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梗死相关动脉合并心肌桥对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594例STEMI直接行PCI治疗成功的患者分为两组:梗死相关动脉合并心肌桥者46例为肌桥组,梗死相关动脉未合并心肌桥者54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直接行PCI治疗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靶血管重建、靶病变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结果 594例患者术后即刻前向血流TIMI 3级率为92.1%(547/594),其中肌桥组为60.9%(28/46),对照组为94.7%(519/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病死率为4.4%(26/594),其中肌桥组为13.0%(6/46),对照组为3.6%(20/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肌桥组为22.5%(9/40),对照组为5.1%(27/5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梗死相关动脉合并心肌桥患者直接PCI治疗术后即刻前向血流改善较差,可能是导致住院病死率高和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常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观察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因急性STEMI行急诊PCI,并符合纳入条件的梗死相关血管(IRA)高血栓负荷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静脉应用替罗非班,PCI中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35例,对照组(单纯行PCI,仅静脉应用替罗非班)32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罪犯血管心肌染色分级(MBG),术后1.5h心电图最高导联ST段回落百分比(STR)≥50%比率;术后2周及3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比较两组出血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罪犯血管MBG2~3级比例治疗组多于对照组[60.0%(21/35)比43.8%(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h心电图最高导联STRl〉50%比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71.4%(25/35)比46.9%(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VEF治疗组高于对照组[(54.2±5.7)%比(44.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LVEDd治疗组小于对照组[(46.5±4.9)mm比(57.1±5.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治疗组高于对照组[(60.5±4.5)%比(43.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及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并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可增加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减少心肌损伤,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单导联sT段回落程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从而积极提高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前壁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T段回落良好组31例,sT段回落不良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治疗前后用药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差异。结果sT段回落不良组糖尿病比例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10/11比7/31),左室射血分数低于sT段回落良好组[(48.2±10.1)%比(54.6±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0.05)。ST段回落不良组冠状动脉内明显血栓、术前TIMI血流0~1级、术后TIMI血流≤2级、MACE比例均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起病至球囊开通时间长于sT段回落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STEMI患者PCI术后单导联ST段回落程度可以预测MACE发生率,能识别PCI后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高危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STEMI行冠状动脉诊疗手术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76例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前降支罪犯血管STEMI患者,另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无心肌梗死的前降支病变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等方面的观察与总结,分析STEMI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STEMI组患者心肌桥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4.21%vs 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危险因素分析可知男性、LDL-C升高与心肌桥均可作为STEMI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STEMI患者具有较高的心肌桥检出率,并且前降支心肌桥可作为STEMI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临床应重视STEMI患者心肌桥的检出,提高对心肌桥STEMI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警惕。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41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及同期分娩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胎传梅毒19.5%(8/41);死胎和早产46.3%(19/41),其中死胎12.2%(5/41),早产17.1%(7/41),与同期分娩者死胎和早产11.9%(659/5532),死胎3.5%(194/5532),早产8.4%(465/553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合并梅毒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为37.1%(13/35),未治疗组为100.0%(6/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妊娠期规范治疗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测定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靶血管楔压的变化,并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心肌灌注显影进行对照,探讨冠状动脉靶血管楔压测定对心肌存活程度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33例接受了急诊PCI的初发STEMI患者,依据Rentrop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Rentrop 0级患者为第一组(23例),Rentrop1~3级患者为第二组(10例).评价梗死相关动脉PCI前及PCI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及心肌灌注分级,应用压力导丝观察冠状动脉楔压(Pcw)/平均主动脉压力(Pa)变化,于PCI后7d,所有患者接受PET-CT检测.结果 将PET-CT上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率与Pcw/Pa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第一组患者中两者呈负相关(r=-0.561,P=0.010),但是在第二组患者中,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262,P=0.46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对应50%的18F-FDG摄取率的Pcw/Pa阈值为0.33(曲线下面积=0.667,敏感度42.1%,特异度92.9%).结论 用Pcw/Pa评价未形成侧支循环的STEMI患者,测定梗死相关心肌的心肌存活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是对于已经形成侧支循环的STEMI患者而言则无确切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再灌注致低血压的临床意义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15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后是否出现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64例)和正常血压组(51例),分析两组临床特征、术后心肌酶、心功能情况,同时分析住院和出院后半年主要的心脑临床事件。结果115例STEMI介入治疗患者出现低血压64例(55.7%),血压正常组51例(44.3%);低血压组多见于下壁心肌梗死(46例,71.9%),IRA多为右冠状动脉(44例,68.8%),两组在心功能恢复和主要心脑事件发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较易出现低血压并发症,及时纠正低血压状态,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69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采用不同手段行再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为STEMI并行再灌注治疗的169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再灌注手段的不同,分为单纯溶栓组、直接 PCI组、延迟 PCI组和挽救性PCI组,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出血、死亡率情况。结果溶栓治疗组43例患者中血管再通30例(69.8%),出血并发症6例(14.0%),死亡2例(4.7%);直接PCI组血管全部开通,出血并发症1例(1.2%),无死亡病例;延迟 PCI组血管全部开通,出血并发症4例(12.5%),无死亡病例;挽救性PCI组血管全部开通,出现出血并发症1例(10.0%),死亡1例(10.0%)。结论直接PCI血管再通率高、出血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溶栓后再行延迟PCI干预仍是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1月~2011年5月首次ST段抬高型AMI发病12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89例,按照术前是否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23例)和非他汀组(66例)。分析两组PCI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artery,IRA)后2h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他汀组5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1.7%;非他汀组46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69.7%。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65例60岁以上的ST段抬高的(AMI)老年患者,31例接受急诊PCI治疗,3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近期效果。结果溶栓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为58.8%,急诊PCI组IRA再通率为96.8%;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溶栓组为40.2%±6.3%,急诊PCI组为53.8%±6.7%,筹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再发心绞痛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溶栓组比率明显高于急诊PCI组(44.1%:9.7,P〈0.05)。溶栓组平均住院天数为8.5d,PCI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8.5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更能尽快、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头癌侵犯门静脉联合血管重建的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对2001年5月-2004年12月收治的8例肿瘤侵犯门静脉的胰头癌患者,行胰头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切除及门静脉对端吻合血管重建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均行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门静脉阻断时间为22~35min;同时清扫腹膜后重要血管周围的淋巴组织。结果手术后8例患者均顺利恢复。无胆、胰瘘、感染及出血、血栓发生。病理检查:切除肿瘤均为腺癌。切除血管内膜和胰腺边缘均无肿瘤浸润。随访时间6个月-4年,2例患者死于术后6~12个月。存活超过2年者4例。结论在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侵犯小于3cm的选择性病例中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头癌根治术可提高其切除率,患者存活率有一定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患者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方法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出糖耐量减低患者82例,并对其进行为期15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盐酸吡格列酮干预治疗试验。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55例)和安慰剂组(27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ET、NO、CRP变化情况。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ET、CRP、NO[分别为(55.1±10.1)ng/L、(4.59±0.33)mg/L、(40.10±10.10)μmol/L]与治疗前[分别为(72.1±25.1)ng/L、(5.89±0.89)mg/L、(30.30±9.10)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三者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糖耐量减低患者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后其ET、NO、CRP水平可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