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解剖教学过程中,于一男性成人标本上,发现罕见的副长屈肌1例,现报道如下。副长屈肌紧贴于长屈肌下部的后外方,距内踝8cm处起始于胫后血管神经束外侧筋膜及小腿深筋膜,肌腹长5.5cm,宽1.5cm,厚0.3cm,肌腱长11cm。肌腹向下位于胫后血管神经束深面移行为细长的肌腱通过屈肌支持带深面的踝管至足底,沿长屈肌腱外侧共同向前,经趾长屈肌腱深面,并与其交叉,但无腱束合并。副长屈肌的肌腱继续沿足底向前,腱束与收肌斜头肌腱合并,共同止于趾第一节趾骨底。此外、趾长屈肌腱五条,经内踝后方和分…  相似文献   

2.
肱二头肌短头肌腱转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为肱二头肌短头肌腱转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1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对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的形态、血管及喙突的局部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肱二头肌短头肌腱长8.7±1.5cm,上部宽0.9±0.4cm,中部宽1.2±0.4cm,下部宽1.4±0.4cm,喙突尖至肩峰的距离4.7±0.5cm,喙突尖至锁骨肩峰端4.3±0.4cm。结论:设计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移位重建喙锁韧带及肩锁上韧带修复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标本的过程中,发现1例左足变异肌与长屈肌腱罕见变异,查阅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长屈肌腱从变异肌肌腹移行肌腱处的中间穿过。该变异肌有协助短屈肌屈的作用,可暂命名为副短屈肌。变异肌起于跟骨结节,在距跟骨结节5.38 cm处与趾短屈肌分离,于距跟骨结节8.90 cm处被长屈肌腱穿过,分为两束,内侧束较外侧束明显粗大,行于长屈肌腱深层,分离走行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在解剖下肢肌时,发现一例双侧(足母)长屈肌和趾长屈肌变异,报道如下:男尸,成年。双侧(足母)长屈肌腱在足底越过趾长屈肌腱深面处,各分两束,外侧束再各分两束,分别止于第1~3趾的末节趾骨  相似文献   

5.
骨骼常用牵引部位观测与骨牵引锥钉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制和应用骨牵引锥钉,对成人四肢骨常用牵引部位行解剖学观测。方法:随机选择成人四肢骨标本,包括100根尺骨、股骨、胫骨及100个跟骨。观测其大体结构,测量其矢状径和额状径为:尺骨鹰嘴冠突部31.7±2.3mm和21.0±2.3mm,股骨粗隆最凸部34.5±2.9mm和54.4±3.8mm,股骨髁上2cm处20.1±2.52mm和43.0±2.7mm,胫骨结节最凸处41.4±3.5mm和35.9±3.6mm,跟骨距下、后缘各2cm处额状径26.2±2.3mm。结果:研制出长62mm、52mm和42mm三种规格的骨牵引锥钉。临床应用证明其简单易行,效果可靠,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骨被拉豁等并发症。结论:研制及应用骨牵引锥钉,观测成人四肢骨常用骨牵引部位的解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移植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掌指关节、肌腱及皮肤缺损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足标本上,对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邻近皮肤的血供进行了观测;2侧标本摹拟术式设计。结果: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肤由第1、2跖背及跖底动脉供给,其分支间在关节周围和深浅筋膜间形成丰富吻合。其中第1跖背动脉沿途发4~9支、外径0.1~0.3mm(混合支0.5~0.8mm)的分支,至关节面以近0.8~1.5cm与以远0.3~0.8cm之间的跖趾关节及背侧肌腱和皮肤。结论:以足背动脉→第1跖背动脉为蒂,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其皮瓣可依据受区需要,设计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斜方肌下部肌瓣转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解剖观测斜方肌下部的形态、血供及神经支配。结果:①斜方肌下部肌质部分长24.7±2.7cm、宽9.8±1.3cm、厚0.4±0.1cm。其远端移行为腱膜,长2.8±0.8cm、宽1.5±0.4cm、厚0.03±0.01cm;②肩胛背动脉内侧终末支的后支营养斜方肌下部,外径1.2±0.3mm,长度1.7±0.8cm;③斜方肌下部受副神经支配。结论:在斜方肌具有Ⅳ级肌力的前提下,可以副神经肩胛背动脉内侧终末支的后支为蒂设计斜方肌下部肌瓣转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双锁骨舌骨肌1例郑和平锁骨舌骨肌甚少见,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肾性标本时,见到一对(附图),舌骨下肌群未见异常,现报道如下。形态起自锁骨内侧端上缘(宽左2.1cm、右2.4cm),纤维斜向内上,止于舌骨体外侧半(宽左1.8cm、右2.3cm)。其前后缘长...  相似文献   

9.
距骨滑车关节面的形态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距骨滑车关节面的形态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测量了93副(男51,女42)距骨滑车上关节面前、后宽和内、外侧面长4项指标,数据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距骨滑车面上面前宽男29.4±2.8mm、女27.4±2.6mm;后宽男22.6±2.4mm、女20.6±2.7mm;内踝面长男32.9±3.0mm、女30.9±2.5mm;外踝面长男29.2±2.5mm、女27.2±2.4mm。距骨滑车上面的前宽与后宽、内踝面长与外踝面长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当踝关节跖屈时,处于一种相对不稳定性状态,易损伤。  相似文献   

10.
股外侧肌腱与肌骨外侧髁接触的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髌骨半脱位致髌骨侧软骨面压力过度的形态学因素。方法:对50侧膝关节标本股外侧肌腱内面及其与股骨外侧髁的接触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股外侧肌腱内面呈随机圆形或圆形光滑面。其周围有滑膜皱襞附着,其长2.1±0.9(1。0-5。4cm),宽1.3±0.4(0.8-2.4)cm,与髌上囊以皱襞相隔。在屈曲90°时与肌骨外侧髁边缘相接触,接触处为光滑的骨软骨结构约1.0cm*0.8cm大小。模拟髌骨半脱  相似文献   

11.
在3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冈上肌及其浅面斜方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分布。冈上肌肌腹长10.0±2.8cm,中部宽3.8±0.8cm,中部厚1.7±0.4cm,肌腱长3.5±0.4cm,宽3.1±0.3cm;覆盖在冈上肌浅面的斜方肌,肩峰处水平长15.5±2.7cm,中部厚1.6±0.3cm,在距止点1.5±0.5cm处为腱性结构,并与肩峰骨膜相延续。根据解剖学观察,设计了以冈上肌浅面的斜方肌  相似文献   

12.
活体肾上腺血管的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活体肾上腺血管的应用解剖。方法:对18例24侧肾上腺手术时分离出血管,测量血管外径及长度,对6个完整肾上腺灌注染色。结果:右膈下动脉从下腔静脉右缘至末支肾上腺上动脉长8.5(7.5~11.0)cm,外径2.5~3.0mm;左膈下动脉从腹主动脉左缘至末支肾上腺上动脉长8.0(7.0~9.0)cm,外径2.5~3.1mm;肾上腺上动脉1~6支,均源于膈下动脉。肾上腺中动脉右侧长1.7~2.2cm,外径1.0~1.5mm;左侧长1.5~2.0cm,外径1.0~1.5mm。肾上腺下动脉两侧基本相同,长1.5~2.0cm,外径1.0~2.0mm。肾上腺中心静脉右侧长0.4~0.8cm,左侧长3.0~4.0cm,外径3.0~4.0mm。结论:肾上腺血管加部分膈下血管的长度可供带血管蒂肾上腺转位治疗柯兴氏病;活体切取供移植的肾上腺;选择性肾上腺血管造影等。  相似文献   

13.
髂结节处髂骨瓣移植修复跖趾关节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应用髂结节处髂骨瓣修复第1跖趾关节和第2、3跖趾关节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测量了 44例成人干燥髂骨的髂骨结节内收角,髂骨结节前方2 cm和后方 1.5 cm处髂骨板的厚度。 44例成人干燥足骨第 1、2、3跖骨和 1、2、3趾的近节趾骨长度,测量距跖趾关节2 cm,上述跖骨的宽度和厚度;距跖趾关节1.5 cm上述趾骨的宽度和厚度。结果:髂结节的内收角平均为 19.6°,97.7%的髂结节内收角在15°~25°,髂结节前方2cm和后方1.5cm的厚度平均为1.5cm和1.1cm,分别与第1跖骨厚度1.4cm以及第1趾的近节趾骨厚度 1.1cm相近似。结论:髂结节处髂骨瓣移植修复第 1跖趾关节缺损,或修复第2、3跖趾关节的同时缺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带血管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胫侧副韧带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为带血管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胫侧副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大收肌腱和胫侧副韧带的形态、毗邻关系以及前者的血管分布等。结果:①大收肌腱的肌腱部长6.75±1.22cm,平均宽度为9.6±2.0mm,平均厚度2.2±0.6mm;②胫侧副韧带长约5.8±1.1cm,平均宽11.2±2.0mm,平均厚度1.2±0.2mm;③大收肌腱的血供源于膝降动脉的关节支,该动脉参与形成膝关节动脉网。结论:大收肌腱血供丰富,肌腱长,位置靠近,可作为胫侧副韧带损伤修复的供体。  相似文献   

15.
股骨上段的测量与股骨假体设计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目的:为改进和设计适合国人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提供参数值。方法:129例成人股骨标本,分别于股骨颈垂直和平行平面拍X线平片,测量小转子及其上、下2cm平面处髓腔的宽度等。结果:小转子处髓腔宽为2.6±0.2cm,其上2cm处为4.3±0.5cm,其下2cm处为2.1±0.3cm。个体间变异很大。结论:股骨上段的解剖学资料,可为设计适合国人的人工股骨假体提供参数值  相似文献   

16.
掌长肌腱转位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形态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为桡尺远侧关节脱位修复提供术式设计的形态学基础。方法:30侧成人上肢标本、9条新鲜掌长肌腱,分别进行形态学测量和力学测试。结果:①掌长肌腱长为12.8±1.7cm;②肌腱上、中、下段宽分别为4.5±1.0mm、4.3±1.0mm和3.9±0.9mm;③肌腱上、中、下厚分别为1.1±0.3mm、0.9±0.1mm和0.8±0.1mm;④肌腱载荷为156.6±53.6kg。结论:掌长肌腱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以其转位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术式设计具有可行性,30例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为、趾短伸肌去神经游离移植修复腭裂、腭咽闭合不全、面瘫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对22只足标本的、趾短伸肌的形态变异及神经支配进行解剖观察;②在109例手术中以神经刺激仪确认、趾短伸肌的神经,并测肌的长度,体积及重量。结果:①、趾短伸肌与长腱合并机会分别为55.7%、62.8%;趾短伸肌发出腱至第5趾的占76.9%;②肌的神经支配三种类型比率分别是24.4%、32.8%、42.7%;③肌的长度在8.3~13.1cm,体积1.8~3.1cm3,重量1.9~3.2g。结论:、趾短伸肌肌腱有与长腱合并的变异,趾短伸肌腱常有发出第五趾者;神经支配有三型;肌的长度、重量、体积适合肌肉游离移植的成活,是腭裂、腭咽闭合不全、尿道上裂及面瘫等外科治疗可靠的组织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第1或第2穿动脉为蒂骨瓣转位重建股骨距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为带血管蒂骨瓣转位重建股骨距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对第1、2穿动脉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骨膜支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观察。结果:股深动脉在小转子尖下4.5±1.3cm、9.3±2.7cm处分别发出第1、2穿动脉,外径分别为2.8±0.7mm、2.4±0.6mm。穿动脉发出1~3支外径在1.0mm以上的肌骨膜支,分布于股骨后部中上段骨膜。结论:可以第1或第2穿动脉为蒂设计股骨瓣,可转位重建股骨距或修复股骨颈。  相似文献   

19.
距骨尾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论证距骨尾命名的科学性及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200例成人干燥距骨上测量距骨尾的长、宽、厚,并观察距骨尾以及整个距骨的形态。结果:距骨从整体看形态如乌龟。距骨尾长为6.4±1.8mm,宽为8.6±2.6mm,厚为5.2±1.4mm,距骨尾多数为半乳突形(63.5%),按长度分为中尾型(81%)、短尾型(12%)、长尾型(4%)和缺如型(3%)。结论:距骨分为头、颈、体、尾四部既符合解剖学命名原则,又切合临床实际需要。距骨尾根部是骨折易发生处  相似文献   

20.
在40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观察三角肌后束的形态,血供及其与肩胛冈的关系,三角肌后束后缘长17.4cm,后束与中间束交界处于13.8cm,后束起动于肩胛冈部长10.3cm,三角肌后束神经血管束入肌门的体表投影点的肩峰角下4.6cm,约在后束后缘前方2.2cm,肌蒡游离长可达15cm,可形成以三角肌后束为蒂肩胛冈骨瓣移位复肱骨骨缺损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