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病例 女,28岁。因患子宫内膜异位症于2001-02-20口服孕三烯酮胶囊予以治疗。服用方法每周一、周四各服1次,2.5mg/次,疗程为6个月。3个月后体检,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816.008U/L(参考值OU~42U/L,下同),谷草转氨酶378.00U/L(OU~50U/L),谷草/谷丙0.46(0.5~1.0),总胆红素14.10mol/L(5.1mol~19mol/L),直接胆红素5.00mol/L(Omol~7mol/L),间接胆红素9.1mol/L(2mol~  相似文献   

2.
张岩岩  李宏军   《放射学实践》2012,27(9):1035-1036
病例资料患者,31岁,急性剖宫产术后,肝功能异常,黄疸,血小板降低。查体: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腹饱满,Murphy′s征阳性,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辅助检查:谷丙转氨酶368U/l,谷草转氨酶1056U/l,碱性磷酸酶143U/l,总胆红素110.2mol/l,直接胆红素76.86mol/l,乳酸脱氢酶4357/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3岁。1年前因消瘦、乏力入院。20余年前因贫血曾输血2次(量不详)。体检:贫血貌,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清铁蛋白1718ng/ml(正常值22~312ng/ml)。谷丙转氨酶85.10U/L,谷草转氨酶103.38U/L;血糖、血脂正常。红细胞4.11×1012/L,血红蛋白80g/L。上腹部彩超:慢性肝病声像图。CT平扫:肝脏体积稍小,实质密度普遍性增高,CT值124HU,肝内血管(门脉和肝静脉)呈现分支状相对低密度(图1),肝左叶内侧段近肝门处见2cm大小斑片状相对低密度,境界模糊。肝周见少许带状低密度。脾脏大,密度均匀,CT值67HU。增强扫描示肝左叶内侧段…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36岁.健康体检发现右侧肾脏占位3天就诊,临床拟诊:"肾癌".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谷丙转氨酶(ALT) 48.2 U/L,乳酸脱氢酶(LDH) 46.3 mg/dl,肿瘤标志物(Ca) 2.29mmol/L,血沉(ESR)2 mm/h.超声:右肾外形增大,回声不均,于肾下极探及80 mm× 85 mm实性偏强回声,形态规则,似可见包膜.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肿块内血供丰富,可见动静脉样血流信号(图1).  相似文献   

5.
联苯双酯对转氨酶的可逆性抑制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设计出在体外检测联苯双酯作用效果的实验,以观测该药是否为转氨酶的可逆性抑制物。方法 应用26份血清,混合离心分装每份400μl,分别用生理盐水和1500 μl/ml的联苯双酯溶液稀释进行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测定。结果 将结果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发现用药组之AST和ALT活性比盐水组略高。结论 本实验表明转氨酶的活性并不受联苯双酯溶液浓度的影响,联苯双酯可能不是转氨酶的可逆性抑制物。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6岁.腹胀、食欲不振伴体重下降2个月.体检:肝下缘达肋下约5 cm.实验室检查:门冬氨酸转氨酶42 U/L(5~40 u/L),γ-谷氨酰转肽酶133 U/L(7~49 U/L),总胆红素63.4μmol/L(3.4~20μmol/L),直接胆红素24.0μmol/L(0.1~6.8μmol/L),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均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招飞体检中应招青年谷丙转氨酶异常与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关系及在招飞体检中的取舍原则。方法 设谷丙转氨酶40 U/L以上者88例为异常组,40 U/L及40 U/L以下者35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进行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 异常组中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率为15.91%,对照组为25.7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1.58,P>0.05)。结论 对谷丙转氨酶异常伴有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者或谷丙转氨酶长时间明显异常者予以淘汰;对单项谷丙转氨酶在40 U/L以上、80 U/L以下,或者赖氏单位30以上、60以下者及在入校前复查期间异常者,可保留,进行复查和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后再定论。  相似文献   

8.
弥漫型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44岁.阵发性右上腹部不适1年加重1个月伴乏力于2009年7月4日入院.体检:右上腹压痛阳性.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均为阳性.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均为阴性.总胆红素(TBIL)33.6 μmol/L(0~15.00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0.9 μmol/L(0~6.84 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22.7 μmoL/L(0~15.00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47.6 U/L(0~40 U/L),γ-谷氨酰转肽酶(GGT)171.5 U/L(0~50 U/L),天冬氨转氨酶(AST)60.1 U/L(0~40 U/L).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35岁.发现神志不清1 h余就诊.体检:中度昏迷,颜面及胸前皮肤发绀,口唇呈樱桃红色,瞳孔对光发射迟钝,血压120/10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10次/min.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2.13×109/L,中性0.883,Hb 174g/L,肌酸激酶(CK)810μmol/L,C反应蛋白(CRP)24 mg/L,血糖8.09m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4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4 U/L,乳酸脱氢酶(LDH)315 U/L,肌酐(CREA)132 μmol/L.  相似文献   

10.
高德培  李鹍  丁莹莹 《放射学实践》2006,21(12):1289-1289
病例资料患儿,女,5岁。2005年7月初家属无意中发现患儿右大腿后侧肿块,无痛。当地医院B超检查示右大腿中上段内侧异常回声声像图。本院体检:右大腿后侧7.2cm×6.4cm×4.3cm肿物,质硬,活动差,无压痛,皮温不高。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463U/l(正常值范围114~240U/l),碱性磷酸酶216U/l(正常值范围15~121U/l)。X线检查:示右侧股骨骨质结构完整,无骨质破坏,无骨膜反应。CT示右侧股骨中上段后方肌间隙内6.0cm×5.5cm×7.5cm低密度肿块,形态较规整,密度基本均匀,平扫CT值42.2HU(图1a),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CT最高达122.4HU(图1b)。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4岁。以发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2个月余,伴腰部胀痛不适1个月为主诉入院。体检:无特殊。实验室检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2 U/L,尿酸(UA):514μmol/L,甘油三酯(TG):2.54 mmol/L,高密度胆固醇(HDL-C):0.43 mmol/L,腺苷脱氨酸(ADA):43 U/L。血常规:白细胞(WBC):6.8×109/L;血红细胞(HGB):123 g/L;GRA:3.9×109/L。肾上腺皮、髓质功能检测均正常。胸部CT未见异常。B超:示双侧肾上腺占位,颈部、腋窝、腹股沟未见淋巴结肿大征象。MRI:示双侧肾上腺区椭圆形肿块,右肾上腺肿块大小  相似文献   

12.
卢向鹏 《武警医学》2012,23(2):157-158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0岁,因肝功能异常6个月于2010-07-26日入院.入院前6个月体检,肝功能:TBIL 28 μmol/L,ALT 246 U/L,AST 155 U/L,GGT 88 U/L,TP 64.50 g/L,ALB 39.20 g/L,GLB 25.30 g/L;HBsAg(-),抗HAV-IgM(-),抗HCV(-),抗HEV(-).外院门诊予口服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多次复查肝功能转氨酶均未恢复正常而入我院进一步诊治.病程中无乏力、纳差,无恶心、呕吐及厌油腻,无皮肤黄染及浓茶样尿,无白陶土样便及皮肤搔痒.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7天。因出生后腹胀入院。患儿腹胀,以上腹部明显,黄疸,无发热,无呕吐,进奶及大小便均无明显异常。体格检查:上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7cm×6cm×5cm的包块,活动性差,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象WBC:17.1×109;肝功AST:117U/L,ALT:100U/L,ALP:386U/L,GGT:664U/L,TBIL:81.0umol/l,DBIL:63.7umol/l,IDBIL:17.3umol/l;HBSAG(-);AFP:35350.00。影像学检查:超声示肝脏形态失常,左肝外侧叶探及一大小约8.2cm×7.6cm×4.3cm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其内回声紊乱,并示有条带状及斑点状强回声,团块向左达脾脏,与脾…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8岁。主因“恶心呕吐1月,头晕头痛5天”于2017年3月21日就诊我院。患者就诊前1月餐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服药后症状好转,未予重视,5天前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症状,呈持续性,并伴有低热,1月内体重减轻15 kg。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其他疾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7℃,脉搏82次/min,血压114/76 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体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稍隆起,无肌卫、无压痛。实验室检查结果(括号内为正常值范围):白细胞11.19×109/L(3.5~9.5),血红蛋白119 g/L(130~175);总胆红素230.7 umol/L(5.1~26),直接胆红素126.6 umol/L(0~6.8),间接胆红素104.1 umol/L(0~18.2),谷丙转氨酶111 U/L(9~50),谷草转氨酶118 U/L(15~40),碱性磷酸酶1573 U/L(45~125),乳酸脱氢酶417 U/L(94~250),C反应蛋白44.30 mg/L(0~5),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AFP、CEA、CAl9-9、CAl25均正常。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4岁.因反复上腹憋胀痛伴肩背痛10年余,加重1周就诊,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入院.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剑突下及右肋缘下明显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139.8 U/L,谷草/谷丙转氨酶0.35 U/L,γ谷氨酰转肽酶827.0 U/L,总胆红素23.25 μmol/L,直接胆红素6.15 μmol/L,间接胆红素17.10 μmol/L.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6岁,反复右上腹隐痛5年余,2周前出现皮肤巩膜轻度黄染.体检:右上腹部轻压痛,Murphy征阳性.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TBil)101.6 μmol/L(正常参考值:2.0~21.0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60.6 μmol/L(正常参考值:0.0~8.0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357 U/L(正常参考值:0~4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25 U/L(正常参考值:0~40 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1403 U/L(正常参考值:8~58 U/L)、碱性磷酸酶(ALP)656 U/L(正常参考值:30~125 U/L).  相似文献   

17.
26例飞行人员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大体检结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4月 ,在入我院疗养的大批健康飞行人员年度大体检中 ,新发现原因不明的单项丙氨酸转氨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 T)升高飞行人员 2 6例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对象 :2 6例飞行人员均为男性 ,歼击机飞行员 18例 ,直升机飞行员 4例、空中摄影师 1例 ,运输机领航员 2例、通讯员 1例 ;年龄 2 6~ 4 2岁 ,平均 35岁 ;飞行时间 5 5 0~ 2 6 0 0 h,平均飞行时间 96 0 h。2 .实验室检查与体征 :2 6例飞行人员中 AL T最高者 92 U,最低者 5 4 U;HBs Ag、抗 - HBs、 HBe Ag、抗 - HBe、抗 - HBc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8.
例资料 患者,男,9个月.因出生后时常哭闹不安独坐不稳就诊.患儿为孕8个月早产.查体:神清,体温37.6℃,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双下肢不能伸直,右侧明显,踝阵挛(-),双下肢略肿胀,皮肤颜色无异常,皮温不高.肌力张略高,肌力Ⅳ级.X线示如图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8×109/l,红细胞4.62×1012/l,血红蛋白90 g/l,C反应蛋白21.70 mg/l(正常参考值0.1~10.0 ng/l),血沉29 mm/1h,青霉素皮试( ).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例1,兄,5岁。因腹痛、鼻出血、乏力3年,来院就诊。查体:患儿2岁时出现腹胀,且进行性加重,伴乏力,不思玩耍,反复鼻出血,行走时四肢酸痛,生长迟缓。体重13kg,身长91cm,营养中等,颌下可触及数个黄豆大小淋巴结,腹部膨隆,肝右肋下7.5cm,边缘钝,质中无触痛,脾未触及。双肾区叩击痛阳性。双下肢肌张力低。血常规:红细胞(Hb)105g/L;白细胞(WBC)8.6×109g/L。尿KLT( )。乙肝表面抗原(-),丙氨酸转氨酶216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168U/L;空腹血糖1.9mmol/L,胆固醇7.2mmol/L,三酰甘油3.1mmol/L,乳酸脱氢酶354U/L,肌酸激酶637U/L。高血糖…  相似文献   

20.
青藏铁路不同海拔施工人员谷丙转氨酶改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原缺氧环境对施工人员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入海拔4500m施工(3~6)个月的施工人员221名,年龄(23~42)岁,工前体检正常,无临床症状,HBSAg(-),空腹抽静脉血采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改良赖氏法查肝功。结果:受检221人,异常45人,异常率20.3%,谷丙转氨酶均值(83.76±9.23)U/L,而且不同海拔施工人员均明显高于管理人员(P<0.01);施工前、中、后相比,有显著差别(P<0.01),呈先高后低的趋势;4500m海拔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异常率均高于低海拔同类人员(P<0.01)。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可引起肝脏机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并与低氧程度成正比;而且随在高原生活时间的延长,这种异常变化也随之降低。另外还可能与劳动强度、个体差别以及肝功能试验的敏感性和实验方法等有关,其根本原因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