例发生Ⅱ度急性GVHD,1例发生慢性GVHD,未发生移植排斥.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7~42个月),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 allo-HSCT是根治难治性PN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髓外复发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分析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及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行allo-HSCT后髓外复发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并结合文献分析白血病allo-HSCT后髓外复发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临床转归。结果 白血病allo-HSCT后髓外复发部位不一,髓外复发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发生骨髓复发,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白血病/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程度、白血病分型、移植时疾病状态、移植前髓外浸润、细胞遗传学的改变、白血病细胞的抗原表达等因素与移植后髓外复发有一定关系。对于白血病移植后髓外复发的治疗目前主张联合治疗,但疗效欠佳。结论 急性白血病allo-HSCT后髓外复发的发生率虽低,但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联合治疗有望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R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20年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接受allo-HSCT的14例TR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14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35岁(12~59岁);急性髓系白血病1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移植时4例骨髓完全缓解,3例骨髓部分缓解,其余7例均未缓解。亲缘全相合移植5例,单倍型移植9例,均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14例患者均顺利植活,中位粒细胞植活时间为16 d(10~24 d),中位血小板植活时间为13 d(10~34 d)。7例发生Ⅰ~Ⅱ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6例发生慢性GVHD,2例发生Ⅲ级肠道GVHD。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4~97个月),14例患者中5例死亡。结论:allo-HSCT可以改善TRL患者的预后,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分析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造血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特殊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行allo-HSCT后发生PRC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停用环孢素A(CsA)、加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治疗该患者后血型转化,造血恢复。结论 ABO血型不合allo-HSCT易出现红系造血延迟及PRCA,应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