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尤其是HPV16是宫颈癌的重要启动因素。制备预防HPV感染的疫苗可能达到对大部分宫颈癌的预防作用。因HPV生物学特性的限制,使得该疫苗的研究曾一度受阻,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以及在疫苗制备方法策略上的不断发展,HPV预防性疫苗的大量供给不久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尤其是HPV16是宫颈癌的重要启动因素,制备预防HPV感染的疫苗可能达到对大部分宫颈癌的预防作用,因HPV生物学特性的限制,使得该疫苗的研究曾一度受阻,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以及在疫苗制备方法策略上的不断发展,HPV预防性疫苗的大量供给不久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正常妇女,慢性宫颈炎患者,宫颈癌患者中HPV6、11、16、18HSV-2感染情况。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患者中HPV总阳性率,HPV6、11、16、18各型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妇女;宫颈癌患者中HPV总阳性率62.5%,其中HPV16阳性率高达52.5%,明显高于HPV6、11、18;慢性宫颈炎患者中HSV-2感染率为34.7%,显著高于正常妇女,但低于HPV总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50例大肠腺癌、38例大肠腺瘤和2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的HPV16型DNA序列,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和Southern核酸杂交分析。结果显示,三组病人HPV16型DNA阳性率分别为42%、316%和0。大肠腺癌和腺瘤分别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比较,HPV16型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肠腺癌和腺瘤之间比较,HPV16型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HPV16型DNA阳性的12例大肠腺瘤组织均伴组织细胞异型增生。结果表明,HPV16型与国人的大肠腺癌有关,是大肠癌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PCR检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36例正常子宫颈,1058例宫颈炎,56例宫颈癌的分泌物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及16、18分型的检测。结果发现正常子宫颈中HPV及HPV-16型和18型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宫颈炎和宫颈癌(P<0.01),宫颈癌中HPV及HPV-16型和18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宫颈炎(P<0.01)。提示HPV感染与宫颈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斑点杂交技术对247份项癌、143份非癌宫颈疾患活检组织标本分别进行了人乳头瘤毒6/11(HPV6/11)、HPV16和18型DNA序列检测,实验结果指出:(1)247份癌标本中,HPV源序列检出率为65.99%,其中HPV16型检为55.06%,占全部宫颈癌HPV阳性一标本的71.28%,分别为该组HPV6/11及18型感染的4.25倍和5.67倍。(2)143例非癌宫颈疾患标本中,HPV检  相似文献   

7.
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尖锐湿疣是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目前,在光锐湿疣皮损中发现20余种人乳头瘤病毒(HPV),常见为HPV6,11,16,18。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影响HPV流行的危险因素可能有性乱、性伴侣数、吸烟、避孕药及免疫抑制等。传染源主要是HPV显性感染和亚临床感染者,潜伏感染在传播中的作用还不十分清楚。尖锐湿疣的预防基础是进行卫生教育和性行为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已经证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泌尿生殖道某些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相关,尤其是宫颈癌。近年虽多数学者的工作证实HPV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有关,但尚存刍议。本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18例新鲜膀胱TCC标本进行HPV分析,结果3例(16.7%)膀胱肿瘤HPV阳性,据此认为HPV与膀胱TCC有关。  相似文献   

9.
HPV16E7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E7蛋白(HPV16E7)与宫颈癌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5例正常宫颈组织、80例宫颈鳞癌、17例腺癌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①HPV16E7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且在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腺癌;②HPV16E7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成负相关,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预防HPV感染是防止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浙江台州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以及基因亚型的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液相芯片技术对浙江省台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共6014例进行HPV 基因分型检
测,并对该地区女性HPV 感染率、基因亚型分布等进行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
组间率的比较用χ
2 检验,犘<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浙江台州地区女性HPV 总感染率为
22.15%(1332/6014),单一型感染率为16.53% (994/6014),多重感染率为5.62% (338/6014)。HPV
阳性患者中高危型HPV 感染次数占86.01% (1537/1787),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52 (17.80%)、
HPV16 (11.86%)、HPV58 (10.24%)、HPV56 (5.74%) 和HPV18 (5.54%)。51~60 岁组感染率
(29.58%)与总感染率(22.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且不同年龄组女性宫颈HPV 感染
各亚型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浙江省台州地区女性HPV 感染率较高,且以高危型HPV52、
16、58感染为主,要重视老年妇女的高危型HPV 感染。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宫颈;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4 0309 05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宫颈脱落细胞直接抽滤点样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斑点原位杂交的方法(FISH法)检测脱落细胞中HPV16/18型的感染。以核酸分子斑点杂交为标准,FISH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4.5%、79.2%。应用FISH法检测396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结果HPV16/18总阳性率为7.2%,各年龄组间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此结果提示在宫颈癌普查中,FISH法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对巴氏涂片Ⅱ级以上的人群再检测HPV16/18感染,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构建pGEX4T-1-HPV16L1重组表达系统。为进一步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采用PCR方法扩增HPV16中国分离株L1外源基因片段,pGEX4T-1为表达载体。构建pEGX4T-1-HPV16L1重组表达系统,在大肠杆菌宿主BL(21)中,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L1,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EGX4T-1-HPV16L1重组  相似文献   

13.
HPV16及其基因诱导小鼠宫颈癌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 型(HPV16) 及其基因从阴道感染小鼠是否可以诱导宫颈癌。方法 用HPV16 及其E2E5 、E6E7 、E2E6E7 基因片段从阴道分别感染雌性C3H/HeJ 小鼠,每周3 次,终生染毒。实验期间,每月阴道涂片1 次,当阴道脱落细胞出现恶变时,即行处死动物,并对宫颈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四个染毒组动物阴道脱落细胞总损伤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1) ,并随染毒时间延长而增加,HPV16 及其三个基因组动物的宫颈癌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5 ) ;HPV16 及其基因组之间仅HPV16E2E5 组的宫颈癌发生率明显低于HPV16E2E6E7 组,其余染毒组间无显著性差别( P > 0 .05 ) 。结论 HPV16 及其E2E5 、E6E7 、E2E6E7 基因片段在C3 H/ HeJ 小鼠体内可诱导宫颈癌,阴道脱落细胞的病理学检查可作为早期发现宫颈癌的预防性监督手段。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宫颈癌病因复杂,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分子及血清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应用HPV6/11、HPV16/18探针,通过斑点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宫颈癌和对照宫颈组织DNA中的感染,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HPV6/11阳性率分别为24.6%、27.5%,差别无显著性,HPy16/18阳性率分别为45.6%、9.8%,差别有显著性;应用PCR技术检测两组宫颈组织DNA中HSV-2感染,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28.1%、7.8%,Logistic回归平衡年龄因素后差别无显著性;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HCMV抗体阳性率,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IgM阳性率分别为12.3%、5.9%,差别无显著性。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平衡各因素间的作用,最后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产次、HPV10/18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其OR值分别为0.57、1.85、31.96。  相似文献   

15.
HPV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流行最广的性传播疾病之一,HPV感染的防治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利用HPV疫苗对HPV感染相关疾病进行防治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对不同类型HPV疫苗的特点及设计原理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在52份皮肤疣标本中,我们研究了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分型情况。98.1%的皮肤疣只感染一种亚型HPV,仅一个皮肤疣标本感染两种亚型HPV(HPV2,HPV3)。HPV2型见于寻常疣,大部分足底疣及一例扁平疣,其余HPV型(如1、3、4、7型)检出较少。  相似文献   

17.
聚合酶链反应结合毛细管电泳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116037)仲伟据报道,宫颈癌的发生与HpV16、18型感染有密切关系,已在临床上引起高度重视,由于HPV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因此对妇女中宫颈炎患者进行检查,对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有重要...  相似文献   

18.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感染上皮和粘膜的病毒,常产生疣和上皮增生。其中6、11、16、18型与尖锐湿疣和生殖系统癌关系密切,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HPV感染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HPV是相当稳定的病毒,近年来发现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变异。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人群中HPV16变异不同,HPV16变异后明显影响其生物学行为。本文仅就HPV16变异及其生物学特性作一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对133例EBV—IgA/VCA阳性人群进行了GSHPX活性检测并与正常人及鼻咽癌病人作比较,同时还对IgA/VCA阳性人群进行了服用硒酵母的干预试验,结果显示,EBV—IgA/VCA阳性人群全血GSHPX活性水平与健康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高于鼻咽癌病人,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EBV—IgA/VCA阳性人群服用硒酵母后其GSHPX活性与服用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说明,鼻咽癌病人抗体GSHPX活性的变化可能是肿瘤继发的结果。IgA/VCA阳性人群GSHPX活性并不低,机体在GSHPX活性不低的情况下服用适量硒酵母,GSHPX活性仍可保持在正常状态,机体可能对GSHPX活性具有自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