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了解目前重症监护病房(ICU)死亡患者的相关情况,更好地为制订ICU患者收治标准及其他法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4年12月2015例死亡患者病历资料。结果2015例死亡患者,其中ICU死亡367例(ICU组),非ICU死亡1648例(非ICU组),ICU组平均年龄小于非ICU组。死亡原因前三位ICU组为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创伤,而非ICU组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组平均住院费用高于非ICU组(P<0.01),剔除24h内死亡患者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ICU组中成年人占绝大多数,70~79岁患者比率最高。创伤为ICU组青年患者主要死亡原因,而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要死亡原因,且随年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为ICU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年轻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创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脑血管疾病急性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的9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病情转归分为病情缓解组65例、病情未缓解组27例,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邻苯三酚氧化法测定患者从入院当天(发病24h内)以及治疗后(发病3~7天)的血清SOD含量.并与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患者治疗前(入院当天)血清SO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病情缓解组患者血清SOD含量较治疗前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病情未缓解组患者血清SOD含量与入院当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情缓解组患者血清SOD含量仍较对照组低(P〈0.01);治疗后病情未缓解组患者血清SOD含量较对照组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SOD水平变化与脑血管疾病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疾病转归、预后的指标之一.并为应用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特征,为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06年广东省第3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资料,包括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广东省12个县(区、市)居民死亡个案资料,采用“死亡原因调查表”及“死因推断量表”2种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广东省调查点2004-2005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38170例,死亡率为251.6/10万(38170/15170945),占全死因的38.2%(38170/99919)。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为102.1/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132.2/10万)高于女性(77.7/10万)(P〈0.01),农村标化死亡率(110.7/10万)高于城市(83.1/10万)(P〈0.01);心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为88.5/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106.8/10万)高于女性(73.4/10万)(P〈0.01),农村标化死亡率(89.5/10万)高于城市(87.0/10万)(P〈0.0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1),60岁及以上人群死亡率为1926.2/10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群主要以农林牧渔职业为主,占69.75%(26625/38170);文化程度以文盲、半文盲和小学为主,占83.24%(31774/38170)。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广东省居民的首位死因,应重点加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尤其农村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同时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和建设,提高基层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高钠血症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钠血症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转归的影响,明确高钠血症与SIRS预后的关系。方法确诊为SIRS患者180例,分别在入ICU当天、第3、5、7天进行动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及血钠测定,分为高钠血症组及非高钠血症组,高钠血症组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对其APACHEII评分、血钠值及高血钠持续时间进行分析。结果高钠血症组APACHEI评分高于非高钠血症组(P〈0.01),2组病死率分别为38,4%和19.15%(P〈0.01);死亡组的APACHEII评分、血钠值及高血钠持续时间均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高钠血症与SIRS预后关系密切,血钠可作为判断SIRS预后简易可靠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韶关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以期为统筹安排人民医疗服务设施,做好医院急救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将2017、2018年韶关市"120"急救中心指挥系统数据库所有28 946例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疾病谱、病死率及死亡原因。
  结果  2017、2018年韶关市急救出诊量分别为13 688例(年出诊率为0.013%)、15 258例(年出诊率为0.015%);两年合计年出诊率为0.014%。死亡患者835例(病死率2.88%),平均年龄(51.22±9.54)岁。患者中男性占45.01%,女性占54.99%,60岁以上患者占50.60%。以两年计算,院前急救平均每月出诊1 141例,12月、1月两个月出诊量相对较多;城镇患者多于农村。城镇居民的年出诊率为0.013%,低于农村居民的年出诊率(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上午9时左右、晚上21时左右出诊量达到高峰,凌晨5时左右最少。出诊量排名前三的病因明确的疾病依次是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创伤和心脑血管疾病在女性患者中分布更多,症状体征疾病和中毒在男性患者中占比更多;中毒在乡村患者中占比更多。创伤和中毒主要发生于春季,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生于冬季,症状体征主要发生于夏季。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为创伤、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与中毒。
  结论  韶关市院前急救患者特征与当地经济压力、人口老龄化加剧密切相关。对韶关市院前急救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加强对创伤、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中毒的预防,对减轻院前急救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重庆市大足区2015—2019年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变化特征,了解院前急救患者的发病规律,为提高急救诊疗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重庆市大足区急救中心2015—2019年院前急救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病例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就诊时间段等进行回顾性调查,以分析院前急救患者的发病规律。
  结果  39 04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7∶1,平均年龄为(53.41 ±19.12)岁。2015—2018年院前急救患者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9年与2018年基本持平。疾病谱患者数量排名前三的疾病为创伤(占51.55%)、心脑血管疾病(占19.79%),消化系统疾病(占9.61%)。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肿瘤,传染病及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急救例数占当年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P < 0.05)。患者年龄主要在50岁及以上(占61.44%)。不同疾病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创伤患者集中在30~49岁人群,慢性疾病多集中在50岁及以上人群。不同疾病在不同季节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创伤患者以秋季最多,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病例集中于冬季。院前急救患者占当地人口数为4.59‰,病死率为0.85%。病死率前三的疾病为传染病(4.05%)、症状、体征异常(2.43%)和肿瘤(2.13%)。
  结论  2015年以来,大足区就诊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仍是威胁当地居民的主要疾病。急诊科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的急救知识培训,培养全科医师人才,从而提高急诊诊疗效率,满足院前急救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载脂蛋白E(ApoE)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脑血管疾病患者82例,分为两组,其中脑梗死组45例,脑出血组37例,正常对照组50例,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载脂蛋白E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清Hcy和hs-CRP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poE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在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hs—CRP水平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465,P〈0.01)。结论血清Hcy和hs—CRP升高与脑血管病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影响长期机械通气(LTMV)(≥7d)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126例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入ICU时的一般情况,原发疾病分布,通气前生命体征,辅助检查以及APACHEII评分,气管切开时间。根据撤机后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依照设定的临床资料对2组病人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结果 生存组66例,死亡组60例。APACHEII评分、早期气管切开时间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机械通气前与撤机前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Cr)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机械通气前与撤机死亡前在外周血PLT,红细胞压积(HCT),血尿素氮(BUN)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ALB≥3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原发疾病及严重程度是影响LTMV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早期气管切开、合适的白蛋白水平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四川省全人群死因监测地区2002—2010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资料,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死因构成、死亡率变化特点、城乡、性别、年龄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是四川省居民的首要死因,在全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当中,以脑血管病为主,占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的59.46%。2002—2010年,四川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波动性上升,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高于心脏病,但心脏病标化死亡率的上升幅度和速度均大于脑血管病。城市居民心脏病的死亡率高于农村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879,P〈0.01),但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低于农村居民,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817.804,P〈0.01)。男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30,P〈0.01;χ2=1613.255,P〈0.01)。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从55~岁年龄组开始明显升高。结论四川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率的变化特点、城乡分布、性别分布存在差异,55岁以上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高危年龄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伤伴休克的损伤严重度(ISS)、原因、部位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多发伤伴有休克260例(休克组)、多发伤不伴有休克268例(非休克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I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原因、主要损伤部位、伤后手术例次、每天费用及死亡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两组患者损伤严重度相似,主要致伤原因是交通事故,而伴有休克主要损伤部位是腹部,其治疗费用高,预后差,需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1.
系统护理对ICU危重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296例ICU清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扣系统护理干预组,每组148例,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各组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高于临界值(50分和41分)。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护理干预组护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护理干预后,系统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心理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尼可刹米治疗脑血管疾病并发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71例脑血管疾病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肌注尼可刹米0.375g,对照组肌注胃复安0.01g,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可刹米肌肉注射治疗呃逆疗效好,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检测方法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例颅脑创伤患者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按照是否满足脑血管痉挛诊断标准分为痉挛组和对照组。结果全部受检者中出现脑血管痉挛7例,未出现脑血管痉挛13例。痉挛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1例,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痉挛组5例患者重残3例,中残1例,恢复良好1例;对照组12例患者重残2例,中残2例,恢复良好8例,两组恢复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创伤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后会增加病死率,存活患者中,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患者功能评价也更差。预防颅脑创伤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12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SIRS组60例、非SIRS组67例,分别于发病内24h及3、7、14d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在不同时间点,SIRS组患者的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组的各时间点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非SIRS组(P〈0.01);在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组的各时间点IL-6含量均显著高于非SIRS组(P〈0.01);SIRS组患者的死亡率高达55%(33/60),而非SIRS患者死亡率仅7.46%(5/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9,P〈0.01);SIRS组患者中有36%(22/60)出现MODS,非SIRS组中有4.48%(3/67)出现MOD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P〈0.01)。结论TNF—α及IL-6参与了脑出血后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过程,并具有很高的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生存时间,死亡原因,以及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对1998年3月~2006年9月在本院死亡的99例阿尔茨海默病(AD)和91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VD组(P〈0.01),且AD组女性平均生存时间长于男性(P=0.012)。两组的主要死亡原因均为肺部感染和褥疮。发病年龄晚、伴糖尿病的痴呆和VD的生存时间短。AD组发病年龄晚、男性患者的生存时间短。VD组伴糖尿病、高血压、发病年龄晚、有精神症状患者的生存时间短。结论关注并探究老年期痴呆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可为患者的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梗死相关动脉合并心肌桥对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影响。方法将594例STEMI直接行PCI治疗成功的患者分为两组:梗死相关动脉合并心肌桥者46例为肌桥组,梗死相关动脉未合并心肌桥者54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直接行PCI治疗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靶血管重建、靶病变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结果594例患者术后即刻前向血流TIMI3级率为92.1%(547/594),其中肌桥组为60.9%(28/46),对照组为94.7%(519/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病死率为4.4%(26/594),其中肌桥组为13.0%(6/46),对照组为3.6%(20/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肌桥组为22.5%(9/40),对照组为5.1%(27/5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梗死相关动脉合并心肌桥患者直接PCI治疗术后即刻前向血流改善较差,可能是导致住院病死率高和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常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定量测定ICU危重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探讨两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危重患者,根据APACHEⅡ评分系统分为A组(〈15分)25例,B组(15~25分)55例,C组(〉25分)20例,按病情分为MODS组38例,非MODS组62例。正常对照组为体检健康者50例。采集每组患者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标本TNF—α、cTnI和CRP浓度。结果危重患者的TNF—α和CRP浓度均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不同APACHEⅡ评分组之间TNF-α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MODS组患者的TNF-α和CRP值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1)。结论危重患者TNF-α、CRP和A—PACHEⅡ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病情越重,两者的值越高。因此,可用于评价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于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河北区居民2003—2012年主要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掌握影响当地人口健康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Reg2005进行分析,疾病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分类。以中国2000年标准人口计算标化死亡率。结果2003—2012年河北区居民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趋势X^2值分别为8.251和12.957,P〈0.01)。10年间平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48.38/10万和395.92/10万。历年来,男性粗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55岁开始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迅速上升,85岁以后达到高峰。2003—2012年,前6位的死因依次是心脏病(31.24%),恶性肿瘤(25.98%),脑血管病(21.01%),呼吸系统疾病(9.09%),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3.93%),消化系统疾病(2.48%),前6位死因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3.73%。结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是河北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周月爽 《职业与健康》2014,(2):245-246,249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的效果,为促进老年创伤骨折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将140例创伤骨折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和常规教育方法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结果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及自我管理总分,干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后,干预组组内比较,干预后较干预前自我管理各维度及自我管理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组内比较,在生活管理维度评分较人组时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自我管理其他维度及自我管理总分较入组时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信念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创伤骨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天津静海县医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住院的老年死亡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老年死亡病例163例,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63例,占38.65%。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心血管疾病(79.36%)、脑血管疾病(11.1%)、感染(9.52%)为主要死亡原因。男女间死亡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甘油三酯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