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小儿脑性瘫痪弱视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恼瘫患儿弱枧的发生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145例脑瘫患儿进行视力、眼位、眼底、视觉诱发电位、视网膜电流图进行检查。结果:斜视26例(18%),为共同性斜视.内斜14例.外斜12例。弱视检出率为50%(73/145),双眼弱视54例.单眼弱视19例,轻度弱视73眼(57%).中度弱视55眼<43%).重度弱视9眼(7%)。127只弱枧眼中屈光不正123眼(97%)。VEP异常72眼,P100潜伏期延长。F—FRG异常35眼.b波幅降低。结论:及早验光、矫正屈光不正是小儿脑瘫弱枧防治的关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蚕豆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16例蚕豆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患儿中,以男性发病为主,男性占总数的93.10%(108/116);发病年龄以2至4岁为主,占总数的76.72%(89/116);102例(占87.93%)溶血停止时间为2~4d;116例中无1例死亡;随访75例.无1例复发。结论:小儿蚕豆病是以急性溶血为主要表现,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形觉剥夺性弱视1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形觉剥夺性弱视的主要发病原因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216眼)形觉剥夺性弱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5例(216眼)形觉剥夺性弱视患者中,先天性白内障69例(117眼),先天性上睑下垂58例(81眼),角膜病等其他疾病共18例(18眼).平均随访24个月,基本治愈36眼(16.67%),好转127 眼(58.80%),无效53 眼(24.54% ),有效率为75.46%.临床治疗效果与手术年龄、单眼或是双眼发病、治疗依从性有关,其中手术年龄小、双眼发病、术后弱视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疗效好,而手术年龄大、单眼发病、术后弱视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疗效不好,两者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和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形觉剥夺性弱视的主要发病原因,治疗效果取决于手术年龄、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单眼或是双眼发病.  相似文献   

4.
1990~1991年洛阳市郊区性传播疾病疫情共报告发病187例,其中淋病136例(占72.73%),尖锐湿疣47例(占25.13%),梅毒4例(占2.14%),1990年发病率20.5/10万,1991年发病率23.07/10万,1991年较1990年增长10.1%。男性发病(发病率11.9/10万)明显低于女性(发病率30.9/10万),有显著性差异(x~2=34.83,P<0.01),最小发病年龄11个月,最大年龄75岁, 20~29岁年龄组发病最高(占发病的57.2%)。近郊(即城乡结合部)发病(占66.8%)明显高于远郊(占33.2%)。职业发病中个体户(63例,占33.7%),服务业发病(43例,占23.0%),其次工人发病(36例,占19.25%),农民发病(26  相似文献   

5.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生育期妇女。我科1993年3月~1996年10月共收治妇科病例836人,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102例,手术后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1993年3月~1994年10月,妇科住院836例,其中诊断子宫肌瘤且术后病理证实102例,发病多见于生育期妇女,年龄31~50岁共94例,占92.2%。发病以工人、干部、居民及农民依次减少,发病部位以子宫体部肌瘤多见,98例,占96%;宫颈肌瘤4例,占3.9%。102例肌瘤病例术前贫血,重度16例,轻度46例,占55.99%,月经改变99例,包块38…  相似文献   

6.
应用紫外线照射血液疗法和中药治疗老年复发性缺血性卒中97例,患者年龄60~82岁,从首次起病至本次发病后就诊为28~144个月。发病2次者71例,3次者25例,4次者1例。与复发相关的合并症有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病。前次缺血性卒中遗留重要神经功能缺陷者49例(50.5%)。治疗前神经功能中度和重度缺损者78例(80.3%)。结果:基本痊愈37例(38%),明显进步26例(26.8%),显效率为64.8%。表明本方法对老年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29例赖特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赖特综合征(RS)在我国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9例RS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年代情况和临床表现.分析RS患者眼炎、骶髂关节炎与HLA-B27的关系.以及以性病型和肠病型发病为特点的患者与HLA-B27的关系。【结果】发病年龄以18~10岁为多.共20例(69.O%);男性25例(86.2%);伴发热者25例(86.2%);关节炎中以膝关节最易受累.23例(79.3%);29例患者中,有27例检查了HLA-B27.其中22例阳性.占受检患者的(81.5%).HLA-B27与病情无关。【结论】20~40岁为好发年龄;男性患病数明显多于女性;近20年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多有发热;外周关节以膝关节最易受累。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以发热、出血和肾功能损害为临床特点。本病早期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个体表现差异较大,故在出血热流行季节,许多急性发热性疾病易与出血热混淆。为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现将我院1976~1987年间收治的误诊为出血热的102例急性发热性疾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探讨其误诊原因。一、一般资料本组102例,男58例,女44例。年龄11~72(平均36.5岁)。85例(占84.2%)发病于出血热流行季节(10月至次年3月),89例(87.3%)于5病日内入院,后经观察及血清学、细菌学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病)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且无特效药物治疗,故临床疗效欠佳。我科于1999年3月以来应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中浆病患者50例(共52只患眼),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区恙虫病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凌华  石裕明 《新医学》2004,35(6):338-340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近10年恙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地区近10年收治的102例恙虫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转归情况.结果:广州地区恙虫病的发病季节为3~12月,以6~9月为发病高峰期,多数有草丛、树林接触史。常见症状为高热(100%)、皮肤焦痂或溃疡(82.4%)、淋巴结肿大(76,5%)、皮肤或结膜充血(68.6%)及皮疹(32.4%).伴有肝功能受损占63.7%(65/102),出现心脏和肺部损害分别为49.0%(50/102)和21.6%(22/102)。血清变形杆菌OX。凝集反应阳性仅占50.0%。初诊时误诊率高达43.1%(44/102)。氯霉素或四环素的治疗效果较好。恙虫病恢复良好,仅1例因基础疾病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常伴多器官损害,其中以肝脏和心肌损害最多见.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急性卡他性结膜炎136例,通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136例,254眼,男102例,女34例;双眼发病118 例,单跟发病18例;年龄5-57岁;发病时间24 h-10 d;住院天数7-20 d。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2治疗2.1局部用药。根据致病菌的药敏性选择抗生素及眼药水。必要时遵医嘱频繁点眼,掌握正确点眼药水和涂眼药膏的方法,滴药前先洗净双手,用洗必泰棉签轻轻擦去分泌物,  相似文献   

12.
向保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708-4708
为观察和评价表面麻醉在基层医院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笔者2004-02-2008-12对186例(231眼)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人术采用表面麻醉进行了观察,麻醉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7例(125眼),女89例(106眼),年龄45~87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69眼,并发性白内障41  相似文献   

13.
院内获得性肺炎(NP)在院内感染中发病率占首位,死亡率高达30%以上,其影响因素是多种的。为了解肺功能变化对其的影响,本文对我院208例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感染前的肺功能情况作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对象均为我院1994~1997年住院病人,院内获得性肺炎为观察组,共208例,男130例,女78例,年龄56±18岁,原发病有肺结核,肺癌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平均住院时间102天;对照  相似文献   

14.
基底节出血是脑出血中最常见的类型。我院在1994~1998年共收治经头部CT证实的脑出血共474例,其中基底节出血218例,占45.9%,现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共218例,男134例,女84例;发病年龄34~87岁;情绪激动或活动中发病196例(90%),睡眠中发病13例(5.9%),静态休息发病9例(4.1%)。1:00~6:00发病34例(15.5%),7:00~12.00发病64例(29.4%),13:00~18.00发病72例(33%),19:00~24.00发病38例(17.4%)。有高血压家族史127例(58.3%);脑梗死病史20例(9.17%);脑出血病史22例(10.09%);冠心病史25例(11.46%);糖尿病史10例…  相似文献   

15.
我院ICU病房1988以来收治危重病人343例中有63例曾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简称CPA)共102次,占监护病人的18.3%,现将小儿CPA和复苏的一些特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3例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1岁50例,1~2岁6例,>2岁7例。102次CPA均符合:①突然呼吸停止、青紫;②大动脉搏动或心音消失;③意识丧失。复苏抢救后恢复有效心搏称即时存活(57/102例次),痊愈出院者称长期存活(18/102例次)。骤停时心电监护或心电图示室颤6例,余均为严重窦缓后停搏。  相似文献   

16.
肾下垂为女性常见病,治疗方法尚有争议。我院1988~1995年收治了112例肾下垂患者,用腰小肌肌束或腰大肌肌瓣行肾固定术10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112例肾下垂中,女性102例,为同期我院泌尿科女性住院患者的11%,男性10例,占2.3%。其中双肾下垂71例(63%),右肾下垂32例(28.6%),左肾下垂9例(8%,P<0.05)。年龄21~70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国内部分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卒中的平均发病年龄提前,为了解温州地区脑卒中发病年龄变化趋势和中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而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温州地区8所医院(市级2所,县级4所,镇级2所)收集1990-01/2001-12脑卒中患者10563例,调查每例性别、发病年龄、脑卒中类型,对其中发病年龄≤50岁的1342例中的556例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关注发病年龄、性别,职业,是否伴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有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结果:共收治脑卒中10563例,其中发病年龄≤50岁的有1342例,占脑卒中住院患者总数的12.7%,脑卒中的平均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1998/2001脑卒中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1.9岁,比1990/1993的64.3岁提前了2.4岁,≤50岁脑卒中患者比率呈上升趋势,为14.65%,比1990/1993的8.39%增加了6.26个百分点;反馈调查556例发病年龄≤50岁的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44.03&;#177;6.89)岁,男女比例为1.27:1,男性占55.9%,40~50岁者占≤50岁的脑卒中患者总数的83.1%,职业为农民的占59.9%(339/556),伴有高血压者50.5%(281/556)、高血脂者8.8%(49/556)、心脏病者5.6%(31/556)、糖尿病者2.2%(12/556)、血液病0.7%(4/556),嗜酒患者占31.4%(175/556),吸烟患者占30%(167/556)。结论:温州地区脑卒中发病年龄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高血压、吸烟、饮酒是本地区中青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单志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925-5925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中浆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0例首诊为中浆病例中,77例77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明确诊断为非中浆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中浆病例占17.91%。男60例,占77.92%;女17例,占22.8%。非中浆病例中,黄斑疾病最多。其次为其他视网膜病继发黄斑病变。结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中浆病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避免将非中浆病误诊为中浆病。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71年~1977年共收治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140例,现就临床情况和治疗方法作以下分析讨论。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97例,女43例,男性较多,发病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57岁,以15~30岁发病率最高,占50%(70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00—01/2003—01已确诊的NAION患72例(80眼),男39例(44眼),女33例(36眼);单眼发病64例(89%),双眼发病8例(11%)。排除标准:所有患均无巨细胞性动脉炎的表现。纳入标准:病史、症状、眼底、视野、FFA结果均符合NAION的诊断标准。经视力、视野、眼底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lou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确诊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72例(8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2例中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28例(30眼),伴有糖尿病20例(24眼),伴高血脂症14例(15眼),青光眼4例(5眼),白内障术后2例(2眼),原因不明4例(4眼)。眼底视盘水肿色淡,其中呈象限性水肿21眼,半侧水肿19眼,全视盘水肿28眼,无水肿12眼。FFA早期视盘全部或部分荧光充盈延缓或缺损,显示缺血的部位和范围;晚期荧光充盈各异,缺血区呈强荧光或弱荧光,其中主要为强荧光,有68眼(85%),多见于病程较短;视盘持续弱荧光12眼(15%),见于病程较长。FFA显示缺血累及的部位和范围.伴有相应视野缺损60眼(75%)。结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多因性眼病,而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定缺血部位及相应的视野缺损是本病的主要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