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州市4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黛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135-1136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1]。笔者对2008-2010年湖州市发生在学校的4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进行科学分析,了解、掌握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特征和发病原因,以指导今后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2006-2007年广东省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诺如病毒(Norovirus)胃肠炎是人类近几十年新发现的传染病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最新研究表明,诺如病毒在各年龄层的急性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和散发中都占有重要地位[1,2].广东省疾病预防与控制系统自2003年开展诺如病毒检测以来,每年均发现实验室确诊的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个案,在暴发疫情调查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有关诺如病毒的感染来源、传播模式及流行危险因素等方面仍然不清[3,6].现将广东省2006-2007年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个案进行分析,掌握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广东省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能力,通过对高危场所、高危人群实施重点监测,最终达到减少和减轻诺如病毒胃肠炎发病和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炎,是引起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源,可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等处引起暴发[1].近年来,广州市学校因感染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时有发生[2-3].2013年11月初从化市某大学发生一起以腹泻及呕吐为主要症状的胃肠炎暴发疫情,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诺如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属病毒,其原型株诺瓦克病毒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被分离发现。由于该组病毒极易变异,此后在其他地区又相继发现并命名了多种类似病毒,统称为诺如病毒。诺如病毒主要存活于受污染的水源,容易造成人类感染性腹泻。近期,诺如病毒在全球连续引起暴发流行,继欧洲、澳大利亚及北美地区之后,日本最近也暴发了25年来最严重的由诺如病毒引发的感染性腹泻疫情。据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对11个省份5岁以下腹泻儿童的监测,我国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与往年监测结果基本相似,但专家预测,疫情传入和扩散的风险较大。为有效防止疫情的传入和扩散,保护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现就有关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简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吕元聪 《应用预防医学》2007,13(2):F0002-F0002
诺如病毒(Norovirus)是一组杯状病毒属病毒,其原型株诺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es)于1968在美国Norwalk(诺瓦克)市被分离发现。由于该组病毒极易变异,此后在其他地区又相继发现并命名了多种类似病毒,统称为诺如病毒。诺如病毒主要存活于受污染的水源,容易造成人类感染性腹泻。近期,诺如病毒在全球连续引起暴发流行,继欧洲、澳大利亚及北美地区之后,日本最近也暴发了25年来最严重的由诺如病毒引发的感染性腹泻疫情。据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对11个省份5岁以下腹泻儿童的监测,我国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与往年监测结果相似,但专家预测,疫…  相似文献   

6.
诺如病毒是全球感染性腹泻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1-2],因引发的疫情明显增多而备受关注.研究发现,上海、广州等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疾病负担高于荷兰等国家[3-4],提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疾病负担相对较高.诺如病毒在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致病性较强[5],可经过接触、食物、水甚至气溶胶传播[6-7];患者糊状及水样便居多,多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8];健康成人病程较短、临床表现相对较轻,但婴幼儿病程较长、临床表现相对较重[9].近年来,我国关于学校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的报告逐渐增多[10-15],使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7.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起病急、传播快、暴发多、呕吐多见为特征[1].该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泛,极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医院、工厂及社区等聚集性场所引起暴发流行[2].近年来,国内外因诺如病毒感染引起聚集性或暴发疫情的报道逐渐增多,其中GⅡ型诺如病毒因基因型较多、毒株变异快,可引起全球性胃肠炎的流行,并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15年5月22日,北京市某幼儿园发生一起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证实由GⅡ.6型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借助水或食物引起胃肠炎水源性暴发或食源性暴发,并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诺如病毒传染发生的几率高(>50%),且少量(10 ~100个)的病毒粒子即可引发感染[1].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因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每年大概导致约22万例<5岁的婴幼儿死亡以及110万例住院治疗[2].近五年由微生物引起的胃肠炎疾病疫情数据显示,根据发病年龄不同,大概有40% ~60%的胃肠炎由诺如病毒引起[3].  相似文献   

9.
诺如病毒是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其感染基因型包括GG Ⅰ、GG Ⅱ和GGⅣ[1].调查显示我国人群诺如病毒感染十分普遍[2],尽管如此,国内报道的诺如病毒基因型多为GGⅡ[3-5],而GGⅠ特别是多区域人群暴发的研究较少涉及.2008年3月杭州市某区发生一起GG Ⅰ诺如病毒的暴发疫情,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起中学诺如病毒聚集性胃肠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病例定义方法,查找病原和传播因素,有效控制疫情蔓延。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并开展病例对照调查了解发病状况和可疑的传播途径,采取病例肛拭子、饮水等进行PCR检测和常规致病菌检测。结果 2014-10-21/23该校出现急性胃肠炎学生病例42例,罹患率为2.1%,疫情历时3 d,分布在7个班级,男女比例1∶1.1,3例病例诺如病毒核酸检测GⅡ型阳性,20日晚餐为危险因素。结论该学校疫情为诺如病毒GⅡ型感染的暴发疫情,20日晚餐为可疑暴发因素;诺如病毒感染疫情不适用感染性腹泻进行定义;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暴发诺如病毒胃肠炎,采取病人隔离、规范饮食饮水、消毒等措施能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1.
诺如病毒感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如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以前也称之为诺瓦克样病毒,其原型株诺瓦克病毒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被分离发现。近期,诺如病毒在全球连续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继欧洲、澳大利亚及北美地区之后,日本最近也暴发了25年来最严重的由诺如病毒引发的感染性腹泻疫情。生吃海鲜导致感染诺如病毒的人数逐步增多,从日本到香港、广州乃至北京都先后有大量报道。我国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与往年监测结果基本相似(检出率为15%左右),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每年都对11个省5岁以下腹泻儿童进行监测。由于食用新鲜海产品的人群和地域在不断扩增,由此病毒引发的卫生问题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在某中学发生的一起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中采集的标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方法采集该学校患病学生、学生饭堂厨工及工作人员的肛拭子和粪便样本、厕所和厨房等外环境涂抹样共48份。结果在本次暴发疫情中,总共在12名病例的肛拭子和1厕所环境涂抹拭样中检出诺如病毒。结论本次暴发疫情可能传播源为学校饭堂的厨工和工作人员,被诺如病毒感染的厨房工作人员在洗菜、烹饪、配送饭菜等过程中将诺如病毒传染给学生并感染其发病。  相似文献   

13.
了解中国学校和托幼机构诺如病毒聚集和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开展诺如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2014-2018年全国学校和托幼机构诺如病毒聚集和暴发疫情,分析比较罹患率、疫情持续时间、报告及时性等指标.结果 2014-2018年中国学校和托幼机构共报告诺如病毒疫情832起,疫情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58%,累计报告发病人数40 445例,无死亡病例.诺如病毒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42%),其次为托幼机构和中学(均占24%)、大学(6%)及其他学校(4%).每年3-5月和11-12月疫情高发,江苏和广东(均占22%)报告疫情数最多.疫情传播途径主要为人传人(72%),食源性传播(4%)和水源性传播(3%)引起的疫情较少;疫情持续时间与疫情报告及时性(r=0.63,P<0.05)、单起疫情发病人数(r=0.51,P<0.05)呈正相关.结论 诺如病毒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传播途径多为人传人;学校和托幼机构应规范呕吐物消毒处理;对聚集和暴发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能有效控制诺如病毒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4.
诺如病毒(Norovirus)是一组杯状病毒属病毒,其原型株诺瓦克病毒(Norwalk-likeviruses)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Norwalk)被分离发现.由于该组病毒极易变异,此后在其他地区又相继发现并命名了多种类似病毒,统称为诺如病毒.诺如病毒作为病原引起腹泻爆发,国内也有报道[1~4],但以急性胃肠炎爆发形式报道少见.  相似文献   

15.
<正>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潜伏期短,冬春季是该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可通过食物、水、生活接触、气溶胶等途径传播[1],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的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美国每年在所有的非细菌性腹泻暴发中,60%~90%是由诺如病毒引起。1995年,我国报道了首例诺如病毒感染,之后山西、北京、安徽、福州、武汉、广州等地区相继有医院、社区、学校、家庭发生诺如病毒  相似文献   

16.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诺如病毒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2003-2007年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03-2007年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流行特征,为制定该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广州市2003-2007年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7年,广州市共报告22起群体性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共计病例934例,每起疫情的罹患率波动在0.88%~37.93%之间.10-12月为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25∶ 1;发病年龄最小的5月龄,最大的91岁,10~39岁共发病572例,占总病例数的61.24%;13起疫情发生在学校,学生病例数占发病总数的58.78%.所有疫情均未找到明确的感染来源.22起疫情的病例均以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为主,儿童病例以呕吐为主,成人病例以腹泻为主.22起疫情共采集粪便标本219份,检出诺如病毒抗原81份,阳性率为36.99%,其余标本均未检测到诺如病毒抗原.结论 广州市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多发生在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单位,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可避免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8.
诺如病毒(norovirus,NV)为人类杯状病毒(human caliciviruses,HuCV),是引起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1-2].浙江省近年来已有多起诺如病毒引起暴发疫情的报道[1,3-5,给全省带来了较大疾病负担.2012年11月23日,浙江省临安市浙江农林大学报告一起学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事件,次日,湖州市德清县高级中学也出现症状类似的暴发疫情,经实验室初步检测核实,均为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经现场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成都市成华区一起寄宿制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传播方式和危险因素,为今后的诺如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整理该区某寄宿制学校1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疫情共有病例111例,波及5个年级15个班,总罹患率为7. 06%,无重症或死亡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腹痛、恶心、腹泻;呕吐物处置不规范、病例隔离不到位、疫情报告不及、学生跨年级跨班级混寝室居住是本次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采集肛拭子,涂抹样、留样食品共计73份标本检测,4份学生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传播模式为人-人传播,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不到位为暴发的危险因素,学校应强化晨午检、因病缺课追踪措施,提高疫情监测能力,切实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呕吐物规范处置等疫情应急措施,控制疫情规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一起学校内腹泻相关暴发疫情的病原和传播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的诊断治疗和疑似暴发疫情的判定》制定病例定义,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疑似病例、食品相关标本进行PCR核酸检测。结果本次暴发疫情共发现疑似病例110例,罹患率为5.74%。发病以住宿学生为主,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病例集中于高二年级,其居住的宿舍无明显聚集性分布。现场采集标本检测结果显示为诺如病毒GⅡ核酸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工作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