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秋霞 《河南中医》2012,32(6):792-793
针对现行考试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行“多元考核”相结合的中医护理学考试方法改革,成效明显,可以起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医经典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考试改革势在必行。本教学团队探索实施了以期末试卷为核心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结合《伤寒论》等级考试、学生自主授课及论文考评等多种形式,从多个角度、不同时间段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师生反馈,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相长,推动了中医经典教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中医学科竞赛管理实践从前期宣传,培训选拔,以及激励机制多方面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标。前期宣传注重营造学习氛围,促进学风建设;培训选拔坚持普遍参与,广泛受益;激励机制有效促进高等中医教学。  相似文献   

4.
针灸学是中医行业准入考试的必考科目,深入剖析该考试对针灸学测试目标、测试内容与方法的要求,为针灸学习者厘清"考什么、怎么考"等关键问题,建立了医师资格考试的科目测试分析模型。同时,从考试组织者的角度提出以能力为本深化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改革的建议,从医学院校和考生的角度提出针灸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考试入手,分析了考试的背景,组织形式,考试内容,对效果体会,存在问题及改进办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应广泛推广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考试,以促中医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文分析了中医经典教学现状,互联网教育对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互联网教育需要中医经典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从事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师教学理念需要改变,教学模式需要变革,同时中医学生学习方法需要进行改变。  相似文献   

7.
张振贤  陈敏  张烨 《中医教育》2012,31(5):62-64,67
通过分设问诊、体格检查、中医病案书写、疾病诊断、方剂、经典共6站考核,评估实习医师的中医临床技能,探索本科生实习期间,中医内科出科考实施OSCE与传统床边考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同时对参加考试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改革考试模式的态度和想法.拟以该考核模式与客观结构化考试相接轨,以替代传统的病人床边考.  相似文献   

8.
引领兴趣,传承经典,建立"诵、读、研、疑、用"学习机制,营造经典学习氛围、开展经典讲座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积极性,加深理解,促进经典理论教学与现代中医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规范中医经典等级考试运行与管理,指导学生处理好考试与经典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考核对经典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考试考核目的和价值远远大于考试本身。通过经典等级考试,为日后临床及科研打下坚实基础,助力学生理论实践能力提升。中医经典学习机制的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是顺应当前中医教育改革的有益举措,是继承发扬祖国中医药事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益的研究必将极大推动中医教育事业发展,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将中医技能操作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有机结合的方式,规范化考核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各项临床技能和综合能力;以促进"考"督"教",以"教"促"学"格局的进一步发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是一种以客观方式评估临床能力的考核方法。考核前准备、考场安排布局、考官、毕业生等方面都有规范的系统的管理体系,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中医经典学习现状和学校中医经典教学现状的调查,探究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中医经典的学习需求及适合的学习、教学模式。方法用问卷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广州中医药大学52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SPSS 22.0进行χ2检验。结果本科阶段学生中医经典学习效果不佳;学生缺乏对中医经典的内在认同和临床实践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学生期待革新教学模式,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结论打造中医经典教育的"一流"本科课程;内外并举,实现中医经典的"双核"联动;中医经典学习"五步走"战略;实行中医经典教学改革"三维"机制。  相似文献   

11.
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研项目为纽带,依托各级各类重点学科、名中医工作室等平台,通过"一核心、二体制、一体系、五支撑"为要素的"1215"教学改革与实践,构建以提高临床能力为目标,以经典引领、名医示范、案例解析、临床实践为主线,以中医经典课程为载体,以选修课、专题讲座、课外社团活动等贯穿全过程,循序渐进的多层次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运行、实践和评价本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诊断学〉考试系统网络版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动用计算机网络高科技手段,与现代教育测量理论、中医诊断学考试有机结合,开发《中医诊断学》考试网络系统,组卷、考试、阅卷微机一体化,实现网上无纸化考试。动用表明,可完全实现教考分离、客观反映学质量、提高考试管理水平、彻底杜绝考试作弊、降低教师劳动强度,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有较大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3.
中医经典教学是中医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中医理论与临床课程的桥梁。近年来,笔者所在团队围绕中医经典教学在课堂范围内开展了诸多教学改革,并将其延申至课外,开展了一系列以学生为本的多样化辅助教学建设探索,把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在反复诵读背记原文与研习应用经典中,让学生"诵、讲、写、演、用"经典,强化学生理论基础,厚实中医经典功底,扩展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14.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以卓越中医师人才为研究对象,从学生基础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着手,通过创立"中医经典知识等级考试"、成立中医经典协会、改革课程体系、建立特色实践教学模式等一系列举措,深化以能力为导向的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取得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以藏传佛教"辩经"方法进行中医经典条文教学的效果,以探讨中医经典学习新方法。方法:选取先期入选"角色代入"教学法成绩优良的学生40名,随机分组后运用"辩经"式教学法进行中医经典条文学习。学习前后分别进行中医条文相关考试,并对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辩经"式教学法学习后,学员第二次成绩明显提高(P0.01)。结论:"辩经"式法教学法有利于医学生对中医经典条文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6.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中医运气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重要中医经典课程之一,由于内容涉及古代天文历法等古代自然科学内容,给教与学带来很大难度。基于多年教学改革与实践,从教无定法适合为佳、手段多样贵在得法、建设平台重在创法3方面,对中医运气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创新进行了阐述,认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适合多种教学方法,并提出了"重在创法"的教改观点。对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模式及中医经典教学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临床经典导读课程的开设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经典教学改革中一项新的尝试,从中医临床经典导读课程的定位、使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理念、考核与评价等方面作了阐述,对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开办名老中医传承班,在现代教育框架下,结合传统师带徒模式组织教学。其中"重经典",成为守正传承的特色教改之一。本文介绍了名老中医传承班"融会式"中医经典教与学,强调学习内容融会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学习过程融会师生互动、学习形式贯穿线上线下。名老中医传承班"融会式"中医经典教与学,是中医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为中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中医学生经典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能力,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并开展四阶段递进式中医经典临床教学策略,以"学经典,做临床"为教学核心,以中医四大经典为教学基础,将中医经典教学从课堂教学向临床教学延伸,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中医经典课程考试改革的模式和方法。方法确定考试内容,制定考试大纲,以2011级中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级分步实施经典等级考试,通过考试分析和信息反馈了解考试情况。结果等级考试效果显著,大多数同学认为经典等级考试有助于经典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习经典的兴趣及提高临床辨证能力。结论初步构建了中医经典等级考试模式,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