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伴随着现代文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多发病。现代医学把骨质疏松症分为两类:其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病。其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由一些病症引起,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变以及骨的脆性增加为特征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强度降低导致抗骨折能力下降,从而使骨折危险频度增加。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与人体成分分析指标的关系,从而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福清地区绝经后女性受试者144例,分为骨质疏松症组78例、非骨质疏松症组66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检测骨密度,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人体成分,并通过调查问卷登记受试者基本信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体脂肪率、肌肉量、骨骼肌量及肌肉分布的相关性。结果:根据人体成分分析检测统计骨质疏松症组肌肉量小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32),骨骼肌量小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11)。骨质疏松症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体脂肪率和非骨质疏松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组的骨骼肌/身高平方小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33),骨骼肌/肌肉量小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06)。在门诊为主体的受试者中,骨质疏松症组下肢肌肉评价低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26)。骨质疏松症组体脂肪率、肌肉量/身高平方、上肢肌肉评价、躯干肌肉评价与非骨质疏松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年龄、绝经年龄、肌肉量、骨骼肌...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国健 《中医正骨》2006,18(8):48-48
骨质疏松症(06teoporosis OP)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病,表现为矿物质和骨基质减少,骨的微细结构发生变化,骨的韧性降低,骨折危险性明显增加。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虽低于女性,但目前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男性骨质疏松症较女性骨质疏松症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探讨防治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治疗方法,自2003年10月-2005年3月,作者辨证施治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80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已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与很多因素有关,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氧化应激学说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活性氧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就活性氧介导的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信号通路机制研究结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补肾填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补肾填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施杞,谢可永(200032)关键词补肾填精法,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编者按: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较高,已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据报道,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脊椎和前臂骨折,女性要比男性高6~8倍,北京...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骨质疏松症的文献资料.结合近年来有关的新闻报道,从骨质疏松症的概述、分类、各类型的致病因素、目前发病情况及治疗进展进行了论述。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着重论述了目前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包括化学药和中医药疗法,并指出大力开发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中成药,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安国俊  张起 《光明中医》2023,(18):3662-366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中医传统典籍中并无骨质疏松症的病名。结合临床表现,其归属于“骨枯、骨痿、骨痹”等范畴。骨质疏松症常见症状包括腰背疼痛、四肢关节隐痛、驼背,甚至出现压缩性骨折等。目前多数医家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之证,即以肾虚为主,同时伴有脾虚、肝虚、血瘀等。近年,关于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取得不少有价值的成果。本文拟对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应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风湿免疫病继发骨质疏松症防治方法,减少风湿免疫病激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方法:82例风湿免疫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风湿免疫病继发骨质疏松症防治,观察两组患者2年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继发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风湿免疫病继发骨质疏松症防治可明显减少风湿免疫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群健康。中医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脾论治”为历代医家主张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发现胃肠道系统通过“肠-骨”轴对骨质量具有调节的潜力,赋予“从脾论治”骨质疏松症新的科学内涵。本文从中医“脾”的生理功能出发,结合近年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成果,基于“肠-骨”轴理论对中医“从脾论治”骨质疏松症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老龄化社会的一个严重公共健康问题,是危害老年人健康,导致其骨折的重要原因。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深入,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有了很多途径。我院2004年8月使用中药烫疗配合艾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2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常常无声无息地上身,医学界一直把它视为“沉默的杀手”。骨质疏松症可以导致骨折,令病人长期卧床,大大增加死亡风险。有本港骨科医生估计,全港约有30万女士及10万男士患有骨质疏松症,随着人口老龄化.相信骨折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会愈来愈高,将会成为医疗及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药物安全应用研究中心5月份发布了关於骨质疏松症病人服药情况的一项调查报告,足见医药界对治疗该症的重视。本文分别从中,西医角度分析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理,介绍中医中药治疗该症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4.
淫羊藿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淫羊藿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近况进行综述,阐述淫羊藿的抗骨质疏松症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中药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辨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辨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齐振熙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350003福州)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量减少,易骨折的一种代谢性骨病,[1]亦称为Ⅰ型骨质疏松症。尤其多发于绝经二年以上,年龄70岁以下的妇女,...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极易被忽视。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韧性减少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将日益增高。据调查,1997年,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为83.9百万人。据预测2010年约为114百万人,2025年约为151.3百万人。骨质疏松症极易发生骨折。我国每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的人数也将以两位数的增长率而居高不下。骨折发生后,不但治疗较困难,而且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各方面的负担,  相似文献   

17.
药物治疗仍是目前中医和西医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规范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从对中药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很多中药有效成分与骨质疏松的西医治疗靶点契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确切分子机制也有待深入研究。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治疗在各个方面西药不可比拟。本文就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对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防治、深入科研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存质量及中医证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中医证型。方法:对中山地区250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和250名非骨质疏松症者进行腰椎双能X线扫描测定骨密度,利用WHOQOL-BREF量表中文版调查表和中医证侯调查表进行了生存质量和中医证型调查。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于非骨质疏松症志愿者,在中医证型的调查中发现,肾阳虚和脾肾阳虚发病率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较高,肾阳虚型、肾精不足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低。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正常同龄人相比下降,该病患者中医证型以肾阳虚、脾肾阳虚为主,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患者的骨密度,还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中骨代谢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晔  齐越峰  佟云 《中医正骨》2007,19(6):64-65,6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常见病,我国现有老年人口约1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2亿1千多万,其中25%~70%将患骨质疏松。作为日益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相对而言,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年龄比女性晚,发病率低,故重视程度逊于前者。但调查显示,男性因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并不低于女性,所以,应该提高对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力争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20.
福善美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因为女性的骨量峰值比男性低,且绝经后雌激素突然明显下降,骨量快速的丢失,所以女性易患骨质疏松症,尤其是绝经后妇女患病率高于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因此,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减少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率将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2005年1—12月我科用福善美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30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