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常见的眼部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目前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情绪波动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在治疗方面,中医药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历代中医学者认为此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主要有脾虚湿盛,积滞目络;肝气不舒,瘀血内阻;肝肾亏虚,湿浊上犯。本文就肝脾肾三脏与CSC的病理关系,结合中医眼科学者们在治疗方面取得的临床经验,再根据笔者在临床跟师过程中遇到的典型病案,及通过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案取得良好的效果,略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2.
师从陆绵绵教授3年,收益颇丰.陆师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工作50年,有扎实的西医与中医基础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陆师认为在明确西医诊断的前提下,中西医结合辨证是中西医结合诊治眼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和各家临床实践,探讨从伏邪论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CSC是由外感或内生邪气伏于少阴、厥阴、太阴之经,导致正气内虚,痰湿、瘀血内生所致,病变累及脾、肺、肾、肝诸脏,以正虚邪伏为基本病机,正虚为本,痰湿阻络犯目为标。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结合八纲、脏腑、五轮八廓、眼科六经辨证,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分别从补其虚脏、利水祛湿、托透伏邪、疏肝开郁、化痰散结、通络祛瘀等方面论治CSC,以达到保护视网膜细胞,保护视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运用补虚祛瘀法治疗高度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红 《中医研究》2006,19(10):45-46
高度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为眼科常见难治之病,其病因涉及诸多脏腑、经络,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笔者抓住气血的“虚”和“瘀”,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检查结果,有无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作为一个指征引入中医望诊,将该病按病情发展进程,分为肝肾阴虚和血瘀阻络两型,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眼科临床常见的视神经疾病,发病率高、致盲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棘手。视神经在中医眼科属目系,其通过足厥阴肝经与肝相连,也通过足太阳膀胱经与肾相通,经络为全身气血通道,气血循经上达目系,以维系眼的视瞻光明。邪侵络脉或络虚不荣,导致血阻络病气滞经病,络邪传经,引起目系疾病。故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与气血经络密切相关。本文以“六经辨证”结合“络病理论”为指导,提出在临床中应肝肾同治调气血以治其本,辅以针刺疏经通络以治其标。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提供理论指导及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气血学说”“络病学说”“玄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眼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同轴一体,在生理和病机上密不可分。从中医学整体观念出发,脏腑为本,目为标,气血-络脉-玄府轴是脏腑与目联系的枢纽;在局部辨证的基础上,“气血-络脉-玄府轴”的稳态失衡是视网膜血管性疾病(RVD)在眼底证候的微观体现。在病症结合视角下探究RVD的临床特点,其具有气血不和、络脉失调、玄府郁闭的证候特征,核心病机可概括为“气血-络脉-玄府轴失调”;由此提出和气血、通络脉、开玄府为RVD的基本治疗原则,须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为RVD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为自限性疾病,但病程常达数月,易反复发作,影响视力,可归属于祖国医学“视瞻”、“昏渺”等范畴。近年来,随着眼底血管荧光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渐认识到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Bruch氏膜复合性损伤导致相应位置视网膜屏障功能破坏,以致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引起视网膜神经上皮局限性脱离是本病的基本发生机理。该病病因不明,治疗方法虽多,但针对性不强。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与肝脾肾三脏机能失调和淤血阻络有关。近年来,笔者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医目诊是通过观察眼睛各部位的神、色、形态变化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眼底是活体唯一能直接观察到人体终末血管的组织,是全身微血管病变的观察窗口,眼底观察是目诊最重要的内容。观察眼底病理改变形态和功能的方法包括检眼镜、眼底照相机、激光扫描眼底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视网膜断层扫描仪、偏振激光扫描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及视野、色觉、眼电生理、非侵入性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定、视网膜分形维数分析等检查技术;眼底病理改变的分析方法包括对眼底常见体征的辨证分析、对眼底各部位病理改变的辨证分析、对眼底组织结构图像和功能的分析等。  相似文献   

9.
介绍郑燕林教授从郁辨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经验。郑燕林教授认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由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络郁水停,水湿停聚,郁于视衣黄斑而成。病位在水轮视衣黄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湿郁黄斑为基本病机,湿郁贯穿疾病始终。故以开郁导滞、通络祛湿为基本治法,并在基本治法的基础上辨证施治,灵活运用疏肝健脾、通络祛湿、利湿清热或清热化痰、温阳利水、滋阴利水等治法。  相似文献   

1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为眼科临床常见难治之病,其病因涉及诸多脏腑、经络,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笔者抓住气血的"虚"和"瘀",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检查结果,有无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作为一个指征引入中医望诊,将该病按病情发展进程,分为肝肾阴虚和血瘀阻络两型,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大量与便秘诊治相关的理论研究与临床文献报道,并结合临床实际,探讨便秘产生的病因病机与肝脾肾肺功能失调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药治疗便秘提供理论支撑。通过研究发现,肝脾肾肺的功能失调是便秘的根源。便秘的病机是肝失疏泄、肝不藏血,肾之阴阳失调,肺失宣肃,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肝不藏血致体内气机失调、津液不足而形成便秘;肾内蕴元阴元阳,肾之阴阳失调使人体内各脏腑之阴阳均出现不足,从而产生便秘;脾主运化,其功能失调会使体内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输布失常而产生便秘;肺失宣肃致气机的升、降、出、入异常,也和便秘的形成有关。对于便秘的治疗应在辨证的基础上运用疏肝气、调肾阴阳、健脾气、协调肺之宣肃为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白内障手术的开展、原发性青光眼的早期药物控制,眼底出血性疾病变成了临床常见致盲眼病之一.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临床体会,认为本病治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截根据笔者多年临床体会,认为在治疗本病. 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就现代医学而言,眼底出血是眼科的常见病症,临床上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所致眼底出血较常见.在我们的本科七版《中医眼科学》教材中也重视了辨病和中医辨证的结合,将眼底出血分归于"络损暴盲"、"络阻暴盲"、"视瞻昏渺"等疾病范畴中.  相似文献   

13.
蒋鹏飞  李翔  彭俊  彭清华 《中医药导报》2019,25(21):18-21,25
采用朱文锋提出的证素辨证理论,对眼科专科辨证体系中眼底络脉病变的12个证型进行证素分析,病位证素以肝、脾、肾为主,病性证素较为复杂,包括气虚、血虚、气滞、血瘀等多种证素,得到的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大致与眼科专科辨证体系中的相同。证素辨证在眼科,尤其是在眼底血络中的应用,仍存在敏感性较低、特异性不够等问题,持续且深入的眼科专科证素研究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试论眼底病变的中医辨证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眼底病变”包括视神经乳头、视网膜、黄斑、视网膜血管、脉络膜等组织的病理变化。中医统称为“内障”。《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内障者,从内而蔽也。”病变位于瞳神以内。外观俨似好眼,仅感视觉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包括视瞻昏渺、视瞻有异色、暴盲、青盲、夜盲等疾病。现时借助检眼镜等仪器,能直接观察到眼底变化,这是对中医望诊的补充,也是近年来中医眼科的一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不孕症属中医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症等范畴,目前普遍认为其病因为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失调,与肾、肝、脾三脏功能失常相关。心主血脉,与肾、肝、脾、肺在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方面存在密切联系。心主血脉功能失常,或心与肾、肝、脾、肺的功能关系失调,均可引发PCOS性不孕症。因此,心与PCOS性不孕症的发病具有相关性,从宁心安神、交通心肾等方面论治PCOS性不孕症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眼底疾病在中医文献里多属“瞻视昏渺”、“云雾移睛”、“视惑”、“暴盲”、“青盲”等证范畴,它包括近代医学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视神经乳头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神经萎缩等多种疾患,其治多从肾着手。然根据祖传眼科经验及个人四十多年临床体会,认为眼底疾病的治疗应以肝为主,其疗效较治肾为好。现将肤浅体会,整理于后,仅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肾对目生理病理的影响和作用的系统阐述,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确立肾在中医眼科中的主导地位,据此提出"肾主目"的理论.认为中医眼科在重视目与脏腑、特别是目与肝的关系同时,应强调肾为目之主.遵循这一原则,对眼科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骆省吾系江苏省眼科名中医。其临证选方遣药,以轻灵简捷见长;遇眼底疾病,每喜从肝论治;处理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善用凉肝、调肝、养肝三法。经验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五脏相关性"探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主要遵循整体观念的基础上强调"谨守病机,恪守辨证",认为UC的发病与"心藏神""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宣降"及"肾主二便"等功能失调都有密切关系,旨在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郁是病理因素的一种,与多种眼底病密切相关,如视网膜水肿、视神经炎、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和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动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等。眼底视网膜血管密集,真气推动着精血、津液灌注眼底组织,若气血郁滞,玄府不利,神光郁遏,则易导致多种眼底病,眼底病多郁证。在治疗眼底疾病时,症见肝郁者,均可用疏肝解郁法治之,且应注重从郁证论治,肝得疏,则郁热除,气血畅行,目系得养,视物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