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细胞核移植和生殖细胞单性生殖技术是灵长类动物自体胚胎干细胞自体遗传背景构建的主流技术,目前还存在明显的“低效率”问题。原因主要是重构卵后天获得性重新编序不完全/不恰当/不完善、重构卵纺锤休组分的种系特异性丢失/非整倍体核型形成、或重构卵缺少父源性或母源性基因印记的影响。今后应从促进所需的后天状得性基因重新编序、避免重构卵所需组分的丢失、减少非整倍体核型的形成和校正亲代基因印记的偏倚等方面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遗传外重新编程(epigenetic reprogramming)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题,它主要涉及基因组DNA的甲基化/去甲基化和核小体核心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还有相关的基因印记.大量的体外实验表明,遗传外重新编程在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中起关键性的作用,由此推测克隆胚胎的低成功率(大量重组卵卵裂受阻、囊胚形成受阻)的原因可能是遗传外重新编程的不彻底性.就遗传外重新编程中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去甲基化过程及遗传外重新编程与克隆的关系作简要的阐明.  相似文献   

3.
遗传外重新编程(epigeneticreprogramming)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题,它主要涉及基因组DNA的甲基化/去甲基化和核小体核心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还有相关的基因印记。大量的体外实验表明,遗传外重新编程在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中起关键性的作用,由此推测克隆胚胎的低成功率(大量重组卵卵裂受阻、囊胚形成受阻)的原因可能是遗传外重新编程的不彻底性。就遗传外重新编程中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去甲基化过程及遗传外重新编程与克隆的关系作简要的阐明。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检测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CA)的结果及性染色体不分离发生的亲源性及发生时期。采用回顾性研究, 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中心同时经QF-PCR检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为SCA的 385例样本的临床资料。统计SCA样本类型及产前诊断指征, 通过对比产前诊断样本与孕妇样本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析非嵌合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染色体不分离发生的亲源性和发生时期。结果显示, (1)非嵌合型SCA样本324例, 其中45, XO 113例(113/324, 34.9%), 47, XXY 118例(118/324, 36.4%), 47, XXX 48例(48/324, 14.8%), 47, XYY 45例(45/324, 13.9%)。45, XO病例在绒毛样本中检出68例(68/113, 60.2%), 其他SCA样本在羊水样本中检出179例(179/217, 82.5%)。嵌合型SCA样本61例, 其中含有45, XO嵌合的样本有58例(58/61, 95.1%)。(2)45, X病例较常见的产前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产前诊断中限制性胎盘嵌合体(CPM)的发现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至2020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于产前诊断中无创胎儿DNA检测结果或早孕期11~13+6周绒毛样本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结果与羊水或脐血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病例6例;胎儿分娩后留取胎盘组织,多位点取样,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方法对胎盘组织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在6例病例中,羊水或脐血样本检测结果分别为:21号染色体单亲二倍体(UPD21)、46,XX、46,XX、46,XY、46,XX、46,XY;而其胎盘组织中均检测到两种核型类型的细胞嵌合,分别为UPD21/47,XX,+21、46,XX/45,XO、46,XX/45,XO、46,XY/47,XY,+13、46,XX/45,XO、46,XY/47,XY,+21,确认均为CPM。结论CPM可导致以胎盘绒毛或胎盘来源物为检测靶标的核型检测结果与胎儿实际核型结果不一致,在产前诊断中认识到限制性胎盘嵌合现象的存在可以解释绒毛样本检测结果与羊水或脐血样本结果不一致的现象,避免因CPM导致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重构胚胎,在卵母细胞内多种重编程因子的作用下,供体细胞核抹去分化状态,恢复全能性,即核重新编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供体核必须被正确激活与胚胎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同时抑制与分化有关的基因.到目前为止,通过该项技术已经获得了多种哺乳动物的克隆后代,但克隆成功率低,且存活个体大多表型异常.核重编程的不准确性可能是克隆后代存在高死亡率和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基因组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状态是影响重编程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就组蛋白乙酰化的生物学功能,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荆Trichostatin A对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的影响,以及Trichostatin A在体细胞核移植中的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长期冷冻人卵裂期胚胎经序贯共培养形成的囊胚建立人类胚胎干细胞系。方法:将冷冻≥10年的卵裂期胚胎复苏后,采用单层卵丘细胞序贯共培养至囊胚期,经辅助孵出,置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饲养层全胚培养,原代培养6d后加入20%MEF条件培养基培养至形成原代克隆。观察人胚胎干细胞集落的生长状态并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Oct-4基因表达、核型分析及体外分化实验等方法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9枚冷冻卵裂期胚胎经序贯共培养,有6枚发育到囊胚期,最终获得1株胚胎干细胞系。经鉴定该细胞系具有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Oct-4胚胎干细胞特异标记、形成拟胚体、在体外形成具有自动节律性的心肌细胞、并具有46,XY核型等5种特性。结论:冷冻胚胎经序贯共培养能够改善胚胎发育潜能,有助于建立人胚胎干细胞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收集并分析Turner综合征(T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染色体核型,进一步加强对TS患者临床特征及染色体异常分布特点的认识,回顾生长激素治疗TS所致身材矮小的疗效。方法:收集广西妇幼保健院1988~2013年以身材矮小、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不孕等原因就诊,并经遗传咨询和染色体核型综合分析确诊的TS患者。统计各临床特征及异常核型在TS患者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共确诊了TS患者148例。首诊原因以身材矮小及原发性闭经为主,分别占34.7%和31.4%。148例TS患者中发现22种染色体核型,其中单体占37.16%。含Y染色体9例,4例行SRY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并经手术切除卵/睾组织。结论:身材矮小是TS的主要临床表现,并成为儿童期的主要就诊原因,而成人期则以闭经和第二性征不发育为主诉,细胞遗传学分析仍为确诊的主要手段。含Y染色体且SRY基因阳性的TS患者多存在卵/睾组织,一旦诊断应尽早通过影像学或手术探查寻找卵/睾组织并予预防性性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的微环境中,由氧气参与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一些活性氧物质如得不到及时清除,会诱导氧化应激的现象.有研究显示,氧化应激是影响卵母细胞质量和胚胎发育潜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量的氧化应激可导致卵母细胞内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进而影响三磷酸腺苷(ATP)合成,干扰卵母细胞内减数分裂,使卵母细胞内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目增多,造成胚胎DNA损伤和早期发育停滞,最终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在体外培养时,经常通过添加外源性抗氧化剂或自由基清除剂,以及建立并维持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所需的低氧环境来拮抗氧化应激的不良作用.就氧化应激的产生、对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及如何拮抗氧化应激的不良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在目前临床实践中的表现,探讨NIPT与胎儿染色体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为基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遗传咨询积累有价值的临床资料,为NIPT检测技术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共有268例孕妇因NIPT检测结果异常(包括高风险和有非报告性提示结果),采用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进行验证。同时收集同期发现的NIPT结果呈假阴性的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和胎儿染色体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异常NIPT结果中,高风险占49.25%,非报告性提示占50.75%;验证结果显示21-三体综合征的阳性预测值77.65%,18-三体综合征72.73%,13-三体综合征20.00%,性染色体62.42%,非常见染色体异常24.31%,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50.23%。6例NIPT结果正常的孕妇因超声检查异常,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检测,均证实胎儿染色体异常。结论当前临床实践中NIPT对常见非整倍体异常的检出率并不像之前文献发表的那么高; NIPT结果正常,当超声发现异常时,应考虑介入性产前诊断验证,有助于假阴性结果的发现; NIPT可以发现额外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应建议结果可疑的孕妇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稳定的小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应用C57BL/6小鼠进行同基因异位小肠移植.手术采用非造口方法,将移植肠近端结扎,远端与自体回肠末段吻合.结果:连续进行小鼠异位小肠移植手术33只,手术完成率为97%,1只小鼠术中血管吻合失败,2只小鼠术后因不可逆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死亡,移植总成功率为90.9%.结论:采用非...  相似文献   

12.
人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前者可以直接影响后者的发育、成熟以及所形成胚胎的质量.在辅助生殖技术中,通过对卵丘细胞的研究,可以为胚胎选择提供更加客观、准确且无创的方法,提高妊娠率,推动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发展,减少高序多胎妊娠及其所带来的不良妊娠结局.目前,从基因及转录水平探讨卵丘细胞与卵子质量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卵丘细胞中卵母细胞发育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能够预测优质胚胎;细胞周期检测点及DNA修复相关基因与卵子质量有关;细胞凋亡、葡萄糖生成、抗氧化应激相关基因及核转录因子I/B是预测卵子发育潜能和妊娠结局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后天获得性溶血性疾病,临床上较少见,据日本统计,发病率为0.1/10万~0.3/10万。我国北方报道的病例要多于南方,据牡丹江地区5个县市流行病学调查,平均发病率为0.12/10万,患病率为0.69/10万[1]。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良性克隆性疾病:PNH系获得性造血干细胞良性克隆性疾病。异常克隆不具有自主无限扩增的特性,部分病例可以自愈。由于位于X染色体上的PIG-A基因(Xp22.1)突变,导致糖化肌醇磷脂(GPI)锚蛋白合成障碍。据报道已发现100多种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异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IPT-plus)在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12月在黄山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产前筛查门诊1272名孕妇,采用NIPT-plus检测技术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对检测结果为高风险孕妇充分遗传学咨询,转诊到有资质的产诊中心行羊穿胎儿核型分析,并通过跟踪随访分析NIPT-plus和产前诊断胎儿核型情况.结果 1272名孕妇,经NIPT-plus检测筛查出高风险报告47例,染色体异常中的21三体4例、18三体4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5例、微缺失微重复(CNV)30例、其他染色体异常4例.不同筛查指征的孕妇,高风险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1,P<0.05),血清学唐筛异常组最高,高风险检出率为4.62%.47例高风险孕妇经金标准的诊断方法,即羊穿胎儿核型分析36例,产前诊断率76.60%(36/47).21三体阳性预测值为66.67%,18三体阳性预测值25.00%,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阳性预测值50.00%,微缺失微重复阳性预测值为18.18%,其他染色体异常阳性预测值为33.33%.结论 NIPT-plus检测技术在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中有较高的筛查效果,在诊断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过程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1缺血性J波与室性心律失常 当J波增高增宽形成明显J波或大J波,并见于低温、高血钙、心肌缺血或神经系统病变时,常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关.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缺血区心室外膜细胞完全丢失动作电位穹顶,这种非均一性的Ito介导的穹顶完全丢失导致缺血区与非缺血区之间形成显著增大的复极电压梯度,从而易于形成2相折返,其在心电图上的表现为一个在T波上RonT的室性早搏,RonT室性早搏很容易触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因此引发多种室性心律失常.所以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出现J波综合征的患者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性逆转综合征是一种性分化异常疾病.患者染色体核型和性表型相反,包括46,XX男性和46,XY女性2型.其发生机制包括Yp-Xp末端易位、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易位、存在未能检出的XX/XY嵌合、SOX9基因过度表达或缺失、参与性别决定的其他基因或分子发生突变等.临床表现有很大的异质性,46,XX男性多因婚后不育就诊,46,...  相似文献   

17.
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后核重编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重构胚胎,在卵母细胞内多种重编程因子的作用下,供体细胞核抹去分化状态,恢复全能性,这就是核重新编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供体核必须被正确激活与胚胎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同时抑制与分化有关的基因.到目前为止,通过这项技术已获得多种哺乳动物的克隆后代,但克隆成功率低且存活个体大多表型异常.核重编程的不准确性可能是克隆后代存在高死亡率和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综述了重编程中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X染色体失活以及基因印迹等的近期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探讨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小伴腭裂的遗传方式,对其高发家系进行遗传学研究. 方法 采用分离分析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分析法对37个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高发家系进行分析. 结果先证者的亲属患病率分别是一级亲属为29.89%(26/87),二级亲属为2.70%(4/148);其亲属发病率高低与血缘关系近远相关,与先让者血缘关系越近的亲属患病率越高;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遗传方式不同于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隐性遗传及性连锁遗传,而符合多基因遗传,其一级、二级亲属加权平均遗传度为(148.40±8.20)%. 结论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9.
翼状胬肉是一种原因不很清楚的结膜角膜病变,一般认为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改变,单眼或双眼受犯。轻者影响美容及引起角膜源性散光,重者影响视力。Vaniseotte(1986)分析比较了胬肉手术的效果,观察1a其单纯切除一次成功率为59%。我科2003年对翼状胬肉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波  林楠  胡鲲鹏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7):1191-1194
目的 比较肝卵圆细胞(Hot)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小鼠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以含浓度为0.1%的3,5-二乙酯基-1,4二氢三甲基吡啶(DDC)喂养C57BL/6小鼠,建立小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而后利用胶原酶原位灌注及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肝脏非实质细胞,再用免疫磁珠分离纯化出Sca-1阳性的肝卵圆细胞.利用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最后经脾分别输入卵圆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生理盐水(NS).4周后观察肝功能各项指标、羟脯氨酸及肝脏的病理改变,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 在继续注射CCl4的情况下,HOC移植与MSC移植治疗均能改善肝纤维化小鼠的肝功能,降低肝脏羟脯氨酸含量,缓解肝纤维化,但HOC移植组更加明显(P<0.05);在停用CCl4后,各组肝纤维化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肝卵圆细胞经脾注射移植后,能改善肝硬化小鼠的肝功能,减轻其肝纤维化的程度,且效果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