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成药中挥发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万忠  倪力军  徐德生  张立国 《中成药》2006,28(11):1653-1655
中药挥发油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中药挥发油的有效性早为古人所知。根据现代中药的化学研究,含挥发油的中药材数量众多,涉及几乎所有功效类别的中药,在以前认为无挥发油的中药如三七、首乌、骨碎补、紫菀、郁金、姜黄等药材中也发现有挥发油的存在[1~5]。特别是在治疗外感热病的中药中,挥发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薄荷,柴胡,藿香,香薷,荆芥,防风,紫苏挥发油等[6~10]。中药挥发油所含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可由十几种到一百多种成分组成,来源不同的挥发油所含的化学成分也不一致[11]。挥发油在常温下较易挥发,往往含有多种不稳定的基团,易…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常温下保存(茅)苍术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的稳定性,并初步比较不同时间常温下保存挥发油的抗炎作用。方法:用气-质联用仪分离、分析、鉴定苍术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比较室温下保存的挥发油颜色随时间变化,并以二甲苯致炎法初步探讨挥发油不稳定性对抗炎作用的影响。结果:以气-质联用仪分析鉴定出挥发油中的17种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4%的主要成分为β-芹子烯、茅术醇、β-桉叶醇、α-红没药醇和一个未知成分。室温下保存(茅)苍术挥发油由原来的淡黄色逐渐变为无色,彼此之间发生成分转化。常温下保存时间越长,其抗急性炎症作用增强。结论:(茅)苍术挥发油常温下保存具有不稳定性;随保存时间延长,其抗炎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卷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卷柏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卷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分别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确认卷柏挥发油中16种成分,已鉴定的成分占色谱总出峰面积的95.09%。所分离出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中主要含有苯酚及有机酸类化合物,但各物质在含量上有所差别,其中含量最大的为棕榈酸(34.97%),其次为亚油酸(33.09%)、丁香酚(10.08%)、柏木脑(5.11%)等。结论所用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卷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4.
枫香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枫香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枫香叶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DB-5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以EI离子源和四级杆质量分析器对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质谱图采用NIST05谱库检索结合人工谱图分析,鉴定主要化学成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提取出的枫香叶挥发油分析鉴定出25种化学成分结构,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2.81%,其中包含萜烯类物质18种、脂肪族物质5种和芳香族物质2种,主要成分为α-蒎烯(34.48%)、β-蒎烯(19.25%)和柠檬烯(26.97%)。结论:枫香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烯类物质并含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化学成分,报道了10种该挥发油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为了解枫香叶挥发油成分和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青藤仔Jasminum nervosum Lour.叶和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结果从叶挥发油中分离出了166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66种,占挥发油总量的74.33%,其中芳樟醇含量高达25.84%;从茎挥发油中分离出了68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30种,占挥发油总量的80.09%,含量最高的成分为棕榈酸(39.78%)和油酸(22.91%)。结论青藤仔叶和茎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很大不同。叶挥发油中绝大多数化学成分为萜的含氧衍生物(47.77%),茎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及其酯(75.95%),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青藤仔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建  赵应学 《中草药》2009,40(11):1726-1727
目的 分析研究广西莪术种内不同颜色挥发油以及所含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莪术挥发油,毛细管柱GC法进行分离,归一化法测定其质量分数,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广西莪术种内各种不同颜色挥发油,既存在共有挥发油成分,又存在非共有挥发油成分,检出色谱峰个数差别也较大,总共鉴定出29个化合物.结论 挥发油的不同颜色与所含的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存在一定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莪术挥发油的质量控制及选育广西莪术优良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洋紫荆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洋紫荆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洋紫荆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从挥发油分离得到84种,鉴定57种,占总成分的83.31%.洋紫荆叶挥发油对K562人白血病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但对肝癌细胞(BEL-7402)、胃癌细胞(SGC-7901)、肺癌细胞(SPCA-1)则不显示抑制活性.结论 洋紫荆叶挥发油化学成分与洋紫荆皮挥发油有很大不同,活性成分含量较低,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进行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21,(5)
预测中药石菖蒲的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开展对石菖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文献研究并分析,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论,从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传统药性、不同配伍环境、入脑成分、化学成分可测性7个方面对石菖蒲Q-marker成分进行分析预测。预测石菖蒲Q-marker的成分为挥发油类成分α-细辛醚、β-细辛醚、异丁香酚。挥发油类成分可以作为石菖蒲的Q-marker,以期为中药石菖蒲的质量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常用中药夏枯草中挥发油类成分的组成,鉴定主要成分结构,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夏枯草中的挥发油,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结果从夏枯草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26个化学成分,其中匹配度较高的20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96. 03%,匹配度均高于90%。夏枯草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种类是脂肪酸类成分(49. 83%)、醇类成分(15. 37%)、醚类成分(11. 03%)、烯类成分(7. 64%)和烷烃类成分(6. 69%)。结论中药夏枯草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以脂肪酸类成分为主,其中棕榈酸含量最高;夏枯草挥发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为夏枯草的资源开发利用与质量控制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苦参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苦参挥发油成分的研究王秀坤,李家实,魏璐雪(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SophoraflavescenseAit的根,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功效。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其次还有二烷基色原酮、醌类和三萜皂甙[1.2]在对苦参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中,我们对苦参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47个成分,并测定了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分析结果见附表。1药材与提取苦参药材购于北京市药材公?...  相似文献   

11.
李聪  黄诗雨  陈丽华  刘红宁  高玲  管咏梅  吴璐 《中草药》2020,51(20):5395-5404
中药挥发油质量的稳定性是其发挥临床疗效及确保安全性的重要前提。由于中药挥发油的质量受到入药部位、药材产地、药材采收期、提取工艺、炮制工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挥发油的出油率或所含化学成分出现差异,影响中药挥发油质量的均一性,进而影响挥发油的疗效。因此,如何把控挥发油的质量是中药挥发油发挥作用的关键。分析了药材不同入药部位、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对中药挥发油质量的影响,并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含有挥发油成分的196味中药按药用部位进行分类,讨论了不同入药部位、产地和采收期对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性,以期为中药挥发油的开发及中药挥发油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桂芝  李翠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126-1128
目的分析5个市售莪术样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结果5个样品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莪术呋喃烯(样品1、3、4)、8,9-去氢-9-甲酰基-环异长叶烯(2~5)、α-姜黄烯(2、5)、二-表-α-雪松烯(2)等。结论5个莪术样品质量均有显著差异。莪术挥发油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药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在常温下能挥发的、可随水蒸气蒸馏的、与水不相混的油状液体的总称;广泛存在于植物药的各个部位。许多研究已表明挥发油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研究也发现,在众多的挥发油中凼结构的不同,所表现的生物活性也有很大差异。挥发油是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临床上除直接应用主要含挥发油的生药外,还可应用从中药精制的挥发油,如桉叶油、薄荷油等。挥发油具有发散解表、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祛寒温里、清热解毒、解暑祛秽、杀虫抗菌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制备方法对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中药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以川芎为主药的复方制剂,大量用于临床治疗头痛、冠心病等。据科学检验测定,川芎含有挥发油、川芎内酯、阿魏酸、挥发性油状生物碱及酚性物质等成分[1] 。川芎挥发油含萜类、内酯类等。为研究不同提取工艺对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本文运用超临界流体CO2 萃取、水蒸气蒸馏、中性乙醇提取等3种不同的方法提取川芎挥发油,并进行GC MS分析以鉴定其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1 材  相似文献   

15.
透皮促渗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性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期研究发现中药挥发油的透皮促渗效果与来源中药的药性存在关联性。化学成分是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该文进一步考察了透皮促渗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性之间的关联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中药挥发油,测定了其相对密度和折光率等理化参数,采用GC-MS分析了20种中药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将其按照骨架特征和官能团的不同分成12种类别,然后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药性与成分类别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五味、四气以及归经均与挥发油中不同类别的成分存在关联性(P0.05),来源中药药性与挥发油的成分类别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三桠乌药叶片中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三桠乌药叶片中所含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三桠乌药叶片中所含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滤纸片固相扩散法和平板连续稀释法进行挥发油抗菌活性试验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研究。结果:首次提取了三桠乌药叶片中所含挥发油,成功鉴定出46种化合物,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具有广谱抗菌性。结论:三桠乌药叶片中所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醇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和少量氧化物、酯类化合物及其他物质。其对供试菌的抑菌强度由大到小为金黄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桔青霉>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球菌>黑曲霉>绿脓杆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挥发油含量、苯酞类化合物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为指标,对川芎3种部位,3种不同加工法的川芎饮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分析鉴定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川芎3种部位的挥发油含量差别较大,含量高低依次为根茎(1. 12%)须根(0. 75%)地上部分(0. 41%),经GC-MS分析,挥发油中的苯酞类成分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依次为须根(83. 29%)根茎(44. 5%)地上部分(39. 95%); 3种不同加工方法的川芎饮片中,挥发油质量分数依次为C(0. 87%) A(0. 75%) B(0. 7%),经GC-MS分析,苯酞类成分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依次为C(79. 14%) A(73. 09%) B(67. 29%)。结论:川芎须根挥发油中苯酞类化合物含量较根茎高,可对其进行适当的资源利用;不同加工方法的川芎饮片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有显著差异;川芎鲜切饮片中挥发油及苯酞类化合物含量更高,可作为一种川芎饮片的新型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8.
张伟  刘柏英  吴孟华  顾利红 《中药材》2012,(8):1243-1245
目的:对香豆蔻药材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系统的中药鉴定方法对香豆蔻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香豆蔻药材所含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一侧平坦、具10余条波状狭翅可作为本种性状鉴别的特征;内种皮厚皮细胞壁极厚,切面观排列成栅栏状,界限不甚清晰可作为本种显微鉴别的特征;桉油精可作为本种GC-MS法鉴别的特征性成分。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作为香豆蔻药材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疆桑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莲  符继红  张丽静  孟磊  刘雅婷 《中成药》2006,28(6):860-865
目的:建立一种新疆桑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方法:采用乙醚超声萃取-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桑叶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桑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80余峰,鉴定出了55种物质,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以上。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所分离出的化合物中含有烷烃(C10~C40)、烯烃、不饱和醇、不饱和醛、不饱和酮、羧酸、酯、杂环化合物及芳香族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正十八烷(9.11%)、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8.92%)和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7.19%)。挥发油中还含有少量的萜类化合物。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6,(11)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产地香椿子中挥发油成分,比较不同产地所含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椿子中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香椿子中挥发油成分,经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产地挥发油中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2种化学计量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70种不同化合物,江苏、山东、河南、湖南、陕西所产香椿子中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共有成分为17种,江苏产香椿子主要有38种,山东产香椿子主要有35种,河南产香椿子主要有45种,湖南产香椿子主要有38种,陕西产香椿子主要有40种。结论:GC-MS联用技术适用于香椿子挥发油成分的快速分析,本研究可为香椿子挥发油进一步开发利用、质量评价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