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目的观察康复技能训练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自杀风险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社区居住的抑郁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经6个月的观察,每3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服药依从性调查表、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自杀风险评估表对两组进行测评,共70例患者完成了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在时间因素以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9.601和29.701,P0.001;HAMD17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内结果显示时间因素以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5.490和9.473,P0.001;对两组自杀风险进行评估,组内结果显示时间因素有统计学意义,F=4.215,P=0.033。时间与分组的交互作用没有统计学意义,F=1.159,P=0.299。组间差异F=0.653,P=0.422,分组因素未起作用。结论抑郁症康复技能训练对农村社区患者具有提高服药依从性,促进病情稳定,减少自杀风险的作用,但需要一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防残,康复的作用。方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训练组患者进行程式训练,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精神康复干预,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用BPRS量表评价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用SDSS量表评价病人的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并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复发情况及(再)就业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12个月训练组病人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训练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训练组的病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训练组的再就业率高于对照组,1年后两组间SDSS第1、5、6、9、10项及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疗效,减少复发,有效延缓社会功能缺陷,尽早重返社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樊献丽  李晋华  刘世兴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906-2907,2932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和重返社会技能训练程式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工娱治疗,训练组另接受药物自我处置和重返社会技能训练程式各4周,患者出院后随访观察6个月。采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大体评定量表(GAS)在训练期始、末和随访期半年末结束时分别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SAPS和SANS、SDSS和GAS)的评分(z±S)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参加药物自我处置和重返社会技能训练程式训练后8周末、随访期半年末结束时训练组SAPS、SAN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A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SD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随访8周时训练组的复发再住院率(2.4%)低于对照组(7.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最后时点随访期半年末结束时训练组复发住院率为7.3%,明显低于对照组2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药物自我处置和重返社会技能训练程式能够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提高其药物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社会功能和社交技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训练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进行3个月的心理康复训练,训练前后分别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护士用住院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观察康复效果.结果:训练后,患者的SDS量表和NOSIE量表评分均优于训练前(P<0.05或P<0.01).结论:心理康复训练对改善抑郁症的抑郁情绪,提高社会功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8):90-92+96
目的探讨计算机作业疗法联合社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3个月的计算机作业疗法及社会技能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6、12个月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服药依从性对两组患进行训练效果评定。结果训练后干预组患者SANS、SDSS量表总分和服药依从性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作业疗法联合社会技能训练能明显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缺陷,提高服药依从性,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可在社区康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访谈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按医嘱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针对不依从的原因进行护理访谈.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服药依从性量表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分析其服药依从性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组时HAMD、SDS评分和服药依从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采用护理访谈8周后,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HAMD、SDS评定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护理访谈能够提高住院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抑郁症康复技能训练对抑郁症患者症状缓解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把21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技能训练组(102例)和健康教育组(110例)。技能训练组接受抑郁症康复技能训练程式干预,健康教育组接受抑郁症相关知识讲座,对两组患者均随访观察1年。每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评估,评估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17 item,HAMD-17)、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s-Abbreviated Version,WHOQOL-BREF)。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①HAMD-17总分组间和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技能训练组随访时点3、6、9、12个月均显著低于健康教育组(均P<0.05)。②WHOQOL-BREF自评总分及生存质量自评、健康状况满意度自评组间和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技能训练组随访时点6、9、12个月各因子分均高于健康教育组(均P<0.05)。结论 抑郁症康复技能训练程式能有效缓解抑郁症患者症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桂西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温暖工程干预。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干预1年后分别采用自制的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状况。记录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后给予温暖支持工程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程式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防残,康复的作用.方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训练组患者进行程式训练,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精神康复干预,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用BPRS量表评价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用SDSS量表评价病人的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并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复发情况及(再)就业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12个月训练组病人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训练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训练组的病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训练组的再就业率高于对照组,1年后两组间SDSS第1、5、6、9、10项及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疗效,减少复发,有效延缓社会功能缺陷,尽早重返社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邓鸿琦 《基层医学论坛》2023,(27):61-63+147
目的 探究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式下父母参与的正念自我同情训练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行抗抑郁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IMB模式下父母参与的正念自我同情训练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2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睡眠质量[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生活质量(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社交能力[社交技能评定目录(SSC)]变化。结果 2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干预2个月后HAMD、AIS、SSC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降低,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与同时期常规组相比较,HAMD、AIS、SSC评分均更低,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IMB模型下父母参与的正念自我同情训练可有效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提高其社交能力,对恢复正常学习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治疗组40例和常规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早期康复和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实施心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进行评定,并进行康复依从性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D、MESSS、ADL评分及康复依从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MESSS、ADL评分及康复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 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男、女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分别用HAMD、HAMA量表进行评定,将评定结果进行男、女对照研究。结果:男性老年期抑郁症的激越和疑病症状显著高于女性(P<0.01),男性的行为迟滞显著高于女性(P<0.05)。女性患者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显著高于男性(P<0.01),早醒也高于男性(P<0.05)。男性老年抑郁症的躯体症状中呼吸系统症状显著高于女性(P<0.05),躯体性焦虑较女性高(P<0.05),而女性的消化系统症状要显著高于男性(P<0.01)。体重减轻和迟滞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1)。结论: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自杀意念的疗效。方法将178例老年抑郁症有自杀意念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80例,对照组9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周5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分。治疗2周后减分率≥20%为显效,治疗4周后减分率≥25%为有效。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及SIO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研究组更显著(P<0.05);(3)研究组在治疗2周后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52.5%vs 28.6%;χ2=10.569,P<0.01);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77.5%vs 53.1%;χ2=15.470,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缩短起效时间,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首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认识障碍、躯体化症状、迟缓等状况也明显改善,并且能减轻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降低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沈阳市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者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以及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自伤情况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和美国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4版病人版(DSM-Ⅳ)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为调查和诊断工具,对在沈阳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室同一时段内诊治的自杀未遂者进行调查,并通过对239例完整的调查资料进行Logistic分析筛查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自杀意念终生发生率是69.46%(95%CI:60.25%~79.25%),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杀意念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为近1周有绝望感(OR=2.88)、有现患精神障碍(OR=2.78)、为解脱痛苦(OR=2.29)。结论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者有较高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应及时对其识别并评估他们仍存在的自杀意念风险因素,同时需要对他们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防止其再次发生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抑郁、自杀意念的相关性,为自杀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oungK.S.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自编的自杀意念问卷、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广东省某医药院校29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被调查的298名大学生中,网络成瘾检出率为20.8%,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9.2%;有124位学生表现为抑郁状态,占总人数的41.6%;网络成瘾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x2=9.655,P=0.002),网络成瘾组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是非成瘾组的2.237倍(OR=2.237,95% CI=1.205-4.155).结论: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且会增加自杀的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6例住院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33)和对照组(n=33)。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的前提下,训练组按照Liberman编写的“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进行分组训练8周,8周后两组随访6个月。采用自制的药物依从性评分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QOLI-74)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8周及随访6个月后训练组治疗依从性、SDSS总分、GQOLI-74总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P〈0.05)。同组不同时点比较,训练组8周及随访6个月患者治疗依从性、SDSS总分、GQOLI-74总分等较入组时有显著提高(P〈0.01或P〈0.05);两组随访6个月的治疗依从性下降,且与8周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在8周和随访6个月后,患者GQOLI-74总分与SDSS总分、治疗依从性呈负相关,SDSS总分与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P〈0.01)。结论“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末期癌症患者自杀意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林  唐玉芳  宋英丽 《海南医学》2013,24(23):3572-3574
目的调查末期癌症患者自杀意念、社会支持度、心理抑郁状况,分析其自杀的可能原因,为预防癌症患者自杀提供参考。方法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SS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行设计的自杀原因问卷调查38例末期癌症患者。结果 38例末期癌症患者最近一周自杀意念总评分为(3.95±2.92)分,最消沉和最忧郁时自杀意念评分为(6.68±4.25)分,28.9%曾有自杀意念;38例末期癌症患者SSQ、HADS、SDS评分分别为(37.18±5.73)分、(2.99±2.14)分和(49.55±7.62)分;疾病自身的症状、患者心理变化、社会(家属)支持度、疾病医疗费用等都是导致患者自杀的可能原因。结论末期癌症患者有较高的自杀意念和较低的社会支持度,并存在较为严重的抑郁心理,应注意预防其自杀。  相似文献   

18.
王华侨  柴萌  王爱伟  孔永彪  张津津 《医学综述》2013,19(18):3447-3449
目的 探讨伴有自杀意念的酒精依赖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天津市安宁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55例伴自杀意念的酒精依赖患者和同期68例不伴自杀意念的酒精依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及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①伴或不伴有杀意念酒精的依赖患者间年龄、教育程度、HAMD-17评分及HAMA-1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自杀意念者与不伴有自杀意念者的婚姻状况不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3,P<0.05);②伴自杀意念酒精依赖患者患者视觉广度、注意因子、延时记忆因子分值及RBANS总分均显著低于不伴自杀意念酒精依赖患者组(t=3.567、4.903、6.007、3.103,P<0.05);③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觉广度、注意因子是酒精依赖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伴自杀意念酒精依赖患者存在注意等认知功能损害,视觉广度、注意因子分值低的酒精依赖患者存在自杀意念的危险性可能更高,对有自杀意念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苗苗  樊俊雅  刘贞  张照  黄鑫  张辉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8):2270-2274
背景 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被动”运动,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EECP可改善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心绞痛、轻中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运动耐量及心功能。而心脏康复训练是主动运动,二者联合治疗是否可使患者额外增益,目前还鲜有报道。目的 探讨EECP在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康复训练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心脏康复训练)和反搏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心脏康复训练+EECP治疗),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无氧阈值(AT)、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脑钠肽(BNP)。结果 反搏组治疗后AT、6MWD、LVEF大于对照组,BNP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反搏组治疗后AT、6MWD、LVEF均大于本组治疗前,BNP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 EECP能够明显改善已接受心脏康复训练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运动耐量、步行距离、心脏泵功能及心力衰竭相关指标,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药物及心脏康复训练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偏瘫患者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2例首发偏瘫伴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给予规范的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心理治疗和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末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HAMD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2周末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周末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