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茯苓不同药用部位中三萜酸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并比较茯苓不同药用部位中三萜酸类成分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为完善茯苓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体积流量1.0 m L·min-1;柱温30℃;采用SPSS 15.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茯苓不同药用部位中三萜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22批茯苓药材指纹图谱中标示出16个共有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相似度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茯苓、茯神与赤茯苓中三萜酸成分存在显著差异,赤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最高。药材的质量产地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能有效的评价茯苓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茯苓中茯苓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茯苓中茯苓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比较9个不同产地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为评价不同产地茯苓的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4%乙酸(80: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2nm。结果茯苓酸在0.48—2.40μg范围内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99.96%,RSD=1.85%。9个产地茯芩中茯苓酸的含量有所差异。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稳定,可用于茯苓药材中茯苓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全国20个主要产地茯苓质量分析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茯苓多糖和茯苓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分析比较全国20个主要产地茯苓中茯苓多糖和茯苓酸的含量,为评价不同产地茯苓的质量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多糖的含量,碱提,苯酚-浓硫酸显色,葡萄糖为对照品,检测波长490nm。采用RP-HPLC法测定茯苓酸的含量,Kromasil100-5C18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80: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2nm。结果葡萄糖在40~2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2%,RSD=0.99%;茯苓酸在0.48~2.40μg范围内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100.26%,RSD=1.26%。不同产地茯苓药材中茯苓多糖和茯苓酸的含量有较大差异,说明药材质量并不一致。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为评价不同产地茯苓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金晓勇  贾晓斌  陈彦  王静静  兰雪莲 《中草药》2009,40(7):1150-1152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茯苓中猪苓酸C和去氢土莫酸的方法,并比较不同产地茯苓中猪苓酸C和去氢土莫酸量的差异.方法 应用HPLC法测定猪苓酸C、去氢土莫酸的量,色谱柱为Ailtima-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70 : 29.85 : 0.15);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44 nm;进样量为20 μL;柱温为30℃.结果 测得8个产地茯苓中猪苓酸C、去氢土莫酸的量分别为0.188 6~0.575 6、0.113 7~0.216 7 mg/g,其中以浙江产茯苓药材中猪苓酸C、去氢土莫酸量最高,四川次之,其他几个产地的量相对较低;猪苓酸C定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79 2~2.240 0 μg(r2=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8%,RSD为1.77%;去氢土莫酸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37 2~1.715 0(r2=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6%,RSD为0.62%.结论 所建立的色谱方法可以简便、准确测定茯苓中猪苓酸C、去氢土莫酸的量,重现性好;各产地茯苓中的猪苓酸C、去氢土莫酸的量差别较大,有必要建立猪苓酸C、去氢土莫酸的定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不同部位辽细辛中马兜铃酸的痕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辽细辛进行了痕量检查.结果:地上部分不含或较少含马兜铃酸,而地下部分大多含有马兜铃酸.结论: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的辽细辛中马兜铃酸的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初步分析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4个药用部位饮片(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神)中的潜在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 Q-Marker)并测定其含量。方法 采用HPLC建立茯苓饮片指纹图谱,确认共有峰并进行指认,对18批不同药用部位茯苓饮片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茯苓三萜酸成分的对应靶点和通路,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并进行了分子对接分析,预测茯苓饮片的Q-Marker并测定其在茯苓4个药用部位饮片中的含量。结果 茯苓4个药用部位饮片HPLC指纹图谱中标定了15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6个色谱峰,分别为茯苓新酸B(2号峰)、去氢土莫酸(3号峰)、茯苓新酸A(4号峰)、去氢茯苓酸(9号峰)、茯苓酸(10号峰)和松苓新酸(12号峰);同一药用部位茯苓饮片相似度均大于0.97,不同药用部位的茯苓指纹图谱有明显差异,15个共有峰所代表成分的量在茯苓中根据药用部位由外向里(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和茯神)均呈现减少趋势。OP...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和不同药用部位药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通过对不同产地和不同药用部位药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得知不同产地和不同药用部位中两种成分的含量有很大的差异,检测样品中根部含量均不合格,叶部含量最高为根部的50倍。结论:合格商品翼首草应为全草,目前市场上的商品药材多为根部,不符合药用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茯苓聚糖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不同产地的茯苓聚糖含量的比较。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于 488nm处测定茯苓聚糖的含量。结果:河北产的茯苓聚糖含量较高。结论:本法可以作为茯苓聚糖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鸡骨草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评价其不同产地及不同药用部位的药材质量。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510 nm波长处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在0.004~0.080 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32%,RSD为1.32%(n=6)。广东宝安产的鸡骨草含量:根、茎、叶分别为2.97%、1.70%、5.30%;广西南宁产的鸡骨草含量:根、茎、叶分别为4.18%、3.19%、5.16%。广西玉林产的鸡骨草含量:根、茎、叶分别为4.64%、4.00%、5.98%。结论:广西玉林产的鸡骨草根、茎、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均高于其他两个产地,广东宝安产的鸡骨草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高于广西南宁鸡骨草叶中总黄酮的含量,而根、茎中总黄酮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个产地。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茯苓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茯苓聚糖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不同产地的茯苓聚糖含量的比较。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于488nm处测定茯苓聚糖的含量。结果:河北产的茯苓聚糖含量较高。结论:本法可以作为茯苓聚糖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茯苓乙醇提取物中茯苓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该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茯苓乙醇提取物中茯苓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利用保留时间定性和外标两点法定量.结果:此方法线性关系良好,茯苓酸线性回归方程为Y=565.41X+ 14.477(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l.13%(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作为茯苓乙醇提取物中茯苓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完善茯苓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茯苓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的修订提出建议。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了以茯苓酸、去氢土莫酸对照品及茯苓对照药材同时对照的薄层鉴别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对茯苓药材及饮片的水分、总灰分、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二氧化硫残留和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茯苓酸和去氢茯苓酸为指标,建立了茯苓三萜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无水葡萄糖为指标,建立了茯苓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基于不同批次药材和饮片的测定结果,建立了茯苓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该质量标准相比2015年版《中国药典》,新增了茯苓的【含量测定】项,修订了其【薄层鉴别】和【检查】项,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用于茯苓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HPLC法测定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茯苓药材中茯苓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茯苓酸进样浓度在50~3 000μg/mL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3%,RSD(n=6)为2.24%。结论:HPLC法可作为茯苓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妍妍  施晓艳  张越  彭慧  温艳艳  彭灿  俞年军  陈卫东 《中草药》2018,49(20):4899-4904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步测定茯苓中4种三萜类成分的含量,并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以茯苓酸为内参物,建立其与去氢茯苓酸、去氢土莫酸和松苓新酸的相对校正因子(f)与相对保留时间,计算3种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并将一测多评法测得的结果与外标法比较,验证一测多评的可行性。结果 17批不同产地茯苓样品中4个活性成分,采用f的计算值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对照品缺乏的情况下,以茯苓酸为内参物同时测定去氢茯苓酸、去氢土莫酸、松苓新酸的含量是可行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茯苓中三萜类成分的定量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完善茯苓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和指纹图谱法鉴别茯苓药材中的三萜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酰茯苓酸和去氢乙酰茯苓酸的含量。结果:乙酰茯苓酸在1.52~7.6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6.90%,RSD为1.09%;去氢乙酰茯苓酸的线性范围0.35~1.75μg/ml,r=0.9991,平均回收率97.86%,RSD为1.52%。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能准确地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可用于茯苓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江薇 《中草药》2016,47(21):3861-3865
目的观察茯苓酸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与不同浓度(1、2、5μmol/L)的茯苓酸共孵育,采用CCK-8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及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茯苓酸能够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并可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浓度为1、2、5μmol/L的茯苓酸作用MDA-MB-231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至25.6%、59.4%、87.2%,明显高于对照组凋亡率(5.4%);经过1、2、5μmol/L茯苓酸分别处理48 h后,实验组MDA-MB-231细胞中凋亡蛋白标志物PARP裂解量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茯苓酸能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激活PARP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茯苓中去氢土莫酸、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茯苓酸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的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采用210 nm。结果 去氢土莫酸、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和茯苓酸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5.400~108.0,2.040~40.80,5.020~100.4,2.120~42.40,5.060~101.2和5.100~102.0 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去氢土莫酸为98.0%,RSD为2.9%;土莫酸为99.0%,RSD为2.8%;猪苓酸C为101.5%,RSD为2.5%;3-表去氢土莫酸为97.7%,RSD为2.7%;去氢茯苓酸为101.5%,RSD为2.1%;茯苓酸为99.6%,RSD为1.1%。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分离度好,可用于同时测定茯苓中多种三萜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Hoelen, sclederma of Poria cocos Wolf, has long been used as a sedative and diuretic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Formerly, we demonstrated that Hoelen in vitro protects red blood cells from AAPH-induced hemolysis. In this study,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main ingredient of Hoelen that has the scavenging effect on free-radicals. Triterpene carboxylic acids isolated from the methanol extract of Hoelen, i.e. pachymic acid, polyporenic acid, 3-epidehydrotumulosic acid, 3beta-hydroxylanosta-7,9(11), 24-trien-21-oic acid and 3-o-acetyl-16 alpha -hydroxytrametenolic acid, were found to have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AAPH-induced lysis of red blood cells.  相似文献   

19.
夏枯草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含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夏枯草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夏枯草最佳采收期,研究其全草的药用价值,并探讨夏枯草开发为保健蔬菜可行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高效液相法测定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方法测定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结果:夏枯草各部位中均含有活性成分,但是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含量存在很大差异.结论:江淮地区夏枯草果穗最佳采收期在6月28日左右,其茎叶的最佳采收期为5月末.夏枯草全株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不同采收期紫锥菊产量及菊苣酸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荣  杨跃生  吴鸿 《中草药》2012,43(6):1186-1190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紫锥菊质量和产量的变化。方法通过对不同采收期的紫锥菊进行产量测定和物候期观察,并采用HPLC法对紫锥菊中的菊苣酸进行动态变化研究。结果一年生紫锥菊地上部分的产量以11月2日(果熟期)采收的最高,比盛花期产量高38.3%,地下部分产量以9月15日(盛花期)采收的最高,从9月15日到11月2日地下部分产量有少量的降低,但变化不大;地上部分菊苣酸量从7月10日(蕾前期)到9月27日(盛花期)变化不大,但从9月27日到10月20日(果期)有一个降低的过程,从10月20日到11月2日又有所回升,地下部分菊苣酸量变化趋势与地上相似;两年生紫锥菊产量及菊苣酸量变化与一年生相似,但地下部分产量在果熟期最高,其全株产量是一年生植株的2.7倍。结论广州产紫锥菊以果熟期为最佳采收期,栽种两年比栽种一年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