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Ⅰ期假体植入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09年12月-2015年12月确诊为早期原发性乳腺癌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Ⅰ期假体植入的患者6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行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切口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满意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00%与6.25%)、局部复发率(3.33%与3.75%)及远处转移率(0.00%与1.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Ⅰ期假体植入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且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3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实施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Ⅰ期乳腺癌24例,Ⅱ期乳腺癌1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手术适应证(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在4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乳头表皮部分坏死为4例(乳头皮肤痂下愈合为2例,乳头坏死为2例),皮下积液为2例(经抽取液体后治愈),切口Ⅰ期愈合为34例.全部病例乳头基底部切线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无癌细胞浸润.术后40例全部接受随访,最长为70个月,平均为48个月;其中,38例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另2例系肿瘤位于乳头3 cm处,于术后24个月复发,行乳头乳晕复合体切除术,随访22个月无复发.结论 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乳房的早期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保留乳房的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经过良好,乳房外形基本正常,随访6-36月无复发.结论:对早期乳腺癌在严格选择适应症情况下,可行保留乳房的根治术,术后乳房外形正常,患者生存质量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80例,按接受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与实验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改良根治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所得分值为(100.6±20.9)分,实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所得积分为(161.3±21.8)分。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所得积分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1%,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均无胸壁及乳头周围皮肤无复发。结论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临床效果显著,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新辅助化疗后行保留乳头、乳晕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Ⅱ期及部分Ⅲ期乳腺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A组经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行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B组直接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再予化疗和/或内分泌、放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组1、3、5年乳腺癌因素病死率分别为5.56%、21.88%、35.00%,B组1、3、5年乳腺癌因素病死率分别为5.56%、19.35%、30.00%,5年生存率均为6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行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治疗Ⅱ期及部分Ⅲ期乳腺癌是可行的,而且美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徐景伟  王振宇  王琢  顾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131-4133
目的:探讨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常规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近期手术疗效、美容效果及术后瘢痕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疾病诊疗中心2009年3月~2010年1月29例乳腺癌患者行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与既往相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行传统切口及缝合方法的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对术后效果的评价:满意27例,良好2例,无不满意的病例。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的胸部外形逐渐改观,较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相比瘢痕明显较小。结论: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常规切口改良根治术相比在手术效果上无统计学差异;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常规切口改良根治术相比切口明显缩小,采用皮内缝合,美容效果较明显,切口愈合后皮肤瘢痕明显减小,患者在心理上更易接受,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5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分析,保留肋间臂神经25例(治疗组),切除肋间臂神经3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上臂局部感觉障碍及术后并发症及复发转移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率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组上臂局部感觉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对手术质量和术后并发症无影响,对减轻患者术后上臂局部感觉障碍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嘉 《现代保健》2013,(9):24-25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一期乳房再造与乳房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1月-2010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改良根治术治疗,实验组给予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一期乳房再造,随访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术后重建乳房Harris评分优良率达100%,根据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7.19±4.23)分和(53.35±4.5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一期乳房再造效果确切,优点多,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适应症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经验。方法:1999年2月~2004年5月,我们对21例I、Ⅱ期乳腺癌行保留皮肤和乳头的改良根治术,同时应用假体植入胸大、小肌之间行乳房再造。结果:应用该方法治疗,均获得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再造的乳房形态良好,不影响患侧上肢的活动功能。结论:I、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乳房再造,满足了肿瘤的根治和形体美容两方面的要求,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杨涌  程利林  马卫华 《职业与健康》2006,22(13):1026-1027
目的针对保留乳头的乳癌改良根治术行乳腺成形的时机及手术的安全性研究,评判该疗效的有效性。方法对80例临床分期为O、Ⅰ、Ⅱ期的病人,经行保留乳头的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Ⅰ期行带蒂大网膜乳腺成形。同时给予放射治疗和激素治疗。结果术后3例出现乳头部水疱,换药后渐愈;腋部皮下积液4例,穿刺或引流后痊愈;2例出现皮瓣坏死,清创后疤痕愈合;2例出现大网膜坏死,清除坏死组织,皮瓣加压包扎后愈合。成形后乳房外形和弹性均可,无下垂,病人对成形乳房外形满意。结论对于国际临床分期O、Ⅰ期及部分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头的乳癌改良根治术,是安全有效的,在根治术的基础上,Ⅰ期行带蒂大网膜成形术,既缩短了治疗过程,又免除了再次手术的痛苦,手术后没有乳房缺失感,对于增强病人信心,尽早恢复社会活动有积极意义。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疗效及临床临床意义。方法 75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切除肋间臂神经29例,成功保留46例,术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均成功切除乳腺癌肿块,切除组19例(65.52%)患者患侧上臂及腋窝皮肤出现感觉异常,无局部肿瘤复发;保留组5例(10.87%)出现感觉异常,无局部肿瘤复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不会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效果,对患者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功能影响较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改良乳癌根治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2例乳腺癌Ⅰ、Ⅱ期患者采用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改良乳癌根治术.与42例乳腺癌Ⅰ、Ⅱ患者,行常规的切除肋间臂神经患者为对照组.术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保留组52例中50例(96.15%)上臂感觉无异常,2例(3.8%)出现感觉异常,无局部肿瘤复发;与接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Ⅰ、Ⅱ期患者,采用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改良乳癌根治术不会影响手术效果,且可保留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乳腺癌(Ⅰ期17例,Ⅱ期31例)施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的治疗结果。结果4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5例,切口皮缘坏死1例,上肢淋巴性水肿(轻度)1例。3年生存率为80%,5年生存率68%。结论保留胸大、小肌,重视保护胸长神经及胸背神经可避免胸大肌及胸小肌挛缩导致的上肢运动障碍,术中重视无瘤原则能有效地预防局部复发和转移,重视术后综合性治疗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瘤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富平县妇幼保健院确诊并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共31例,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无瘤技术护理,评价术后无切口种植、反复转移及医师满意度和护士自评满意度等。结果31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访视均无切口种植,术后1年访视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23%。术后1年半、术后2年访视均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45%。术后2年访视均有1例转移,转移为3.23%。经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不同年份手术医师满意度和护士自评满意度均较高,且随着年份逐渐升高,2016二季度最高,分别为89%和92%。结论医护共同协作,无瘤技术应用于乳癌改良根治术,可有效减少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术后胸大、小肌功能、患侧上臂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乳腺癌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清扫时游离并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术后检查胸大、小肌萎缩情况和患侧上臂内后侧的感觉、运动功能变化.结果60例患者术后胸大、小肌均无明显萎缩,48例保留肋间臂神经者患侧上臂内侧皮肤感觉良好,活动自如.结论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根治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 7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35例,切除肋间臂神经41例。术后对患者上臂内侧及腋窝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2年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保留肋间臂神经的35例患者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41例患者,对比术后1月,3月,12月时术侧上臂及腋窝感觉异常发生率,保留组明显低于切除组。结论在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降低术侧上臂及腋窝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 和临床意义.方法 98例Ⅰ、Ⅱ期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74例,切除24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74例中,术后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69例(93.24%)、感觉异常5例(6.74%);切除肋间臂神经24例有23例出现感觉异常(95.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71,P<0.01).随访12~28月,98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地防止患侧腋窝及上肢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7例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82)与对照组(n=65),观察组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患者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个数方面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异常率为6.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能够有效保留术后患者的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及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乳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两种方法疗效。结果经治疗后采用改良乳腺根治术的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采用保乳术的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经手术后乳房美观性较好。结论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乳腺癌可保护神经免受伤害,术后进行综合性治疗,可获良好的肢体功能及胸廓外形,满足了患者美观需求,安全性高,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进行12~36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上臂内侧和腋窝皮肤感觉功能、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腋窝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异常4例(9.3%),对照组患者感觉异常41例(95.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及腋窝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中可以减少上臂、腋窝皮肤感觉异常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