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京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性健康现状,为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6月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京某医学院校大一至大四本科生及研究生1 210人,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性健康调查。结果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9.1%,汉族学生高于少数民族学生,省内学生高于省外学生,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值均<0.05)。对男性同性性行为引起的艾滋病流行目前呈快速增长的知晓率仅为48.5%。对安全套正确使用的知晓率仅为33.8%。性健康调查中,有过性行为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P<0.05),而一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很低,男女分别为21.7%、25.0%,远远低于调查中愿意一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55.4%)。结论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且知晓不全面。应加强艾滋病及安全性行为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陕西某中医学院在校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危险行为及知识需求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医学院和非医学院校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通过χ^2检验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数据处理用SPSS 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2.99%;中医学院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2.15%,非医学院校为80.56%;不同性别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男生为92.15%,女生为81.25%;中医学院大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情况与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呈正相关(r=0.217,P〈0.05)。结论中医学院学生虽对艾滋病知识认知较高,但仍需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3.
梁海旭  张莹  恽朝晖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1):1359-1362
目的 了解辽宁省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现况,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AIDS预防及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17年4-6月问卷调查辽宁省某医学院校1 350名在校大学生的AIDS知识、态度和行为。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在校大学生AIDS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中,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是否有区别等基本常识问题的知晓率达60%以上,而专业知识中HIV抗体检测呈阳性的人是否会在三年内发展成AIDS问题的知晓率仅为13.68%。就知识得分和危险行为总得分的比较上,男生知识总得分低于女生,但危险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年级学生知识总得分和态度得分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知识得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校大学生获取AIDS知识途径主要为电视及网络76.20%、报刊杂志及书籍55.00%、社会宣传40.40%。在校大学生希望获得AIDS知识的途径中,专题讲座62.20%、设置课程52.70%、宣传材料52.20%。在校大学生希望获得AIDS性病健康教育和干预的内容中,国家防治政策66.90%、AIDS防治政策66.50%、性知识和性行为46.90%。 结论 2017年辽宁省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对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部分学生还有不安全性行为等危险因素暴露,存在感染HIV的风险。高校应当加强针对大学生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及专项讲座,为制定合理的防治AIDS的相应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了解南昌市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晓状况和艾滋病歧视态度,为开展相关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南昌市4所不同类型高校内,根据年级与专业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共1079名大学生参与艾滋病相关问卷匿名调查,收集有效问卷918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态度以及教育需求.结果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1.7%,其中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3.9%,非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0.3%和35.5%;在艾滋病传播和非传播途径上,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年级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歧视现象普遍,且没有明显的性别、专业差异(P值均>0.05).65.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接受的艾滋病宣传和教育还不够,73.5%的调查对象愿意接受艾滋病病人对其进行宣传培训.结论 在校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存在一定的歧视.  相似文献   

5.
奉水东  杨绍群  凌宏艳 《中国校医》2011,25(11):815-817
目的了解衡阳市某大学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大学大一和大三的559名学生进行匿名调查。结果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43.45%;两条核心信息(结核病的传染性、结核病人应到专门机构检查治疗)的单一知晓率超过50%;学生获取结核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为"听别人说的"(40.8%),其次为电视(25.4%)和报纸(14.8%);学生对结核病的态度和行为正确持有率较低,大三年级主动了解过结核知识的学生高于大一年级,正确持有率为31.3%;有56.7%的学生曾经拿过结核病防治的宣传资料。结论大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对结核病信念和行为的正确持有率较低,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结核病防治相关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1,32(1):62-64,74
目的了解郑州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现况,以及对精神相关疾病的态度、行为趋向及获取知识的渠道的情况,探究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高校某专业大一至大四年级共361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该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该校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71.70%,城市或城镇生源的大学生知晓率与农村生源大学生的知晓率持平,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P<0.05),知晓率并未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渐增高。获取知识渠道以网络、电影电视等途径为主。结论在校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偏低,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受性别、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差异的影响,今后应加强在校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的系统宣传,并对重点人群、重点问题开展心理疏导与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为开展志愿者宣传活动提供依据。方法以某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专业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为81.4%。其中肺结核传染性、可疑症状和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99.1%、93.9%和93.6%;肺结核预防方法、就诊机构和减免政策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82.1%、73.3%和46.7%。我国肺结核疾病负担、病人治疗和控制策略等扩展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47.0%。80%以上的学生对肺结核及病人持正确态度,但在行为上仅41.7%的学生在有症状时选择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43.0%的学生主动了解过结核病防治知识。网络媒体、张贴画及小册子、知识讲座的宣传方式较受欢迎。结论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对结核防治控制策略等方面认知不足,应结合医学教育、健康宣教等形式提高他们的结核病防治知识,以发挥在志愿者宣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安庆市某高校学生结核病知识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云 《中国校医》2010,24(11):854-856
目的了解大学生结核病知晓情况,以便为高校学生预防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庆市某所高校601名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抽样调查。结果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结核病的病原菌、治疗原则的知晓率低于60%,但对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可疑症状等知晓率相对较高,但仍低于80%;对我国防治结核病的政策知晓率普遍较低,在50%以下;大学生在获得结核病相关知识的途径调查中,广播、电视及录像、学校健康教育、报刊杂志等几种途径占前几位。但是仍有4.83%的人群未接受结核病知识的宣传;大学生对结核病的相关态度较满意,正答率接近80%。结论高校学生预防结核病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喜欢接受的结核病知识宣传形式。  相似文献   

9.
李云  沈丽琴  张娜  龚海英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948-2950
目的了解四川省某高校大学生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为制定有效的肝炎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某高校一、二年级1 865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 226人,女生639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肝炎KAP及信息获取情况的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对肝炎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除容易感染乙型肝炎(乙肝)的人群和如何预防丙型肝炎(丙肝)(分别为14.1%和28.5%)外,对其他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2.0%~31.1%),对其他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相对较高(43.4%~85.8%);得知身边的同学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3.4%的大学生认为不会影响交往,有36.5%的大学生认为不介意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共同进餐;只有64.5%的大学生接种过乙肝疫苗。结论在校大学生对肝炎主要传染途径知晓率较低,对其他肝炎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但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排斥心理较强;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不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大学生志愿者性健康及AIDS防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络辅助调查技术,对福州市某高校社团志愿者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105人的性健康知识知晓率71.4%(75/105)、AIDS知识知晓率81.0%(85/105);14.3%的调查对象发生过性行为,第1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66.7%。结论大学生志愿者有可能感染性病艾滋病的行为,但其相关知识知晓率和风险意识却不高,应在高校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一学生对手机辐射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为对大学生开展手机辐射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手机辐射相关知识问卷,对某高校470名大一学生对手机辐射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大一学生对手机产生辐射的知晓率为90.7%,但对具体的手机辐射相关知识及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除手机产生辐射、手机辐射危害眼睛及运动可减少辐射危害(P<0.05),外其他各项男、女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来自城市的学生对手机辐射及防护知识知晓率大多数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结论学校有必要加强学生对手机辐射知识和防护措施的健康教育,以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在校女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知识获得途径,为学校的健康教育策略及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2011年采用无记名、无纸化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在学校公共计算机课堂上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了2 132名在校女大学生。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对"蚊子不会传播艾滋病"、"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等深层次的问题知晓率偏低。有76.3%的女大学生是通过电视宣传、宣传册、报刊杂志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结论在校女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不均衡,健康教育有待加强。不断丰富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途径,使宣传途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中医学院学生的结核病知识和态度,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某中医学院6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结核病相关知识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结核病的知晓率较高为67.4%,获得结核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有学校课程教育(77.2%)、电视(75.1%)、报刊杂志(68.5%)和网络(68.3%)等,95.8%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了解有关预防结核病的卫生知识。结论某中医学院学生的结核病知识和态度较好,但仍需要继续加强并做好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贵安新区大学生对肺结核(TB)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贵州地区大学生TB防治知识的宣传及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问卷对贵安新区的在校本科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TB核心知识、扩展知识和知晓途径,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s方法分析影响学生知晓率的因素。结果贵安新区大学城大学生TB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7.18%,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5.30%,扩展知识知晓率为60.42%,TB的确诊手段和预防措施知晓率不到50.0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性别、专业类别、年级和接受健康教育情况是主要影响其知晓率的因素,女生(OR=1.609,95% CI:1.247~2.077)、医学专业(OR=1.553,95% CI:1.126~2.142)、大四(OR=1.774,95% CI:1.110~2.835)、毕业班(OR=5.418,95% CI:1.897~15.472)、接受过TB健康教育(OR=1.988,95% CI:1.486~2.659)的学生TB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男生、非医学专业、大一、未接受过TB健康教育的学生。医学院以往获取TB知识的途径和希望获取的途径都是以"老师上课讲"为主。非医学院希望以"学校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为主。结论贵安新区大学城大学生TB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还须继续加强宣传力度和深度,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TB防治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最小抽样单位,调查对象自主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共调查在校大学生4 498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31.636%。男生知晓率(43.634%)高于女生(25.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48,P=0.000);大二、大三、大四年级知晓率(40.643%、40.430%和38.843%)高于大一年级(24.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979、47.492、22.117,均P=0.000)。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来源排在前3位的途径分别是网络(84.082%)、学校教育(72.521%)和电视(69.386%)。结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并具有性别和年级间的差异,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宣传手段来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淮安市淮阴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等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制艾滋病知识及行为调查问卷,对506名大学生、509名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大学生为67.98%、中学生为65.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05);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对非传播途径和部分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68.77%的大学生和84.28%的中学生对艾滋病感到恐惧和害怕,18.77%的大学生和21.61%的中学生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同学同班或同桌;14.23%的大学生和3.54%的中学生发生过性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0,P0.01)。结论淮安市淮阴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和偏见依然存在,应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肖涛  杨艳  颜觅  明辉  张娟  谢长俊  欧阳江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2):1450-1452
目的 了解长沙市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的结核病知识现况,探索医学院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新模式,为高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可行的思路。 方法 分成两个阶段,首先进行现况调查,选取某医学院临床专业全体在校五年级1 200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集中进行问卷调查。第二阶段进行干预调查,随机抽取4个班分为2组进行为期1个月(每周1次)的健康促进干预。实验组(微电影模式组)以微电影为载体,依托班级微信群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对照组(传统模式组)则采用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干预结束一周后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不同宣教模式效果。 结果 现况调查显示,仅26.9%医学生认为自身存在结核病患病风险,14.7%接受过结核菌素检测。总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4.4%,流行病学和预防维度知晓率为52.5%,诊断维度知晓率为35.7%,治疗维度知晓率为47.5%。干预后,实验组的结核病知识知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82.3% vs. 69.8%、82.6% vs. 71.4、81.3% vs. 67.4%、84.1% vs. 7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医学生中开展专业性结核病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以微电影为载体、依托微信群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医学生结核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8.
了解藏族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藏某高校学生1 90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58.8%,藏族大学生知晓率(55.2%)低于汉族大学生(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8.655,P<0.01);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82.3%)高于藏族大学生(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533,P<0.01);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58.4%)高于藏族大学生(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519,P<0.01);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69.6%)高于藏族大学生(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418,P<0.01).结论 藏族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总体程度不高.应结合具体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藏族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评估干预措施效果。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大一、二年级被干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基线调查有效问卷775份,终末调查有效问卷559份,采用同伴教育干预方法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在干预后均有所提升;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但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较差;对易感人群中流动人群和有偿献血人群风险性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65%和29.42%,但在干预后有了明显改善,提高到89.78%(P0.01)和99.78%(P0.01)。结论3所大学生已掌握了常见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但知识结构不全面,内容不够准确。因此,针对大学生应开展长期的、系统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教育,以达到在大学生群体中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了解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饮水知信行情况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开展饮水方面的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3月在河北省保定市某高校抽取715名学生,对大学生饮水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于每天饮水量为1 500~1 700 mL知晓率为19.0%;对于饮水方式为少量多次的知晓率为95.0%,对临睡前是适宜饮水时间的知晓率为30.1%,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医学专业学生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x2值分别为22.16,12.49,P值均<0.05);对饮水不足与中风、高血压、冠心病之间关系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1.3%,14.3%,2.2%,二年级学生对于饮水不足与中风之间关系知晓率高于一年级学生(x2=11.10,P<0.05).大学生理想获得饮水知识的途径比例最高为网络(60.0%),其次为校园宣传/课堂教学(48.3%).99.6%的大学生认为饮水对健康重要,98.3%愿意改变饮水习惯,93.0%愿意关注饮水宣教,女生比例均高于男生(x2值分别为5.46,6.49,8.01,P值均<0.05).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晨起空腹、临睡前饮水比例分别为48.4%和40.7%,45.5%想起来就喝水.结论 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饮水知识不足,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学生饮水知识存在差异.大学生饮水态度较好,但饮水行为存在一定问题,相关部门需根据调查对象不同特征开展相应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