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高自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应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白细胞单采治疗,并分析其疗效。结果:经治疗性自细胞单采术,47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由219.78±115.76×10^9/L降至118.62+53.35×10^9/,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下降不明显。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化疗不良反应减轻。结论:白细胞单采术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临床症状的有效方法,患者耐受好,不良反应轻。静脉通路的建立有利于单采过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白细胞分离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化疗前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CS-3000血细胞分离机行外周血白血病细胞单采术,观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白细胞分离治疗,外周血白细胞中位均数由182.9×109/L下降为41.4×109/L,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白细胞分离术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方法,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LAL)系高危难治型急性白血病,病情凶险,早期死亡率高,化疗缓解率极低.白细胞单采术能迅速去除外周血中的大量白血病细胞,改善高白细胞综合征,减少早期死亡,提高疗效.我院自1996年始对20例HLAL的住院患者采用白细胞单采术后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细胞去除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LAL)。方法:对54例HLAL患者进行白细胞去除术后,进行诱导缓解化疗,同时对30例HLAL患者行单纯化疗作对照。结果:采用白细胞去除术后,54例患者白细胞中位数由术前的178.0(102.8~395.2)×109/L降到42.2(23.0~80.0)×109/L,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联合化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63 %,明显高于对照组CR率17 %(P <0.001);早期病死率为13 %,低于对照组的36.5 %(P<0.05);总有效率为72 %,高于对照组的27 %(P <0.05)。结论:白细胞去除术联合化疗治疗HLAL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可提高CR率、总有效率,降低早期病死率,是治疗HLAL较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白细胞清除术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先进行白细胞清除术以降低白细胞负荷,随后以含有去甲氧柔红霉素的标准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16例。结果 白细胞清除术1~3次,分离后白细胞中位数由163×109/L降至72×109/L,清除后白细胞下降幅度超过50 %,且不良反应轻,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完全缓解(CR)率68.7 %,部分缓解(PR)率12.5 %,总有效率(RR)81.2 %;化疗中无一例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结论 白细胞清除术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能迅速降低肿瘤负荷,改善临床症状,防止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发生,降低早期死亡率,提高缓解率。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尹芳  牛京娜  周淑芸 《癌症》2000,19(4):363-365
目的 :对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HLAL)进行疗效观察。方法 :对 2 8例HLAL患者采用白细胞分离术 1~ 3次后 ,立即诱导缓解化疗 ,同时选择 15例同期HLAL患者单纯化疗作为对照 ,比较两者疗效。结果 :采用白细胞分离术 ,2 8例患者白细胞中位数由分离前的 16 5× 10 9/L下降至 38× 10 9/L ,临床症状迅速改善 ,结合化疗 ,CR率达 42 9%。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 ,早期病死率为 14 3% ,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白细胞分离术结合化疗 ,能提高CR率。减少单纯化疗引起的不良后果。开展此疗法时 ,要注意补充血小板防止加重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7.
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去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意义。方法 应用连续流动血细胞分离机对9 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 11 次白细胞去除术。结果 行白细胞去除术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由(388.37±355.20)×109 / L降至(290.09±259.80)×109/ L( P< 0.05),精神神经症状和呼吸急促有明显改善。而血小板数和血红蛋白无显著改变( P> 0.05)。分离过程中,36% 病人有口唇麻木和胸闷等轻度枸橼酸盐中毒症状,经处理后消失。结论 白细胞去除术对高白细胞综合征有效,其分离过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白细胞清除术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高白细胞血症的疗效。方法 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7例初诊APL高白细胞血症患者(WBC≥80×109/L)进行白细胞清除,同时应用细胞毒药物(羟基脲或阿糖胞苷)及三氧化二砷进行治疗。结果 经白细胞清除术和化疗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06.46±26.49)×109/L,(35.49±6.53)×109/L,t=6.8823,P<0.001]。高黏滞血症症状或体征明显改善,1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呼吸困难缓解,2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凝血指标好转,2例合并脑出血的患者出血灶明显吸收,所有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结论 白细胞清除术联合细胞毒药物是一种治疗初诊APL高白细胞血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分离术治疗及端粒酶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血细胞分离机 ,对12例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白细胞分离治疗 ,并用端粒重复扩增法检测分离细胞和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经白细胞分离术后 ,10 / 12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 ,白细胞计数降低至 5 0× 10 9/ L 以下 ,得以继续顺利化疗 ;患者伴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 ,其中 6 / 10例临床缓解时仍较高 ,且化疗治疗效果差。结论 :白细胞分离术可有效减轻白血病的细胞负荷 ,避免肿瘤细胞溶解综合征 ;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伴有较高端粒酶活性的生物特征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并评价低剂量白细胞介素11(IL-11)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化疗后伴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血液病(包括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患者在化疗结束24 h后开始按50μg·kg-1·d-1剂量给予IL-11皮下注射,连续应用直至血小板数≥50×109/L.对照组患者化疗后则不予IL-11治疗.结果 治疗组血小板数恢复至≥50×109/L的平均时间为9.6 d,明显短于对照组(14.0 d,P<0.05);血小板最低值平均为16.2×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11.6×109/L,P<0.05);血小板输注平均次数为2.88次,与对照组(2.98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诉心悸,有2例急性白血病和1例淋巴瘤患者出现畏寒、肌肉酸痛、乏力,但均能耐受.结论 应用IL-11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不仅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数和血小板最低水平,缩短血小板的恢复时间,而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1.
高白细胞性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leukemia, HLL)指外周血白细胞(WBC)>100×109/L的白血病[1],因大量白血病细胞瘀滞,患者易发生高白细胞综合征、肿瘤溶解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及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早期死亡率高。文献报道,白血病患者外周血WBC>50×109/L并伴有白细胞瘀滞症状或即使无症状但WBC >100×109/L,均应行紧急的细胞去除[2]。本院血液科于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行白细胞去除术联合化疗治疗HLL患者2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高白细胞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APL患者248例,其中高白细胞患者70例,分析高白细胞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诱导治疗的疗效。非高白细胞APL的诱导治疗以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为主,高白细胞APL的诱导治疗以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蒽环类化疗药物为主,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结果248例患者中,高白细胞的发生率为28.2%(70/248),其中WBC为10×109/L~50×109/L 46例(18.5%), WBC>50×109/L且≤100×109/L 14例(5.6%),WBC>100×109/L 10例(4.0%)。高白细胞APL患者的临床特征为PML-RARα融合基因S型(P=0.004)及FLT3-ITD基因突变(P<0.01),原发性纤溶亢进更加严重;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低于非高白细胞APL患者[88.9%(48/54)比98.1%(152/155),P=0.013],早期死亡率高于非高白细胞患者[11.1%(6/54)比1.9%(3/155),P=0.013]。高白细胞患者的早期死亡原因主要为脑出血。结论高白细胞是APL不良预后因素,诱导治疗应重视凝血异常的纠正、联合化疗迅速降低白细胞,以及联合地塞米松预防诱导分化综合征,以期降低早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周郁鸿  陈均法 《中国肿瘤》2000,9(4):191-192
高白细胞白血病(HLAL)系指急性白血病伴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的一组急性白血病的总称[1]。HLAL起病急骤、病程短,早期死亡率高[2],为高危性急性白血病。为减少HLAL的早期死亡,提高疗效,近年来我院采用白细胞清除术后再联合化疗的序贯治疗方案治疗HLAL17例,并与单纯联合化疗治疗的15例进行疗效对比的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 32例均系我院1995年4月~1999年10月住院患者,初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高粘滞血症症状,表现为头昏、头胀、视物模糊、呼吸困难。29例患者有皮肤粘膜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2月至7月全国6个中心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Plt)<50×109/L]患者,给予rhIL-11皮下注射治疗,2 mg/次,2次/d,连续使用7 d或至Plt经最低值后恢复到≥50×109/L时停用,观察受试者Plt恢复情况.结果 共入组患者112例,2例退出.110例有效病例中,rhIL-11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5%(82/110),治疗前后受试者Plt回升平均量为(70±54)×109/L,治疗有效者Plt恢复的平均时间为(8.7±3.0)d.在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上,单药rhIL-11治疗与rhIL-11联合血小板输注治疗相比,受试者Plt恢复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2.6)d比(9.6±3.5)d,t=2.17,P=0.03].结论 rhIL-112次/d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可加速血小板恢复,降低血小板输注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高量减除白细胞治疗对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综合性凝血指标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单个核细胞(MNC)采集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作为抗凝剂,对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减除白细胞治疗,每次治疗运转2.523.0倍总血量,采集20%~25%总血容量的白细胞悬液,对39例患者共进行56次减除白细胞治疗.结果 单次治疗运行时间(233.63±27.41) min,运转血量(12 268.77±1 978.25)ml,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用量(991.04±185.06)ml,采集白细胞悬液容量(922.89±213.26)ml,悬液中白细胞计数[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551.05×109/L(396.76×109/L,756.45 × 109/L),单次治疗减除白细胞总数为491.52×109(341.53×109,754.51×109);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33.30×109/L(163.62×109/L,367.05×109/L)、167.34×109/L(94.40×109/L.260.06×109/L) (s=765,P<0.001),凝血酶原时间(PT)分别为(15.69±2.82)s、(15.81 ±2.71)s(t=1.25,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39.22±8.15)s、(39.87±7.97)s(t=1.96,P>0.05),凝血酶时间(TT)分别为(17.35±1.73)s、(17.48±1.57)s(t=1.77,P>0.05),纤维蛋白原浓度(Fbg)分别为(2.91±1.00)g/L、(2.61±0.81)g/L(t=7.49,P< 0.001).结论 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对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实施高量(20%~25%总血容量)减除白细胞治疗,可降低患者体内白细胞负荷,同时可降低患者血浆Fbg,但降低值在机体维持正常止血功能的代偿范围内,对反映患者内、外源性凝血活性的综合性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耀秀  谷小燕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1):1696-1697
高白细胞白血病(HLL)是在少数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0×10^9/L。异常增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导致血液粘滞度增加,血流缓慢,加重组织缺氧,白血病细胞比正常细胞大且僵硬,变形性差,易在小血管形成微血栓或凝块,造成微循环障碍。白细胞单采去除术可迅速去除患者体内白细胞,减轻患者病征,为下一步药物化疗打下基础。笔者2005年1月~2006年6月对15例HLL患者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去除患者白血病细胞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甘露聚糖肽和地榆升白片改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化疗中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平行对照、前瞻性和开放性的方法,纳入137例PGML患者,随机分为甘露聚糖肽组(68例)和地榆升白片组(69例)。两组给药均为CHOP化疗方案的辅助药。检测两组外周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水平和集落刺激因子用量,定期随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甘露聚糖肽组和地榆升白片组显效率分别为51.7%和37.5%(P=0.03),第1周白细胞水平分别为(4.0±0.7)×109/L和(3.3±0.5)×109/L(P=0.04),第4周白细胞水平分别为(5.2±1.0)×109/L和(4.4±0.9)×109/L(P=0.035),第7周白细胞水平分别为(6.7±0.8)×109/L和(5.3±0.6)×109/L(P=0.006),人均里亚金用量分别为(0.79±1.28)支和(2.45±3.88)支(P=0.006)。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甘露聚糖肽组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较少,且症状轻微,恢复较快。结论甘露聚糖肽和地榆升白片均能显著升高白细胞水平,甘露聚糖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要优于地榆升白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白细胞淤滞分级评分(LGS)评价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HAML)降白细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HAM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LGS系统进行评分,分析LGS与患者白细胞淤滞症状和早期病死率的关系,并分析降白细胞治疗后LGS变化.结果 54例HAML患者中M11例,M216例,M410例,M520例,未分型7例.LGS 0分3例,LGS 1分15例,LGS 2分17例,LGS 3分19例.LGS≤2分患者中白细胞淤滞所致的Ⅰ型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早期病死的发生率均低于LGS 3分的患者(P<0.05).降白细胞治疗后HAML患者LGS较治疗前改善(P<0.0001).其中降白细胞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分离组LGS改善率高于未分离组(P=0.008).37例患者接受诱导化疗,1个周期化疗后20例获得完全缓解,LGS≤2分患者完全缓解率与LGS 3分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3).结论 LGS能够反映HAML患者白细胞淤滞的程度,可以评价降白细胞治疗后白细胞淤滞改善情况,LGS高预示更高的早期病死率.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小剂量化疗较单纯小剂量化疗能显著降低LGS.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化疗后Ⅳ度白细胞减少的综合救治疗方法。方法:20例患者化疗后发生Ⅳ度白细胞减少,其中男10例,女10例。升白治疗的综合措施包括保护性隔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抗生素的使用。结果:化疗后白细胞计数0.2×109/L~0.9×109/L,平均(0.55±0.1)×109/L,经综合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达正常的天数为3~8天,平均(5±2)天。体温38.2℃~40.5℃者8例,平均(39.2±0.74)℃,占40%(8/20)。10%(2/20)发生继发感染,死亡5%(1/20),救治成功率95%(19/20)。结论:对化疗后Ⅳ度白细胞减少患者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合理应用G-CSF和/或GM-CSF,积极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可以安全渡过严重骨髓抑制阶段的危险期。  相似文献   

20.
高白细胞白血病(HLL)是血液病中急危重病,是在少数急性白血病(AL)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0×10^9/L。异常增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导致血液粘滞度增加,血流缓慢,加重组织缺氧,白血病细胞比正常细胞大且僵硬,变形性差,易在小血管形成微血栓或凝块,造成微循环障碍。由于HLL患者白血病细胞异常增多,若直接进行强烈化疗,则化疗后大量血细胞溶解,释放出大量凝血活性物质,极易出现致命性脑出血、梗塞、DIC、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合并症。因此,迅速降低体内白细胞负荷,同时避免过于强烈化疗导致的肿瘤细胞溶解综合征是治疗HLL至关重要的。笔者2005年1月-2006年6月对15例HLL患者采用MCS^+单采机单采去除患者白血病细胞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